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寻人不遇诗.doc_第1页
论唐代寻人不遇诗.doc_第2页
论唐代寻人不遇诗.doc_第3页
论唐代寻人不遇诗.doc_第4页
论唐代寻人不遇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唐代寻人不遇诗第21卷第1期2006年1月乐山师范学院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V01.21.No.1Jan.20o6论唐代寻人不遇诗梁德林(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寻人不遇题诗留言或作诗寄赠是唐人的一种习惯.现存唐代寻人不遇诗中,被寻访者多为道士,僧人,隐者.宣扬佛道思想,表现隐逸情趣,表达景仰之情及叙说友情,是唐代寻人不遇诗最突出的主题寻人不遇诗常有令人叫绝的奇思妙想,也有丰富的情感内容.关键词:唐诗;主题;艺术表现;寻人不遇中图分类号:I2o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06)01-0030-04据笔者统计,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以寻人不遇为题的只有吴均诣周承不值因赠此诗一首.而在全唐诗,全唐诗补编中,以寻(访,谒)不遇(不见,不在,不值)为题者共有87首,虽然在现存近五万首唐诗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寻人不遇是唐诗中非常有趣的一类题材,其情感内容和艺术表现都有一些独特之处.寻人不遇诗的创作目的与主旨唐代诗歌有很强的实用性质,寻人不遇题诗留言是唐人的一种习惯.韦庄访含弘山僧不遇留题精舍:吾师正遇归山日,闲客空题到寺年.杜苟鹤访道者不遇:题诗留姓字,他日此相亲.都反映了这种习惯.这些诗一般题在墙壁上,如韦应物因省风俗访道士侄不见题壁,独孤及与韩侍御同寻李七舍人不遇题壁留赠.有的题在石头上: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峰问老师.(王建寻李山人不遇)有的则题在宽大的植物叶子上: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窦巩寻道者所隐不遇)当然,也有些诗并不是为留言而作,只是为了抒发寻人不遇后的感慨.如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作者寻访的袁拾遗已经江岭作流人,不知是否还能归来,即便能归来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因此,当时不可能以诗留赠.从刘长卿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一诗来看,此类诗也有以寄赠的方式送达所欲寻访者.由此可见,题诗留言或作诗寄赠是寻人不遇诗创作的主要目的.题诗者当然希望得到回应:留诗如和得,一望寄前途.(贯休庐山寻灵纪不遇)实际上,不少寻人不遇诗也确实得到了回应,如陈子昂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陆龟蒙奉和袭美见访不遇等诗便是明证.在87首寻人不遇诗中,被寻访者身份各异,其中道士,僧人,隐者最多,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因此,宣扬佛道思想,表现隐逸情趣,便成了唐代寻人不遇诗最突出的主题.诗题中称所寻访者为道士,炼师,尊师者有18首,约占总数的20.7%.此类诗具有浓重的道教色彩,诗中常出现松,鹤,鹿,棋,药等意象,如:看院只留双白鹤,入门唯见一青松.药炉有火丹应伏,云碓无人水自舂.(白居易寻郭道士不遇)夜棋全局在,春酒半壶空.(许浑寻周炼师不遇收稿日期:20050307作者简介:粱德林(1955-),男.壮族,广西大新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留赠)只应松上鹤,便是洞中人.药圃花香异,沙泉鹿迹新.(杜苟鹤访道者不遇)唐人把道士视为神仙,瀛奎律髓在仙逸类中就收录了五首唐代寻人不遇诗.在此类诗中,主人居处犹如仙境,主人则如同仙人,来去无踪,神秘莫测,令人羡慕.