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县农牧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_第1页
2016年县农牧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_第2页
2016年县农牧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_第3页
2016年县农牧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_第4页
2016年县农牧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2016年县农牧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016年,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按照“精品升级、巩固提升、规模创建、连片发展、纵深推进”的思路,探索出了“155”工作方法,突出产业发展,打造“环境净化、庭院绿化、生态美化、景观亮化、凸显文化”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美田园,创建模式获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谌贻琴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光批示,并要求在全省、全市推广学习。目前,3个升级示范区投入资金亿元,改造民居706栋、整治庭院1109户,油化进寨路4165米、硬化连户路8209米、行道绿化27公里,安装供水管网4400米,建污水处理设施7个,建垃圾屋69个,新发展乡村旅馆47家、农家乐22家,流转土地万亩用于景观绿化及发展现代农业。一、坚持规划先行,引领升级发展委托专业权威规划机构编制“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建立多规融合、有机衔接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按照“把骨干公路沿线打造成风景线,把城郊和乡镇打造成风景区,把示范点打造成风景点”目标,制定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行动计划,用科学的规划升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二、实施“产业化”工程,推动产业升级狠抓产业发展和经营主体培育,进一步夯实可持续2/5创建基础。一是着力推广新型技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农业“321工程”为抓手,加大土地流转,强化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精品水果、林下种养、稻鱼共生、园艺花卉等产业,配套推广无土栽培、膜下滴灌、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大力打造产业走廊,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2016年培育家庭农场120户、专业合作社355家、龙头企业60余家,带动规模流转土地24万余亩,创建农业“321工程”种植类万亩、养殖类万户,带动近7万农户发展产业,预计促进农民增收12亿元。二是大力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先后打造了三岔今日景艺、枫香何家寨、洪关孟家寨、平正石头城等精品示范点。目前,我县已建成乡村旅馆417家、拥有床位7426张,上半年已接待旅客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亿元,解决农民就业近2000人,开设乡村旅馆的农户每户月纯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今日景艺自开园以来,每天接待游客近2000人,解决周边群众150余人就近务工,月收入1800元以上,还带动发展农家乐10家,月收入在万元。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致富本领。以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为抓手,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提高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能力,实现农民凭一技之长致富的目标,为农民致富注入了不竭动力。今年已累计培训农民4万余3/5人次,有万人通过培训自主创业实现致富,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三、实施“净化美化”工程,推进环境和管理升级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整合使用、各记其功”原则,整合“小康六项行动”计划及财政资金,全力实施“净化、美化”工程,扮靓美丽新农村。一是建立和完善了考评管理长效机制。按照“村寨集中收集、镇统一清运处理”要求,建立健全环境整洁考评管理长效机制。三岔柏香台、龙坑梳池对新农村环境实行城镇化管理,按期收费,实现了定时清扫、定时清运,确保了村容村貌清洁整洁。龙坑八里创新管理机制,成立新农村管理公司,对新农村建成设施、产业发展实行市场化动作,公司化管理,极大提升了设施管护水平,推动可持续发展。二是丰富绿化美化内涵。依托现有自然风光,加强山体、林地、河道、池塘等自然资源保护,因地制宜打造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和产业景观,将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结合,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种花植树,在通村进寨公路沿线、庭院栽种核桃、板栗、刺梨、提子等经果产业,实施好栽、好管、好看、好吃、好卖“五好工程”,丰富绿化、美化和产业化内涵,建设最美田园风光,建成“一年四季有花开、一年四季有花香、一年四季有色彩”的新农村,提升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强化环境卫生整治。结合自然条件优势、4/5产业特色、民族风情,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进行新、改建民居,提升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加大饮用水源保护,集中治理农村“五乱”,加大农村“三沼”综合利用,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增强了群众幸福感。三岔柏香台通过实施雨污分流处理系统及大型沼气池集中供气工程,不但解决了农村面源污染,还有效提高了废物利用率,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探索出了农村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循环健康发展新模式。四、实施“文化、精细化”工程,推进文化和便民服务升级着力提升创建文化内涵,开展卓有成效的文化内涵挖掘工作。一是打造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带。梳池民主升级版示范区立足于土司文化、梳池传说、黔北田园文化,现已集中流转土地2700余亩配套发展相关产业。柏香台罗衙台湾村示范区发掘罗衙土司和农耕文化的内涵的挖掘,并依托台湾村现代花卉业发展乡村旅游及农家乐。枫香苟坝花茂示范区着力长征文化和花茂土陶制作内涵的挖掘,并结合九龙洞和温泉景点打造红色休闲体验性示范区。二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和道德讲堂进村等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农民运动会、广场舞、花灯会等文娱活动,构筑农村“精神高地”。按照服务群众之家、5/5凝聚群众之家、教育群众之家、网络信息化的“三家一化”目标,整合农村党员群众之家、民政之家、留守儿童之家项目,采取“17X”模式,3个升级示范区共建成文化活动中心5个,活动广场7个,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三是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健全村级民主监督机制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搭建“52阳光村务工程”系统,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干部监管难、涉农事务“假公开”、人民群众办事难、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等难题。实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程代办制,变“坐等群众上门”为“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实现了便民服务升级。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