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全工序模拟培训教程97464.ppt_第1页
auto全工序模拟培训教程97464.ppt_第2页
auto全工序模拟培训教程97464.ppt_第3页
auto全工序模拟培训教程97464.ppt_第4页
auto全工序模拟培训教程9746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utoform全工序模拟 包含拉延 修边 翻边 回弹以及回弹补偿 在本次教程中不在重复模面设计的部分 所以用到的面都是在ug里面处理好的 这样在ug里面需要做很多功课 首先 要一个补充好的拉延片体 一个展开好的修边线 翻边后的产品 这些工具都以igs格式导出 注意 导出时以已经选择好的冲压方向坐标为绝对坐标 这样在autoform里面就不做调整 和ug里面保持一致 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对后续操作有很大帮助 不会在做后续部分时在回头做这些 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可以按照实际的顺序在autoform里面设置整个过程即 拉延 修边 翻边 回弹 回弹补偿 1 拉延设置 打开autoform 新建一个文件同时选中拉延片体的igs 这样就把拉延片体导入 apply生成边界 这个时候由于不需要再做别的工艺补充 所以直接进去设置阶段 点进入processgenerator界面 如下图所示 这个对话框中我们选择incremental 可以理解为多步的 onestep是一步法 是一个快速的模拟设置 我们选择incremental 下面有四个图标 分别表示成型 双动拉延 单动拉延 和修边 我们选择第三个 因为这个例子是个单动拉延 然后输入料厚 而对于geometryrefersto下面的三个选向 与料厚方向有关 dieside是以凹模为基准 punchside是以凸模为基准 nooffset是没有偏置的意思 我们这里选择的产品是以凸模为基准的 所以选择第二个punchside 然后就ok了 进入下一个界面 其中红色的部分是必须要设置的 先看blank在blank选项中我们可以有几种选择来定义它 这个毛坯可以是已经在ug里面定义好的直接导入 import 也可以手动在里面画 input 还可以输入x y方向上的长度 和相对中心的坐标直接生成 等等 后面的那些操作自己可以尝试一下 不 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后续实例操作中可以示范一下 基本上没什么难度 这个例子的毛坯在ug中已经处理好了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导入 ok在这里有个操作就是和实际中是一样的 就是要把毛坯放在压料圈上 就是放在20binder上 下面是要选择材料 这个产品的材料 材料的选取很关键 因为不同的材料结果有很大的差别 特别的强度相差较大的材料 在autoform里面可以直接调用材料库里面的材料 也可以根据知道的相关数据创建材料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在找到 有时候会用别的相似材料来替代 这个例子中我们用的是dc04这个材料在材料库里面可找到 所以就直接选用 至于后面的几个命令的意思在本例中没有用到 这个在实例操作的时候再做解释 那么现在blank里面的设置就算完成 接着是tools 这个里面的设置相对多一些 但前两项 die punch已经程序自动默认设置好了 可以改动 一般不需要在做调整 在die里面我们可以把它的位移改一下 根据拉延深度做调整 这个例子中拉延深度较浅 可以定义到 200 是负的 因为die 凹模 上向 z方向移动的 在punch选向中可以不做任何改动 因为它是静止的 关键是binder 压料圈 的设置 这个里面要选取压料面 另外它的位移通常我们定义为凹模行程的一半 即为100 但要记住是正的 具体看下面的流程图 如果在ug中作好压料面可以直接import 否则reference 选取 按住shift点右键选取压料面然后按图示操作下去 记住定义它的位移 另外一个重要的地方是columns 定义压力中心 下面的四个选向分别是 不定义 工具中心 毛坯中心 自定义 一般我们选取的是工具中心 toolcntr tools里面的设置完成 下面是lube的内容 通常我们选用默认的 既标准摩擦0 15 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 在后面的两个选项中 above