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暖技术培训 PPT课件_第1页
水暖技术培训 PPT课件_第2页
水暖技术培训 PPT课件_第3页
水暖技术培训 PPT课件_第4页
水暖技术培训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给排水与采暖 大家好 2 总要求 1 施工相应标准 规范 2 作业条件 3 材料要求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分系统详细介绍 1 给水系统2 排水系统 3 采暖系统 3 总要求 4 总要求 1 施工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编制 及相应地标 行标施工验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 2002 5 2 作业条件1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已经进行 2 施工方案已编制审批 已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 技术管理及质量检验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4 材料 施工力量 机具等能保证正常施工 5 施工场地及施工用水 用电等临时设施 能满足施工需要 总要求 6 3 材料要求必须是合格材料 具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材料的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 材料进场时做检查验收 外观 规格型号等 现场监理确认 不合格不得入库 入库后分类挂牌堆放 承压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总要求 7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 质量交接检验 土建交付安装时 应进行交接检验 并形成文字记录 总要求 8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2 隐蔽工程 以下部位在封闭之前必须进行隐检 建设和监理参加 直埋于地下或结构中 暗敷设于沟槽 管井 吊顶及不进人的设备层内或被其它工程所掩盖的管道及相关设备 隐检合格后方可隐蔽 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总要求 9 总要求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3 管道穿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 防水套管或柔性防水套管 严禁安装时再打洞 10 11 总要求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4 管道穿过伸缩缝 沉降缝 抗震缝等敷设时 采取保护措施 在墙体两侧柔性连接 上下部 管道或保温层外皮 留不小于150mm的净空 方形补偿器 水平安装 12 总要求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5 同一建筑物中 同类型的设备 如设计无特殊要求 安装标高应相同 13 总要求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6 管道间距 突出部位不小于50mm 保温管道不小于80mm 距墙不小于100mm 14 总要求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7 管道支吊架间距 钢管水平安装的支吊架间距规定 15 总要求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7 管道支吊架间距 钢管水平安装的支吊架间距规定 16 总要求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7 管道支吊架间距 塑料管及复合管 17 总要求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7 管道支吊架间距 塑料管及复合管 18 总要求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7 管道支吊架间距 金属管道立管管卡安装 楼层高度 5m 一个 层 楼层高度 5m 每层不得少于2个 管卡安装高度 距地面应为1 5 1 8m 2个以上匀称安装 同一房间管卡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 管卡应统一加工 螺孔及斜口应用台钻或锯弓加工 不得用气焊现场切割 19 总要求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8 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 宜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 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 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 厨卫房间内为50mm 底部与楼板底面相平 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 其两端与饰面相平 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 端面光滑 穿墙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 且端面光滑 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20 分系统详细介绍 21 给水系统 一 安装工艺流程安装准备 预留预埋 支架制作安装 