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气道的护理管理.doc_第1页
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气道的护理管理.doc_第2页
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气道的护理管理.doc_第3页
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气道的护理管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气道的护理管理 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气道的护理管理。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2010年4月本科收治的12例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情况。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12例患者最长的在上呼吸机28 d后脱机,最短2 d后的脱机,10例患者完全脱机,无并发症,1例患者中途转院,1例患者家属要求放弃治疗。结论:气道的护理管理是危重患者护理的关键,是减少并发症,使危重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气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5(c)-117-02 本科2009年4月2010年4月共收治12例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在对该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加强了气道的管理,取得显著疗效,保障了该组患者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笔者现根据自身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2009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重度烧伤4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双侧血气胸2例,三级脑外伤6例。 1.2 护理 1.2.1 气管导管的固定 气管插管的患者必须保持面部清洁,防止胶布脱落导致导管脱出,经常检查导管上的标记以确定导管的位置:成人导管标记的长度是(222) cm(经口)或(272) cm(经鼻)。导管向上移位易致声带损伤、意外脱管或通气障碍,向下移位易致单肺通气。对于气管插管者,应每班交接插管深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每天更换固定胶布、绳索;每天更换固定位置,并且在更换位置时,用手固定气管导管,以防脱管。 1.2.2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改变 对意识清楚者讲明插管的意义及患者注意事项,防止患者自行拔除导管;对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肢体约束或应用镇静剂,防止导管脱出。 1.2.3 气道湿化 建立人工气道后,外界的冷而干燥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进入肺部,可引起肺部感染、痰液潴留、气管内壁干燥等并发症,甚至引起肺不张等严重的并发症1。机体可以耐受的湿化程度很难确定。健康人正常情况下,等温饱和分界线(即吸入气体达到37和相对湿度100%饱和的位置)刚好在气管隆突以下。对机械通气患者而言,理想的湿化是同样的位置重新建立等温饱和分界线。因此在进行机械通气时,应加强湿化,保证患者吸入气温度为3236,相对湿度为100%,24 h湿化量250 ml,维持正常黏膜纤毛功能。常用的湿化方法有:湿温交换过滤器、蒸汽加温加湿、雾化加温等。 1.2.4 气囊的护理 1.2.4.1 气囊是密闭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主要工具,对长期机械通气者,注意把气囊的压力(CP)保持在18.5mmHg以下2,以防气管内壁受压坏死。2030mmHg是可接受的最高CP范围。有研究显示3:气管的毛细血管压力在2030mmHg时,压力达22mmHg时可见对气管血流具有损伤作用,在37 mmHg时可见完全阻断血流。 1.2.4.2 可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或最小漏气技术(MLT)为气囊充气并观察气囊有无漏气、破损现象4。8岁以下儿童均用无气囊的气管导管,以减低对气管内壁的损害。 1.2.5 气道分泌物的清除 1.2.5.1 痰液黏稠度的判断标准,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提示要适当减小气道湿化。度(中度黏痰):痰液外观较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表示气道湿化较满意。度(重度黏痰):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有机体脱水5。 1.2.5.2 吸痰注意事项: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在吸痰前,应吸入纯氧3 min;应关闭吸引器再插入吸痰管,当插管遇阻力时,可将吸痰管稍稍后退,吸引并在退出吸痰管的同时用拇指和食指左右旋转吸痰管。吸痰管应选择多侧孔可控式透明胶管,并根据气管选择导管的内径大小,如果吸痰管过粗,可造成肺内负压,使肺泡陷闭;若过细,会使吸痰不畅。吸痰时间15 s/次,切忌长时间吸引。吸痰期间如发生心律失常和血氧饱和度0.90,应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纯氧辅助通气。 2 结果 经过精心、细致、严格的气道护理管理,12例患者最长的在上呼吸机28 d后脱机,最短的2 d脱机,10例患者完全脱机,无并发症,1例患者中途转院,1例患者家属要求放弃治疗。 3 讨论 危重患者安全有效实施机械通气,做好人工气道的管理是关键。保证气道的通畅,包括两方面:有效吸痰和防止痰痂形成6。吸入气体温度达36,相对湿度达100%。需要注意的是,反复频繁吸痰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所以一般不建议频繁持续吸痰。在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上,常规吸痰管插入深度以遇有阻力为准,但深部吸引可引起组织损伤及炎症,并容易引起肉芽组织形成而致患者气管狭窄、肺气肿和肺不张,使病情恶化。因此,吸痰管插入深度以不超过气管导管和接头总长度1 cm为宜。吸痰完毕后,应观察吸痰是否干净、彻底。吸痰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监测呼吸参数、监测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相关信息,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吸痰,并采取相关的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对患者病情的好转和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一定要做到严格、精心、细致、有效。 参考文献 1章渭方.急重症监护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24. 2孟庆义.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3. 3马爱芬,袁美娥,郭秀红.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护理新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6):186-188. 4沈红瑾.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