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三.doc_第1页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三.doc_第2页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三.doc_第3页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三.doc_第4页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三 贵州电大文科部第七章 贵州工业教学要求:1、 掌握贵州的工业发展概况2、 重点掌握贵州的能源原材料工业3、重点掌握贵州以烟酒为重点的特色产业4、掌握贵州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的机械电子工业工业是对自然资源、农业、原料、工业原材料和信息工业是进行采掘、加工和再加工,向社会提供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和专业性工业劳务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同建筑业一起共同组成第二产业,具有庞大的产业群体。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从总体规模来看:2003年全省工业总产值1312.39亿元,比1952年增长281.5倍,年平均增长11.7%。主要产品有五千种以上,其中原煤产量7802.5万吨;发电量636.6亿千瓦小时;磷矿石783.68万吨;白酒1504万吨;卷烟183.19万箱;化肥186.89万吨;水泥1314.51万吨;轮胎301.56万条;钢材192.97万吨;铝41.31万吨;汽车1290辆;程控电话1.68万线;彩电42.69万部。在经济效益方面,2003年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5.3%,居全国第26位。从主要结构来看:轻重工业2003年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为416.74亿元,重工业为895.65亿元,比例为31.8 : 68.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从业人员13.14万人,利润总额19亿元,税金53.15亿元重工业有52.4万人,利润总额18.52亿元,税金45.2亿元。在行业结构方面,2003年贵州工业有3个门类、37个大类、若干中类和小类。其中优势产业是以卷烟白酒为重点的轻工业;以水火电结合的电力工业、采选矿结合的煤炭工业、以铝为主体的有色冶金工业、以磷为代表的化学工业等重工业;以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制造、医药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特色食品、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的新兴产业。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2003年由较为松散的经济联合体、半紧密型和紧密型的经济联合体发展到专业化集团21个。在工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方面,正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格局。从生产技术来看:在技术开发上,2003年全省工业技术开发体系初具规模,仅企业技术中心就有国家级的7个,省级的30个,从业人员一万余人。该年围绕磷化工、机电一体化、企业信息化、新型材料、现代生物萃取及中药制造等高新技术开发项目有71个,其中南方汇通公司1.0英寸微型硬盘生产线已投产,填补了我国的空白。在技术引进上,目前大中型企业主要设备水平属国际先进的占23.6%,国内先进的占23.1%,国内一般的占45.6%,国内落后的占7.7%,在电力、有色金属、汽车、医药、烟草、饮料多工业的最新设备较多。在技术改造上,贵州围绕上品种、上水平、上质量、上规模、提高效益、突出重点来进行,加强对改造项目的投资个管理,已取得显著成效。 从工业布局来看:全省工业主要布局在黔中地区,以贵阳为中心,以遵义、安顺、六盘水、都匀、凯里为次中心,沿黔桂、湘黔、川黔、贵昆铁路干线展开,形成各具特色的6个工业区,其工业企业数占全省的75%。贵阳工业区,是贵州综合性工业中心区,国家铝磷工业中心区。主要有黑色和有色冶金、机械电子、航空航天、信息、化工、建筑材料、电力、烟草和纺织,工业产值占全省36.5%。遵义工业区,是以航天、黑色和有色冶金、化工、医药、烟草、饮料、纺织等工业为主,工业产值占全省17.3%。安顺工业区,以航空、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为主,工业产值占全省7%。六盘水工业区,以煤炭、电力、钢铁、建筑材料等工业为主,是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工业产值占全省10.3%。都匀工业区,是国家三线建设中建成的电子工业基地,除电子外还有机械、化工、建筑材料和轻纺工业,工业产值占全省的8%。凯里工业区,其森林工业比较突出,并有机械、化工、电力、造纸及电子工业,工业产值占全省的4.3%。二、贵州工业主要特点 1、产业梯度发展趋势明显。形成了包括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接续产业的产业梯队。基础产业包括能源工业、采掘业和机械工业,03年工业产值占全省的25.1%;支柱产业有烟草工业等,工业产值占全省的10.9%;主导产业包括黑色和有色冶金、化工、建材、信息产品、饮料、农副产品和食品制造业,工业产值占全省的43.5%。接续产业有医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业产值占全省的5.3%。2、资源型产业特色突出。轻工业以烟草、粮食、肉食、油料等农副产品和中药材为原料,有利于特色食品和医药制造业的发展;重工业以能源、矿产资源为基础,形成了较全面工业体系和类别,为发展资源转换型加工业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些都体现了贵州自然资源的优势。