管道安装 干管 立管 管道强度试压 管道防腐保温 管道系统试压 管道通水 管道冲洗 消毒 22 给水系统 二 管道施工安装前的准备1 施工图纸已会审 设计交底已经完成 2 施工方案审批通过 并向有关施工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进行了书面及口头的技术交底 3 管道安装部位的土建施工满足安装要求 并有明显的建筑轴线和标高控制线 墙面抹灰已完成 23 给水系统 二 管道施工安装前的准备4 安装使用的材料已按计划组织进场 并验收合格 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5 施工现场的用水 用电和材料存放库房等条件能满足安装要求 施工机具已备齐 6 施工安装人员经过技术培训 能熟悉所选用的给水管材和管件的性能 并掌握安装操作技能 24 给水系统 三 管道连接 以PPR管为例 同种材质管材管件连接采用热熔连接 步骤如下 通电 切割管材 清理毛刺 连接端面清洁干燥无油 绘制热熔深度 熔接 无旋转的把管端导入加热管内 达到加热时间后 取下管材和管件 静置时严禁旋转 25 给水系统 四 注意事项 1 管道连接使用热熔工具时 应遵守电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 注意防潮和脏物污染 2 操作现场不得有明火 严禁对给水PPR管材进行明火烘弯 3 管道不得作为拉攀 吊架使用 26 给水系统 四 注意事项 4 直埋暗管隐蔽后 应在墙面或地面标明暗管的位置和走向 5 热熔连接管道 水压试验时间应在24h后进行 水压试验前管道应固定 接头须明露 27 给水系统 五 管道试压给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水压试验 根据GB50242 2002的规定 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注明时 管道系统的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 5倍 但不得小于0 6Mpa 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将管内水排除干净 28 给水系统 五 管道试压检验方法 金属及复合管道 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 压力降 0 02MPa 降至工作压力后进行检查不渗不漏 塑料管道 试验压力下稳压1h 压力降 0 05MPa 然后在1 15倍工作压力下稳压2h 压力降 0 03MPa 同时检查连接处不得渗漏 29 给水系统 六 给水管道防冻防结露保温保温材料选用及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要点如下 1 管道防冻保温和防潮隔热施工 应在防腐 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 保温防潮层施工前 必须对所用材料检查其合格证或化验 试验记录 以保证保温材料品种 规格 性能等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30 给水系统 六 给水管道防冻防结露保温2 保温施工时 在阀门 法兰及其他可拆卸部件的周围 应留出孔隙 其大小以能拆卸螺栓为准 保温层断面应做成45 角 并封闭严密 支 托架两侧应留间隙 以保证管道正常滑动 31 六 给水管道防冻防结露保温3 保温结构层间粘贴应紧密 平整 压缝 圆弧均匀 伸缩缝布置合理 不应有环形断裂现象 采用成型预制块和缠裹材料时 接缝应错开 嵌缝要饱满 4 防潮层应紧贴于保温层上 不允许有局部脱落或鼓包现象 给水系统 32 七 给水管道通水试验给水管道系统交付使用之前必须进行通水试验 并做好记录 试验方法 按设计要求同时开放的最大数量的配水点是否全部达到额定流量 给水系统 33 给水系统 八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检测1 给水管道系统在交付使用前须进行冲洗和消毒 2 冲洗合格标准为直到各出水口的水色透明度与进水目测一致为合格 34 生活饮用水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应用每升水中20 30mg的游离氯灌满管道进行消毒 含氯水在管中应留置24h以上 消毒完后 再用饮用水冲洗 并经卫生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现行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后 方可使用 给水系统 35 排水系统 一 安装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 材料检查 预制加工 立管安装 干管安装 灌水试验 支管安装 灌水试验 通水试验 36 排水系统 二 施工工艺1 安装技术要求 1 卫生器具排水管与排水横支管可用90 斜三通连接 2 用于室内排水的水平管道与水平管道 水平管道与立管的连接 应采用45 三通或45 四通或90 斜三通或90 斜四通 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 采用两个45 弯头或曲率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 弯头 37 排水系统 1 安装技术要求 3 立管上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检查口 最底层和有卫生洁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 两层建筑可只在底层设置 乙字弯管上部应设置检查口 检查口中心高度距地1m 允许偏差 20mm 暗装立管设检修门 38 排水系统 1 安装技术要求 4 连接2个及2个以上大便器或3个 含 以上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清扫口 污水口起点的清扫口与管道相垂直的墙面距离不得小于200mm 以堵头代替清扫口时 与墙面距离不得小于400mm 转角小于135 的污水横管上 