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塘浦圩田系统 太湖地区宝贵遗产 圩田工程示意图 选自 清 授时通考 何为塘浦圩田水利系统 塘浦圩田系统 将浚河 筑堤 建闸等水利工程措施统一于耕种建设过程中的棋盘化的水网圩田系统 实现治水与治田的结合塘 堤岸 堤防 东西走向并连接各纵向的人工河流水系 用于储蓄积水 建筑门堰方便控制灌溉 调节水量浦 与江河湖泊相通的沟渠 将多余的水排入江湖 遇到天旱引用湖水灌溉圩田 水行于圩外 田成于圩内 的农田 根据地势分为高田与低田 吴县枫桥塘浦圩田建设图 塘浦圩田水利系统的先进性 规模宏大 构造合理 与水网区的天然河道相当 作用和影响巨大范仲淹 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 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 旱涝不及 为田美利 沈括 万春圩为博六丈 崇丈有二尺 八十四里以长 夹堤之脊 列植以桑 为桑若千万根据塘浦水网及耕地情况进行规划 设计和布置 方便管理与防灾北宋郏亶 太湖周缘高地和腹内洼地不同采取不同工程措施 实现低田和高田分治以防旱涝圩岸布置与排灌系统形成独特的农田水利形式 不仅利于耕作方式 还刺激先进农耕文化发展圩内有纵横交错的灌排渠系和堤岸以利圩内分级控制 外沟以受高田之水 使不内浸 内堤以卫低田庄稼 以免外入对圩田从管理组织体制到管理手段具有军事组织的管理体制 从而使耕作规范化 为 天下粮仓 奠定基础官圩设有圩吏 私圩设有圩长 官圩的维修与养护由官府出面组织人力 使沿江圩田的维修与护养得到可靠保证 太湖流域塘浦圩田影响区域 太湖 塘浦圩田将治水 治田结合示意 塘浦圩田系统与太湖流域地区的关系 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的摇篮吴越之邦经济文化发展引擎 太湖 圩田 吴越文化之邦 塘浦 溇港 圩田 与 丝绸之府 鱼米之乡 关系图 横塘 纵溇 塘浦圩田系统 桑基 鱼塘 桑基圩田 桑基鱼塘 稻作文化 渔文化 丝绸文化 水文化 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 塘浦圩田系统 孕育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的摇篮 塘浦圩田萌芽期 圩田快速发展期 水利转型时期大圩古制解体 圩田快速发展期溇港圩田 桑基 中小圩区联圩期 现代化圩区建设期 塘浦圩田萌芽起步时期春秋战国至唐前期 公元前770 公元618年 春秋时期 溇港逐渐形成和扩展 但溇港大多出于抗御洪捞 排灌通航 未与农业耕作结合此时期太湖地区处于 饭稻羹鱼 果隋赢蛤 火耕水耨 的原始农业状态 沿湖一带的水利工程主要为灌溉和防洪 太湖流域地区地广人稀 生产落后三国时期 太湖南岸诸溇港成为杭嘉湖平原和东西苕溪北排入太湖的主要通道 大量的塘 浦 溇 港和排灌渠系在湖泊沼泽之地修建 原始圩田形成此时期 太湖流域一带出现 田池布千里 畛辍无数 膏腴兼倍 国税再熟之稻 乡贡八蚕之绵 的繁荣昌盛景象 塘浦圩田萌芽期 沿太湖堤岸格局 多用于防洪 通航 吴兴 三十八溇 示意图 塘浦圩田快速发展时期唐中后期至五代 公元618 公元979年 太湖流域全线开凿江南大运河 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屯田垦殖兴起 太湖流域的塘浦工程和圩田水利快速发展 初步形成畎浍沟川畅流 沟渠堤路整齐 沟洫系统完整的圩田格局 太湖地区呈现 山水入湖 侵地成沟 湖滩造田 沿沟为溇 之景 水利营田进入新开发时期 耕作技术也大大发展 宋书 孔季荣传论 太湖流域 浩浩其流 乃与湖连 上则有涂 中则有船 旱则溉之 水则泄焉 曰雨曰霁 以沟为天 此时期 塘浦圩田水利系统快速发展 太湖地区农业产量居首位 湖州及太湖流域周边地区迅速成为 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 的富庶地 社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至江南地区水利促进太湖地区耕作栽培制度的发展 桑基鱼塘和桑基圩田形成 大大促进太湖地区渔业 蚕桑生产和丝绸业的发展 此时期 太湖流域 岁多丰稔 境内丰阜 农业兴旺发达 稻作文化与渔文化有了巨大的进步 快速发展时期 五代吴越塘浦圩田格局 大圩古制解体及水利转型时期宋代 公元960 公元1279年 宋代时期 塘浦圩田的大圩古制受到冲击太湖流域地区兴建中小圩区 形成 围田相望 皆千百亩 的中小圩田系统 太湖南岸的溇港圩田和桑基圩田 桑基鱼塘系统日趋完善 出现大面积成丘桑地 