3、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虽然贵州工业总产值只占全国的0.7%,但许多方面却有突出之处:国防科技整体实力仅次于四川、陕西,居第三位,航天、航空工业规模全国最大;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三大磷及磷化工工业基地、十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有规模最大的铝厂、钛厂、钎钢厂、钢丝绳厂、锰系铁合金厂、人造金刚石厂等,精密导轨磨床、海绵钛等产品全国独家生产,铝、锑、工业硅等产品名列全国前茅。2003年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在全国的位次:原煤第五位,硫酸、白酒第六位,卷烟第七位,农用化肥第十位,发电量、移动电话机第十三位,水泥第十九位,生铁第二十三位,钢第二十四位,汽车第二十五位,机制纸第二十七位。4、经济外向化程度提高。一是引进资金办厂有历史性突破。外商投资从无到有,采用合资、合作、独资、股份制等形式经营,03年资产合计60.77亿元。二是到沿海地区兴办工业有初步进展。2003年贵州在全国建立的窗口企业已达160户。三是工业产品的出口贸易日益发展。现五金、矿产、机械电子产品已出口到世界60多个国家。5、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与轻纺工业协调的资源型、资源转换型、相结合的重化学工业化道路。一是积极发展轻工业;二是以能源工业为基础,加强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制造业三者的纵向联系,从资源开发到产品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向加工高度化、产品外向化、经营市场化发展;三是积极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机械工业、信息工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领域的产业化发展。第二节 能源、原材料工业一、现状在总体规模上,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原材料工业企业占61.1%,从业人员有42.58万,工业总产值占61.3%。在行业结构上,主要由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组成。在生产技术上,积极进行产品更新,培育了磷酸二铵等一批名牌产品。能源原材料工业还不断进行工艺创新,独创了生产砂状氧化铝拜尔法等一系列新工艺。并且作为全省技术改造的重点行业,投资改造了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效果明显。同时加强了高新技术在能源原材料工业上的应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型工业的系统控制和生产管理,在环境保护中也应用了许多新技术。 *二、主要行业1、煤炭工业。是开采、洗选和加工地下、露天煤炭的工业部门。2003年全省原煤生产能力约8500万吨,产量7802.5万吨,居全国第五位,工业总产值35.08亿元。煤炭工业的分布,省属煤矿主要在六枝、盘县、水城和林东4个矿区,地县煤矿有35个产地,乡镇煤矿分布在所有产煤县。2、电力工业。是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工业部门。2003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856万千瓦,发电量636.6亿千瓦小时,向省外输电85.53亿千瓦小时,工业总产值148.84亿元。目前以黔电送粤为主,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建设了一批大型企业和输电线路,在向渝、桂、滇、湘送电的同时,扩大对粤送电,03年向粤送电的装机容量已达180万千瓦。电力工业的布局已形成电源点分布面广、水火互济、电网覆盖全省并联通省外的格局。水电主要分布在乌江及其支流,呈梯级分布;南北盘江等也建有大中型水电站。火电主要分布在黔中、六盘水、毕节地区,坑口电站分布在六盘水的煤矿区。电网有以贵阳为中心的220千伏双环网延伸至各地区,以110千伏覆盖到县,还以500千伏与粤,桂,滇电网相联,构成南方输电互联网。3、黑色冶金工业。是铁、锰、铬等金属矿的采掘、洗选、烧结、冶炼、加工成材的工业部门。目前已形成普通钢、合金钢、原钢、型材兼备,主辅原料配套的现代工业体系。2003年工业总产值118.39亿元。工业布局主要在六盘水是生铁、普通钢产区;贵阳是特殊钢、硅铁合金、耐火材料产区;遵义是锰系铁合金、金属制品产区。龙里、施秉也有分布。4、有色冶金工业。是生产有色金属的部门。目前已形成以铝工业为主体,辅以钛、汞、铅、锌、锑、镁、硅工业的现代有色金属工业体系,2003年工业总产值96.22亿元。工业布局,铝工业主要在贵阳、遵义,锑工业主要在晴隆、独山,铅锌工业主要在六盘水、毕节、黔南等地,钛硅工业主要在贵阳、遵义、黔南。5、化学工业。以化学反应方式改变物质形态、成分和结构等生产化学产品的工业部门。2003年已形成包括化学矿山、化肥、化工原料、无机盐、有机化工、农药、橡胶加工在内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120.71亿元。工业布局,贵阳以橡胶、涂料工业为主;安顺以重化工为主;遵义以化肥、精细化工为主;黔南以化学矿山开采、化肥工业为主。6、建筑材料工业。是提供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工业部门。03年主要有水泥及其制品,平板玻璃,墙体材料,水泥石棉制品,矿物纤维及其制品等系列产品,以及防水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塑料钢门窗,铝塑复合管材,竹木地板等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总产值37.25亿元。整个工业分布较广,平板玻璃主要在凯里,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在贵阳,遵义,安顺,都匀等地。 *第三节 以烟酒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一、概述贵州以烟酒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既有传统产业又有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烟草工业、酿酒工业、调味工业、特色食品工业和中药制造业等。2003年烟草加工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160.73亿元,构成比例依次为66.6 : 25.5 : 7.2 : 0.4。贵州特色产业的特色表现在许多方面:一是产品。贵州的特色产品在市场中具有突出、独到的使用价值,不论是烟、酒、特色食品或中成药大都质量优良、独家生产、适销对路。二是资源。贵州的特色产业大都以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加快发展。三是技术。贵州的烟酒、特色食品等传统特色产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一套套独特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有的还形成了“绝招”、“绝活”,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市场。贵州特色产品市场呈多元化,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省内市场与省外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消费市场的互补使特色产业的产、供、销保持良性循环。 *二、主要行业1、烟草工业,是对烟叶进行加工、制造,生产各种烟草制品的工业部门,包括烟叶复烤、卷烟制造和其他烟草加工多生产单位。2003年贵州卷烟产量183.19万葙,占全国的5.1%。烟草工业在全省工业中的产业地位突出,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从工业增加值来看烟草工业居全省第二位,居制造业第一位;利税总额居全省第一位。烟草工业已是贵州的重要制造业和主要财源之一。产品有烤烟型、混合型、特香型、外香型、薄荷型等一百多个品种,其中黄果树、遵义、桫椤、驰、贵烟等是全国名牌,大洋、云雾山是省内名牌。贵州卷烟工业的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贵阳、遵义、毕节、黔南等地区。2、酿酒工业,是用粮食或植物果实等制造酒品的工业部门,包括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露酒和酒精等制造行业。贵州酒类发展历史悠久,创下许多名牌产品。茅台酒早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获金奖。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两次投料、八次发酵、七次蒸馏、长期存酿、精心勾兑的生产工艺。2003年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为15.04万吨,工业总产值居全省工业第九位,制造业第八位,利税总额居第五位,制造业的第四位。白酒生产主要分布在以茅台酒等国家名酒、国家优质酒为主的遵义黔北酿酒基地,以贵阳大曲、安酒、平坝窖酒为主的贵阳、安顺黔中酿酒基地,以贵州醇、兴义窖酒为主的黔西南酿酒基地。3、软饮料工业,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加工农产品、矿泉水等生产饮品的工业部门。贵州软饮料工业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小产业,2003年工业总产值3.63亿元。其布局以贵阳为中心向全省各地展开。4、特色食品工业,包括食品制造业中糕点糖果制造业、调味品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分布广泛,特色鲜明。2003年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1.62亿元。主要特色食品有:镇宁波波糖、威宁荞酥、巨星牌米粉、山花牌奶粉、味莼园酱油、赤水晒醋、老干妈辣椒、牛头牌牛肉干等。5、特色制药业,主要是指中药材和中成药加工业、民族药品加工业。03年我省已形成了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行业的医药工业体系。200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近60亿元,居制造业第六位。 贵州医药工业的主要特点:中医药新产品多。如全天麻胶囊、杜仲胶囊、妇科再造丸等。民族医药开发得到加强。出现一批少数民族医药专著,生产走向工业化。生产规模扩大。具有一定规模的药材种植基地16个,面积超过65万亩。药品的开发、生产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传统饮片已变成粉剂针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中外合资的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股份制的贵州汉方制药有限公司,民营股份制的贵阳新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民营的贵州德祥制药有限公司等。第四节 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的机械电子工业机械工业是以机械设备加工金属等原材料制造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部门;电子工业是制造电子设备、电子元件器件及其专用材料的工业部门。国防科技工业是根据国防建设需要,研究、开发、生产军事装备、军用工业品的工业部门。一、主要特点1、发展方向发生战略性转变。2003年基本完成了从主要为国防建设、重工业发展服务转向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2、成为贵州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有航天航空器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通讯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公共软件服务等。