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15地铁规划.doc_第1页
广州2015地铁规划.doc_第2页
广州2015地铁规划.doc_第3页
广州2015地铁规划.doc_第4页
广州2015地铁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广州市20112015年轨道交通建设方案的报告 日期:2010-05-07 13:00阅读数:862关闭窗口打印本页市人大常委会:为落实城市发展战略,配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07年4月,市政府启动了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在2020年线网规划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广州市20112015年轨道交通建设方案。该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进行了公示。专此报告。广州市人民政府二一年四月十四日关于广州市20112015年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方案报告的说明 日期:2010-05-07 14:00阅读数:1019关闭窗口打印本页2010年4月27日在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 潘建国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市政府关于广州市20112015年轨道交通建设方案的报告(下称2015年建设方案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关于2015年建设方案提出的背景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12020年)深化研究工作于2007年启动,规划部门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国际咨询、公众参与、科学决策机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形成了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20112020年),于2009年7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在2020年线网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我委会同市规划局、市地铁总公司开展了20112015年建设计划的研究工作。综合考虑我市财力、各线路的轻重缓急、与省城际轨道交通线网的衔接、施工组织以及施工期间交通疏导等因素,提出了有关线路的建设时序和资金安排建议,形成了2015年建设方案。该方案于2009年7月7日原则通过了市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审议,会后,我们按照会议要求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并于2010年3月通过省市多家媒体和网站进行了公示,公示结束后我委再次会同市规划局、市地铁总公司,结合反馈意见对方案进行了完善,并呈报市政府审定。4月14日,市政府正式向市人大常委会报送了关于广州市20112015年轨道交通建设方案的报告。二、关于2015年建设方案的内容说明按照国家对我市轨道交通近期(2010年)建设规划及各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我市目前已开通运营5条线路,合计150公里;亚运前还将开通716公里,届时地铁运营线路达2216公里。为满足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的需求,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了六号线二期、七号线和九号线的规划调整,共545公里,今年启动实施。目前,我市正抓紧实施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尚有二八号线延长线、三号线北延线、四号线奥林匹克中心至车阪南、六号线首期和广佛成城际(广州段)、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等6条线路在建,亚运会前建成通车里程将达2216公里。2011至2015年前新建线路的安排主要考虑以下七项原则:一是衔接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及周边城市交通线网、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二是落实“中调”战略,加密中心城区线网和提升线网服务水平;三是与城市建设计划和旧城改造计划相结合,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四是与土地综合利用相结合,促进功能区建设,提升土地价值和城市整体现代化水平;五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及城市新经济增长极发展;六是兼顾效益,以客流疏导型线路为主,以利地铁公司的良性发展;七是兼顾需要与可能,既考虑城市发展和交通疏导的需要,又要根据市区两级财力,量力而行。经研究,拟纳入2015年前建设的新线有:十三号线(构建东西快速走廊,分前后两期),八号线北延段(疏解同德围交通,支持白云湖区域发展),十一号线(环线,加密中心城区线网,提升线网换乘功能),十四号线及知识城线(支持从化与中新知识城发展),三号线东延段(带动广州新城发展),七号线二期(促进大学城和长洲岛建设),四号线南延段(进一步支持南沙产业发展),十六号线(荔城线,支持增城发展)。涉及9条新线,总长约2487公里。三、其他说明(一)资金需求及来源经初步测算,2011至2015年我市建设新线总投资约1098亿元(其中至2015前资金需求为766亿元),加上目前在建线路、规划调整线路投资及20162020年新线前期研究费用,涉及总投资1893亿元。按照目前初步的工期安排,2015年底前资金需求约为1552亿元。资金来源主要考虑财政性资金投入、市区共建、地铁集团参与沿线土地整理并将开发收益返还建设,以及综合运用贷款、发行债券、中期票据、信托租赁等其他方式解决。