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固体压强复习学案.doc_第1页
初三物理固体压强复习学案.doc_第2页
初三物理固体压强复习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物理固体压强复习学案一 填空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端削尖,已用得很短的铅笔试一试,两指间的凹陷程度是_的(填“相同”或“不同”),这表示_.2、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当他提起一只脚时,地面所受到的压力 ,压强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3、600牛的压力作用在200厘米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是 帕,它表示的意义是 。4 判断用和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1)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 ;(2)汽车要限载 (3)压路机具有很大的碾子 (4)铁轨铺在枕木上 5质量相同的正方体实心铜块和铁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压力关系F铜 F铁,压强关系P铜 P铁。6、体重为500N的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双脚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为4dm2,则该学生对地面的压强是_Pa。7、一长方形木块平放和侧放在地面上,其受力面积之比为3:1,则平放和侧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压力之比为_。8 正方体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从高度的一半处将它沿水平方向切开,如图,并将上半部分拿走,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压强与原来相比,压力 ,压强 。若竖直切去一半,压力 ,压强 。9分别用铜和铝制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圆柱体,把他们竖放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关系F铜 F铝,对地面的压强P铜 P铝。10用螺丝钉紧固机械零件时,通常在螺丝钉及螺母下各垫一个较大的垫圈,使用垫圈的原因是 11在水平桌面上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向右缓慢推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在此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 ,压强 12 一块砖在平放,侧放,竖放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对桌面压强最小的是 ,说明 13、在书包重力一定的情况下,宽的书包带比窄的书包带用起来舒服一些,这是因为通过_从而_的缘故。二 选择1.下列事例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的一端被削得很尖C刀、斧、剪的刃都磨得很薄 D用细线切割湿软的肥皂2.一个人站在地上,双脚着地,他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A10 Pa B100 Pa C103 Pa D104Pa3、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的三倍,其好处是( )A、为了站的稳 B、为了与身体对称 C、为了减小对沙漠的作用效果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如图,物体重10 N,它与竖直墙面的接触面积是 0.5 dm2,现用24 N的水平力把物体按在墙上,墙面受到物体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A.10 N,2103 PaB.10 N,4.8103 Pa C.24 N,2103 PaD.24 N,4.8103 Pa5图钉帽的面积为图钉尖的面积的2000倍, 若用力F把图钉压入木块, 则钉帽与钉尖的压力与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 )AF尖=F帽, p尖=p帽 BF尖F帽, p尖p帽 CF尖p帽6、下列情况中,人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 )A、人站立在地面时 B、人单脚着地,另一脚向前跨步时 C、人蹲在地上时 D、人席地而坐时7、竖直向上用力将木板按在天花板上,已知所用的力为10N,木板质量为1kg,那么天花板受到的压力为 ( ) A、10N B、19.8N C、9.8N D、0.2N8、下图2中所示物体A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FFFF(A)(B)(C)(D)图29、一只底面积为s的木箱,当它正放在面积为2S的桌面正中时,压强为P。当木箱放在面积是S/2的水平凳上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是 ( ) A、 p/2 B、 p C、 2p D、 4p 10、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分别受到如图10-9所示的外力作用,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于物体重力的是( )11、如图10-10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强最大的是( )A、甲物体 B、乙物体 C、丙物体 D、都一样三 实验与计算1、某同学用三块相同的海绵和几块相同的砖做了一次实验,从中探索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如图3所示:(甲)(乙)(丙)(1)其中最能说明压强跟受力面积关系的两个图是( )(2)其中最能说明压强跟压力的关系的两个图是 ( )A(甲)和(乙)图 B(甲)和(丙)图C(乙)和(丙)图 D任意两图均可。2、质量是60千克的人,若他每只鞋底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问:他能否站在能承受最大压强为3.92104Pa的冰面上?他可以从冰面上走过去吗?3芭蕾舞演员体重为475N,每只脚掌面积为150cm2,表演时足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9.5 cm2;大象的体重为60000N,每只脚掌面积为600 cm2,求:芭蕾舞演员足尖着地表演时和大象四只着地站立时,各自对地的压强?4.在一个案件中,公安人员在海滩案发现场发现了罪犯留下的清晰的站立脚印,立即用蜡浇注了鞋模测量蜡鞋模的平均厚度为3cm,质量675g;又经测试达到脚印同样深度的压强为1.5104Pa请你帮助公安人员计算出罪犯的体重为多少?(蜡=0.9103kgm3)1.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kg,他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 请你算出:(1)小明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2)若小明同学背着重为50N的书包行走,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初三物理液体的压强复习学案1.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膜,然后将玻璃管开口向上,橡皮膜向下竖直插入水中,在逐渐向下插的过程中,橡皮膜将( )A.逐渐下凸B.逐渐上凸C.保持不变D.无法判断2 在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往瓶中叼入石子和没叼入以前比较,水对瓶底的压强 ;在一装满水的烧杯中,将拇指放入,待水溢出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如图,甲、乙两容器完全相同,把等量的水倒入两容器后再把两容器分别平方和竖放在水平地面上,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1 F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1 P2。 4.如图,当盛有液体的试管逐渐倾斜时,图中三个位置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是(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无法比较5如上体a,b两试管放置,里面的液体高度一样,质量相同,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 Pb6.三个容器分别盛有水银、水和煤油,它们对容器底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在容器中液面最高的是( )A.水B.水银C.煤油 D.一样高7.如图,甲、乙、丙三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三种不同液体,液面高度相同,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A.甲的最大B.乙的最大C.丙的最大D.一样大8、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如图10-25,内装满一定质量的水未装满,若将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面压强P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的作用情况是( )。A都不变 B. P1减小,P2不变CP1增大,P2不变 D. P1不变,P2减小9、如图10-11所示的圆筒的侧壁上有a、b、c三个小孔,若在筒里灌满水,则水从孔中射出,其中射得最远的水流是从( )A 、a孔射出的B、b孔射出 C、c孔射出 D、三个孔射出的水流一样远10.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瓶子,内盛部分饮料,瓶口用塞子塞紧,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原来对瓶底的压强_,原因是_ ;瓶子对桌面的压强变_,原因是 _4如图示,甲、乙两个容器装满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A. 甲较大 B. 乙较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10如图所示,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面的作用情况是( ) A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B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C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压力减小11小明同学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液体甲液体乙实验序号金属盒深度/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实验序号金属盒深度/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1106410722011520133301563018(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的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12、某潜水艇可承受9.8107Pa的海水压强,那么潜水艇在海中能下潜的最大深度是m。(海水的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13 自来水龙头距地面高2m,测得水龙头中水的压强是3.136105Pa,则水塔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米。14、已知一湖深30m,潜水员在水下测得源水压强为9.8104Pa,求潜水员还需潜入多深才能到湖底。图1115、玻璃杯里有一定质量的酒精,如图11所示,酒精的深度为10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