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doc_第1页
数字电视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doc_第2页
数字电视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doc_第3页
数字电视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doc_第4页
数字电视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数字电视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 全球数字电视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序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全球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迅速,竞争也在逐渐加剧,给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壮大和国际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国家对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数字电视产业链上相关企业走出去的决心和信心,但由于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起步较晚,核心技术比较落后,缺乏走出去的成功经验,给相关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几年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形成了地面、有线、卫星、IPTV等传输和接受方式,从发射设备芯片传输接收设备配套设备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数字电视发射配套标准到接收配套标准的较完整标准体系,并经过了部分城市的实际播出试验,具备了进行国内大规模应用和海外推广的基础条件。2008年以来,在国家政府部门的领导下,中国普天、清华大学、海尔、北广科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海外推广的尝试,引起了海外多个国家的高度重视。胡总书记得知该情况后,指出:做好这件事,要形成有很好示范效应的发展模式;李克强副总理、王岐山副总理也做出了相应指示。为落实中央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先后考察了古巴、委内瑞拉、秘鲁和厄瓜多尔,并参与了标准遴选测试,探讨了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应用、中国标准的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工业本土化和经济融资等问题,有力地推进海外推广工作的开展。2010年初中国普天牵头在老挝实施了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制式转换项目,使得老挝成为第一个实际使用国标DTMB的海外国家。本报告在分析全球数字电视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全球数字电视产业、技术、市场和监管的分析,探讨了全球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相关标准和技术海外推广的优势和劣势,总结了我国数字电视产业链上相关企业走出去的工作经验和教训,研究并提出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走出去的重点工作和措施建议,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数字电视产业国际化的新模式,为今后自主标准的国际化推广提供借鉴,从而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本报告在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的领导下,由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清华大学、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北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研究撰写而成,牵头单位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从国内外不同渠道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报告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和结果。