应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 39 排水系统 1 安装技术要求 5 排水通气管 应高出屋面300mm 但必须大于最大积雪厚度 出口4m以内有门窗时 通气管应高出门窗顶600mm或引入无门窗一侧 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高出屋面2m 设置防雷装置 40 排水系统 1 安装技术要求 6 通向室外的排水管 穿过墙壁或基础必须下返时 应采用45 三通或45 弯头连接 并应在垂直管段顶部设置清扫口 7 排水栓和地漏的安装应平正 牢固 低于排水表面 周边无渗漏 地漏水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 41 排水系统 二 UPVC管道施工工艺1 粘接操作要点 粘接前 插口处可用中号锉刀锉成15 30 坡口 坡口厚度宜为管壁厚度的1 3 1 2 长度一般不小于3mm 坡口完成后 应将残屑清除干净 粘接前对承口做插入试验 试插合格后 在其表面划出标记 用棉布将承口需粘接部位的水分 灰尘擦拭干净 如有油污需用丙酮除掉 涂抹胶粘剂时 先涂承口 后涂插口 随即用力垂直插入 插入粘接时将插口稍做转动 以利胶粘剂分布均匀 静置2 3min 擦掉挤出的胶粘剂 同时根据胶粘剂的性能和气候条件静置至接口处固化为止 冬季施工时 固化时间应适当延长 42 排水系统 2 塑料排水管道支承间距参照下表 43 排水系统 3 安装具体坡度值参照下表 44 排水系统 4 安装要点 1 埋地管道应敷设在坚实平整的基土上 不得用砖头 木块支垫管道 当基土凹凸不平或有突出硬物时 应用100 150mm厚的砂垫层找平 敷设完成后应用细土回填100mm以上 2 排水立管和横管上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节 当设计无要求时 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 45 排水系统 三 灌水试验 隐蔽或埋地排水管隐蔽前应做灌水试验 试验要求 满水15分钟液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5分钟液面不降 管道及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通球试验 排水立管及水平干管应做通球试验 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 3 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46 采暖系统 一 施工工序安装准备 预留预埋 管道加工 预装 调直 管道安装 管道打压 管道刷漆 调试 47 采暖系统 二 施工条件 管材 配件已备齐 且经检验合格 施工机具已备齐 结构施工已基本完 预留预埋已按图施工 建筑已提供准确的50线 管沟已砌筑 且内壁已勾缝或抹灰 48 采暖系统 三 施工工艺1 干管施工时 干管与主立管的连接要避免丁字连接 热水采暖干管变径处为上平 禁止同心变径 干管安装坡向 坡度满足设计要求 设计无要求时 气水同向流动时应为3 2 气水逆向流动时 坡度 5 干管可拆卸配件应为法兰 管道接口应距支架100mm以上 49 50 采暖系统 三 施工工艺2 立管安装 与干管连接不应采用丁字连接 应煨乙字弯或用弯头连接形成自然补偿器 立管穿楼板时 应吊好线以保证立管卡和预留套管在同一垂直线上 51 采暖系统 三 施工工艺3 支管安装 要严格控制立管甩口和散热器接口间的距离 需煨乙字弯者 应先煨弯后再量长短尺寸 以免影响立管的垂直度 4 散热器供回水支管安装坡度 坡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应为1 坡向有利于排水和排气 52 采暖系统 三 施工工艺5 散热器安装 组对的散热器以及整组出厂的散热器安装前应按规范要求做水压试验 试验合格后方可安装 散热器支托架安装位置应正确 埋设应牢固 散热器表面的防腐和面漆应附着良好 色泽均匀 无脱落 起泡 流淌和漏涂缺陷 53 采暖系统 四 采暖系统的调节与试验1 采暖系统安装完后管道保温前 应进行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按设计要求进行或规范规定进行 54 采暖系统 四 采暖系统的调节与试验试验压力 蒸汽 热水采暖系统 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 0 1MPa作水压试验 同时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 3MPa 试验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采暖系统 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 0 2MPa作水压试验 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 4MPa 55 采暖系统 四 采暖系统的调节与试验检验方法 钢管或复合管道 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 压力降 0 02MPa 降至工作压力后进行检查不渗不漏 塑料管道 试验压力下稳压1h 压力降 0 05MPa 然后在1 15倍工作压力下稳压2h 压力降 0 03MPa 同时检查连接处不得渗漏 56 采暖系统 四 采暖系统的调节与试验2 试压合格后应对管道进行冲洗 冲洗水流速不小于1 5m s 冲洗至水色透明不浑浊为合格 57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1 安装前进行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 2 安装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3 加热管的安装 1 同一通路的加热管线应保持水平 2 埋地盘管不应有接口 3 加热管应采用固定卡子直接固定在复合面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