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徐志摩诗歌中“云、星、月”意象 摘要 徐志摩诗歌深受其生活经历的影响,他笔下的意象清新明丽、新颖美妙、空灵飘逸,具有朦胧美、动态美、轻柔美的特征。“云、星、月”意象在徐志摩诗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它们作为吟咏的主角或配角出现。其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本文就徐志摩诗歌 “云、星、月”意象中的比喻、象征、暗示等几种主要表现手法,探索其丰富的意蕴,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深层次的意蕴才能更好的了解他及其诗歌。关键词 徐志摩; 诗歌意象; 云; 星; 月Comment on 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medium“cloud、 star 、month” imago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accepts the effect that whose life experiences very much, his bright and beautiful , new and original splendid , nimble and unpredictable elegant , have dim US , dynamic beauty , soft beautiful fresh the wording and purport of what one writes imago characteristic. cloud、star、month imago have broad applying in 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they appear as the leading role or supporting role chanting. That the person shows a form is of colour and variety , 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cloud 、star 、month imago, drop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a hint of waiting for several kinds main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right away , exploration its rich intention accumulates , we know only when having known these deep-seated intention accumulating ability more well his and their poetry and song.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imago; cloud; Star; Month徐志摩是现代中国极少见到的一个至情至性的诗人!这话一点都不为过,在现代中国又有谁像他那样喜欢仰看天空?虽然比他诗作多的人很多,但似乎还没有哪位诗人能像他那样的钟情于天空中的云彩、明星、明月。为什么徐志摩的诗歌中出现这么多的“云、星、月”意象,笔者认为这其实是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在“五四”时期,徐志摩带着“单纯的信仰”去西方留学,经过了外国思想的沐浴,他的诗歌有着浓厚的欧洲19世纪的浪漫,特别是英国湖畔诗人对自然界神秘的赞美和清远超脱的描写,以及拜伦式的斗争激情,特别是他与泰戈尔的亲密关系,自然而然的受到他人生哲理的影响,泰戈尔说过:“当我的心突然充满爱,确信世界与我们的灵魂合一的时候,难道我不知道那日光会渐次增辉,月光会更加温柔吗?当我歌唱云彩冉冉升起时,雨点便在我的歌声中找到了它的悲伤。自晨曦在我国历史上升起之日起,诗人和艺术家们就把他们灵魂的色彩和音乐融入生存的结构之中。”他在西方所受到的影响那就很自然的在他诗歌中留下印记。他以个性解放的思想美化着自己所憧憬的美好爱情与理想,这些都可以说他深得了欧洲浪漫主义的精髓。但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多年优秀历史文化的国度,徐志摩自幼也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他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而云、星、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云、星、月能成为徐志摩诗歌中引用较多的意象也不足为奇了。一. “云、星、月”意象在诗歌中的广泛运用在顾永棣新编徐志摩全诗这本收录了徐志摩主要诗歌作品的诗集里,我们就不难找到不少有 “云、星、月”意象的诗作。