(二)投资控制及保证措施为了对2015年建设规划的投资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效益,确保2015年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经研究,还提出了关于总投资控制、征地拆迁工作机制、敷设方案变更问题处理建议、轨道交通规划衔接和地铁站点周边发展规划等若干实施建议和保证措施,具体见方案。说明完毕,谢谢大家!作者:来源于: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2011年至2015年建设方案公示2010-03-03 09:43:00 南方日报网络版 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2011年至2015年建设方案今起在市发改委、规划局网站与媒体上公示,市民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与网页留言等方式发表意见,公示期为10天。其中,地铁13号线将从白云区石井凰岗直达增城新塘,这条“东西大动脉”是否要经过中山大道?有关部门邀请广大市民发表意见。2015年前将开通10条线路据介绍,广州2011年至2015年线网建设的原则除了衔接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及周边城市交通线网、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外,还重在落实“中调”战略,加密中心城区线网和提升线网服务水平,并与城市建设计划和旧城改造计划相结合,完善城市空间结构。2011年至2015年间,将建设的地铁线网包括:4号线南延线:自4号线金洲站经南沙客运港延伸至资讯科技园,长11.7公里。主要功能为支持南沙临港经济区发展。7号线二期:由大学城南至黄埔大沙东,线路长11.3公里。主要功能为与一期共同增强广州南站客流集散能力,优化珠江后航道城市功能布局,支持大学城和长洲岛、黄埔区发展。8号线北延段:由在建的文化公园站继续向北延至白云湖,全长15.0公里。主要功能为疏解同德围地区交通并支持白云湖地区发展。11号线(环线):行经琶洲、新滘路、逸景路、芳村大道、火车站、广园路、火车东站、员村二横路,至琶洲闭合。全长42.4公里。主要功能为串联城市主要交通集散点,完善线网结构,提升服务水平。13号线(东西快线)首期:由鱼珠至新塘段,线路长28.3公里。主要功能为对接穗莞深城际线,加强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13号线(东西快线)二期:由鱼珠至凰岗段,全长31.5公里。主要功能为与首期共同构建城市东西快线,加强城市东西部区域与中心城区联系。14号线首期及支线(从化线及知识城线):主线嘉禾至街口段及支线新和至知识城段(知识城线),主线长51.2公里,知识城线长13.4公里。主要功能为落实城市“北优”发展战略、支持从化及知识城地区发展。16号线(荔城线):始于新塘镇,沿荔新公路经清水塘至荔城,全长31.7公里。主要功能为贯彻城市“东进”发展战略,优化我市东部交通体系,支持增城发展。20号线(琶洲联络快线):由广州南站至琶洲,17.5公里,主要功能为建立广州南站至琶洲的快速联系,支持琶洲地区的发展,该线将与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统筹考虑。白鹅潭联络快线:由广州南站至芳村白鹅潭,长14公里。主要功能为加强广州南站与白鹅潭区域的联系,支持白鹅潭功能区发展,该线将与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统筹考虑。2020年地铁线网:环形线+放射线+X对角线根据规划,2020年的广州地铁线网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3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清流)、4号线南北延长线(金洲-资讯园,黄村-水西)、5号线东延段(文冲-黄埔客运港)、6号线东延段(香雪-永和)、7号线(广州南站-大沙东)、8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白云湖)、10号线(体育西-东沙)、11号线(环线)、12号线(槎头-大学城南)、13号线(凰岗-新塘,东西快线)、14号及支线(从化线及知识城线)、16号线(新塘-荔城,荔城线)、20号线(广州南站-琶洲,新客站联络快线)和白鹅潭联络快线(广州南站-白鹅潭),线网总里程677公里。届时,广州地铁线网结构将由“环形线+放射线+X对角线”构成,并构建由13号线与3号线形成的十字快线,支持“两轴两带”(南部产业拓展轴、北部优化发展轴,东部产业发展带、西部区域联动带)的产业发展。10天公示期:市民可踊跃参与广州市市民意见可通过信函、传真或电邮方式送达发改委、规划局和地铁总公司。截止时间:2010年3月12日24时(以邮戳时间为准)。收件地址:1.广州市府前路1号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处邮政编码:510032传真号码:831236342.广州市吉祥路80号广州市城市规划局10楼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邮政编码:510030传真号码:833692513.广州市中山五路219号中旅商业城16楼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邮政编码:510030,传真号码:83106611电子邮箱:同时,市民可通过网页留言方式发表意见,通过登录市发改委()和市规划局网站()留言发表意见。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2011-2015年建设方案公示结束-广州打算提前建地铁13号线地铁11号线楼主标签:地铁号线广州市轨道 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2011-2015年建设方案公示结束新快报讯(记者 廖颖谊 通讯员 穗发宣)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发改委获悉,根据前段时间公示的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2011-2015年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所收到的反馈意见,市发改委对2015年新线建设计划重新作了研究,初步考虑适当提前地铁13号线(东西快线)和地铁11号线(环线)的建设时间。 据介绍,方案公示中共收到反馈意见616条,市发改委结合有关建议对2015年前动工线路进行了深化研究,其中拟适当提前地铁13号线(东西快线)和地铁11号线(环线)的建设时间,即2011-2015年共建设9条新线,总长约248.7公里。