below是分别要定义上下面的摩擦 要求详细一些 table里面是要定义毛坯在各个工具上的摩擦 因为实际情况中可能是这样的情况毛料在凹模 凸模 压料圈上的摩擦不一样 但是一般在现场不可能这样调整 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把它当作一个定值 就是第一种默认的情况可以改动值的大小 但每个地方的值是一定的 工步的的设置 在这个里面 有三种情况要设置 其中第一种 gravity 即重力状态不用设置 默认就可以了 在第二步 closing中 我们要定义时间 即duringtime 因为这个过程是凹模与压料圈接触的过程 要根据前面定义的位移 和die移动的速度v 1来计算 凹模的位移是 200 压料圈是100 所以closing过程的位移是100 所用的时间就是100 在相应的位置输入100 另外介绍一下上面哪个detailheight 这个h是拉延筋的高度 也就是说如果用到的是实际拉延筋 这个值就要加上 本例中将用到虚拟筋 所以不用加 还有一个问题是 如果压料面是有形状的 弯曲较大的 一个地方也需要改变 下图 binderwrap 是用膜单元进行计算 只能计算刚弹性 而不能模拟塑性变形 closing则可以 只是计算精细的同时时间增加 还有一个情况介绍一下 就是在计算过程中毛坯会移动 而在实际的冲压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相应采用挡料块来处理 那么在autoform里面也可以实现这样的操作 在gravity步中加定位销 我们可以手动输入点 注意点要在毛坯的外面 下面介绍一下drawing里面的压边力的设置 看下图红色部分p 3 点一下这个位置就可以出现面的对话框 constantinitialpressure的意思是压强 在下面有一个constantpressure excludingbeadholddown 意思是不包含closing状态下拉延筋成型时的力 不考虑拉延筋对压边力的影响 而下面的value 3 这是一个系数 通常在3到5之间取默认的是3 按这个结果算出来以后可以在processdata里面看到成型力和压边力的大小 拉延筋的设置拉延筋的设置在拉延模拟中非常重要 在某些时候能带来很好的效果 但要求在设置上与实际的拉延筋误差尽量的小 这就要考虑的很详细 在参数上的设置上与实际一直 就是我们所谓的等效拉延筋 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手动设置压边力 constantforce 这个时候可以看到黄线里面变成including了 意思是要包含拉延筋成型时的力 设置的力量不只用于压边 下面值的单位变成n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输入这个值 400000n就是40吨 在设置拉延筋的时候进行下面的操作添加好了以后可以看到 拉延筋的输入有几种方式 input手动在里面画 点右键在合适的位置拖动到一定位置后双击 import直接输入在ug里面定义好的筋的中心线 后面两种是分别从别处拷贝和由已知的边界线得到 每一种方法都可能遇到 在以后的操作中可以都尝试一下 在本例中手动添加了一根拉延筋 当然在以后的真正的进行产品的分析中还是要用到 根据成型情况适当的添加 如果觉得不满意 长了或位置不对可以点edit进行编辑 下面看这个对话框 strength 这里面autoform自定义了几种力量 从上到下 从小到大 下面有两个需要注意 useshape和userdefined先看userdefined 要用户输入筋阻力值这个要靠经验 或者根据成型情况对筋的阻力定义 有时候会用到 而useshape在这里还没有激活 因为还有一个操作没有完成 就是下面这个 可以看到黄线内的参数和实际是相符的可以按实际大小输入 生成力的参数 在后续中就可以直接选取useshape 这里还有一个与实际更贴近的设置 就是变拉延筋的设置上图 按ctrl键在你认为要改变的地方加点 加到满意为止 然后设置每个点上的力量 这样在点和点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力量的过度 就是一个变筋 这个在实际模拟中可以试一下 看看结果有什么不同 当然我们平时在做的时候可能没这么细 主要是为了快速模拟 但要得到精确的结果 这些步骤是不可缺少的 control项 左图这个里面的选项在多数情况下可以选择默认值 只要在特殊计算或者是精度要求较高的计算是要做适当的调整 main是主要的参数 output结果输出参数 rslts是结果显示内容 misc是特殊精度的添加 打开相应的命令就会看到一些选项 各个选项的解释在帮助里面有详细的图文讲解 到这里拉延步骤的设置基本完成 