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小学语文《将相和》张玉学.doc_第1页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小学语文《将相和》张玉学.doc_第2页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小学语文《将相和》张玉学.doc_第3页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小学语文《将相和》张玉学.doc_第4页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小学语文《将相和》张玉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案设计学校:山东省青州市黄楼街道大尹小学姓名:张玉学第四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第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本第124128页(2)搜索将相和的有关资料二、教学课题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将相和是语文A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文章。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文章篇幅虽长,但巧妙地运用过渡句来承上启下,将三个小故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整篇文章脉络清晰。文中着力描绘了人物的言行,刻画出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廉颇知错能改的形象,讴歌了他们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学情分析: 将相和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内容的理解上要低于精读课文的要求。这篇课文中的历史故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些学生通过课外读物或动画片了解了其中的故事,主要是对课文中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理解需深入,进而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教学目标: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本第124128页;2、搜索将相和的有关资料3、 制作课件。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自读自悟法。教学时,以朗读作为重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在教学时提醒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自学、探究、讨论。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想放段动画片给大家看看,呆会同学们说说故事中提到了谁?播放动画片:负荆请罪百度搜索:/show/1j3mJzX5WveCVbde.html2、师:故事中提到了谁?谁和谁不和了?学生反馈。3、现在我就来给同学们讲讲蔺相如和廉颇和好的故事。板书课题:18、将相和4、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生字的读音(课件出示生字)及“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3、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以及存在的疑问。(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1、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讲了几个故事?找出相应的自然段。(2)给文章列几个小标题。2、交流,完成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四)、找准矛盾点,探究主题1、简单介绍历史背景。百度搜索:/view/64769.htm春秋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百度搜索:/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5%BD%B9%FA%C6%DF%D0%DB&in=19031&cl=2&lm=-1&st=&pn=7&rn=1&di=64828732275&ln=1994&fr=&fm=rs1&fmq=133147724278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9&-1&di107077640775&objURLhttp%3A%2F%2F%2Fuploadfile%2F2010%2F0124%2F20100124124613181.jpg&fromURLhttp%3A%2F%2F%2F2010%2F0124%2F799.html&W500&H339&T8109&S32&TPjpg2、了解廉颇和蔺相如不和的原因(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3)廉颇内心为何不满?(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百度搜索:/view/64769.htm大夫、卿官职,分别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上卿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职。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的时候,因伐齐有功,已经被提升为上卿。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课文中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5)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3.出示学习提示,深入研读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4、自读课文。5、交流自学情况。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他有什么能耐?百度搜索:/show/f4uPqgBkJ6uvOGhI.html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我指给您看”这是机智;“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勇敢。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百度搜索:(缶)/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F3%BE&in=20466&cl=2&lm=-1&st=&pn=4&rn=1&di=110697935280&ln=1998&fr=&fm=hao123&fmq=133147781160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4&-1&di110697935280&objURLhttp%3A%2F%2F%2Fimage%2Fattachement%2Fjpg%2Fsite2%2F20091021%2F0023aeaa687b0c48b4a007.jpg&fromURLhttp%3A%2F%2F%2Farticle%2F2009-10%2F21%2Fcontent_76880.htm&W400&H347&T9724&S48&TPjpg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不畏强暴)师:可是为什么蔺相如见了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真的是因为害怕廉颇吗?百度搜索:/show/1j3mJzX5WveCVbde.html(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师:廉将军呢?为什么口口声声表示不服蔺相如,可最后为什么又负荆请罪了呢?百度搜索(负荆请罪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D%AB%CF%E0%BA%CD&in=4551&cl=2&lm=-1&st=&pn=9&rn=1&di=8301003780&ln=2000&fr=&fm=hao123&fmq=133147078395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9&-1&di8301003780&objURLhttp%3A%2F%2F%2Fxj_admin%2Fxj_bianjiqi%2FEdit%2Fuploadfile%2F2010071561307049.jpg&fromURLhttp%3A%2F%2F%2Fxiazai%2Fkj_xiazai.asp%3Fid%3D79377&W640&H469&T9821&S38&TPjpg结合插图想象,廉颇背着精挑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会说些什么?蔺相如又会怎么说? (4)感悟廉颇形象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板书设计:18将相和蔺相如 廉颇(知错就改) 完璧归赵 机智勇敢 负荆请罪 不和 和(顾全大局)渑池之会 不畏强暴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上,我把三个故事结合起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蔺相如为什么和廉颇不和?廉颇是怎样对大家说的?蔺相如真的像廉颇说的那样吗?再让学生仔细研读前面两个小故事,找出相关的语句反驳廉颇的话。然后采用摆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