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環境因子對Pseudomonas fluorescens 降解酚污染物之效率.doc_第1页
不同環境因子對Pseudomonas fluorescens 降解酚污染物之效率.doc_第2页
不同環境因子對Pseudomonas fluorescens 降解酚污染物之效率.doc_第3页
不同環境因子對Pseudomonas fluorescens 降解酚污染物之效率.doc_第4页
不同環境因子對Pseudomonas fluorescens 降解酚污染物之效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鍾翠萍 顏沛欣 莊瑞鑫 不同環境因子對Pseudomonas fluorescens降解苯酚污染物之效率不同環境因子對Pseudomonas fluorescens降解酚污染物之效率鍾翠萍、顏沛欣、莊瑞鑫*元智大學化學工程系Efficiencies of Phenol Biodegradation by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with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Tsuey-Ping Chung, Pei-Shin Yan, Ruey-Shin Juang*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Yuan Ze University, Chung-Li 320, Taiwan*Fax: +886-3-4559373E-mail: .tw摘 要本研究主要是探討Pseudomonas fluorescens CCRC 14347菌種降解酚的情形。首先對不同生長時期之Pseudomonas fluorescens做酚降解實驗,結果顯示Late-exponential stage降解100 ppm酚的降解效率最好。接著收集Late-exponential stage的菌體,改變對其可能影響最大的四個環境因子(pH值、操作溫度、碳源(Glucose)、氮源(Ammonium sulfate)),測定酚的降解效率。配合使用實驗設計之應答區面法(亦即Box-Behnken法),將上述每個因素各選擇五個適當條件,經由二階二次多項式加以回歸最適化後,可得知各因素的影響程度及相互效應。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此種回歸模式有不錯的吻合性,其R2值(Correlation coefficient)高達0.9358,至於F值(Fishers F test)則為14.59。最後,本文亦確定溫度及pH值兩環境因子對降解酚效率之重要性,此外並討論了其最佳的操作條件。關鍵詞:P. fluorescens、酚、降解、環境因子、實驗設計、應答區面法、回歸模式 莊瑞鑫 元智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TEL: (03) 4638800轉555E-mail: .tw鍾翠萍 元智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生顏沛欣 元智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生第七屆生化工程研討會論文集1. 前言苯酚(Phenol)是造紙、煉焦、煉油、塑膠、紡織等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美國環保署把苯酚列入優先污染物和65種有毒污染物名單,台灣環保署也把酚列入水污染之管制項目。苯酚的污染會傷害棲息地中的動植物,導致食物鏈中有毒化學物質的攝取和累積,濃度過量時,會引起人類慢性中毒,或微量的苯酚(超過0.002 mg/L)與消毒用的氯結合時,形成的氯酚是致癌物質,對人類的健康有嚴重的威脅。清除工業廢水中酚的方法包括:微生物降解、萃取、活性碳吸附、和化學氧化等,其中利用微生物進行降解,發展生物復育技術以清除環境中的有機污染物,不僅能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亦可得到經濟的效益;因此當細菌被用來清除受污染的環境時,微生物分解芳香族類化合物的基礎研究受到人們深切的關注 3。2. 材料與方法2.1 微生物菌種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號14347,批號12-17-98,培養基11,溫度30 oC)菌種由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菌種保存及研究中心所提供。2.2 培養基及試劑(1) Pseudomonas fluorescens之培養基(Basal medium):Yeast extract 3.0 g/L,Malt extract 3.0 g/L,Peptone 5.0 g/L,Dextrose 10.0 g/L,Agar 15 g/L 1。(2) Pseudomonas fluorescens之營養鹽(Minimal medium):KH2PO4 0.42 g/L,K2HPO4 0.375 g/L,(NH4)2SO4 0.244 g/L,NaCl 0.015 g/L,CaCl22H2O 0.015 g/L,MgSO47H2O 0.05 g/L,FeCl36H2O 0.054 g/L 1。2.3 設備紫外線-可見光譜儀:Jasco V-550型,日本分光株式會社。高溫殺菌鍋:AutoClave TH-104 DG型,造鑫實業已有限公司。無菌操作台:Horizontal laminar flow table type TH-22型,造鑫實業已有限公司。恆溫振盪水槽:Water bath incubator BT47型,Yamato有限公司。