经过笔者研究得知:徐志摩诗歌223首(待考证的诗歌暂时也包含在研究的范围内),与云、星、月有关的诗篇有129首,所占比例达到57.8%左右,尤其是“云”这个意象,在其诗歌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共出现了107次,有“云彩”、“白云”、“黄云”、“乌云”、“云影”、“紫云”、“云涛”等等。同时,“星、月”意象出现的频率也占据到了一定的程度,星共出现了83次,有“明星”、“星光”、“星辉”、“星海”、“星砂”等。月共出现了82次,有“月光”、“秋月”、“月色”、“月彩”、“月儿”、“残月”、“月圆”、“新月”、“下弦月”等。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得知,“云、星、月”是诗歌中大量运用有深沉意蕴的自然意象。徐志摩诗歌中的“云、星、月”意象在其诗歌创作中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就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作为吟咏的主角。一类则作为吟咏的配角。(一)全诗贯穿“云、星、月”作为吟咏的主角。如云游全诗把云的逍遥自在、空灵洒脱呈现得淋漓尽致: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阻拦的逍遥。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他抱紧的只是绵密的忧愁,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诗的主体是写着流动的云,它是那样的自在、轻盈,在地面的一流涧水上投下了它明艳的云影,使流水从睡梦中惊醒,如此鲜艳的意象真是令人赏心悦目,让人感到无比的温馨与亲切。又如为要寻一个明星: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向着黑夜里加鞭向着黑夜里加鞭,我骑着拐腿的瞎马!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为要寻一颗明星为要寻一颗明星,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累坏了,累坏了我胯下的牲口,那明星还不出现那明星还不出现,累坏了,累坏了我鞍上的身手。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荒野里倒着一只牲口,黑夜里躺着一具尸首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全诗都在围绕着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明星,即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努力奋斗的不懈精神。又如秋月: 一样是月色,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苍茫中,“解化”的伟大在一切纤微的深处展开了婴儿的微笑全诗浓笔在描写月色,诗中连用了五个“它”字的比喻句,使得内容环环相扣,感情逐步递进,从而尽情地抒发着诗人对“解化”的这份赞美之情。(二)在全诗中占有较小篇幅,只作点缀之用,充当着大场景的配角。如夜“一天只是紧叠的乌云,象野外一座帐篷,静悄悄的,静悄悄的” 诗句中的“乌云”意象的内涵是同他的这段生活经历有关的,紧叠的乌云意味着阴沉的天气,阴沉的天气常给人带来抑郁的心情,故“乌云”意象传达出的是他在这段学习生涯中所经历的不愉快,它为全诗更添了阴沉的情调,使得这个“夜”更加的阴暗。又如再别康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首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母校康桥那份如情人般的痴恋、慈母般的挚爱的情感,而“星辉”只是诗人在满是星光的天底下撑着船去寻找梦想的一个象征,但是它却很好的体现出了康桥生活对徐志摩人生的影响。如秋虫“过天太阳羞得遮了脸,月亮残阙了再不肯圆,到那天人道真灭了种,我再来打打革命的种!”很明显的,诗歌中“月亮”反映出了他在那段特定时期的政治观点和倾向。“云、星、月”不论在诗歌中当作主角还是配角来描写,都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作为吟咏的主角时,全篇把它当成象征物或比喻物来写,从而去表达着诗人隐含的丰富的感情;作为吟咏的配角时,主要是为全诗起到点缀作用,渲染或暗示,从而增加了意境美。二. “云、星、月”意象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 “意象”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人们可以从它多个角度发现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笔者仅就 “云、星、月”意象在诗歌中的比喻、象征、暗示等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来进行分析。(一)比喻 徐志摩在表达心中的爱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偶然这首诗虽然就那么短短的两节,但却能把不期而遇的一刹那描绘得如此的令人心动,读来颇启人沉思。