3、企业结构以大中型为主。2003年大中型企业占21.1%,工业总产值占78.2%,许多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4、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产品向省外、国外扩展已成为机械电子工业发展的战略取向,2003年贵州域外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60户。5、发展非国有制工业的空间较大。2003年规模以上机械电子工业国有占68%,发展其他所有制工业空间大。6、生产布局走向合理。经过调整、搬迁或资产重组后国防科技骨干企业形成了国家级、省级的多个经济开发区,改变了以前的“山、散、洞”布局,分布日趋合理。二、三大工业概况1、国防科技工业2003年国防科技工业有企业事业单位135户,工业总产值113.6亿元,民用产品有6大系列:云雀牌骄车、客车等汽车及零部件系列;电冰箱、医疗设备、特种电池等机械电子产品及电池系列;计算机、通讯设备、电容器等电子产品及新型电子元器件系列;脱硫装置、污水处理设备等环保产品系列及航空产品系列等。2、机械工业2003年已形成跨国防科技、地方机械、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交通等行业,以贵阳、遵义、安顺为主要生产基地,拥有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电气机械、电工器材、仪表仪器、机床工具等3300多种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大的机械工业体系。3、电子工业2003年形成了以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为主,航空、航天电子,民营电子和其他电子科技相结合,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79.4亿元,在制造业中居第九位。第八章 贵州服务业教学要求:1、掌握贵州的服务业发展概况2、掌握贵州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3、了解贵州的商业贸易4、掌握贵州的旅游业5、了解贵州的金融业 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是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可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类,具有庞大的产业群体。第一节 概 况一、现状2003年全省服务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速度较快,有法人的单位67566户,产业增加值478.43亿元,比第一产业高13.3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贵州服务业有11个门类,按增加值排序依次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通讯业,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 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地质探查水利管理业。贵州服务业的分布,以贵阳为中心,比较集中,其增加值比例为32.6%,其他地州市集中的程度依次为遵义,毕节、黔南、六盘水、黔东南、黔西南、安顺、铜仁。二、主要特点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高。2003年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分别是0.4%,41.7%,57.9%。2、劳动就业岗位最多。2003年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97.45万人,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分别为2.2%,38.5%,59.3%。服务业大小行业多,就业门路广。3、与工业化发展阶段基本适应。贵州传统服务业吸纳了许多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员,而工业和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又吸引了大量文化素质高的人员。第二节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一、交通运输业1、现状:在交通运输网络上,03年已形成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电气化铁路为骨架,县乡公路、支线铁路、内河航运、民用航空相结合,连接渝、湘、桂、滇、川和全国各地,并辐射省内各地州市县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和西南南下出海通道。在运输工具方面,电力机车占71.6%,民用汽车大中小型高中低档均有,船舶已完成木质到铁质的转换,民用客机全部更新为涡轮风扇式。在运输量上,2003年客运量为56045万人,货运量为22455万吨,分别比1952年增长1905.3倍和236.4倍。2、特点:(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由于受地貌形态的影响,贵州交通运输建设,其工程投资要比平原地区高出1-2倍。(2)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明显。贵州地处西南与华南、华东连接的中间地带,是西北、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通道,是旅客、货物、邮件的中转枢纽。(3)交通运输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贵州形成了长途运输以铁路为主,短途运输以公路为主,内河航运和民用航空积极配合的综合运输格局。