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英语(机电)课程名称:专业英语(机电)课程名称:(英文)Specialized English课程编号:S08020301课程组长:曾宏达 副教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课程教材:李庆芬机电工程专业英语Fundamental and New Concept fo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参考书目:1.贺自强机械工程专业英语English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2.教育部机电英语教材编写组机电英语English for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朱超甫机电一体化概论英文文选Introduction to Mechatronics English Reading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拟课堂讨论等方式教学。考核方式:考试,出勤率占10%,随堂考察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先修课程:硕士第一外国语(英语)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本专业领域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法,进而掌握一些快速、精确阅读理解专业文献的方法,理解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思想和实现方法,提高国际交流能力并了解国际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机械制造基本知识 (Fundamentals of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4学时第二章 设计基础(Design Fundamental) 4学时第三章 自动化(Automation) 6学时第四章 现代设计与制造(Modern Design and Manufacture) 12学时第五章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 4学时第六章 自动化(Automation) 4学时第七章 数控(Numerical Control) 6学时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名称: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名称:(英文)Modern Theory and Method in Mechanical Design课程编号:S08020302课程组长:缪毅 副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课程教材:钟志华现代设计方法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参考书目:1孙靖民主编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任中全著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拟使用课堂讨论、网上讨论等方式教学。考核方式:考查,基本知识测试占15%,课堂回答问题及报告占35%,期末考试占45%。先修课程:(略) 编写日期:2006年11月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该加深对机械设计学科的认识,了解本学科的特点,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现代机械设计中各种理论及常用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最新发展动态,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概论 2学时对机械设计方法与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包括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意义和任务。第二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6学时主要介绍现代CAD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数据处理、数据库及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及机械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等内容。第三章 产品设计力量与方法 6学时主要介绍产品设计相关因素,产品设计程序及产品设计方法,使学员了解机械产品设计过程和方法。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9学时重点学习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基本方程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第五章 机械优化设计 9学时本部分要求学员学习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建立,一维及多维优化方法。第六章 机械可靠性设计 9学时介绍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理论、机械强度的可靠性设计、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机械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第七章 现代设计方法发展前沿 6学时 介绍创新设计、智能设计、并行设计、绿色产品设计技术及现代设计技术的特点等内容。工程机械及智能化技术课程名称:工程机械及智能化技术课程名称:(英文)The Intelligence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课程编号:S08020303课程组长:曹源文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课程教材:吕广明编著工程机电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参考书目:1.周萼秋编著现代工程机械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2.焦生杰等编著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教学方式:本课程以多媒体投影讲授为主,辅以问题讨论等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考查课,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先修课程:机械设计、控制理论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工程机械及智能化技术课程是为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与要求是:要求学生了解工程机械及智能化技术的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及现代工程机械及智能化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全面理解工程机械及智能化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系统掌握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具有较全面的应用能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2学时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系统组成、主要特征、与其它技术的区别。第二章 液压传动与控制理论 4学时基本理论、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组成、系统分析理论。第三章 土方机械 6学时铲土运输机械、挖掘机械、压实机械。第四章 混凝土设备 6学时搅拌机、输送机械、摊铺机第五章 现代沥青路面施工设备 6学时沥青混凝土搅拌机械、沥青洒布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第六章 路面养护设备 4学时路面综合养护车、多功能工程机、路面铣刨机。