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诗人把自己的爱比作一片“云”,偶然的相遇比喻成了一片云在波心里的投影,新颖、美妙而又贴切,显然这一片云也深深印上诗人爱的印记。徐志摩的长诗爱的灵感,这首诗诗人是以爱和死为题材的,赞美了爱与死这个既庄严又雅丽的幽灵。诗中那位年轻的女子从恋爱一开始就经历了心灵蜕变的过程,这一过程最终以死来收场,在这里死亡本身也就被诗人赋予了另外一种意义,那就是,死在诗中体现的是一种更为理想爱情的再生,是真正生命永恒的延续。在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诗人对爱的的理解,看到了生存的意义,在诗中诗人最常用来表达爱的意象就是“星”。如“遥远是你我之间的距离;/远,太远!假如一只夜蝶/有一天得能飞出天外,/在星的烈焰里去边灰?(我常自己想)那我也许/有希望接近你的时间。”诗人把“在星的烈焰里去边灰”比喻成在爱的烈焰中死去,才能有接近自己的爱人,从诗句中笔者能深切体会出诗人那毫不吝啬地挥洒的爱和深情。又如山中,写诗人在静静的庭院想念“山中的恋人”,在这花好月圆、松影婆娑的静夜里,诗人“我想攀附月色/化一阵清风/吹醒群松春醉/去山中浮动”,把“月色”比作自己,“月色”即我,我即“月色”,两者合二为一,感情非常细腻的诗人面对“安眠”的恋人,不忍心去打扰她,宁化作一片碧叶,轻柔地落在她的窗前,默默地传递着诗人对她的那一份刻骨思念之情。在这幅流动的画面里,我们似乎能依稀看到抒情者的身影,从这一片朦胧的月色笔者体会到了诗人对爱人(林徽因)的万千柔情。(二)象征 这是徐志摩诗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达手法,是指用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来代替和暗示诗人心中那崇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印度是徐志摩向往的一个地方,且不用说他与泰戈尔的亲密交往,仅仅就印度那神秘的地方,他早就想游览观光了。在游览并参观了泰戈尔在苏鲁农村建设实验基地后,知道了大自然对印度的不少区域是冷酷无情的,加上政府的残酷压榨,那里的贫苦农民仍然在死亡线上艰苦地生活,他在认真观察了印度人民的生活后,无比感慨,写下了这首在不知名的道旁“还有蹲在你身旁悚动的一堆,/一双小黑眼闪荡着异样的光,/象暗云天偶露的星唏,她是谁?”全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印度人民苦难的底片,也是天下受苦人的写照,诗中那一片“暗云”象征着印度人民的苦难生活,乃至天下人的苦难生活,只有那“星唏”农村建设实验基地给我们带来些许的希望。从志摩的诗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中,我们知道他诅咒这个懦怯的世界,对这个世界非常的不满,但是却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以骑手自喻来表达了他“寻求光明的决心”,他驾着一匹拐脚的瞎马,向“黑绵绵的昏夜,为要寻一颗明星;为要寻一颗明星,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为要寻一个明星,征途的漫长,历程中的寂寞,不仅累坏了牲口,还累倒了骑手“黑夜里躺着一具尸首”,但是诗人依然奋不顾身去寻找他的“明星”就是他的理想,即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坚信“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可见诗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放弃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又如半夜深巷琵琶“柳梢头有残月挂,啊,半轮的残月,象是破碎的希望”诗人在深夜那一阵悲凉而又凄残的琵琶声中,把一个 “发疯地”“跳”着、“笑”着的落魄而非常困惑的“他”安置在一条有着“柳梢”和“残月”的“荒街”,然后有“吹糊”“灯”,“在坟墓的那一边”“等你去亲吻”的“她”,造成一种凄凉、迷离的独特意境,很明显,“残月”其丰富的内涵使得全诗的意境更加的幽深,“残月”象征着自己痛苦的爱情和自己人生理想的幻灭,也更能充分体现出诗人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受尽磨难、深感绝望但仍要苦苦挣扎的痛苦。(三)暗示 徐志摩诗歌中用含蓄、间接的方法抒写着隐含在诗人心中的喜悦和无奈。由于暗示具有含蓄性和间接性的明显特点,于是诗人们便大量地使用这种表现手法。如云游: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阻拦的逍遥。在这首诗中,云的特征是空无依傍的自在逍遥,“你的愉快是无阻拦的逍遥”,这种愉快带有着脱离人间烟火味的清远,也含有庄子.逍遥游中与万物合一的自在心态,也有诗人心灵间呼应的瞬间感受。云游一方面对照着游云与涧水不同的生存状态,一方面又暗示着诗人那颗焦灼等待的心,生命的痛苦将何时才能越过暗黑的深渊从而最终走向自在与自由?