2.4 菌株酚降解效率之測定將購得之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種培養於固態Basal medium上,30 oC培養約24 h,使用白金接種環,取單一菌落,接種於液態Basal medium中以30 oC、120 rpm恆溫水浴槽預培養至各生長期,於各選定時間取樣,經離心(2000 rpm、5 min)後,沉澱物加入PBS清洗,在相同條件再離心5 min,將菌體加入含酚100 ppm Minimal medium之中,溫度30 oC;攪拌速度100 rpm水浴培養,於適當時間間隔取出菌液,以UV測量在波長600 nm之菌株O.D.值及在500 nm下利用4-氨基安替比林法測定苯酚之含量。2.5 環境因子效應實驗設計及分析方法實驗前先調配Minimal medium,然後外加藥品探討改變環境因子的變化對降解的影響,配製方法如表1。將預培養後的菌株放入實驗前已經預處理含苯酚100 ppm Minimal medium之中,溫度30 oC;攪拌速度100 rpm水浴培養,於適當時間間隔取出菌液,以UV測量在波長600 nm之菌株O.D.值及在500 nm下利用4-氨基安替比林法測定苯酚之含量。3. 結果與討論3.1各生長期之生物降解由圖1可知細菌生物量隨時間的增生情況,Log stage自第1小時、Late-exponential stage自第1小時、及Stationary stage自第3小時開始增生,最大增生速度及發生時間分別為:Log stage第11小時1.9 x 10-2 OD/h、Late-exponential stage第12小時2.07 x 10-2 OD/h、Stationary stage第15小時1.58 x 10-2 OD/h。計算各期的降解速率如圖2,各期降解最大速率及時間分別為: Log stage在第5小時到達降解最大速率40.04 ppm/(h OD)、Late-exponential stage在第4小時到達降解最大速率70.83 ppm/(h OD)及Stationary stage在第7小時到達降解最大速率36.17 ppm/(h OD)。由以上之實驗結果選取分解速率最快,預培養不添加Phenol的Late-exponential期作為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生物降解Phenol之實驗的細胞來源。3.2 迴歸模式統計分析表2是Pseudomonas fluorescens降解Phenol效率的實驗值及由統計軟體依據實驗值計算而得的預測值。本設計方法中,若個別環境因子的參數及它們的組合參數,集中或是小於5%代表它是重要的影響因子,所以我們由表3中得知Temperature和pH值是最重要的,代表影響降解Phenol效率最大的環境因子是溫度,其次是pH值。Regression model的係數計算結果被列於表4,它包含了3個線性,3個2次方程式和3個互相影響的條件和1組空白條件。降解效率可當作是可變的變數之方程式的特徵,被分析的是其階乘設計的結果。由表4可知,實驗的R2 = 0.9358、標準偏差值(Root MSE/Dep Mean) = 14%,效果還不錯。4. 結論綜合以上研究結果,可歸納出下列幾點:(1) 本研究結果發現Lateexponential stage的細胞生長速率最大加上其活性大、分解速率最快、反應時間最短,因此Late-exponential stage作為往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生物降解Phenol之實驗的細胞來源。(2)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這四個環境變因中,影響降解效果最顯著的是Temperature,其次是pH。預測值之R2 0.9358、F 14.59、標準偏差值14%。(3) 經由實驗設計法,找出最佳操作條件為pH值7,溫度30 oC、Glucose 0.6 g/L、Ammonium sulfate 0.6 g/L,其降解率達97%。參考文獻1 Alvaro, A. M. G., Rui, A. R. and Alirio, E., Phenol biodegradation by Pseudomonas putida DSM548 in a batch reactor, Biochem. Eng. J., 6 45-49 (2000).2 Annadurai, G., Lee, D. J. and Juang, R. S., Box-Behnken studies on dye removal from water using chitosan and activated carbon adsorbents, J. Chin. Chem. Engrs., 31, 609-615 ( 2000).3 陳大裕,固定化微生物處理酚類廢水研究,碩士論文,元智大學化工研究所,中壢,1995。4 林春志,Pseudomonas fluorescens分解芳香族碳氫化合物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中壢,1997。5 沈俊男,真菌固定化系統處理酚類污染物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中壢,1995。6 張家豪,纖維床生物反應器處理甲苯氣體污染物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中壢,1999。表1、實驗軟體設計數據pH溫度 (oC)葡萄糖 (g/L)硫酸銨(g/L)14250.60.6210250.60.634350.60.6410350.60.657300067301.20773001.287301.21.294300.601010300.60114300.61.21210300.61.21373000.61473000.6157301.20.6167301.20.61743000.618103000.6194301.20.62010301.20.6217250.60227350.60237250.61.2247350.61.2257300.60.6267300.60.6277300.60.6287300.60.6297300.60.6表2、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predicted val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