第七章 其它设备 4学时工程运输车辆与机械、石方机械。第八章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控制系统分析 4学时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单机分析、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多机分析。第九章 液压挖掘机的智能控制技术 4学时机械系统动力学课程名称:机械系统动力学课程名称:(英文)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课程编号:S08020304课程组长:胡启国 副教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其中: 理论教学学时36,实验(实践)教学学时4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课程教材:张策编著机械系统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书目:1林鹤主编机械振动理论及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2左鹤声主编机械阻抗方法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3美 绪方胜彦编著、孙祥根译系统动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4徐业宜主编机械系统动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教学方式:本课程以多媒体和电化教学讲授为主,拟使用案例、课堂讨论等方式教学。考核方式:考查,课堂回答问题、案例分析及实验报告占25%,考试占7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工程力学、工程数学、有限元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机械振动和机械动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具备对机械系统进行动态分析的能力和一定的机械系统动态设计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动态。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2学时第二章 刚性构件组成的单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 4学时单自由度机械的等效力学模型;运动方程的求解方法;稳定系统状态的动力学分析。第三章 刚性构件组成的多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 6学时拉格朗日方程基本原理及方法;多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分析;多自由度机械手动力学问题。第四章 机械振动分析 10学时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多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多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用振型叠加法求系统对激励的响应。第五章 机械系统弹性动力学基础及其应用 4学时弹性体振动;传递矩阵法与轴的振动分析;动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第六章 有弹性构件的机械系统动力学 10学时 轴和轴系的振动;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凸轮机构动弹性动力学;齿轮机构弹性动力学;机械系统弹性动力学。第七章 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技术 4学时动力学数字仿真的功能和特点;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仿真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工程课程名称:(英文)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课程编号:S08020305课程组长:罗天洪 副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课程教材:练章华现代CAE技术与应用教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参考书目:1孙长嵩计算机辅助工程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20012武思宇ANSYS工程计算应用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3郝静如计算机辅助工程航空工业版2001 4雷正保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CAE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5张洪武有限元分析与CAE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期刊: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工程学报、CAE、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教学方式:本课程以多媒体投影讲授为主,拟使用案例、课堂讨论、网上讨论等方式教学。考核方式:考试,基本知识测试占15%,课堂回答问题、案例分析及报告占15%,期末考试占70%。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编写日期:2006年11月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有限元方法及与CAE技术有关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有限元方法理论基础、算法技术、网格剖分技术、图形后处理技术及CAE软件应用中的若干技术问题等,让学生具备能熟练运用ANSYS软件解决实际工程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CAE的基本概念 2学时 CAE发展历史,CAE分析过程及内容,CAE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CAE软件中的有限元网格剖分,CAE软件的后处理系统。第二章 有限元分析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6学时有限元分析的弹性力学理论基础,弹性力学的基本控制方程,有限元分析的变分原理基础,位移模式有限元法的单元位移模式和形函数,单元矩阵与向量具体表达形式举例,动力学分析有限元法,动力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方程,动力学分析的质量矩阵与阻尼矩阵,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材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时间相关的材料非线性问题分析,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分析,结构屈曲稳定性分析,接触问题有限元分析,热传导问题有限元分析方法,电磁问题有限元分析,一般场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第三章 有限元法实施中的若干方法与关键技术 6学时矩阵组装与总体方程的形成,边界条件的处理与总方程求解,有限元分析中的常用单元,动力学问题的若干求解方法,热传导分析的若干求解技术,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算法。 第四章 有限元分析的前处理系统 4学时有限元建模,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有限元网格生成的几个研究领域, AutoCAD二次开发与CADCAE集成。第五章 CAE软件的后处理系统 4学时有限元后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后处理系统的数据管理,后处理系统图形引擎的选取,有限元后处理系统的图形处理功能的实现。