3、主要运输方式:(1)公路运输,2003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2572千米,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一级和二级公路为骨架,横连东西、纵穿南北、辐射全省的公路网,基本实现县县通沥青路。 (2)铁路运输,2003年境内有国家干线铁路7条、支线铁路4条、地方铁路1条和若干铁路专用线,干支线延展里程2999千米。铁路网络已形成以贵阳枢纽为中心、六盘水枢纽为次中心,以电气化铁路为骨架,连接周围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西横贯连接华中、华东,南北纵接长江、南海,省内连接9个市(州、地)的格局,在西南地区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3)水路运输,03年全省有通航河流26条,内河航道里程3715千米,以长江流域为主。航道分布主要在贵州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6个市州地,分别连通四川、重庆、湖南、广西进长江,入南海。主要运输工具是机动驳船和钢质驳船。客、货运量逐年增长,但在运输中的比例却大幅下降。(4)民用航空运输,2003年全省有国内民用干线、支线机场1个,年吞吐能力532万人,正在建设支线机场3个,准备建设支线机场4个。以贵阳为中心,连接黔东北、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的民用航空运输网正在形成。二、邮政通信业1、现状:2003年贵州邮政服务网点有邮政局、邮政所1729个,邮路总长度6.46万千米,已形成以贵阳为中心,以陆路为主的陆、空、水结合的邮政运输网络,技术装备基本实行计算机管理。2、特点:面向市场,加快发展。以人为本,邮政服务程度提高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服务特色。三、电信通信业2003年已有有线电视网、光纤同轴电缆混合宽带综合通讯网;电话户数快速增长,数据与多媒体通信业务全方位、多领域地快速发展。一个以光导纤维电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传输为辅,容量规模大,技术层次高、企业实力强,经营固定通信、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图像通信和综合通信等多种业务的电信网络系统基本形成。特点:1、多种信息传输服务网趋向互联互通,通信基础网络的现代化水平提高。2、电信市场出现激烈的竞争。3、电信通信业具有较好的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基础。第三节 商业贸易一、商业现状特点:1、市场体系初具规模,呈现多元化格局。2003年初步建立了包括各类商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2、消费品营销良好,餐饮业发展最快。2003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达到458.76亿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餐饮业增长速度居全行业之首。3、商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私营和个体商业成了主力。2003年各种经济成分商业的市场占有率,国有制商业占24.3%,集体所有制商业9.4%,私营和个体所有制商业66.3%。4、商业业态和经营方式走向现代化。由单一的百货商店变成了超级市场、量贩市场、存储式商场、购物中心、专卖店、直销店等。5、现代物流业起步发展。 二、对外贸易业2003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985亿美元。进口、出口比例为40.3 : 59.7。主要贸易对象是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出口商品以化工产品、矿产品、机械电子产品、贱金属、橡胶制品等为主。第四节 旅游业旅游业是专门组织旅游者开展旅行观光活动的服务部门。一、现状2003年全省已形成8个旅游区:红枫湖贵阳;黄果树安顺;马岭河峡谷黔西南;织金洞黔西北;舞阳河黔东南;梵净山乌江;荔波喀斯特森林黔南;遵义赤水旅游区。推出了高原喀斯特生态、苗侗文化、绿色森林、丹霞桫椤生态、屯堡文化、长征文化、酒文化、阳明文化、夜郎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构建起以贵阳为中心的4条跨省骨架旅游线:以喀斯特生态景观和多民族文化为主的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延伸至云南路南石林、昆明的黔西旅游线;苗、侗民族文化和苗岭风光为主的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延伸至广西三江、桂林以及施秉-镇远铜仁,延伸至湖南张家界的黔东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线;以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态和布依、水、瑶民族文化为主的贵阳都匀荔波,延伸至广西的黔南旅游线;以长征文化、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贵阳息烽遵义茅台赤水,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黔北旅游线。在旅游交通方面,贵阳作为旅游交通枢纽城市的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以贵阳为中心,与4条跨省骨架旅游线相结合、通达8个旅游区的交通运输体系日臻完善。二、特点属于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好。贵州有“公园省”之称,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区位等条件好。结构显示的发展空间大。