如刘禹锡寻汪道士不遇: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受策金华洞,焚香玉帝宫.我来君闭户,应是向崆峒.汪道士在作者的笔下成了泠然善驭风的仙子,作者寻访不遇,猜想他已去仙山会友.诗中用了不少道教的典故,以切合主人身份.又如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一路上听到犬吠,水声,却听不到道观的钟声,见到桃花,麋鹿,野竹,青霭,飞泉,碧峰,就是不见道士.无人知所去,写出了道士行踪的神秘.诗人欲继续寻访,不知该往何处去;欲在原地等待或择日再来,也不知道士何时能归,只好愁倚两三松.诗题中称所寻访者为僧人,上人,寺主的诗共14首,约占16%.此外,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亦属此类.广宣是一位善诗的僧人,宪宗,穆宗两朝为内供奉,赐居安国寺红楼院.此类诗常见意象有云,水等,如: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李白寻山僧不遇作)人间不自寻行迹,一片孤云在碧天.(韦庄访含弘山僧不遇留题精舍)此类诗中的主人多居于远离尘俗之地,生活闲适,清心寡欲.作者在描述他们的生活环境时,往往流露出向往之情.如于武陵夜寻僧不遇:数歇度烟水,渐非尘俗间.泉声入秋寺,月色遍寒山.石路几回雪,竹房犹闭关.不知双树客,何处与云闲.寻僧的路上要数歇度烟水,可见路途之遥远,更可见僧与世人的隔离.渐非尘俗间,暗示已接近僧人居处.诗人到达佛寺后所闻所见,都有一种格外幽静的感觉.诗人不遇僧仍冒雪在石路上徘徊,不愿离去,但最终也未等到僧人归来,于是猜想僧人不知云游到何处去了.诗题中标明被寻访者为处士,隐者,山人,逸人的诗共14首,亦占总数的16%.此外,李德裕访韦楚老不遇称韦为隐士;武元衡崔敷叹春物将谢恨不同览时余方为事牵束及往寻不遇题之留赠诗说自己禁街西访隐沦赊,称对方身逐闲云不在家.戴叔伦过龙湾五王阁访友人不遇称主人为高人.亦应为隐士.皎然有诗题为寻陆鸿渐不遇,陆鸿渐即被后人称为茶圣的陆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皎然另有访陆羽处士不遇,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二诗,均称陆为处士.皮日休屣步访鲁望不遇一诗中的鲁望即陆龟蒙,长期隐居吴中,与春秋时的范蠡,西晋时的张翰并称为吴中千古三高.此类诗重在抒写超尘脱俗,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隐逸情趣,诗中多出现松,竹,菊,琴等意象,如:恨不逢君出荷蓑,青松白屋更无他.(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许浑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作者往往将主人居处描绘得如同世外桃源,主人的特点是淡泊名利,品行高洁,令人景仰.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一诗中的吕逸人虽住在柳市南头,但远处可望见青山,近处则有绿水缭绕,宅边还种有松竹,俨然绝风尘的桃源,颇得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之意.诗末日:闭门着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称赞吕逸人甘于寂寞,闭门着书,不求闻达.种松的行为及已呈龙鳞状的树皮,象征着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不移.又如皎然寻陆鸿渐不遇: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陆羽新移之家虽离城市不远,却地处幽僻,周围是桑麻环抱,只有一条野径相通.方才移家就在屋边种菊,可见心情之迫切.尽管菊花未开,也可想见主人的凌霜之志.作者虽然寻到了陆羽之家,扣门却无人应答,甚至无犬吠,颇令人失望.欲去又不甘心,便向西家打听陆的行踪.西家的回答虽然简短,却展现了一位流连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士形象.当然,以上的划分只是相对的,隐者也可能同时是道士或禅子.窦巩有诗题为寻道者所隐不遇,可知主人既为道者,亦是隐士.