第六章 CAE软件的应用 18学时CAE软件的选择与使用 、CAE软件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CAE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机电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程名称:机电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名称:(英文)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Mechatronics System课程编号:S08020306课程组长:傅晓林 副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课程教材:曾励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参考书目: 1张健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2高钟敏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多媒体投影 ,课堂讨论等方式教学。考核方式:考试,基本知识测试,作业、课堂回答问题10,期末考试占90。先修课程:电工学、机械设计、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编写日期:2006年11月18日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机械类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它以机电一体化系统为对象,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考生掌握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学会合理地设计或选用一般机械装置的计算机数控系统及其机械结构并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控设备的能力,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最新发展动态。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2学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产生;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机床数控系统的特点、分类、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第二章 机械系统设计 4学时 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传动的特点;数控装置中使用的导向元件直线滚动圆柱导轨、滚动导轨和滚动块的结构和选用滚珠丝杆副的结构、参数计算及其精度选择;滚珠丝杆副的消隙方法;滚珠丝杆副在机床上的安装;数控装置齿轮传动参数选择及其消除侧隙的方法。第三章 系统驱动元件 10学时 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伺服系统驱动元件的要求;直流伺服电动机力工作原理、调速方式和参数的选择;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和调速原理;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参数的选择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线性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各种伺服电动机的应用场合;直流和交流的主轴电动机的特点;对数控机床位置检测元件的要求;差动变压器、旋转变压器、光栅、感应同步器、磁尺、编码器和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第四章 控制计算机的原理和应用 8学时单片机应用;工业控制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常用总线标准STD、S100等总线的介绍功能模块的选用和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操作系统的组成;用工业控机组成的数控系统举例。第五章 伺服系统 8学时 开环、闭环和半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场合;脉冲比较、相位比较和幅值比较三种闭环控制系统、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闭环系统各参数的选择。第六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和应用实例 6学时经济型计算机数控系统的开发实例;设计方案的确定;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运转试验及改进方向。机器人技术课程名称:机器人技术课程名称:(英文)Robot Technology课程编号:S08020307课程组长:彭中波 副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课程教材:蔡自兴主编机器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参考书目:1.吴瑞祥编机械人技术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2.诸静编机械人与控制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 3.徐缤昌主编机械人控制工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4.赵锡芳编机械人动力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5.期刊:机器人教学方式:本课程以多媒体投影讲授为主,拟使用课堂讨论、网上讨论等方式教学。考核方式:考查,基本知识测试占15%,课堂回答问题占35%,期末考试占50%。先修课程:(略)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机器人技术课程是我校为机械类专业硕士生设置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对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机器人技术所函盖的各个领域,包括机械结构、驱动系统、控制方法、机器人语言以及传感器系统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总体设计能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第二章 机器人本体的机械结构 4学时 机器人的驱动机构;机器人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影响因素。第三章 驱动方法 2学时 直流电动机驱动;步进电动机驱动。第四章 齐次变换 10学时齐次坐标及齐次变换;变换方程的建立;广义转动变换;Euler角及RPY角。第五章 机器人运动学基础 10学时 机器人DH 坐标系的建立;机器人运动分析及运动综合;机器人微分运动及微分变换。第六章 机器人动力学基础 6学时 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牛顿欧拉递推动力学方程。第七章 机器人控制基础 6学时单关节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多关节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机械故障诊断理论与方法课程名称:机械故障诊断理论与方法课程名称:(英文)Mechanical Breakdown Diagnosis Theory and Method课程编号:S08020308课程组长:罗红 副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课程教材:钟秉林、黄仁编者机械故障诊断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参考书目:1.周祖德、陈幼平编著现代机械制造系统的监控与故障诊断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2.屈梁生、何正嘉编著机械故障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多媒体投影 ,课堂讨论等方式教学。考核方式:考查,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先修课程:(略)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了解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及故障诊断学的基本体系,掌握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具备解决工程实际中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理论知识。