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爱情观的文献综述.doc_第1页
大学生爱情观的文献综述.doc_第2页
大学生爱情观的文献综述.doc_第3页
大学生爱情观的文献综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爱情观及相关教育的文献综述摘要:上大学以后,往往没有中学时候里家长、老师、学校的约束,也伴随这身心发展与成熟,以及需要的改变,大部分大学生开始产生对爱的需要。爱情自古以来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在各个领域都有对爱情的描述、说明。在心理学中也不乏这样的理论。这些爱情理论各有千秋,同时,在现代很多学者对大学生的爱情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多个角度解读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以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在恋爱方面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大学生在恋爱观上的不正确的方面,多方面探索如何进行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理性对待爱情。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心理健康教育1 引言爱情(lov:between man and woman)是一个亘古弥新的话题,各个领域对爱情的不断探索与说明,将爱情的纷繁多彩呈现给我们。爱情的定义为“两个人之间相爱的感情、情谊;也指爱的感情。”中国古代有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这四大爱情故事传说;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山有棱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等描写恋爱或是暗恋等的诗词佳句。在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有维纳斯和阿都奈斯、有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等的爱情故事。不同年龄段的人爱情观有不同的特点,在心理学范围内很多人也关注到了大学生在恋爱上的不同认识。因此,本文将梳理“在心理学上不同关注点下大学生爱情观”,并找出未来对大学生爱情观研究的方向。2 关于爱情心理学的总体论述爱情态度理论由Rubin(1970)提出,他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后,使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著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 scale),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包含三种成份亲和和依赖需求、欲帮助对方的倾向、排他性与独占性。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爱情三角形理论虽然非常形象的揭示了复杂的爱情关系,但现实中的爱情往往牵涉到不止一个三角形,于是他又提出了多重三角形原理,包括现实中的三角形和理想中的三角形;自己的三角形和对方的三角形;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与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而且就中国文化背景下运用爱情三角理论也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暗含的维度的差异和同一要素的不同维度归属。当然,这并不妨碍借用爱情三角理论进行生活中的一般思考。下表为国内外学者对爱情的定义3国内外对大学生爱情观的相关研究在1999年彭秀珍大学生爱情心理及教育对策分析中提到据了解,大学生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一问题,在总体上尚缺乏科学全面的理解。教育学生理解爱情的一系列内涵,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在生理与心理之间发展不平衡,而爱情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并非那么简单。思想、心理不成熟的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讳。事实也证明了大学生谈恋爱容易出问题。个别大学生对恋爱问题处理得不好,会葬送学业甚至生命。在李卫成,王永前的95 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引导研究中,通过调查发现 95 后大学生中存在恋爱观念不正确、恋爱动机不纯的现象,择偶标准具有注重内在 品质、看重感情因素、内心外貌兼爱、性别差异明显的特点,而这一群体的性观念更加开放,针对这些特点提出高校 应该加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开设心理辅导,引导学生理智面对恋爱中的矛盾和失恋,开展性健康 教育,保护学生身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恋人心态开放,从而引导学生理性对待,享受爱情,同时帮助学生保 持身心健康,最终获得终生的幸福。芮丽华在大学生爱情心理教育探析中提到,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期,生理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爱情充满着向往,并以各种方式进行爱的体验; 但是在大学的特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恋爱属性又区别于社会青年,大学生在爱情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因此,通过合理的教育引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如在高校中普及爱情心理学知识、加强性教育、倡导积极健康的恋爱方式和行为、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正确引导等。在王雪薇大学生贞节观及抗挫折教育 爱情类型的心理学分析中,作者认为,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大学生的爱情观与老一辈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现如今大部分的大学生表露出很多不同的心理问题。由于从小到大伴随着家长的宠爱,所以当他们面对一些来自社会上或是自身情感中的一些问题时,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作者提出女性自己的贞节保护正是对自己的尊重,同时,也是检验男性是否尊重女性的一个方式。如果女生的挫折感来自于男友,那正是说明了男友对于女友不够包容和谅解,自制力也有待考量。如果各高校在大一新生适应期间就对各学生进行爱情心理教育以及抗挫折教育,那将大大提高校园的幸福指数。余琼经过统计分析得出:自尊水平能一定程度上影响爱情态度,尤其是同伴爱、占有爱和奉献爱。高自尊水平的大学生,越容易发展出同伴型爱情观,低自尊水平的大学 生,越容易发展出占有型和奉献型爱情观。因此,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时,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爱情观教育。黄家兵在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中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恋爱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恋爱普遍化与焦虑感并存、 恋爱“过程体验”的空虚感、)恋爱轻率而导致的无聊感。需要通过引导大学生摆正爱情的位置, 树立崇高的恋爱观如:提高爱与被爱的能力、增强爱的责任感,把握好行为分寸、培养承受失恋的能力三种途径。4 评价与展望在国内,对大学生恋爱的研究明显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一直都在研究,但是没有找到新的研究层面。在我国,中学时代对爱情采取压制的方法,也缺乏合适的教材,更不要说引导。理论还不丰满,实践经历也有限。对大学生恋爱的研究还得靠未来的研究者不断努力。当下,应当不断总结前人的观点看法,形成系统的教材,真正的推广普及。参考文献李伟雄,王庭照,林传军.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浅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 12) 李承宗、甘雄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心理学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08,( 8) 岳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引导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 贾晓明.学习建立亲密关系: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3,( 6) 李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J.广州师院学报, 2000,( 12) 程春梅.20世纪文学中的贞节观J.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4).黄希庭,郑涌.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 . 北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黄家兵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 6) 李卫成,王永前. 95 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引导研究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彭秀珍.大学生爱情心理及教育对策分析J.玉林师专学报,1999,(1)余琼. 大学生自尊与爱情态度的关系研究J. 校园心理,2018,(1)王雪薇. 大学生贞节观及抗挫折教育 爱情类型的心理学分析J. 教育论坛,2016,(2)王素珍. 大学生爱情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