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特点.doc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特点.doc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特点.doc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特点.doc_第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特点.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特点 蒋南内容摘要: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本文从课堂语言的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这四方面来讲述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特点。关键词:课堂语言 规范性 形象性 趣味性 激励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一再强调: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也就是说,教育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教师知识的多寡,同时也取决于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拥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拥有优美的语言。因为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 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浅出的话语,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可见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有趣的课文,但完全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沉闷死板。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可以归纳为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四个特征。一、 课堂语言的规范性教师为人师表,其语言对学生具有示范性,且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规范,为学生提供良好范例。课堂语言的规范性包括二个方面:1、采用全国通行的普通话授课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或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学生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不标准而烦恼。因此,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在教学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标准、规范的普通话是指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所谓语音,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语音”,也就是以现代汉语拼音为标准的“语音”,即普通话标准音。教师在使用课堂语言是应该舍弃个人习惯和方言习惯,正确运用标准语音。可是有些教师在语言表达时“嘴里像含着个热饺子”,使人听不清楚,这实际是与语音相关的吐字问题。吐字不清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而且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导致学生产生误差。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矫正,经常练习,养成良好习惯,使读音准确,吐字清楚。词汇规范,主要是指语言用词的选择。语言用词如果不分雅俗,乱用甚至滥用词汇,词语规范就建立不起来,学生对教师的语意理解难以把准,给学生掌握知识造成困难。课堂语言用词首先是选取通用词汇,如“小孩”共同语称“孩子”,就不可以用四川方言“娃儿”,或南方方言“伢崽”;其次要舍弃土俗,取其文雅。比如“小”不能以北方方言说它“一丢丢儿”,也不能以南方少数方言“细细的”或“一丁点”来代替。语法规范,主要指方言说法和有语法错误的说法。方言说法容易给学生造成知识误差,让学生以为存在宾语后置等这些语法错误,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随便使用方言。2、体现在语言的遣词造句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通畅,无句法、用词的错误,要选择恰当的词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教学用语成为一种有组织的语言,从而具有较强的连贯性、逻辑性和论证性,并力求在语法结构上完整和严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避免读错字和词及用词不当、表达意思不连贯等现象。总之,只有规范性的语言讲授知识,言情达意才能准确、明白;只有规范性的语言才能使学生更充分体会和感受语言美。 二 、课堂语言的形象性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得风趣。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语文课就是这样,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在课堂教学中要使课文的形象活跃着,教师可以通过具有描绘性的教学语言,唤起学生头脑中的有关形象,这些形象在学生头脑中不断生成不断变化,像放映电影似的鲜活地活动着。可以说,语文是最富有形象性的课程,课文中大多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理解感受这些语言符号表述的形象,让课文的语言符号表述的形象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鲜活的形象,让他们栩栩如生地活动在学生的头脑里。可是在现代教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年轻的语文教师依赖多媒体课件作为引起学生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忽略了语文教师自己的本事采用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手段唤起学生头脑里形象活动。小学语文教师能够以生动传神的、绘形绘色的、极具描绘的、形象的课堂言语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想象、联想,再造和创造出课文的各种形象;能够让课文的语言符号完全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形象,甚至比课文语言符号的形象更生动丰满、真实动人。 对于教师而言,生动、活泼、形象的课堂语言,会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发其想象和创造。而呆板、枯燥的讲授,则引不起学生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所以教师应善于巧妙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富有形象性、审美性。这种形象性、审美性体现在内容上,即为语言要深刻、充实;体现在形式上,则要求恰当地运用修辞,使语言锦上添花。语言说起来很容易,但要掌握它,使它具有课堂语言的特征,需要下一番功夫,教师的语言修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言为心声,语言修养的程度取决于思想的修养。如果一个人不爱教育事业,那他的语言是不会有炽热的情感,不会产生正面效应的,当然不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要提高教师语言修养,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修养。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指沉着冷静、宽容大度、处变不惊等等。每一位教师在三尺讲台上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或是捉弄、或是挑战、或是测试、或是冒犯只有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方能妙语连珠,用语言转化僵局,赢得学生,创造奇迹。3、广泛学习,加强知识修养 。语言的丰富来源于广博的知识,要想“道得人人意中语”,就须“求知遍古今”。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广泛吸取营养,丰富自己,不断提高知识修养,提高语言技巧。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型知识的人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作为教师,更应使自己的知识在“专”的前提下,向“博”发展。三、 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其课堂语言仅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是不够的。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如一池静水,无波无澜,要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在实习期间,我听过一节语文课,由于实习老师的语言平平、毫无生气,使前一节课还生龙活虎的学生一下像被霜打的茄子,有的甚至在下面大呼“催眠曲”。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总是一个腔调,一种语速,一味的平铺直叙只能把学生带入昏昏欲睡的境界,而适时适度的语速、语调的抑扬却能使课堂变得起伏有致,富有生气。如果教师在讲课时或娓娓而谈,明道析理;或心驰神往,妙语连珠;或纵情抒发,饱含深情。做到讲课人的声音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就像过峦的风,入夜的雨,缕缕吹香,点滴入土。那学生既是在听课,也是在听奏乐、听演说。所以,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舒服悦耳,才能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语文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众所周知,幽默的语言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应该具备“幽默”这一特殊的本领,有了它,才能不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造就宽松的教学气氛,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之上。教师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技巧,利用课堂环境,恰如其分的,能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深思联想,出神入化的点明主题,引起学生愉快的心理反应,激发学生对上语文课的兴趣,造成和谐的教学气氛。其实,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仅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驱除疲劳,保持并不断刺激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而且,在语言上不断变换刺激,会有助于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于永正老师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煞有介事地说:“陆晓荣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 ”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在这节课中,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把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讲出来了,而学生们发自肺腑的笑声,则表示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教师语言能力的折服与钦佩。但另一方面,我认为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使用中又有其内在的差别。含蓄、温故知新式的幽默固然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粗俗、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式的“趣语”也会弄巧成拙,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样,“喧宾夺主”式的过多打趣也会因影响了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反感。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把握一个“度”。四、 课堂语言的激励性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好胜、自尊、虚荣相互交织,是学生一个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们虽然没有成人那样成熟,却希望别人把他们当作成人一样平等对待,自尊心极强,也极敏感,而且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体现激励性,尽可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思维,激发上进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如“你真棒!”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又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类课文,形成恶性循环。假使能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这样就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鼓励和引导,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无论学生说的有无道理都给予含糊地肯定,“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或“你们说的有一定道理”。还有,教师提出了问题后,有些学生不经思考随意说出一些与问题不相关的内容,甚至有些观点是错误的,老师也鼓励性对学生说:“你回答的很有创意!” 整堂课中都是激励性语言,从头到尾,掌声不断,赞声不停。如果是这样的话,时间久了就会模糊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失去是非观念,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慎用激励性语言。 所谓激励性语言,是指教师用来激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信心,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成功的关怀语言,它是师生之间借以优化教学进程的一种情感交流,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可见激励性语言强调的是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加以肯定、鼓励,而不是泛滥性运用,否则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取得效果的适得其反。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运用好激励性语言呢?首先,教师应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学会倾听。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火花的闪光点,并予以恰当鼓励与评价,促其升华。其次,激励性语言要真诚、适时、恰当、有针对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变化,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然后适时地予以真诚的客观的公正的鼓励性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