正文目录1技术简介51.1主要传输与接收方式51.1.1地面方式61.1.2有线方式101.1.3卫星方式101.1.4IPTV方式111.2设备和厂家122全球展望142.1北美洲152.1.1概述152.1.2美国162.2欧洲202.2.1概述202.2.2英国212.2.3德国232.2.4法国242.3亚洲252.3.1概述252.3.2日本262.3.3韩国272.3.4印度282.3.5中东282.3.6老挝、柬埔寨、和孟加拉292.4拉丁美洲302.4.1概述302.4.2巴西312.4.3墨西哥332.5非洲363发展趋势373.1运营373.2技术373.3应用394经验借鉴及建议405.1运营方面405.2产业化方面415附录145图表目录图1: 全球电视用户规模以及地域分布(单位:亿)14图2: 全球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化趋势(单位:亿)15图3: 2007年北美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1.25亿)16图4: 2014年北美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1.35亿)16图5: 2007年欧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3亿)20图6: 2014年欧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3.14亿)21图7: 2007年亚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6.59亿)26图8: 2014年亚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7.69亿)26图9: 2007年拉丁美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1.13亿)30图10: 2014年拉丁美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1.28亿)311 技术简介1.1 主要传输与接收方式数字电视信号主要是由四种方式来传输和接收的 地面、有线、卫星、和IPTV。通常以地面方式发送的电视节目是对用户免费的,而后面三种方式一般属于付费电视模式。地面方式是最早被采用的。它现在仍被作为保证电视信号覆盖的基本手段,因此电视台还在使用这种方式。但是地面方式有其局限性,比如信号容易被干扰、电视频道数量较少、用户只能被动收看(缺乏互动和点播等功能),在无线信道上不能捆绑其它业务(比如宽带接入和电话)。在过去的三十年当中,其余的三种方式逐渐涌现,首先是有线方式。它最初的优点是传输质量得到提高,而且电视频道数量显著增多。尽管有线方式是付费的,地面方式的用户依然大量流失到有线方式。随后是卫星方式,以其低价格(因为建网费用低)和电视频道更丰富的特点,开始了与有线方式的竞争。不久以后,有线电视公司通过升级网络推出了三项业务融合(Triple play,包括视频、电话VoIP、和宽带接入),不但在业务多元化上压过了卫星电视公司,而且也侵入了电信运营商的传统领地。为了抗衡有线电视公司,有些电信运营商暂时与卫星电视公司进行合作,以实现三项业务融合(Triple play)。不过,电信运营商的最终目标是以采用DLS技术或者以铺设光纤来升级“最后一公里”,从而可以独自提供三项业务融合(Triple play)。电信运营商是以IPTV的方式提供电视节目的。这四种传输和接收方式各有特色,今后都将大有发展空间。其中以地面方式发送的电视节目被许多国家视为一项公共服务;而且随着电视可以在手机等手持设备上进行播放,地面方式将获得新的机遇。下面分别介绍上述四种传输和接收方式。1.1.1 地面方式在地面方式中,电视台通过发射机和发射天线将信号传播到空中,用户使用连接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来获取信号。由于没有信号回路,地面方式无法提供诸如视频点播(VOD)、交互电视(iTV)等功能。由于模拟电视信号的图像质量不高,日本早在60年代就开始探索如何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到80年代,日本开发出了处理高清电视信号的相应设备(包括摄制、播放、录存、编辑等环节)。在1982年,日本推出了第一套高清电视的视频压缩和传输系统,叫做MUSE。实际上,MUSE还不是一个全数字的系统(属于模拟高清电视),它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压缩,但是在传输上仍是数字和模拟混用的。这套系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导致美国和欧洲各自开发了自己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美国的标准是ATSC,欧洲的标准是DVB-T。在MUSE之后,日本最终形成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为ISDB-T。巴西在日本标准的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标准,叫做SBTVD-T。中国自行开发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是DTMB。下面对这几个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分别进行介绍。1.1.1.1 美国的ATSC(1) 背景在90年代初,由一些电子和电信公司组成的一个名叫Grand Alliance的组织发起制定美国的数字电视标准(ATSC)。这个标准涵盖地面、有线、和卫星三种传输和接收方式,但是最初不支持地面方式的手持设备。1995年,Grand Alliance发布ATSC A/53标准;随后在1996年,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采纳ATSC A/53 作为美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在2008年,ATSC A/72标准得到批准。2009年6月12日,美国完成从模拟电视标准(NTSC)向数字电视标准(ATSC)的转换。在2009年10月15日,支持地面方式的手持设备的A/153标准(属于ATSC的一个子标准)得到批准,A/153标准是融合了LG和三星等企业开发的技术。(2) 技术特征频道宽度:6MHz视频压缩:MPEG-2/H.264/AVC音频压缩:Dolby AC-3调制方式:8VSB(地面方式)/16VSB(有线方式)(3) 采纳国家北美洲的三个主要国家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都采纳了ATSC。