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概述 2学时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诊断技术的基本体系。第二章 诊断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6学时故障信号采集装置传感器;计算机辅助信号采集系统;故障信号处理。第三章 特征分析与特征量选择 8学时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时间序列的统计分析;时域模型分析;随机时间序列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第四章 状态识别方法 12学时贝叶斯分类法;距离函数分类法;信息距离判别法;势能函数分类法;模糊诊断法;故障权分析法;灰色理论诊断法。第五章 智能化故障诊断 12学时专家系统诊断原理;人工神经网络诊断原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分布式智能监测与诊断系统。金属力学性能课程名称:金属力学性能课程名称:(英文)Mechanical Property of Metals课程编号:S08020309课程组长:钟厉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材料学课程教材:孙茂才金属力学性能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参考书目:1. 束德林金属力学性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 黄明志金属力学性能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3. 石德珂、金志洁材料力学性能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与课堂讨论结合。考核方式:考查课。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占30%,笔试成绩占70%。先修课程:材料力学、工程材料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金属力学性能课程是为车辆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生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1. 掌握金属材料在各种外加载荷或载荷与环境因素联合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变形和断裂的特性;2. 能从位错的运动、增殖和交互作用等微观的角度出发解释力学性能指标的物理本质及宏观变化规律;3. 能从各种机器零件的服役条件和失效现象出发,提出衡量金属材料失效抗力的力学性能指标;4. 了解这些指标的物理意义和测试方法,并弄清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5. 学会分析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对指标的影响规律,为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材料,以及为发展新材料、改进或创造新工艺在提高材料力学性能方面提供依据。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金属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10学时拉伸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弹性变形;塑性变形;金属的断裂。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4学时应力状态软性系数;压缩;弯曲;扭转;硬度。第三章 金属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4学时冲击载荷下的金属变形和断裂的特点;冲击弯曲和冲击韧性;低温脆性;影响冲击韧性和韧脆转变温度的因素。第四章 金属的断裂韧性 6学时线弹性条件下金属的断裂韧性;弹塑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影响断裂韧性KIC的因素; 断裂韧性KIC的测试。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5学时材料的疲劳现象;疲劳断裂的机理;疲劳强度指标;疲劳强度指标;影响疲劳极限的因素;低周疲劳与热疲劳。第六章 金属的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 3学时应力腐蚀断裂;氢脆;腐蚀疲劳。第七章 金属的磨损和接触疲劳 5学时磨损现象和耐磨性;磨损机理;磨损试验方法;提高耐磨性的方法;材料的接触疲劳。第八章 金属高温力学性能 3学时蠕变现象;蠕变变形与断裂机理;高温力学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作业装置与作业质量课程名称:作业装置与作业质量课程名称:(英文)The Equipments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Engineering Vehicles 课程编号:S08020310课程组长:郭小宏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与铁道工程课程教材:1李自光、展朝勇公路施工机械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2何挺继现代公路施工机械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参考教材:1戴强民公路施工机械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纪玉国公路工程机械构造与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3郭小宏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与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4冯忠绪混凝土搅拌理论与设备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张世英筑路机械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6崔崇学公路工程机械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7张荣滚公路养护机械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8石香滨筑路机械构造与修理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9JOSEOH VGELE AG,Neckar Auer StraBe 168-228 D-681145 Mannheim,Bedienung sanleifung Operating Instructions de Service.10. 期刊: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建筑机械化、中国公路学报教学方式:本课程以多媒体投影讲授为主,并结合工程案例,采用课堂讨论方式教学。考核方式:考查,期末考试占70%,课堂讨论占30%。先修课程:工程机械构造、发动机性能与底盘理论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为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机械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的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的工作装置结构、作业装置与工作介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学机理及分析方法、不同作业装置与作业质量的关系,为进行工程机械施工作业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各种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和路面机械,熟悉各种常用工程机械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熟悉工作装置作用下工作介质的应力变形关系;工程机械工作介质的性能、描述工作介质性能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了解工作装置的形状对工作阻力的影响,并掌握预测工作装置的工作阻力的方法;了解工程机械的工作速度对工作阻力和作业质量的影响,掌握确定最佳工作速度的方法;掌握工作装置与工作介质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影响施工作业质量的因素。