云走了,云影消散了,在事过境迁的情境下,流水叹息着一切的美好都不能在风光中静止,给自己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云的飘走,这一切又都梦幻般的稍纵即逝了,只在诗人的心中留下一个永恒美的印记。徐志摩婚后和陆小曼度过了一段清闲的日子,在一个夜阑人静的晚上,志摩和小曼在东窗读书、谈心,只见那大半轮月亮,挣脱了东山的重压,冉冉地升起在山顶,放出夺目的光芒,于是就有了望月“月:我隔着窗纱,在黑暗中,/望她从巉岩的山肩挣起/一轮惺忪的不整的光华:象一个处女,怀抱着贞洁,/惊惶的,挣出强暴的爪牙;”这月亮多像小曼,它是那样的超凡脱俗,纯洁美丽“象一个处女”,她经过了艰苦的努力“也曾在恶运的利齿间捱!”,也挣脱出了那恶运的利齿“望她从巉岩的山肩挣起”和“惊惶的,挣出强暴的爪牙”,最终她登上了幸福的颠峰“但如今,正如蓝天里明月,你已升起在幸福的前峰/洒光辉照亮地面的坎坷!”。用月亮能挣脱出山岩,暗指着小曼能摆脱重重困难,并最终和志摩有情人终成眷属。徐志摩诗中的云、星、月,对于诗的主体来说,具有多种功能,除了比喻、象征、暗示外,还有比兴、渲染烘托、对比等等。云、星、月成分的有机渗入,有力地增强了新诗的艺术魅力。三. “云、星、月”意象在诗歌中的多重意蕴在徐志摩诗歌中,“云、星、月”并不仅仅是纯粹的自然景观,更是一只硕大无比的艺术空筐,一个情感的载体,它可以负载着人间各种各样的情感。“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云彩一般都出现在雨后刚刚放晴的天空,它是那样的高蹈尘外,秀丽飘逸;它纯洁无比,一尘不染;它闲游在天空,那样地自由自在;它五彩斑斓,美丽又迷人。诗歌再别康桥首尾两节两次出现“西天的云彩”,我们都知道康桥在徐志摩的心中的地位,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而诗人作别的不是母校的康桥,而是“西天的云彩”。离别时又是一反常态的“轻轻”、“悄悄”,这样的描写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无比联想:好象诗人回到母校就像一阵清风,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自己不愿意也不忍心去打扰如情人般酣睡梦乡的可爱母校;似乎诗人重回母校有如一位游子,无声无息地来,又无影无踪地走,不愿意也不忍心惊动如母亲般忙碌操劳的母校氛围是这样轻柔又静谧,情调是轻盈而空灵,意象是柔美秀丽的“云彩”,在这里它被作者赋予了更多理想化、情感化的色彩,它的圣洁纯美,有着母亲般的慈爱和温柔,让人看到了一个伟大母亲的光辉圣洁的形象。在康桥,徐志摩拥有了一段美好的爱情,这一片云彩的秀丽飘逸也让人看到了林徽因的典雅秀丽,但是最后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是他不想带走,而是没有机会带走,因为林徽因已经回国跟梁思成订婚,他失去了林徽因,这一片云彩的高蹈尘外也暗含这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让人深切地体会到徐志摩遗失在康桥的那段与林徽因刻骨铭心的爱恋、永世不忘的情和圣洁销魂的美。读着这么优美而又诗情画意的句子,这一片“云彩”凸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情结,它是非常的柔美和纯洁。在中国还有很多人习惯于给女子取名为“彩云”,这也说明了“云彩”(彩云)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恒远固定的象征意义。徐志摩很喜欢发光的物体,因为它让人看到了希望,对它的追求就像一只舍命趋光的灯蛾。不过,他似乎并不那么的酷爱如太阳般火热的光芒,而更向往那夜空中闪烁宁静的明星所发出的那温馨柔美的光芒。如我有一个恋爱: 我有一个恋爱; 我爱天上的明星;我爱它们的晶莹; 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 献爱与一天的明星; 任凭人生是幻是真, 地球存在或是消泯 太空中有不昧的明星!全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恋爱对象是那“天上的明星。”明星在天空里闪烁,照耀着地球,原本并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但诗人却把“天上的明星”作为恋爱对象,显然,明星在这里所指的已不是我们常人眼中的自然现象,对明星的描写也已不只是纯客观的描写了。在诗人眼中这颗明星已被人格化,带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一颗明星”是作者苦苦执着追求的那个她,对明星的不懈追求,也正是对她的不懈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痴心的徐志摩。同时,在晶莹闪烁的星光里诗人看见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得到了“知心”、“欢欣”、“灯亮与南针”,这一光明慰藉了诗人在现实人生中所承受的压抑和苦闷,对理想的歌颂重于对现实的暴露。诗人歌唱着明星的永恒“任凭人生是幻是真,地球存在或是消泯”,他都坚信着“大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这是一曲人生理想的赞歌,在这里,诗人的人生追求与晶莹闪烁的明星互相融合,表达出诗人执着的爱恋与坚定的信仰。