此外,亚洲的韩国也选择了ATSC。具体国家见附件1。1.1.1.2 欧洲的DVB-T(1) 背景在90年代初,由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ETSI)、欧洲电子标准化组织(CENELEC)、和欧洲广播联盟(EBU)联合成立数字视频广播组织(DVB)来开发欧洲的数字电视标准(DVB)。DVB标准包括有DVB-T(地面方式)、DVB-S(卫星方式)、DVB-C(有线方式)、DVB-SMATV(卫星共用天线电视方式)、DVB-MS(高于10GHz的数字广播方式)、DVB-MC(低于10GHz的数字广播)、和DVB-H(用于地面方式的手持设备)。在2008年6月30日,数字视频广播组织(DVB)批准DVB-T2为第二代地面方式的数字电视标准。(2) 技术特征频道宽度:7MHz(VHF)/8MHz(UHF)/6MHz(台湾)视频和音频压缩:MPEG-2/H.264/ MPEG-4 AAC调制方式:COFDM(地面方式)/QPSK(卫星方式)/16、32、64QAM(有线方式)提供交互功能(3) 采纳国家除了在欧洲被普遍采用以外,还赢得了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成为使用最广泛的数字电视标准。具体国家见附件1。1.1.1.3 日本的ISDB-T(1) 背景在80年代初,日本开发出称为MUSE的模拟高清电视系统。该系统促使美国和欧洲研发各自的数字电视标准,而日本在数字电视方面反而落在了后面。在1997年,ARIB (Association of Radio Industries and Businesses)开发了数字电视标准ISDB。ISDB标准包括有ISDB-T(地面方式)、ISDB-S(卫星方式)、ISDB-C(有线方式)、和ISDB-Tsb(用于地面方式的手持设备)。(2) 技术特征(ISDB-T)频道宽度:6MHz(包含13个OFDM段)视频压缩:MPEG-2/H.264音频压缩:MPEG-4 AAC调制方式:BST-OFDM定义了用于交互功能的数据回路具备加密能力(CAS system)提供版权保护/有三种模式:copy once、copy free 和 copy never.(3) 采纳国家在亚洲,日本和菲律宾都采用了ISDB-T。此标准的一个变种SBTVD-T(由巴西倡导),在南美洲得到广泛使用。具体国家见附件1。1.1.1.4 巴西的SBTVD-T(1) 背景在1999年,巴西通过测试来比较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数字电视标准。巴西甚至计划联合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来创立一个新的标准。但是在2006年,巴西选择在日本ISDB标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SBTVD标准。其实,除了一个称为Ginga的交互中间件以外,SBTVD标准基本上遵循了ISDB标准。日本ISDB标准支持手机和其它无线手持设备接收数字电视信号,这是促使巴西最终采纳日本ISDB标准(而不是美国的ATSC和欧洲的DVB)的一个重要原因。(2) 技术特征(SBTVD-T)与日本的ISDB-T标准大同小异。(3) 采纳国家由于巴西的大力推荐, SBTVD-T标准在南美洲获得广泛接受。具体国家见附件1。1.1.1.5 中国的DTMB(1) 背景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自开发了两个相互竞争的数字电视标准(前者是DMB-T、后者是ADTB-T)。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国家标准(DTMB),这是前述两个标准的结合产物。(2) 技术特征频道宽度:8MHz视频和音频压缩:MPEG-2/AVS调制方式:TDS-OFDM支持地面方式的手持设备(3) 采纳国家主要是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具体国家见附件1。1.1.1.6 中国的DTMB与其它数字电视标准的比较由于在开发的时间上晚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多年,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DTMB)采用了更新的技术(包括TDS-OFDM调制和LDPC纠错编码)。因此,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DTMB)的系统性能更稳健、频谱利用率更高、传输的信息容量更大、移动性能更好、广播覆盖范围更广、多业务广播更方便、单频网设备更简单可靠。在国内外的多次对比测试中已经证明了上述优点,但是欧洲已经开始试验的第二代数字电视标准(DVB-T2)将超越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DTMB),所以我国第二代数字电视标准的研发工作刻不容缓。1.1.2 有线方式有线电视系统是通过同轴电缆或者光纤将电视信号发送给用户的,所以特别适合应用在人口密度高的城镇地区。通常,观看有线电视节目是需要付费的。这不同于收看以地面方式发送的免费电视节目。起初,有线电视系统中的电视信号是模拟的。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新技术的出现可以把模拟电视信号转化为数字电视信号,进行数据压缩以后,再以数字形式进行传输。从此有线电视就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即成为数字有线电视)。对比原来的模拟有线电视系统,数字有线电视系统有如下一系列的显著优势:(1) 经过模拟到数字的信号转化和数据压缩以后,在同样的有线网络带宽下可以发送更多的电视频道(当然过度压缩会牺牲图像质量)。