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部分 土石方机械作业装置与作业质量 14学时第一章 土石的分类及相关性能 2学时介绍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土、石的分类,各自的性能特征以及不同的建筑对象土、石的要求。第二章 推土机 3学时推土机主要工作装置与作业方式:推土工作装置,松土工作装置;推土机作业质量与作业能力。第三章 装载机 3学时装载机主要工作装置与作业方式:铲斗工作装置,动臂工作装置,限位装置;装载机作业质量与作业能力。第四章 平地机 3学时平地机主要工作装置与作业方式:刮土工作装置,松土工作装置,推土工作装置;平地机作业质量与作业能力。第五章 挖掘机 3学时挖掘机主要工作装置与作业方式:铲斗工作装置,动臂工作装置,挖掘机的作业质量与作业能力。 第二部分 压实机械作业装置与作业质量 10第一章 静力式压路机 2学时静力式压路机主要工作装置与作业方式,滚轮的作业质量与作业能力;静力式压路机生产率。第二章 轮胎压路机 4学时轮胎压路机主要工作装置与作业方式,轮胎的作业质量与作业能力;轮胎压路机生产率。第三章 振动压路机 4学时振动压路机和震荡压路机的主要工作装置与作业方式;振动与震荡轮的作业质量与作业能力;振动压路机和震荡压路机生产率。第三部分 路面机械作业装置与作业性能 16学时第一章 沥青与水泥 2学时路面道路建设中常用材料沥青和水泥的种类,沥青的各种性质要求和路用性能指标,水泥的各种性质要求和路用性能指标。第二章 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 3学时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的用途和分类;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与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的主要工作装置与作业方式;工作过程和控制系统;搅拌质量与作业能力,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生产率。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3学时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用途和分类;单阶式拌合设备与双阶式拌合设备的主要工作装置与作业方式;工作过程和控制系统;搅拌质量与作业能力,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生产率。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摊铺机 4学时沥青混合料摊铺机主要工作装置与作业方式;输分料系统、熨平装置、以及自动找平系统工作原理;输分料系统、熨平装置、以及自动找平系统作业质量与作业能力;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生产率。 第五章 滑模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机 4学时滑模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机主要工作装置与作业方式;输分料系统、振捣装置、成型定型装置、以及自动找平系统工作原理;输分料系统、振捣装置、成型定型装置、以及自动找平系统作业质量与作业能力;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生产率。滑模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机生产率。车辆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名称:车辆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名称:(英文)Technique in Vehicl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课程编号:S08020401课程组长:杨志刚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课程教材:周云山、于秀敏编汽车电控系统理论与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1何渝生编汽车控制理论基础及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2程军编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潘旭峰等编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4司利增编汽车计算机控制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可灵活采用授课式、启发讨论式、问题解答式等多种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笔试成绩占60%;论文占20%;课程讨论占20%。先修课程:电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微机原理、传感器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研究生对车辆电子控制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能针对一个具体的车辆控制系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即培养研究生的应用设计能力。要求学生:(1) 了解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作用;(2) 了解一些常用的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及方法;(3) 掌握一些典型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和控制技术;(4) 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5)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6) 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技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既要注重理论基础的学习又要注重实际应用技术的学习。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2学时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类型及基本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第二章 常用自动控制方法及理论基础介绍 8学时PID控制方法;自适应控制方法;最优控制方法;一般最优控制方法;随机最优控制方法;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模糊控制方法;学习控制方法;鲁棒控制方法;专家控制方法。第三章 车辆巡航控制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技术 4学时车辆巡航控制系统的功能;车辆巡航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车辆巡航控制系统的控制理论;车辆巡航控制系统中的实用技术。第四章 车辆ABS的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 6学时ABS系统的数学模型;ABS的逻辑控制方法;ABS的PID控制方法;ABS的滑模控制方; ABS的模糊控制方法;ABS控制系统的实用技术。第五章 车辆四轮转向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 4学时四轮转向的运动学理论;四轮转向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四轮转向控制理论与方法;四轮转向控制实用技术。