诗中“我爱天上的明星”便是这么一种爱,既有着对具体人物的爱,又蕴涵着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他们都是一种神圣、热忱的爱。当诗人与林徽因爱情的破灭,又与陆小曼恋爱的重重艰难,再加上当时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变故,这些都使得诗人脆弱稚嫩的单纯信仰和美好理想遭受到了一次次的打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诗人就从未停止过对心底各种消沉颓丧情绪的吐露,阴沉的诗情咄咄逼人地挤压着诗人只能用自然界的美好去构建和谐美好的世界。两个月亮写到天上的月和心中的月,让理想中完美的圆月与现实中老“向瘦小里耗”的残月并立于一个画面中,天上的月“她那样玲珑,那样美,/水底的鱼儿也得醉”,但“她老爱向瘦小里耗”,这样的对比更能反衬出心中的月是那样完美而又永不残缺“一轮完美的明月,又况是永不残缺!”。这份残缺与完美,引发了诗人对人自身以及世事万物作的理性思考和辩证思考,因此也就不会因为残缺而放弃对完美的追求,或者满足于这份完美而看不到正在发生变化的残缺。坚定与迷离,完美和残缺,使诗歌显得非常的真实和丰富。这种坚定与迷离、完满与残缺,既传达出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心态,又渗透了历史的、时代的内容。实际上诗人的心也就在完美和残缺之间摆动,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个月亮的另一层意蕴了。两个月亮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是林徽因和陆小曼,在徐志摩的心里,那轮心中的明月“虽则不提有多么艳!她也有她醉涡的笑,还有转动时的灵妙”,林徽因永远是一轮完美的明月,她是那样的完美,也是诗人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说慷慨她从来不让人,可惜你望不到我的园林”。那个天上月亮就是陆小曼,“她是那样玲珑,那样美,/水底的鱼儿也得醉”,更何况是诗人这样有着丰富情感的人,不可能不被这份美丽吸引、陶醉。“但她也有一点子不好,/她老爱向瘦小里耗”,也正是陆小曼的个人生活习惯也让徐志摩承受了很大的生活压力,因此这时候,天上的月在诗人眼中是残缺的。爱情的凋谢,希望的破碎,人生的短暂往往也就寄寓在这片残月之中。圆月的完美只能出于自己的想象,这种完满,可能是爱情的甜蜜和美好,可能是心情的欢愉和恬适,可能是梦境的幻美和真实,也可能是抵达完满的一个过程,是希望和等待即将实现的一个瞬间,但理想终究是虚幻的,正如她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林徽因,他美好的人生理想最终也没有得以实现。月也以它完美和残缺之态直接成为诗人美好和复杂心境的投射。云、星、月是徐志摩诗歌中藉以表述主观情意的自然物,所以在这里,云、星、月既是触动诗人灵感的动情之物,也是诗人抒情表意的寄托之物。他诗歌中正是由于“云、星、月”的大量出现,使得他的诗更添浓郁的民族气息,因为在古诗中“云、星、月”也是诗人们很喜欢用的意象,有“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徐志摩的意象美也继承了古人的朦胧美、动态美、轻柔美等特点,但因为他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使得他的诗呈现出多元化的视野,使他的诗的意象蕴涵着更为丰富多彩的美,如“绘画美”“一个大红日挂在西天/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缩宫素类药物应用与管理规范
- 小学数学研修汇报
- 药品布局与配置策略
- 2026届湖北省宜昌县域高中协同发展共合体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
- 项目改善项目汇报
- 融合课程展板汇报
-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诊疗研究进展
- 商务图表应用技巧讲解
- 宽带小区进场协议书
- 电解铝公司工程项目投资估算
- 融资专员测试题及答案
- 钣金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护士招聘笔试题目及答案
- GB/T 45381-2025动梁式龙门电火花成形机床精度检验
- 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选调进城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5五级应急救援员职业技能精练考试题库及答案(浓缩400题)
-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及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的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第七章-技术规范2024年版
- 对药品不良反应及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