(2) 相比于以模拟形式传输的信号,以数字形式传输的信号能够保障更高的图像质量。(3) 可以使用加密来防止盗看收费的电视节目。(4) 由于具备上传和下载的“双工”信号传输功能(老网络需要设备升级来实现),数字有线电视系统可以提供许多新业务。比如节目点播(VOD)、电话(VoIP)、宽带接入、和交互电视(iTV)等。在技术标准上,由欧洲在1994年推出的有线电视标准(DVB-C)被广泛采用,我国也选用了这个标准。1.1.3 卫星方式卫星电视是通过人造卫星来转播电视信号的。由于没有信号回路,无法提供诸如视频点播(VOD)、交互电视(iTV)等功能。与有线电视一样,观看卫星电视节目一般是需要付费的。其传输过程包括:首先将(经过压缩和加密的数字)电视信号加载到微波上,然后用卫星地面站把这个微波信号向上发送给人造卫星,人造卫星进行转发(转换为另一个频率的微波信号向下发送),由地面上的定向天线接收后,再经过信号处理(解调、解码、和解密等),最后输入给电视机。最早的微波采用模拟信号,从90年代末开始,数字微波信号逐渐淘汰了模拟微波信号。数字微波信号分为C和Ku两个波段。卫星电视分为两种形式:(1) 有线电视公司使用定向天线接收到卫星向下发送的微波信号,经过处理后还原为电视信号,再通过当地的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给用户。(2) 用户使用小型定向天线(satellite dish)直接接收卫星向下发送的微波信号,即称为“直接到户”(Direct to Home,DTH)。对比其它三种方式(地面、有线、和IPTV),卫星方式省却了大量的建网费用,而且其信号覆盖范围广阔。但是,卫星方式的信号传输质量容易受到天气的干扰,比如厚云、雷电、暴雨、和台风等。在技术标准上,欧洲在1994年推出的卫星电视标准(DVB-S)被广泛采用,我国也选用了这个标准。技术的进步导致了这个第一代标准需要更新和升级。在2004年欧洲推出了第二代卫星电视标准(DVB-S2),我国在2006年也开发出了自己的卫星电视标准(ABS-S)。两个标准的总体性能大致相当,我国的卫星电视标准(ABS-S)在信道编码、传输帧结构、和易实现性等方面稍占优势。1.1.4 IPTV方式IPTV是基于IP协议和通过宽带网络来传输多媒体服务的(包括电视节目)。不同于一般的互联网视频模式,IPTV能够在质量上和安全上都提供可靠的保障。IPTV的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和实时性。它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流媒体服务、节目采编、存储、及认证计费等子系统。主要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流媒体文件。通常要在网络的边缘设置内容分配服务节点,以及配置流媒体服务及存储设备。用户终端可以是电视机配IP机顶盒,也可以是PC电脑。用户可以选择多种观看模式,比如实时电视节目(live TV)、换时收看节目(time-shifting programming)、视频点播(VOD)、和交互电视(iTV)等。此外,IPTV可以与传统电信业务(比如电话和宽带接入)进行捆绑。电信运营商选择IPTV作为与有线电视公司和卫星电视公司进行争夺用户和增加收入的有力手段。但是,为了改造和升级原有的“最后一公里”电信网络以适合IPTV业务,电信运营商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1.2 设备和厂家数字电视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包括:(1) 半导体:芯片的开发是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我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人员积累都落后不少。当前,国外企业拥有全面的优势。比如:在数字电视的核心芯片上,领先的企业有ST、PHILIPS、FUJITSU、NEC、TRIDENT、和CONEXENT等;在调谐芯片上,有ST、Microtune、Freescale、NXP、和ADI等;信道解调芯片上,有ST、NXP、高通、和Broadcom等;在包含CPU的主芯片上,有ST、NXP、FUJITSU、NEC、Sigma Designs、Realtek、M-Star、和Amlogic等。我国企业只有在芯片开发上完成飞跃,才能显著降低整机的成本,从而实施产业化的发展。(2) 发射和转发:虽然发射和转发部分在整个数字电视的产业链上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它是带动标准制定、系统设计、运营安排等许多环节的龙头。目前,我国企业在规模、研发能力、以及市场份额等方面都与日本、美国、和欧洲的先进企业存在不小差距。(3) 电视尽管我国的电视生产企业规模较大,但是缺乏核心技术。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将逐步淘汰CRT电视。相比于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的优势明显,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在我国企业所生产的液晶电视中,大多数零部件都需要进口,因此我国企业在产业链上受到压制。比如全球的液晶面板主要被几家海外企业所控制 包括日本的夏普、韩国的三星和LG、欧洲的飞利浦,以及台湾的友达光电和奇美。我国企业急需打破这种垄断局面。此外,数字电视已经呈现多个发展趋势,比如数字电视一体机、高清晰度电视、超高清晰度电视、和3D电视等。我国企业必须尽早投入研发,否则又将被甩在后面。(4) 机顶盒中国的机顶盒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总产量和总出口量都很高。但是由于不具备关键技术,整个产业都处于薄利状态。研发出我国自己的机顶盒核心芯片就可以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这是扭转机顶盒产业现状的突破点。