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名词.doc_第1页
作物育种名词.doc_第2页
作物育种名词.doc_第3页
作物育种名词.doc_第4页
作物育种名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1、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2、进化过程:现有的各种各样植物都是从原始植物演变而来的;现有各种作物,属于栽培植物、都是从野生植物演变来的。这种演变发展的过程称为进化过程。3、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4、人工进化:是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5、遗传改良:是作物品种改良。6、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需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7、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8、有性系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9、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10、两性花:又称完全花,雌雄同花、如稻、麦。11、单性花:又称不完全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12、闭花受精:有些作物,如大麦和豌豆以及花生下部的花,在花冠未开放时就已经散粉受精,称为闭花受精。13、天然异交:是与人工杂交相对而言的,是指同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14、自花授粉:同一朵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都称为自花授粉。15、自花授粉作物:通过自花授粉方式繁衍后代的作物称为自花授粉作物。16、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称为异花授粉。17、异花授粉作物:通过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称为异花授粉作物。18、常异花授粉: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衍后代的称为常异花授粉。19、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20、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21、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甚至雌配子体内的某些单、二倍体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称为无融合生殖。22、杂种优势:异交使后代的生活力增强,主要表现在生长势、繁殖力、抗逆性等性状的增强和产量的提高,即数量性状方面比亲本明显提高,称为杂种优势。23、芽变:无性繁殖作物的天然变异较多,在芽的分生组织细胞发生的突变称为芽变。24、种质资源:一般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25、种质:是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26、起源中心:植物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平衡的,所有物种都是由多少不等的遗传类型所组成,它们的起源是与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地区相联系的,凡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而且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类型或栽培类型的地区,即为作物起源中心。27、初生中心: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中心,现一般称为初生中心。28、次生起源中心: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即为次生起源中心。29、原生作物:人类有目的驯化的植物,称为原生作物。30、次生作物:是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当其被传播到不适宜于原生植作物而对杂草生长有利的环境时,被人们分离而成为栽培的主体,种类作物称为次生作物。31、地方品种:一般指在局部地区内栽培的品种,多未经过现代育种技术的遗传修饰,所以又称农家品种。32、主栽品种:指那些经过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包括自育和引进的品种。33、原始栽培类型:指具有原始农业性状的类型,大多为现代栽培作物的原始种或参与种。34、野生近缘种:指现代作物的野生近缘种及与作物近缘的杂草,包括介于栽培类型和野生类型之间的过度类型。35、人工创造的种子资源:杂交后代、突变体、远缘杂种及其后代、合成种等。36?初级基因库:库内的各资源材料间能相互杂交,正常结实,无生殖隔离,杂种可育,染色体配对良好,基因转移容易。37、次级基因库:此类资源间的基因转移是可能的。但存在一定的生殖隔离,杂交不实或杂种不育,必须借助特殊的育种手段才能实现基因转移。如:大麦与球茎大麦。38、三级基因库:亲缘关系更远的类型。彼此间杂交不实,杂种不育现象更明显,基因转移困难。 如:水稻与大麦,水稻与油菜。 39、直接考察收集:是指直接到野外实地考察收集,多用于收集野生近缘种、原始栽培类型与地方品种。40、征集:指通过通讯方式向外地或外国有偿或无偿索求所需要的种质资源,是获取种质资源花费最少、见效最快的途径。41、交换:是指育种工作者彼此互通各自所需的种质资源。42、转引:一般指通过第三者获取所需要的种质资源。43、原生境保存:是指在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就地进行繁殖保存种质,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天然公园等途径保护野生及近缘植物物种。44、非原生境保存:是指种质保持与该植物原生态生长地以外的地方。如建设低温种质库的种子保持,田间种质库的植株保持,以及试管苗种质库的组织培养物保存。45、种植保存:为了保存种质资源的种子或无性繁殖器官的生活力,并不断补充其数量,种质资源材料必须每隔一定时间播种一次,即种植保存。46、贮藏保存:主要是用控制贮藏时的温、湿条件的方法,来保持种质资源种子的生活力。47、鉴定:就是对育种材料做出客观的科学评价。48、直接鉴定 :根据目标性状的直接表现进行鉴定称为直接鉴定。49、间接鉴定:根据与目标性状高度相关性状的表现来评定该目标性状称为间接鉴定。50、基因库或基因银行:将储备的具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的各种材料称为基因库,其意是从中可获得用于育种及相关研究所需要的基因。51、遗传多样性中心:52、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53、生物产量:生物产量中有机物质占9095,矿物质占5%10%,可见有机物质的生产和积累是形成产量的主要物质基础。54、经济产量:单位面积所生产的作物产量的多少。55、收获指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56、株型育种:是按照人们经济要求,把植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良性状都集中在一个植株上,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的输送到籽粒中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57、高光效育种:是指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和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58、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从生产角度来讲,引种是指从外地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推广种植。59、驯化:是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60、生态条件:作物优良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都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产物,因而它们都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这些与作物品种形成及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的环境条件称为生态条件。61、生态型:是指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征、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62、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63、直接鉴定:就是对被鉴定的性状直接进行鉴定。64、间接鉴定:根据与目标性状有高度相关的性状表现来鉴定该目标性状的方法。65、田间鉴定:是将实验材料种与大田,进行各种性状的直接鉴定。66、集团混合选择育种:就是当原始品种集体中有几种基本符合育种要求而分别具有优点的不同类型时,为了鉴定类型间在生产应用上的潜力,则需要按类型分别混合脱粒,即分别组成集团,然后各集团之间及其与原始品种之间进行比较试验,从而选择其中最优的集团进行繁殖,作为一种新品种加以推广。67、纯系育种:是通过个体选择、株行试验和品系比较试验到新品种育成一系列过程。