贾岛寻隐者不遇,诗中主人采药于云深不知处,其行为亦颇似道士(一作孙革访羊尊师,更点出其道士身份).高骈访隐者不遇诗云:惆怅仙翁何处去,满庭红杏碧桃开.从诗意看,这位隐者也应是一位信道之人.在唐人的心目中,除了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之外,真正不务功名利禄的隐者是令人崇敬的,加之有些寻访者寻人的目的是学道问佛,因此寻31人不遇诗中往往充满着对欲寻访的隐者,道士或僧人的景仰之情,刘得仁山中寻道人不遇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年过弱冠风尘里,常拟随师学炼形.石路特来寻道者,云房空见有仙经.棋于松底留残局,鹤向潭边退数翎.便欲此居闲到老,先生何日下青冥?作者特地为寻师学炼形而来,见到道人所居之处有如仙境,更急切地盼望具有仙风道骨的先生归来,终身向其求教.此类诗中最有名的当数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童子虽然回答了作者的询问,仍然没有说清隐者之所在.因此,居住在松下,采药于深山,藏身于白云深处的这位隐者,足以让寻访者顿生仰慕之隋,而寻访者的生花妙笔又使历代读者随之产生无穷的遐想.既然寻人不遇题诗留言或作诗寄赠是唐代的社会习俗,按理诗中涉及的被寻访者的身份应是多种多样的,但现存唐代寻人不遇诗中,寻访对象多为道士,僧人,隐者,固然体现了唐代儒,佛,道三家思想对社会的广泛影响,但更重要的是,道士,僧人,隐者的行踪常给人神秘之感,寻之不遇能使诗人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容易激发创作欲望,而在此状态下创作出来的诗歌也更易流传.有些寻访对象显然是诗作者的好友,因此,叙说友情自然是寻人不遇诗应有之义.诗人或回忆昔日与故人的交往:忆昔同携手,山栖接二贤.笙歌入玄地,诗酒坐寥天.(宋之问使至嵩山寻杜四不遇慨然复伤田洗马韩观主因以题壁赠杜侯杜四)或抒写不遇故人的失落感与孤独感:故人川上复何之,明月湾南空所思.故人不在明月在,谁见孤舟来去时.(刘长卿明月湾寻贺九不遇)或期待今后能与所寻者相逢:几度相思不相见,春风何处有佳期?(武元衡与崔十五同访裴校书不遇)无论是回忆过去,感慨如今,还是期待将来,都洋溢着浓郁的友情.除了宣扬佛道思想,表现隐逸情趣,表达景仰之情或叙说友情之外,唐代寻人不遇诗还有其他一些内容.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是为被寻者鸣不平: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诗中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袁拾遗才可比贾谊,命运也有如贾谊,虽才高八斗,却被流放到江岭去了,朝廷赏罚不公于斯可见.诗人进一步联想到袁拾遗被流放后的处境,江岭虽然梅花开得早,毕竟是蛮荒之地,被流放者的心情不会是愉快的.李白32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纯属借题发挥: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此诗显然是被赐金还山时所作,诗人以鹦鹉自比,抒发了能言终见弃的愤慨.李中再到山阳寻故人不遇二首则反映了动荡的社会现实:维舟登野岸,因访故人居.乱后知何处?荆榛匝弊庐.欲问当年事,耕人都不知.空余堤上柳,依旧自垂丝.诗人若干年后重返山阳寻访故人.但经过长期动乱,故人早已不知去向,其居处也已成为荆榛丛中的弊庐.向附近的农民打听,他们竞全然不知当年之事,令人有隔世之感.寻人不遇诗的情感表达与艺术表现兴致勃勃去寻访亲朋好友,满怀崇敬去拜访景仰之人,不料主人却不在,扑了个空,岂不令人扫兴,沮丧?然而,正是由于主人不在,寻访者产生了复杂的情感,想象力也被激发了,因此,寻人不遇诗往往有令人叫绝的奇思妙想,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寻访者寻的是人,关注的对象当然是人,倘若如愿以偿见到了所寻访者,自然高兴,与之倾心交谈,多半无暇顾及观察周围的景色.但由于寻人不遇,主人居处附近的环境景物便会吸引寻访者的目光.而一个人对居处环境的选择往往体现着他的审美趣味,甚至体现着他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唐代寻人不遇诗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主人居处环境进行描写,写景是为了衬人,景物描写映射出的是主人的个性与气质,精神与情操.