仅在我国,未来机顶盒的市场就很大。因为当前我国在使用的机顶盒大多是基本型的,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将需要大量的具备多种功能的高端机顶盒。2 全球展望在2007年,全球的电视用户规模是12.8亿户;预计到2014年将增长至14.8亿。由于人口众多的缘故,亚洲的电视用户数量超过了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未来的增长动力也是来自亚洲。见图1图1: 全球电视用户规模以及地域分布(单位:亿)来源:结合Information telecom & media 和 IDATE从全球范围来说,2007年的数字电视用户数量是2.9亿,即数字电视渗透率大约是23%。即使到2014年,数字电视用户数量达到了7.7亿,数字电视渗透率也只有52%左右,因此数字电视的空间发展非常大。见图2。目前各个大洲的数字电视的用户数量和渗透率差别很大,而且它们的发展途径也不相同。下面将分别予以介绍。图2: 全球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化趋势(单位:亿)来源:结合Information telecom & media 和 IDATE122.1 北美洲22.12.1.1 概述在2007年,北美洲的电视用户规模有1.25亿,其中的57%已经是数字电视了。在数字电视当中,以有线方式和卫星方式为主,而地面方式和IPTV的规模很小。见图3。到2014年,北美洲的电视用户规模会增加至1.35亿,其中的数字电视渗透率将从2007年的57%上升到99%。在数字电视当中,有线方式将成为主导(将占据72%)。见图4。图3: 2007年北美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1.25亿)来源:Information telecom & media图4: 2014年北美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1.35亿)来源:Information telecom & media2.1.2 美国2.1.2.1 技术在1996年,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采纳ATSC A/53 作为美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在2008年,ATSC A/72标准得到批准。2009年6月12日,美国在全国范围完成了从模拟电视标准(NTSC)向数字电视标准(ATSC)的转换。2.1.2.2 运营监管和产业政策成立于1934年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是美国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其职责的一部分是负责监管广播和通信。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数字电视领域曾经产生过如下的作用:(1) 在90年代初,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督促成立Grand Alliance,这个组织发起制定美国的数字电视标准(ATSC)。(2) 在1996年,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采纳ATSC A/53 作为美国的数字电视标准。(3) 在1997年,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出借”6MHz频谱,以便在过渡期内模拟的和数字的电视信号能够同时发送。(4) 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原本强制在2006年以前完成模拟电视标准(NTSC)向数字电视标准(ATSC)的转换。但是,最后拖延到2009年6月12日完成。(5) 在2007年,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大力简化了电信运营商在各地申请视频业务执照(以发展IPTV)的流程。总之,美国在数字电视的运营方面,鼓励各方运营商(有采用地面、有线、卫星、或者IPTV的)展开合理的竞争,以利于消费者;美国在数字电视的产业化方面,积极推动技术标准的形成,以利于在国内外的推广。考虑到美国的长处是在专利和半导体,而不是在整机生产,标准的尽早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2.1.2.3 运营商美国有四类电视运营商:(1) 无线电视公司(Free-to-air)无线电视公司是通过地面方式发送电视节目的,当然它们的有些节目也同时通过其它方式(有线方式和卫星方式)发送。美国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无线电视机构,其中分为商业性的和非商业性的。商业性的无线电视公司主要依靠出售广告时间来赢利,其中最大的四家分别是ABC、CBS、NBC、和Fox。无线电视公司是最早的电视运营商,比如ABC、CBS、和NBC都成立于40年代的中后期。一直到70年代,无线电视公司拥有90%的电视观众。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付费电视模式的发展迅速,无线电视公司的观众大量流失,其中主要转向了有线电视公司,也有一部分转向了卫星电视公司。并且,近年来电信运营商通过IPTV也加入了进来。到2010年,付费电视用户(包括有线方式、卫星方式、和IPTV)将占到所有电视用户的87%(全球最高的比例)。(2) 有线电视公司作为付费电视模式,有线电视是要向订户定期收取费用的。在80年代发展起来的有线电视公司不断蚕食无线电视公司的用户群。到90年代末,有线电视公司的用户数量超过了无线电视公司。估计在2010年有线电视拥有大约6,210万订户,占美国电视用户总数量的62%左右。