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doc_第1页
《第一次抱母亲》.doc_第2页
《第一次抱母亲》.doc_第3页
《第一次抱母亲》.doc_第4页
《第一次抱母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次抱母亲星湾 孔庆振 第一次抱母亲的经历,母亲的伟大和儿子的一片孝心,是一篇引导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训练点: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自然地产生对母亲的孝敬之情。第一课时1、 情境导入(1) 同学们,当你的母亲生病或者非常劳累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帮助或者照应过她?请一位同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经历。用一句话说说事后有什么体会。(2) 真得很感人,谢谢你把这段难忘的经历给大家分享。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3) 那么,咱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当中,文中的我又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3课,齐读:第一次抱母亲。速度再快一点(再读);像说话那样自然(又读)。2、 自由朗读,整体感知(1) 围绕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问:1、 为什么是第一次?之前有没有抱过?2、 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等) (2) 不着急,带着这样的思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3、 字词突破,初读重点段落。(1) 字音都读准了吗?课文都读通顺了吗?出几个词语考考大家:文中作者对护士说了这样一段话:l 出示:在我的记忆当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 指名读。(相机指正字音。基本上读通顺了。)2、 这段话比较难读,原因在于这段话藏着三个多音字。(1) “背上背着妹妹”,比较简单,身体的一部分,名词,四声;动词,把东西用背驼起来,读第一声。指2名读,齐读。(2) 挑,比较简单,挑水。挑战。(3) 担,重点讲。担子,有两个读音,在这里读第四声,在这里的意思是:挑东西的用具,多用竹、木做成。它还有一个读音,第一声:用肩膀挑承当,负责。从多音字的意思去记多音字的读音,是学习多音字的一种好方法。担的字义你理解了,你能否读好这些词语:出示:担水 担子 担负 重担 担惊受怕(4)请大家齐读这段话,看看这些难读的字音你能否读准。3、 我注意到刚才在朗读的时候,同学们重读了一个成语:翻山越岭。很好。l 出示:在我的记忆当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1) 教写翻,如何写匀称,写好看:右边的“羽”,左“习”在短横处起笔,右边“习”要高于左边“习”(2) 解释翻山越岭。先字面:翻,翻过;越,越过,跨过。翻山越岭连起来怎么讲?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再语境:这是字面上的意思,把它放到文中呢?l 出示:在我的记忆当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母亲翻山越岭,说明她走过了不少山路,很是艰辛。翻山越岭懂了吗?(二)再读这段话。l 出示:在我的记忆当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指1名,齐读。(三)课文中还有一段话,是课文的高潮部分,这段话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每一个字的背后都藏着作者的情感。l 出示:我坐在床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1、 指名读一读,很好很通顺。2、 这篇课文是作者回忆第一次抱母亲的经历,语言朴素,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像说话一样自然,这样才能把文章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谁再来试一试,像说话一样自然,指明。3、 同学们,读课文应该这样,反复读,多读几遍,才能把书读熟,把文章读懂,让读书变成一件有味道的事情。谁再来试一试,像说话那样自然4、 你读得真好,我注意到了,你在读的时候,不仅注意到了语气,像说话那样自然,你还注意到了文中的标点: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省略号的背后也是有语言的。换成句号:怎么读?换成省略号呢?l 对比出示: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5、 有这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注意这个省略号,并像说话那样自然,咱们再次齐读这段话。4、 理清脉络,概括大意(一) 很好,同学们,就用这样的语气,再次自由朗读整篇课文,要求,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停下来想一想这段话写了什么内容,想好了,紧接着读下一自然段。开始。(二) 请同学们打开补充习题,第 题,已经帮我们划分好了段落。很据你刚才思考的内容,你来做一做这道题。先概括第一段。一分钟。1、 写了(不能用写了)的事。(是一个短语,不是概括段意)(让学生指出错误点)2、 长长的,用原文的对话写的。(近期我们训练的内容就是从人物的对话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公仪休拒收礼物是,我不是最弱小的也是,这篇课文也是,我们知道从对话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不能把对话照搬过来,而是要用一句话或者一件事加以概括。这是他的错误所在) 3、 概括得很好的。好的概括就应该像他这样。分析好,好在哪里。第一,语言简练,不拖泥带水;第二,字迹工整,好的书写就应该像他这样;第三,概括大意没有照抄句子;没有写得过于简单;从对话中提炼主要内容也很准确。非常好。(三) 接下来给你三分钟的时间,订正你的第一段大意,并用刚才孔老师说过的方法,概括第二、三两段的大意。(四) 巡视写得好的。让他站起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同意吗?同意,王嘉涛重复。第三段亦如此。(五) 孔老师也概括了,看你和孔老师的概括有哪些异同。l 出示:第一段(1):“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那么轻;第二段(23):“我”心里难过,回忆母亲翻山越岭的往事,护士也因此深受感动;第三段(45):“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六) 订正。(七) 三大段的段意我们都概括好了,如果让你概括整篇课文的段落大意,应该很简单了吧?就是把这三句话整合在一起就行了。指名概括大意。l 师补充出示:“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瘦弱的身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于是像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5、 总结课堂(1) 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了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初步感受了作者抱母亲的感人经历,学习了生字词,并给文章理清了脉络,了解了文章的大意。