68、混合选择育种:是从原始品种群体中,按育种目标的统一要求,选择一批个体,混合脱粒,所得的种子下季与原始品种的种子成对种植,从而进行比较鉴定,如经混合选择的群体确比原品种优越,就可以取代原品种,作为改良品种加以繁殖和推广。69、改良混合选择育种:是通过个体选择和分系鉴定,淘汰伪劣的系统,然后将选留的各系混合脱粒,在通过与原品种的比较试验,表现确有优越性时,则加以推广。70、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称为杂交育种。71、系谱法:在选择过程中,各世代予以系统编号,以便考察株系历史和亲缘关系,称为系谱法。72、混合法:73、衍生系统法:74、单籽传法:75、组合育种:是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不同形状的优良基因随机结合后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合,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76、超亲育种: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77、配合力:是指亲本与其他亲本结合时产生优良后代的能力。78、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品种和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交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79、杂交方式:是指一个杂交组合里要用多少亲本,以及各亲本间如何配置的问题。80、单交(成对杂交):两个品种间的杂交称之为单交。81、复交: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要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82、三亲本双交:是指一个亲本先分别同其他的两个亲本配成单交,在将着两个单交F1进行杂交,CAAB。83、回交育种法:是育种专家改进品种个别性状的一种有效方法。当A品种有许多优良性状,而个别性状欠缺时,可选择就有A所缺性状的另一个品种B和A杂交,F1及以后的个世代有用A进行多次回交和选择,准备改进的性状借选择以保持,A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通过回交而恢复。84、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85、非轮回亲本:只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非轮回亲本。86、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87、紫外线:是一种波长较长,能量较低的低能电核辐射,不能使物质放生电离,故属非电离辐射。88、X射线:是一种核外电磁辐射,是原子中的电子从能级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能级较低状态时发出的射线。89、r射线:核内电离辐射,是原子核从能级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能级较低状态时发出的射线。90、航天搭载(航天育种、太空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一种方法,是在卫星上搭载作物种子,利用空间的环境技术提供的微重力、高能粒子、高真空、缺氧和交变磁场等综合物理诱变因子进行诱变和选择育种研究。91、适宜的诱变剂量:是指能够最有效的诱发育种家所希望获得的某种变异类型的照射量。92、剂量率:单位时间内所吸收剂量。93、遗传工程:泛指对遗传资源的离体操作,包括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94、远缘杂交: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用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95、异附加系:在某物种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数量不等的异源染色体。为非整倍体。96、易位系: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和另一物种的相应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形成的类型。97、异置换系:是指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而成的新类型个体。98、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常出现花粉不萌发、花粉管不能伸入柱头、花粉管生长缓慢或破裂、花粉管不能达到子房、雌雄配子不能结合形成合子,合子胚不发育,幼胚死亡等。99、杂种的夭亡:即使雌雄配子结合,完成受精形成合子,但合子往往不能进一步发育成正常、完整的胚,后代不能完成正常的生活史,即杂种的夭亡100、杂种不育:杂种虽能长成植株,但不能受精结实获得杂种后代即为杂种不育。101、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102、体细胞杂交:诱导两个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互相融合形成异核体,异核体再生出细胞壁进而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发生核融合,这一过程称之为体细胞杂交。103、亚远缘杂交:种内不同类型或亚种间的杂交。104、双重杂种优势(double heterosis ):指核基因之间的互作以及核质之间的互作产生的优势。105、歧化选择(disruptive selection):选择群体中两极端类型个体随机交配,形成新的群体后再选择的方法。 106、倍性育种:研究植物染色体倍性变异的规律并利用倍性变异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107、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个体。108、单倍体:指具配子染色体组的个体。109、同源多倍体: 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其中,最常见的是同源三倍体和同源四倍体。110.异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是由不同种、属间个体杂交得到的F1经染色体加倍而成。111.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是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他亲本的现象。112.中亲优势:指杂交种 (F1) 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 (P1与 P2) 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113.超亲优势:指杂交种 (F1) 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 (HP) 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114.超标优势:指杂交种 (F1) 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 (CK) 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115.杂种优势指数:是杂交种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 , 也用百分率表示。116.一般配合力 (GCA):一般配合力是指一个被测自交系和其他自交系组配的一系列杂交组合的产量 ( 或其他数量性状 ) 的平均表现。117.特殊配合力 (SCA) 是指两个特定亲本系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水平。118.顶交法:是选育一个遗传基础广泛的品种群体作为测验种用来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119.双列杂交法也称轮交法:是用一组待测自交系相互轮交 , 配成可能的杂交组合,进行后代测定。120.多系测交法:多系测交法是用几个优系或骨干系作测验种与一系列被测系测交。121.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是用自由授粉品种和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又称顶交种。122.自交系间杂交种:是用自交系作亲本组配的杂交种。123.单交种:是用两个自交系组配而成。124.三交种:用三个自交系组配而成,组合方式为(AB)C。125.双交种:用4个自交系组配而成,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配成双交种。组合方式为(AB)(CD)。126.综合杂交种:用多个自交系组配而成。亲本自交系一般不少于8个,多至10余个不等。127.一般配合力:是指一个纯系(自交系)亲本与其它若干个品种(自交系)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128.特殊配合力:是指两个特定亲本系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水平,又称为某一特定组合F1的实测值与其双亲一般配合力得到的预测值之差。129.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受配子体基因型控制,表现在雌雄配子间的相互抑制作用130.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雌雄二倍体细胞间的相互抑制, 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131.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受细胞质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