同时,通过描写主人居处环境对作者的吸引力,还可以表现主客双方的共同情趣与共同志向,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便采用了这样的写法: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红楼外本来就有极美的景色:经霜的红叶,如水的碧天,但诗人却被窗内的竹子吸引住了.由于主人不在,不能进门观赏,诗人仍不死心,竟然派遣随从到邻居家寻找开门的工具,要私闯民宅.这一举动,暗示诗人与主人之间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进门不须征得主人同意.主人,客人均爱竹,更表明双方志同道合.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意象象征着虚心高节的品格.爱竹者赏竹不仅因其悦目,更在于赏心.姚合寻僧不遇中的景物描写同样表现了主客双方的生活情趣:入门愁自散,不假见僧翁.花落煎茶水,松生醒酒风.拂床寻古画,拔刺看新丛.别有游人见,多疑住此中.寻僧不遇,先有几分不快,但进得门来,马上忧销愁散.为什么?因为可以反客为主,暂且充当一下主人,亲身体验一番煎茶赏花,饮酒听松的悠闲生活.被游客误认作主人,诗人颇有几分得意,心理上得到了满足,自觉不虚此行,可见诗人对真正住此中的主人充满羡慕.不少寻访者因寻访不遇而对主人行踪进行种种猜测,这种猜测并不是漫无边际地瞎猜,而是根据主人的身分合理想象.刘长卿寻洪尊师不遇: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韦执中陪韩退之窦贻周同寻刘尊师不遇得师字:物外求仙侣,人间失我师.不知柯烂者,何处看围棋?两首诗的主人都是道土,刘诗想象主人外出炼丹,韦诗想象主人漫游仙境,都切合主人的身份.再如皎然访陆羽处士不遇: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诗人展开了一连串的想象:陆羽或在某山赏春茶,或在某处弄春泉,或在某地舟中垂钓.总之,正悠闲自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浪迹江湖,这正是处士之所为.还有些诗寓庄于谐,以戏谑的口吻与主人开玩笑.如贾岛寻人不遇(一作包何同诸公寻李方直不遇):闻说到扬州,吹箫有旧游.人来多不见,莫是上迷楼?听说友人到了扬州,赶来寻访却不见,于是想象对方或许上迷楼游玩,陷于其中出不来了(迷楼为隋炀帝游扬州时所造,其内部结构复杂,人误入者虽终日不得出,隋炀帝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日迷楼.见说郛卷三二迷楼记).再如李商隐访人不遇留别馆:卿卿不惜琐窗深,去作长楸走马身.闲倚绣帘吹柳絮,日高深院断无人.友人金屋藏娇,却又长楸走马,外出去了,留下佳人独自居于别馆,终日无聊,只好闲倚绣帘吹柳絮以自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佳人的同情,也委婉地批评了友人.寻人不遇产生的感情是复杂的,有些诗写了不遇主人的失望与惆怅,如姚合访僧法通不遇:访师师不遇,礼佛佛无言,依旧将烦恼,黄昏入宅门.诗人带着烦恼访师,希望师能帮助消除烦恼,没想到却不遇.既然来了,总想有所收获,不妨顺便礼佛,但佛亦无言.诗人带着烦恼来,又带着烦恼归,最终还是白跑了一趟.也有寻人不遇却并不扫兴者,如白居易晚出寻人不遇:篮舆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看来白居易寻人并无要紧事,大概只是想与友人一同乘凉闲聊而已.因而相寻不遇亦无妨,并不一定非要见友人不可.自己一个人身着轻便的衣服,骑马信步在槐树阴下,闲行一两坊,倒也逍遥自在,也算达到了目的.更为奇特的是,有些寻访者寻人不遇却得到意外收获,如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入骨,门对寒流雪满山.唐代官员十日一休假,作者忙碌了九天,有了一日闲,便兴致勃勃地去拜访友人,没想到却不遇,只好再一次空还,又字暗示并非首次寻访不遇.实际上诗人并没有空还,困惑多时的问题无意之中找到了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