第六章 车辆悬架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 4学时悬架系统的力学模型;路面输入模型;悬架性能分析与固有特性;半主动悬架及主动悬架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半主动悬架控制;主动悬架控制;主动悬架的整车控制技术。第七章 连续可变传动比自动变速器(CVT)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 4学时CVT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CVT的控制问题;CVT的电液控制系统;CVT的控制理论与技术;CVT的起步离合器的控制技术。第八章 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基础 6学时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微处理器的选择;输入信号处理电路;输出信号处理电; 控制程序设计;电子控制系统抗干扰设计;电子控制系统的自诊断设计;电子控制系统的容错控制设计;电子控制系统的仿真开发装置。第九章 车辆控制器局域网CAN介绍 2学时CAN的概念和特点;CAN的组成;CAN的通信协议标准。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名称: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名称:(英文)Vehcile System Dynamics课程编号:S08020402课程组长:李伟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 分:3总学时数:60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课程教材:喻凡、林逸编著汽车系统动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参考书目:1张洪欣编著汽车系统动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2雷雨成编著汽车系统动力学及仿真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3郭孔辉著汽车操纵动力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Dave Crolla、喻凡著车辆动力学及其控制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教学方式:本课程以多媒体投影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主题发言等方式教学。考核方式:考查,写一篇论文占80%,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讨论)占20%。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汽车理论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为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基础概念、建模的基础理论、轮胎力学、汽车空气动力学、驱动动力学、制动动力学、行驶动力学和操纵动力学的基本内容,掌握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了解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使学生具备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的基本能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车辆动力学概述 2学时历史回顾;研究内容和范围;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术语、标准和法规;发展趋势。第二章 车辆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基础理论 4学时动力学方程的建立;非完整系统动力学方法;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第三章 充气轮胎动力学 4学时轮胎的功能、结构及发展;轮胎模型;轮胎纵向力学特性;轮胎垂向力学特性;轮胎侧向力学特性。第四章 空气动力学基础 4学时空气的特性;伯努利方程;压力分布和压力系数;实际气流特性概述;空气动力学试验;车辆空气阻力。第五章 纵向动力学性能分析 6学时动力的需求与供应;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驱动与附着极限和驱动效率;制动性。第六章 纵向动力学控制系统 4学时防抱死制动控制;驱动力控制系统;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第七章 动力传动系统的振动分析 4学时扭振系统的激振源;扭振系统模型与分析;动力传动系统的减振措施。第八章 路面输入及其模型 4学时路面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路面输入模型;特殊路面输入。第九章 与平顺性相关的部件 2学时 弹簧;减振器;导向机构;座椅。第十章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2学时标准;平顺性测量。第十一章 行驶动力学模型 4学时模型推导的前提;单轮车辆模型的推导;半车模型的推导及分析;整车模型的推导及分析。第十二章 可控悬架系统 4学时车身高度调节系统;自适应阻尼调节系统;可切换阻尼系统;全主动系统;有限带宽主动系统;连续可变阻尼的半主动系统;各类悬架系统的性能比较;主动悬架控制算法介绍。第十三章 基本操纵模型 4学时基本操纵模型假设;运动方程的推导;操纵特性分析;对实际问题的考虑;实例分析与比较。第十四章 基本操纵模型的扩展 4学时考虑车身侧倾的三自由度操纵模型;车轮转动效应;转向系统的影响;悬架运动学;变形转向。第十五章 操纵动力学性能及实例分析 4学时模型参数组的开发;实例分析。第十六章 转向系统动力学及控制 4学时转向系统振动分析;四轮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态测试与数据处理课程名称:动态测试与数据处理课程名称:(英文)Dynamic Measurement & Data Processing课程编号:S08020403课程组长:杨 林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 分:2总学时数:40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8,实验(实践)教学学时2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课程教材:卢文祥、杜润生主编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1.卢文祥、杜润生主编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黄长艺等编机械工程测量与实验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刘君华编虚拟仪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多媒体投影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实验和上机实习等方式教学。考核方式:考查,撰写论文占80%,平时出勤和实验、上机实习占20%。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测试系统组成以及测试信号的描述、获取、加工、记录、处理与分析的全过程,了解测试技术的最新发展,理解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测试仪器与装置的基本原理及选用方法,掌握测试信号时、频域主要处理方法,使学生具备合理设计动态测试系统并能正确分析测试信号的能力,为从事与专业领域相关的科研及工程测试工作打好基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信号分析基础 6学时测试、信息和信号的基本概念;测试系统的组成与工作过程;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技术的发展概况;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时域分析;信号的频域分析;卷积与相关定理。第二章 信息论基础知识 2学时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定量描述信源模型与信息熵;连续信源及最大熵定理;信息与熵的守恒定理。第三章 信息转换与传输 8学时信息的转换;常用的测量器具及其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应用特点及选用原则;信息传输;测试系统装置的基本特性;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噪声。