刺激蚕桑业发展 宋书 绵绢既贵 业蚕者滋 茧勤励兼倍 而贵犹不息 同治 湖州府志 卷34统计 乌程有圩田72 7万亩 占全县田地总数的90 归安有圩田60 95万亩 占全县田地总数的83 德清有圩田39 59万亩 占全县田地总数的81 此时期 太湖地区农业发展迅速 并形成稻麦二熟制 太湖地区被誉为 国之仓庚 桑基鱼塘 和 桑基圩田 系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宋代水田整地农具得到完善和创新 关于农耕文化的农学快速发展 古制解体及水利转型期 宋代 陈甫农书 与 农桑衣食撮要 桑基鱼塘 塘基上种桑 塘中养鱼 桑叶喂蚕 蚕屎饲鱼 塘泥培桑 桑基圩田 地势较高地块种植稻麻 堤梗用来种桑 桑基鱼塘格局 溇港圩田和桑基鱼塘持续发展期元明清时期 公元1279 1911年 明清时期 长三角地区扩大与人口激增加快太湖南岸的围圩垦殖活动 沿江圩堤建设成为裕国之本 太湖南岸的南横塘 北横塘和溇港圩田系统逐步完善 并自成系统 中小圩田使防洪堤线缩短 减少堤防渗漏和险工隐患 提高了滞涝能力治水专著在此时期大量出现 包括元代任仁发的 浙西水利议答录 周文英的 论三吴水利 和明代金藻的 论治水六事 农学书籍不计其数在溇港圩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桑基鱼塘 和 桑基圩田 系统 在这一时期更有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成为我国乃至世界 生态农业 和 循环经济 的典范 随着农业与经济发展 丝绸文化甚至渗透到中原地区 溇港圩田持续发展期 王祯农书 中充分反映当时塘浦圩田的发达程度 为适应现代化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商品粮基地建设的需要 中格局圩区 土地整理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兴起 全市共建成机电排灌配套的中格局圩区75个 围护农田鱼塘面积66 38万亩中格局圩区缩短防洪线 在抗御洪水中发挥了显著效益 现存入湖溇港和横塘构筑的塘浦系统仍发挥作用 为现代化农业园区奠定坚实基础 现代农业圩区发展时期 圩区调整与现代农业圩区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 2000年湖州市本级和吴兴区塘浦圩田基本情况表 湖州市中格局圩区基本分布情况 湖州地区塘浦圩田的特点 以自然圩为基础 规模适度 维护管理方便 适宜小农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将治水与治田结合 实现农田高产 为湖州逐步成为 天下粮仓 奠定基础圩田系统布局合理 设置科学充分利用湖州地区依山旁湖 湖漾众多的特点 通过大量湖漾层层调蓄防洪防涝 并通过横塘纵溇和各口门建闸控制以引水灌溉溇港分布频密 间距合理 对降低沿湖平原地下水位 减少渍害和跨越行政域管理具有显著效益除有众多溇港可从太湖引灌排水外 沿湖还有一定数量的骨干河道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秋服装搭配培训
- 父母快乐成长课件
- 有趣符号的认知与应用
- 家长小讲坛课件
- 办税大厅礼仪培训
- 课件更新Office问题
- 课件显示框教学课件
- 礼服乐理考试题及答案
- 劳务派遣考试题及答案
- 朗诵艺术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高考真题化学试题(原卷版)
- 2025湖南湘潭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选调)工作人员4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2课 教师节快乐 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知识竞赛考试练习题库(完整版)含答案
- 绿化项目养护监理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科普短视频与新闻传播融合模式的研究
- 2025滨州市劳动合同范本(示范文本)
- 2025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 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秋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