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过程产妇性传播疾病分析与防护.doc_第1页
分娩过程产妇性传播疾病分析与防护.doc_第2页
分娩过程产妇性传播疾病分析与防护.doc_第3页
分娩过程产妇性传播疾病分析与防护.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娩过程产妇性传播疾病分析与防护【关键词】 助产士 【摘要】 目的 了解分娩产妇性传播疾病(STD)情况。探讨助产士操作中STD感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性感染的产生。方法 对于产妇STD传播途径和危险性,采取有效消毒隔离措施及防止锐器伤发生。结果 2001年6月2004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3060例,其中STD病例有43例,根据统计发现发病率逐年增加。结论 通过采取有效消毒隔离措施,重视自身防护,达到降低助产士职业性感染几率。【关键词】 助产士;职业暴露;性传播疾病感染;防护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迅速蔓延达53/10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并有南高北低倾向1,而孕产妇中受感染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面临这一严峻形势,助产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血液、体液并有高发针刺伤危险因素的助产操作,应加强对性传播疾病感染的职业性防护,减少职业感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1年6月2004年6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3060例,据统计分析发病例数,2001年6月2002年12我院收治住院产妇1701例,发现梅毒2例、尖锐湿疣10例、淋病1例。2003年1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住院产妇1359例,发现梅毒4例、尖锐湿疣23例、淋病3例。说明孕产妇中STD发病率明显增加,3年内STD病例发现有43例,其中尖锐湿疣33例,梅毒6例,淋病4例,患者年龄2042岁,以2030岁为多见,与有关报道相一致2,并有增加趋势。本资料未发现艾滋病病例,但不能掉以轻心,据统计我国艾滋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9982004年9月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的比例由15.3%上升到39.0%。母婴传播可以发生在产前(5%)、分娩过程中(85%)、产后母乳喂养(10%)3。1.2 STD患者为主要的传染源 人类对STD普遍易感,助产人员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或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损伤皮肤和黏膜,是高危人群,应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对STD的自身防护。2 防护措施2.1 加强对助产士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有关性传播疾病知识,充分认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性,了解其传播途径危险因素,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2.2 产房室内的环境及所用物品清洁消毒 如工作人员办公桌、治疗台、病床、床头柜、椅子、内进鞋等均采用0.1%过氧乙酸湿式扫抹,被褥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消毒,接生器械如持针器、镊子、剪刀、弯盆用0.2%过氧乙酸浸泡30min后,用流动水清洗干净后,抹干送高压蒸汽消毒。2.3 物品消毒 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如注射用具、产包、产床铺布、婴儿辐射台铺布等均是一次性使用后更换。有定点放弃,统一由医院后勤部门进行消毒、毁形无害化处理。2.4 助产人员手的控制感染 我院2004年设计制定新的正确洗手方法,在接产操作前后必须按照洗手方法程序洗手。具体洗手程序有七步骤:(1)掌心对掌心搓擦。(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5)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6)指尖在掌中摩擦。(7)两手互握互揉擦腕部直至肘部。以上洗手过程用肥皂在流动水下进行;搓擦后双手充分冲洗;每个步骤最少施行10次,需时10s;避免用手关闭水门。2004年助产人员七步骤洗手前后微生物随机检测效果,见表1。经过洗手后每只手细菌小于卫生部规定的细菌5cfu/cm2的标准,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减少99%。经统计学处理,P0.05,洗手前后微生物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1 2004年助产人员七步骤洗手前后微生物数随机检测结果 (略)2.5 锐器伤的预防 在接产中同时有两人操作时不允许将缝合针、剪刀直接递交到手里。一个切口一只手,缝合或锐器分离时防止手引导下被针刺伤;清洗器械时锐利端统一在一个方向清洗;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用手分解,可用单手套回针头帽;处理针头不要太匆忙,手取针头和利器时不要使锐器面对人,以免刺伤他人;不能将针头丢入垃圾桶内,应按规定扔入锐物箱内。3 结论我国目前性传播疾病有着增加趋势,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感染者和患者呈逐年上升,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应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职业、重点区域的宣传教育,高度重视各项监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如产前检查、婚前检查,保证产房消毒隔离质量。及早发现妊娠合并STD患者,给予有效控制和治疗,并重视对医务人员的防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降低职业性感染的几率。【参考文献】1 温海.性传播疾病的治疗.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7.2 杨铺直,钟汝玲.新生儿二重感染与抗菌使用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2):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