贵州旅游的境外客源市场,主要是亚洲、其次是欧洲和拉丁美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非洲都有潜在的广阔市场。国内旅游在全国已有一定地位。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紧密相连。国际合作推动了贵州旅游业与世界旅游业的对接。旅游经济的外向性很强,贵州在举办各种旅游宣传推销活动时,都与全省经济的发展结合,加强招商引资,起到了“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第五节 金融业金融业是从事货币资金融通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服务部门,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一、概况。到2003年较为完整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基本形成。在金融机构体系方面,一个以人民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各类型金融机构分工合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银行体系已经形成。同时保险业、证券业也形成自己的经营体系。在金融市场方面,1988年短期资金市场初步建立,1993年长期资本市场初步形成,现在日趋完善。在金融业务方面,银行存款、贷款、汇兑结算、外汇业务,保险业务、信托和委托业务,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业务都得到较全面发展。在银行电子化建设方面,电子联行的开通和使用、银行卡的发行,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二、主要特点1、全省金融业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三业并进格局。2、中央银行制度在贵州得到强化和完善。3、金融环境稳定,经济持续发展。4、资本市场的活跃,促进了资金的融通。5、保险业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的保障作用增强。第九章 贵州城乡建设教学要求:1、掌握贵州的城乡建设2、了解贵州的建筑业3、了解贵州的房地产业城乡建设是根据规划对城市和乡(镇)村的公共设施、公用事业、居民住宅和生产场地等进行的建设,开发和改造,范围广泛,项目繁多,需要有计划地进行。第一节 城乡建设一、现状。在城市结构和城市化方面:2003年以省会贵阳为中心,大中小城市相结合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市面积6082.55平方千米,建成区617.58千米,占10.2%。贵阳市属于全国50强重点城市,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34位。2003年底,全省城镇人口达到958.5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4.8%,低于全国31%的平均水平。在城市公用事业方面:2003年,全省煤气供应量14411万立方米,液化气84331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49.5%;城市道路网基本形成,城市道路面积3752.8万平方米,共有路灯12.11万盏。全省建有污水处理厂3座,污水处理率2.8%。有公共汽车4797标准台,出租车1.1万辆。有公园101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7.9%。贵阳、遵义、都匀、赤水为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1.3%,贵阳市为中日环境合作示范城,都匀市获全国卫生城市称号,贵阳、赤水获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在小城镇建设方面:贵州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镇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小城镇已经基本上通道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通自来水。在村寨建设方面:2003年全省有行政村22019个,人口2911.4万,平均每个村有1322人。这些村寨在道路、供水、供电、电信、电视、小学、文化室、卫生室等基础设施上有重大进展。在风景名胜区建设方面:2003年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7个,县级风景名胜区若干个。目前重点加强了配套旅游设施建设、景区及周围生态环境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城乡规划方面: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强对城市和风景名胜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二、主要特点:1、城市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全省以城市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在带动村寨发展的城乡结合体中,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003年城市生产总值占了84% ,财政收入占61.5%,固定资产投资占71.6%,社会消费总额占74.4%,居民储蓄额占84.1% 。说明城市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主体,它将成为辐射和带动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城市形态各具特色。贵阳是山间小盆地,向周围发展形成了立体型、组团型格局,市内为第三产业和都市工业。遵义围绕凤凰山呈环状布局,沿江发展第三产业,北部为开发区。另外都匀是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