从1996年开始,有线电视公司纷纷投入巨资,把模拟光纤混合同轴电缆(HFC)升级为光纤网络,以便提供三项业务融合(Triple play,包括视频、电话(VoIP)、和宽带接入)。尽管有线电视公司的数量不少,但是行业集中度比较高。最大的四家公司占据了全部6,210万有线电视订户的74%。其中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有2,356万订户、Time Warner Cable 有1,286万订户、 Cox Communications 有520万用户、 Charter Communications 有482万用户。(3) 卫星电视公司同样作为付费电视模式,卫星电视也是要向订户定期收取费用的。卫星电视出现在1994年。起初是在乡村和小城镇,在2001年以后也在大中城市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与有线电视展开了竞争。由于在组网上的成本优势,低价格是卫星电视公司的一个有力武器。卫星电视行业形成了双寡头局面。在2010年,总共3,379万卫星电视订户基本上都被DirecTV 和 DISH Network 两家瓜分,前者有1,940万订户,后者1,439万订户。而且,在所有付费电视的运营商里,它们仅次于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而排在第二和第三位。近年来,为了与有线电视公司的三项业务融合(Triple play)抗衡,卫星电视公司与大的电信运营商合作,将卫星电视和电信运营商的电话和宽带接入捆绑。(4) 电信运营商技术的发展使得有线电视公司侵入了电信运营商的传统领域。 在2000年有线电视公司开始投放宽带接入业务,而且到2004年底抢占了60%的宽带接入用户;在2004年有线电视公司开始提供电话业务(VoIP),从而以三项业务融合(Triple play)在竞争中占据上风。 当时Verizon、SBC、BellSouth、和Qwest这样的大电信运营商采用与卫星电视公司合作的短期战略,以便抗衡有线电视公司。但是,它们的长期战略却是通过铺设光纤网络(从FttC、FttN、最后到FttH)来实现自己的多业务捆绑服务,在光纤网络上以IPTV方式发送电视节目。从技术上讲,电信运营商的光纤网络将优于有线电视公司的网络。Verizon和AT&T(被SBC合并后的)将会是最有力的竞争者。表1:美国付费电视领域里的竞争态势200520062007200820092010(e)有线电视72%70%68%65%62%59%卫星电视28%30%31%32%33%33%IPTV-2%3%5%8%来源:BuddeComm2.1.2.4 市场和用户当前,美国的电视用户数量为1亿左右,而且今后将继续维持在这个规模。目前,数字电视已经占到了90-95%,而且高清电视(HDTV)也达到了85%。因此,美国的数字电视市场已经呈现饱和2.2 欧洲2.22.2.1 概述在2007年,欧洲的电视用户规模为3亿,其中数字电视的渗透率是34%。在数字电视当中,以卫星方式和地面方式为主。见图5。到2014年,欧洲的电视用户规模会增加至3.14亿,其中的数字电视渗透率将上升到78%。在数字电视当中,仍以卫星方式和地面方式为主,但是有线方式和IPTV也将得到发展。见图6。图5: 2007年欧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3亿)来源:Information telecom & media图6: 2014年欧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3.14亿)来源:Information telecom & media2.2.2 英国2.2.2.1 技术作为欧洲的重要一员,英国采纳欧洲的DVB-T标准作为其国家数字电视标准。在2005年2月,Ofcom提出了时间表,计划从2008年到2012年逐步完成从模拟电视标准向数字电视标准(DVB-T)的转换。在2008年,英国开始测试欧洲第二代数字电视标准(DVB-T2)。2.2.2.2 运营监管和产业政策从2003年底开始,Ofcom成为英国通信产业的监管机构。英国已经允许电视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都可以提供三项业务融合(Triple play),而且已经强制最大的固网电信运营商British Telecom(BT)开放网络互联互通。在健康有序的竞争中,各类运营商投资建设或者升级网络,以便在价格、带宽/网速、和服务上吸引用户。因此Ofcom一般不需要干预,当然Ofcom需要监督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卫星电视公司Sky针对其它竞争对手的行为。由于英国在数字电视上没有什么特别占优势的公司,英国执行开放的产业政策。2.2.2.3 运营商在英国,运营商采用3种方式提供付费电视业务:(1) 有线方式(Cable TV)(2) 卫星方式:是“直接到户”(Direct to Home,DTH)形式,分为付费和免费两种。(3) IPTV:由电信运营商通过DSL或者光纤发送电视节目。有线电视运营商:有两家,分别是Virgin Media和WightCable。都提供三项业务融合(Triple play)。卫星电视运营商:在英国,卫星电视分为付费和免费两种。前者有890万用户,占据主导地位;后者只有70万用户。Sky是最大的卫星电视公司。电信运营商:固网电信运营商British Telecom(BT)从2006年底开始,结合地面方式和IPTV方式来提供电视业务。公共广播机构:BBC采用地面方式、卫星方式、和IPTV方式发送电视节目。2.2.2.4 市场和用户在2009年,英国总共有大约2,600万电视用户,其中大约90%是数字电视用户。因此英国的数字电视市场已经呈现饱和。到2009年,英国拥有1,290万付费电视用户。其中采用有线方式的是310万(占24%)、卫星方式的是890万(占69%)、IPTV方式的是10万(占1%)。2.2.3 德国2.2.3.1 技术作为欧洲的重要一员,德国采纳欧洲的DVB-T标准作为其国家数字电视标准。德国从2003年开始发送地面方式的数字电视信号,在2008年底数字电视信号已经覆盖了90%的人口。