如果不考虑后续就可以直接运算了 下面一续是修边冲孔 设置过程相对简单 但又是后续不可少的部分 2 修边冲孔设置 设置这一步相当于增加一续 所以要添加add 按图示增加修边 add修边线opencutholetrimmingcut分别是切口 冲孔和修边 这里的修边线我们还是直接导入 修边的线就选trimmingcut 冲孔就选hole 相应的选取不要弄错就行 这里的修边我们要分两步 因为这个产品中间要切开 所先添加 修大边 和中间的孔 下图在加一续冲孔 下图 修边完成 修边的设置基本完成 可以看出比较简单 但一些设置不要出错 修边不要设成冲孔 等等 3 下面介绍翻边的设置 翻边设置之前先要导入翻边工序的片体 这个在ug里面已经处理好的 导入后apply 增加form 在mod里把所以的孔填充 添加翻边用到的工具 radius就是翻边处的凹模圆角 wall就是翻边的面 先选择wall 生成后 再选择radius 最后apply就生成了凹模 下面的几个命令可以注意一下 这里可以输入生成的凹模口圆角半径和凹模的高宽值 默认的分别是r 5 h 40 w 40 这个是一个常量的设置 而对于下面的variable则是一个变量的设置 按住alt键在wall边界上选取点 可以在相应的点上设置不同的值 右键点中任意点拖动而改变该处的高度 下面的这个对话框是设置凹模运动方向的 我们一般用automatic 因为autoform会根据产品的外形自动生成一个方向 一般不需要改动 如果要改动就选择manual 在这个对话框中有很多选项 可以根据情况做调整和更改 一般情况下这个命令用的很少 在有的时候 autoform做出来的wipper效果不是很好的情况下 可能要在ug里面做处理 那么这个时候有可能会用到这个命令 具体操作遇到这样的情况后自行摸索 现在做翻边模具的添加 黄色线内为自动生成的工具 对应图 post即为凸模 steel为凹模 pad为压料板 在steel选项中要选择黄色线内的 我们发现pad和post应该调换 和实际中相比 post和pad做调整 先delete再reference选择wipperpad 先delete再reference选择wipperpost 调整一下位移 正负不变 只改变大小 默认的是 500 我们改为 200 另外post只静止的 位移为0 在process里面我们只改变duringtime 和前面的位移保持一致 输入200 速度为1 pad压力的设置和拉延时一样 自行调整 如下 翻边的设置到此基本完成 若没有后续可直接进行运算 4 回弹设置 回弹是对最终产品成型的检验 一般放在最后来做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是两个对称或者不对称的件 最终要切开的 在做回弹的时候只能分开来做 不能在一次模拟中对两个产品做回弹 如果是对称件 只做一个就可以了 但要在拉延开始的时候就要做对称设置 不对称的件要分开来做 在前面讲的这个例子中就是一个对称件 由于工艺补充部分是在ug里面处理的 在autoform里面的geometrygenerator模块中没有工艺补充的内容 而与它相关的mod2 compensafe即回弹补偿功能就没有被激活 而在part里面的mod compensafe是对整个拉延片体进行补偿 所有部分都可能改变 而我们一般只对产品部分补偿 而与他相关联的补充面随之改变 压边圈部分不动 注 破解版4 1尚不明能否做回弹补偿 4 下面介绍回弹autoform里面的回弹如果在设置上精细一点 结果还是值得参考的 回弹在最后一步实现 下面是具体的操作 首先在最后一步的分析完成后添加 这个例子的最后一步是翻边 前面讲到最后分离的产品不能同时做回弹 因此我们只对其一半最回弹 先添加回弹工序 右图的工具中要我们选一个参照 一般我们选最终产品 下面设置process里面的设置 在右图里面黄线部分一个是free 一个是constrained 前面代表自由回弹 不加任何约束 后面为带约束的回弹 自由回弹比较简单 直接就可以运算了 后面的约束回弹需要一些设置 上图黄线内两个内容 clamps为点约束 pilots为边界约束 通常的那些点都是一些特殊点 比如说检具上的夹持点 边界一般为内边界 一些特征孔 首先看点约束 有两个选项 如果点已经确定可以直接copy过来 如果没有 就手动选取 点右件在图中选点 点约束里面有选择 单面还是双面 面还分上下 如右图所示 约束以后这个点就不动 而在coorddefinition的选项中有三个 分别为中性面 上下表面 这个跟料厚方向有关 若以凸摸为准就选topsurface 若以凹模为准就选bottmsurface 不想要的点可以delete掉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