第四章 模拟信号分析 4学时模拟信号调制、滤波、A/D转换;估值。第五章 数字信号分析 10学时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谱分析与谱估计;现代谱分析方法最大熵谱估计;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数字滤波器的原理与结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第六章 维纳滤波与同态滤波 1学时维纳滤波与同态滤波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应用。第七章 信号的时频分析 4学时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原理及应用;小波变换的原理及应用。第八章 信号分析设备 2学时虚拟仪器简介;虚拟仪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简介。第九章 机械工程中的信号分析技术 1学时模态分析、设备诊断、声谱分析等。实验与上机实习 2学时了解NI虚拟测试仪器;熟悉虚拟仪器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机械虚拟设计与仿真课程名称:机械虚拟设计与仿真课程名称:(英文)Mechanical Virtual design and Simulation课程编号:S08020404课程组长:罗天洪 副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 分:2总学时数:40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课程教材:韦有双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参考书目:1. 洪炳镕虚拟现实及其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2. 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20053. 张茂军虚拟现实系统科学出版社2001 4. 马登武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飞行仿真中的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5. 期刊:系统仿真学报、计算机仿真、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 Design Studies,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Engineering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投影讲授为主,拟使用案例、课堂讨论、网上讨论等方式教学。考核方式:考试,基本知识测试占15%,课堂回答问题、案例分析及报告占15%,期末考试占70%。先修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编写日期:2006年11月课程目的与要求: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的基础方法,了解虚拟现实有关的人的因素,了解虚拟现实的接口设备和计算机设备,了解虚拟现实的世界建模技术,了解虚拟现实的应用,从而认识到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对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影响,为学生将来利用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技术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虚拟设计与仿真概论 2学时虚拟设计与仿真的概念、发展历程、组成以及基本特征。第二章 虚拟现实系统的硬件设备 4学时虚拟现实系统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虚拟世界生成设备。第三章 虚拟现实系统与仿真的相关技术 8学时立体显示技术,环境建模技术,真实感实时绘制技术,三维虚拟声音的实现技术,自然交互与传感技术、仿真技术。第四章 虚拟现实与仿真的相关软件 6学时虚拟现实技术的建模/仿真软件,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开发工具软件。第五章 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 8学时第六章 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在机械领域中的应用 12学时嵌入式系统及接口技术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及接口技术课程名称:(英文)Embedded System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课程编号:S08020405课程组长:杨志刚 教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 分:3总学时数:60其 中:理论教学学时54,实验(实践)教学学时6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课程教材:符意德编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参考书目:1桑楠编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开发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2王田苗编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周立功等ARM微控制器基础与实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4李驹光等ARM应用系统开发祥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劭贝贝译uCOS-II源代码公开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教学方式: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Idoxanthin-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广东广州市黄埔区大沙街横沙股份经济联合社第一次招聘1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GYGGGP-GPP-5GFOGER-GPP-5GPC-生命科学试剂-MCE
- GPX4-IN-18-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贵州雍福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批招聘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小学入学教育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湖南长沙市雨花区东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开招聘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招聘4人(派遣岗位第三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知识共享技术规范解析
- 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一、二卷古诗词鉴赏
- 国企党务培训课件
- 法拉利课件介绍
- 苏科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学设计
- 2025-2030年中国汽车电源管理IC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淀粉粘合剂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竞争对手分析报告
- 产能管理课件
- 2025至2030PCR扩增仪市场前景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探索宇宙奥秘:天文现象教学课件
- 签订茶叶收购协议书
- 房建工程总承包EPC项目技术标(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