(2) 剩余的时间,完成补充习题和课堂手札。第二课时一、 情境导入(1) 同学们,有一种人,她尝尽了人间一切辛酸,却总是给儿女一片甘甜;有一种爱,她就像湖畔含情脉脉的红莲,一生一世不求回报这种人,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这种爱,就是人间最伟大的母爱。(2)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读:第一次抱母亲。1、 很好,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第一次”这三个字读得再响亮些,就能把作者这一抱的特别之处读出来了。谁来再试一下?很好。2、 “第一次”加着重号,这是个关键词,说明作者文中记下的这一抱是很特别的,作者通过这一抱,体味到了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艰辛付出,体味到了母爱的博大,对作者十分有意义。3、 再次齐读课题。二、 抓住两个“没想到”,感悟“抱”中之情(1) 第一次抱母亲,对作者来说,非常特别,因为这一抱,他就抱出了两个“没想到”,你找到了吗?(2) 出示两处没想到:l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l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3) 先来看第一处没想到。(感触第一处没想到,体会作者的意外吃惊)l 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1、 谁来读一读作者第一处的没想到?指名。2、 基本上读通顺了,不错。如果你能够注意我抱母亲的动作:托住、托住、使劲一抱、仰面摔倒,就能读得更有感觉了,你再来读一读。3、 同学们,这是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第一处的没想到,他没想到什么?生:母亲轻轻的。4、 是的,母亲生病住院,要换床单,(师边做动作边引读)我左手,右手,使劲,由于不了解母亲的体重,这样一抱产生的后果是,没想到,我,差点。5、 同学们,透过这没想到,作者多少感觉有点意外、吃惊、诧异等。6、 板书:意外、吃惊。7、 来,谁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那份意外与吃惊来。生读。通过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母亲很轻。但是我还没有感受到作者的那份意外的心情。谁再来读。指名。很好。8、 我感到吃惊、意外,护士却很生气。指名读接下来护士、母亲与我之间的对话。9、 你读得很好。不仅像说话那样自然,而且我留意到了她再朗读的时候特别注意到了一个词:责怪。责怪是责备吗?不是,用责备就太厉害了,那不符合护士的身份,因为他们毕竟素不相识。换成埋怨行吗?也不行,那就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爱,对母亲的着急。你的母亲病成这样,母亲这么轻,你怎么用这么大劲呀,所以含有一点责备,这是护士的心情。自己先练一练这句话,然后我找同学来分角色朗读这段话。l 出示: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10、 是啊,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板书。11、 过渡:我为什么很难过?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2、3两小节,一起走进作者的记忆当中去。(4) 再来看第二处没想到。(感触第二处没想到,体会作者的难过)1、 在我的记忆当中,我一直以为母亲是什么样的形象?用文中的一个成语回答。(力大无穷)2、 也就是咱们一开始找到的第二处没想到这个句子。l 出示: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3、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4、 母亲如此坚强,如此能吃苦耐劳,在我的眼睛里,她是高大的,是力大无穷的。但是,“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母亲为什么总是自己来挑重担啊?是因为母亲力大无穷么?5、 那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母亲她那80多斤的身体竟承受这么重的重担?生:母爱的力量6、 对!母亲的力量不是无穷的,但是母爱的力量却是无穷的!7、 怪不得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您真了不起。”8、 过渡:每个母亲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生存,用那柔弱的身躯去承受那么重的重担,让我们一天天长大,而母亲,却一天天老去!而文中的我竟然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生:母亲竟然这么轻!9、 指名再来朗读这段话,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心情。 难过。是啊,活了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母亲这么轻,母亲生病了,我却发现了,心里确实很难过。 自责。是的,作者责怪自己不细心,没有察觉到母亲这么多年来一个人扛下来的艰辛。 愧疚。是的,作者惭愧不安,为这么多年来没有主动分担母亲的重担而感到愧疚。10、 课文学到现在,看来大家对这一段话都理解了。出道题考考大家。出示两个“担子”。孔老师告诉大家这两句话有两个“担子”,但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不一样,你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话。l 出示:在我的记忆当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1、 指名读两句话。12、 做补充习题。“担子”:挑东西的担子,文中指母亲挑的一百多斤的东西;指母亲为家庭、生活承担的责任。三、 定格动人画面,体味其中深情(1) 作者也终于从这个让他“差点仰面摔倒”的一抱中,顿悟出母亲的爱,和母亲的坚忍,更感到母亲这一辈子生活的艰辛!于是作者突发奇想,想做什么?抱母亲入睡。(2) 请同学们一边看着书上70页的插图,一边听老师读最后一小节,在我读的时候,边听边想象,一起走进这对相互依偎的母子。(3) 师配乐朗诵最后一小节。(4) 音乐声降低,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 你是怎么理解母亲眼角流出来的泪水的?(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1、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欣慰的。师:欣慰的泪水。仅仅是欣慰吗?还有吗?2、 生:我觉得母亲流出来的泪水是高兴的,幸福的。师:恩,儿子懂得了报恩,有多少母亲才能得到这样的拥抱?幸福的眼泪,真好。3、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感动的。师:感动的。还有吗?是苦的吗?4、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激动的。师:激动的。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甜的。(6) 师:是甜的。但是,我给你加一点儿我的体会,我觉得是又苦又甜的,走过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呀,现在是甜的了。同意吗?(生齐答:同意。)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7) 其实,此时的作者是想用这一抱,来报答母亲。板书:以“抱”母亲来“报”母亲(8) 想不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