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爱国诗教师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爱国诗教师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爱国诗教师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爱国诗教师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爱国诗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 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爱国诗学校:_姓名:_班级:_一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散文代表作有风筝孔乙己故乡等。B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这首词的题目。作者辛弃疾与苏轼都是我国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C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D从汉字字形结构上说:现代汉学大致可分为形声字、会意字和记号字三类。【来源】2019年中考语文(广西北部湾)总复习习题: 第6讲 文学文化常识【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A.孔乙己故乡是小说,不是散文。二、诗歌鉴赏(一)阅读木兰诗,完成下面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当户理红妆(_)(2)著我旧时裳(_)(3)朔气传金柝(_)(4)雌兔眼迷离(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_(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_【来源】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 第2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答案】1(1) 女子的艳丽装束(2) 穿(3) 北方(4) 眯着眼2(1) 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财物。 (2) 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怎么能分辨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解析】1试题分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著”:穿。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2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策勋”“强”“走”“安”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二)诗歌赏析春望1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2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语文同步练习【答案】1示例:“望”到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望”字的含义有: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意思对即可)2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3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题目的理解。“望”到的景物可以从文中找到。春望题目中的“望”字可以有多重理解:一是眼睛望到的景色,是国家破败、荒草丛生;而“望”又可以理解为“希望”,面对安史之乱后的残破不堪的国家和在战争中痛苦挣扎的人民,作者感时伤世,希望国家能摆脱战乱,离散对亲人可以得以团聚,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2本题考查诗中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3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诗人这一年只有45岁,但已白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愁苍老的诗人形象,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三)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辛弃疾这首词题目“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赋壮词”的意思是_2.词的上片描述生活,下片前四句描写场面。(1分)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着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两个细节中可以看出。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5.“可怜白发生”作为全词的结句,强烈地表现出作者_的情感。6.阅读划线句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头脑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7.这首词描写了战场生活和战争场面,请从中选取一句,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8.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你结合作品从题材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加以解释。(3分)9. 古诗文中有许多含有“马”的诗句,除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之外,你读过的诗词还有_。(填出一句即可)10.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11.“可怜白发生”抒发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第四中学2017-2018上期末初二语文试题【答案】1.创作一首情调悲壮的词2.军旅 战斗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4.“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题目的理解。“赋壮词”中“赋”是“书写”的意思,“壮词”多指描写军旅生活或壮阔的战争之景,因为豪壮,故称“壮词”。 因此“赋壮词”的意思就是创作一首情调悲壮的词。3.本题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主旨的把握。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想到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无言的动作能够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4.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秋”字既是写实,又是渲染意境。首先说出点兵所发生的季节,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其次中国自古就是“悲秋”,所以一个“秋”字就渲染出了战场悲凉的气氛,为全词奠定了一种“悲”的感情基调。【来源】【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门头沟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答案】5.壮志难酬6.示例:战前,将士们围坐在火堆旁大口大口地吃着美味的烤牛肉。恰在此时,各种塞外的乐器也演奏起悲壮粗犷的战歌,为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士们鼓舞士气。7.示例:这两句话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全副武装的壮士,他全副披挂,一跃而起,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情怀。(作者想报国而不得,仍然心系国家,想要一酬壮志。梦回连营,写出了心心念念回到战场报国杀敌。)8.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0.5分)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等,(0.5分)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1分)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1分)所以叫做“赋壮词”。9.示例: 而无车马喧;东市买骏马;浅草才能没马蹄;古道西风瘦马。【解析】5.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6.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根据诗句意思,写出出征前的情景即可。7.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写出作者想报国而不得,仍然心系国家,想要一酬壮志的情感即可。9.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考查对含有“马”的诗句的积累,根据自己学过的古诗找出相应的诗句即可。【来源】【校级联考】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弓弦声比作霹雳,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示例二:运用典故,引用“的卢的典故,写出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示例三:侧面描写以马快弦急烘托出战斗英雄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示例四: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再现了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将军形象。(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合理即可) 11. 壮志未酬的抑郁。报国无门的愤慨。年华易逝的伤感。 【解析】10.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内容上,这两句是描写战斗的场面: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战斗的激烈: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写法上,可从多角度分析,把弓弦声比作霹雳,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战马像 “一踊三丈”的“的卢马”一样,是运用了典故;以马快弦急烘托出战斗英雄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是侧面描写; “马作的卢飞快”是视觉描写,“弓如霹雳弦惊”是听觉描写,以此来刻画一个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将军形象。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即可。11.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之时。“挑灯”“看剑”“梦回”写出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报国无门的愤慨,“可怜白发生”写作者由梦境跌回冷酷的现实,化雄壮为悲壮,表达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四)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将议论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B首联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两件大事:一是明经入仕;一是起兵抗元C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D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2.选出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从纵的方面回顾了诗人经历的科举人仕和起兵抗元两件事。B颔联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C颈联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D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充分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5.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来源】【区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水平测试语文试题【答案】1. A 2.D 辽宁省铁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3. D 湖北省枣阳市清潭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4.“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A.“这首诗将议论与抒情结合起来”说法不正确,此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2. 【详解】D“含蓄”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尾联直抒胸臆,直接地表达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充分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3.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说法有误。“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是双关,不是拟人。4.欣赏诗人的炼字功夫。要把词语放在诗句和诗篇中解读,还要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反问、借代的修辞手法,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应该从动词的表现力及对表达主人公感情的角度分析。即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5.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和内容的理解。诗歌抒情手法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三、句子默写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夸张地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 (2)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 (3)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 (4)用夸张的语言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_,_。 (5)表明成语“扑朔迷离”出处的句子是_,_。【来源】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 第2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答案】 (1)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2)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3)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4)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5)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戎”“柝”“勋”“朔”等字词的书写。(6) ,决眦入归鸟。(望岳)(7)白头搔更短, 。(春望)(8)杜甫在望岳中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 , 。(9)春望中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的千古名句是: , 。(10)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初二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带解析)【答案】(1)荡胸生曾云 (2)浑欲不胜簪 (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4)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5)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解析】试题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成为承载这种理念的题型。本小题(1)(2)属于直接型默写题,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又称“机械型默写题”,它要求考生写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的文句,或是出上句对下句,出下句对上句,或是出两头写中间。这是难度最低的一类题。但要注意背诵时将字记忆清楚,如“凌”“簪”“ 已矣”。(3)(5)属于理解性默写。日常学习中要对诗意理解透彻,根据题干中的提示能选择出正确的诗句。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3.根据提示默写。(1)羌管悠悠霜满地,_。 (范中淹渔家傲秋思)(2)醉里挑灯看剑,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了却君王天下事,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为篱下黄花开遍,_。 (秋瑾满江红)(5)英雄末路当磨折,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词人希望得到进行重用的语句是:_ , _。(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典故表现战争激烈场面的句子是:_ , _ .【来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语文试题【答案】(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梦回吹角连营 (3)赢得生前身后名 (4)秋容如拭 (5)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6)持节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