德国计划到2010年全面完成从模拟电视标准向数字电视标准(DVB-T)的转换。德国已经开始测试欧洲第二代数字电视标准(DVB-T2)。2.2.3.2 运营监管在德国,对于广播的监管是由各地的地方机构负责的。德国的监管机构鼓励在电话(VoIP)业务上的公平竞争,因此德国有很多的运营商提供多业务融合,但是其中大多数是两项业务融合(Dual play,包括宽带接入和电话VoIP),而三项业务融合(Triple play,包括视频、宽带接入、和电话VoIP)只占小部分。德国的大运营商加紧投资升级它们的网络,以便以三项业务融合(Triple play)获得竞争优势。比如有线电视公司(Kabel Deuscheland、Kabel Baden-Wurttenburg、和Unitymedia)投放了宽带接入和电话(VoIP)业务;电信运营商(O2、Deutsche Telekom、和 Vodafone)投放了IPTV业务。2.2.3.3 市场和用户到2009年底,德国总共有大约3,530万电视用户,其中的有线方式占52.8%,卫星方式占42.1%,地面方式占11.3%,IPTV占2%。由于有些用户使用一种以上的方式,所以百分比总和超过了100%。在2009年,德国数字电视的用户数量为1,411万(占40%),德国的数字电视市场将很快呈现饱和。2.2.4 法国2.2.4.1 技术作为欧洲的重要一员,法国采纳欧洲的DVB-T标准作为其国家数字电视标准。在2008年,CSA制定了从模拟电视标准向数字电视标准(DVB-T)转换的时间表(分地区逐步完成),但是最终的完成期限没有确定。2.2.4.2 运营监管成立于1989年的CSA负责监管法国的各种电子媒体,包括广播和电视。在2004年,强制France Telecom向其它运营商提供本地网络接入并且放开了电话(VoIP)业务的经营权,从此多项业务融合(dual play 和 triple play)得到迅速发展。2.2.4.3 运营商有线电视运营商:经过一系列的兼并,Numericable 垄断了法国有线电视行业,拥有大约98%的有线电视用户。卫星电视运营商:三大卫星电视公司分别是AB Sat、Canal+、和TPS。此外,Canal+还有IPTV业务。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France Telecom、Free(Iliad)、和SRF/neuf Cegetel都提供IPTV业务。此外,France Telecom还有卫星电视业务。其它:France Televisions是法国的公共电视机构2.2.4.4 市场和用户到2008年,法国总共有大约2,590万电视用户,其中大约63%是数字电视用户。因此法国的数字电视市场发展空间有限。电视用户的构成包括:模拟地面方式866万、数字地面方式913万、卫星方式665万、有线方式348万、以及IPTV方式369万(由于用户可能具备一种以上的方式,上述总和超过了2,590万)。法国拥有欧洲最发达的IPTV市场,IPTV的用户数量占了欧洲的一半。2.3 亚洲122.12.22.32.3.1 概述在2007年,亚洲的电视用户规模为6.59亿,但是其中数字电视的渗透率只有13%。见图7。到2014年,亚洲的电视用户规模会增加至7.69亿,其中的数字电视渗透率也只能达到44%。在数字电视当中,以有线方式和卫星方式为主。见图8。图7: 2007年亚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6.59亿)来源:Information telecom & media图8: 2014年亚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7.69亿)来源:Information telecom & media2.3.2 日本2.3.2.1 技术日本是最早开发高清电视的国家。在80年代初,日本开发出称为MUSE的模拟高清电视系统。但是,在模拟技术上的执迷导致日本在数字技术上失去先机。在1996年,日本才成立了DIBEG (Digital Broadcasting Experts Group 数字广播专家组)来制定数字电视标准ISDB。ISDB标准包括ISDB-T(地面方式)、ISDB-S(卫星方式)、ISDB-C(有线方式)、和ISDB-Tsb(地面方式的手持设备)。日本计划在2011年7月24日前完成从模拟电视标准向数字电视标准(ISDB-T)的转换。2.3.2.2 产业政策日本有强大的半导体和家电产业,因此数字电视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制定自己的标准以垄断国内市场是日本的一贯作法。但是国内市场的规模有限,因此在海外推广自己的标准是日本数字电视产业能否做大的关键。通过“合作开发”,帮助巴西发展其数字电视标准(SBTVD)是日本的成功之举,否则日本的标准只能困守国内了。由于双方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所谓的“合作开发”实际上是日本主导和巴西照搬,结果巴西得到了“技术发展”的虚名,而日本获得了南美洲市场的巨大实惠。2.3.2.3 市场和用户在2009年日本的电视用户数量大约是5,000万,其中的61%是数字电视。日本的数字电视市场将很快呈现饱和。2.3.3 韩国2.3.3.1 技术在1997年韩国开始研究如何发展数字电视,到2000年韩国考虑选择一个国际标准作为自己的国家数字电视标准,最终在2001年决定采纳美国的数字电视标准(ATSC)。在2001年韩国开始发送数字电视节目,计划到2005年完成全国的数字电视信号覆盖,到2010年停止模拟电视信号的播放。2.3.3.2 市场和用户到2009年,韩国总共有大约1,800万电视用户,其中的有线方式有1,400万,卫星方式有220万、IPTV有180万。由于自身的电子工业发达以及全国电视用户的规模不大,韩国的数字电视市场将很快呈现饱和。2.3.4 印度2.3.4.1 技术在1999年,印度选择采用了欧洲的数字电视标准(DVB-T)。在2002年,印度的国家广播机构Doordarshan开始了测试,并且计划在2017年完成从模拟电视标准向数字电视标准(DVB-T)的转换。2.3.4.2 市场和用户在2009年印度的电视用户数量大约1.33亿,其中有线电视的用户数量为8,000万左右,卫星电视的用户数量为1,000万左右,IPTV的用户数量为560万。预计到2013年印度的电视用户数量将增长到1.91亿。由于目前数字电视的渗透率很低,未来印度的数字电视市场(包括电视和机顶盒等)有巨大的增长空间。2.3.5 中东2.3.5.1 技术目前,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阿联酋、土耳其、以色列、和伊朗等国家已经选择了欧洲的数字电视标准(DVB-T)。预计其余中东国家大多也会采纳此标准。2.3.5.2 市场和用户在2009年,中东有3,718万电视用户,其中的数字电视用户为1,284万。预计到2014年,中东的电视用户可以增加到4,190万,其中的数字电视用户将为2,146万。2.3.6 老挝、柬埔寨、和孟加拉目前我国正积极向此三国家推广我国的数字电视标准(DTMB),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2.3.6.1 老挝人口大约680万。在2004年的时候,每百户的电视拥有量已经达到41台,但是城乡差别很大 在城镇每百户的电视拥有量为76台,而在广大的乡村每百户的电视拥有量只有30台。老挝原本计划采纳欧洲的数字电视标准(DVB-T),经过中国政府和中国普天等企业的努力,老挝决定转用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DTMB)。目前老挝的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万多户。2.3.6.2 柬埔寨人口大约150万。在2007年的时候,每百户的电视拥有量为63台,其中在城镇每百户的电视拥有量已经达到94台柬埔寨还没有决定采用哪个数字电视标准。此前韩国政府通过政府贷款的形式向柬埔寨提供了移动手机电视网络的项目,该项目正在执行中,韩方还积极推动将此项目扩展成为包括地面数字电视的内容,从而希望促使柬埔寨最终采纳韩国使用的数字电视标准(ATSC)。因此,中国政府和中国普天等企业必须加紧努力。2.3.6.3 孟加拉人口有大约1,600万。在2009年,每百户的电视拥有量已经达到46台,但是城乡差别很大 在城镇每百户的电视拥有量为76台,而在广大的乡村每百户的电视拥有量只有32台。虽然目前孟加拉倾向采纳欧洲的数字电视标准(DVB-T),但是中国政府和企业还存在可以努力争取的机会。2.4 拉丁美洲122.12.22.32.42.4.1 概述在2007年,拉丁美洲的电视用户规模为1.13亿,其中数字电视的渗透率仅有7%。见图9。到2014年,拉丁美洲的电视用户规模会增加至1.28亿,其中的数字电视渗透率将仅能够上升到29%。在数字电视当中,以有线方式和卫星方式为主。见图10。图9: 2007年拉丁美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1.13亿)来源:Information telecom & media图10: 2014年拉丁美洲电视用户分布(总计:1.28亿)来源:Information telecom & media2.4.2 巴西2.4.2.1 技术在2006年,巴西选择在日本ISDB标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SBTVD标准。随后,由于巴西的大力推荐,SBTVD标准在南美洲获得广泛采纳。巴西在2007年开始播放数字电视节目,并且计划在2016年6月以前完成从模拟电视标准到数字电视标准(SBTVD)的转换。2.4.2.2 运营监管和产业政策成立于1997年的ANATEL是一个在行政上独立和财务上自治的政府机构,电信监管是其职责的一部分。在电视运营方面,ANATEL卷入了付费电视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争斗,而没有很好地起到协调和监管的作用。技术的发展使得付费电视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都能够实现三项业务融合(Triple play),但是原有的法律在两者如何提供融合业务上界定不清。电信运营商希望在法庭上赢得投放电视业务的权利。付费电视运营商,一方面抵制电信运营商进入电视业务,另一方面通过提供电话(VoIP)和宽带接入已经侵入了电信运营商的领地。相比于电信运营商,付费电视运营商处于弱势。大的电信运营商通过收购付费电视运营商强行进入了电视业务,并且与ANATEL形成对峙。在2007年,相关法律的通过才解决了冲突,最终电信运营商被允许投放电视业务。在产业化方面,巴西起初希望发展自主的数字电视标准。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后来还是不得不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三个标准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数字电视标准的基础。最后在2006年巴西决定与日本“合作开发”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SBTVD)。其实,在所谓的“合作开发”中,日本发挥了主导作用。除了一个称为Ginga的交互中间件以外,SBTVD标准基本上遵循了ISDB标准。由于巴西没有强大的半导体行业,而且在整机制造方面也没有成本优势,所以巴西最终能够在数字电视产业上的收获将是有限的。2.4.2.3 运营商在巴西,运营商采用5种方式提供付费电视业务:(4) 有线方式(Cable TV)(5) MMDS方式(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ystems):用微波在地面传输电视信号,而且还能够提供宽带接入。(6) 卫星方式:是“直接到户”(Direct to Home,DTH)形式。(7) UHF TV方式:使用UHF频道,信号的传输和接收与地面方式相同。但是用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