按照目前工期计划,截至2015年年底将累计开通475.6公里,在建86.2公里。同时,经与省发改委、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等单位衔接,广州南站至琶洲和广州南站至白鹅潭两条联络快线有可能纳入城际线网实施。 另一方面,方案中提出的将地铁三号线向东延至亚运城的设想,由于存在与城际线通道重叠的问题,故先要与省有关部门进行衔接,才能最终确定。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还将对广州市2020年线网规划及2015年前建设计划进行修改完善,经市政府审定后报告市人大。另一方面,将以本次公示方案为基础,抓紧编制我市2015年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经市政府审定并与省衔接后,抓紧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尽快启动实施。地铁11号线(环线):行经琶洲、新滘路、逸景路、芳村大道、火车站、广园路、火车东站、员村二横路,至琶洲闭合。全长42.4公里。地铁13号线(东西快线):首期由鱼珠至新塘段,线路长28.3公里。主要功能为对接穗莞深城际线,二期则由鱼珠至凰岗段,全长31.5公里。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2011-2015年建设方案公示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3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按照国家对我市上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各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我市目前已开通运营5条线路150公里,同时尚有3条新线和3条延长线共104公里(含广佛城际线广州段,下同)尚在建设中,亚运前还将开通68公里,届时,地铁运营线路达218公里。为强化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地位,适应并满足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的需求,2007年初,我市启动了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和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其中近期建设规划调整涉及的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九号线三条线路计划今年全面实施,2013年建成;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也初步完成,并于2008年11月进行了公众咨询。新线网方案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收到了众多的意见和建议。市相关部门结合公众意见,对新一轮轨道交通线规划方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目前2020年轨道线网规划方案基本稳定。根据国家轨道交通审批程序,城市轨道交通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其规划分为远期线网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远期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长远规划,建设规划是指导近期建设和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市发改委、规划局、地铁总公司等单位,在远期线网规划基础上,初步拟订了轨道交通线网2011-2015年建设方案。为加强轨道交通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发动社会各界建言献策,特向公众进行公示。一、关于2020年线网规划方案我市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在加强城市外围与中心城区联系同时,着力提升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加密中心城区线网,同时支撑中心城区与萝岗、番禺、南沙、花都、增城、从化四区两市的互联互达。规划线网结构由“环形线+放射线+X对角线”构成,并构建由十三号线与三号线形成的十字快线,支持“两轴两带”(南部产业拓展轴、北部优化发展轴,东部产业发展带、西部区域联动带)的产业发展。与此同时,为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预留与城际轨道交通及周边城市轨道交通对接条件,增强了线网的开放性。在2010年线网基础上,2020年线网增加了三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清流)、四号线南北延长线(金洲-资讯园,黄村-水西)、五号线东延段(文冲-黄埔客运港)、六号线东延段(香雪-永和)、七号线(广州南站-大沙东)、八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白云湖)、十号线(体育西-东沙)、十一号线(环线)、十二号线(槎头-大学城南)、十三号线(凰岗-新塘,东西快线)、十四号及支线(从化线及知识城线)、十六号线(新塘-荔城,荔城线)、二十号线(广州南站-琶洲,新客站联络快线)和白鹅潭联络快线(广州南站-白鹅潭),线网总里程677公里(见附图1)。二、2011-2015年建设方案2011-2015年线网建设的原则:一是衔接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及周边城市交通线网、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二是落实“中调”战略,加密中心城区线网和提升线网服务水平;三是与城市建设计划和旧城改造计划相结合,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四是与土地综合利用相结合,促进功能区建设,提升城市整体现代化水平;五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及城市新经济增长极发展;六是兼顾效益,以客流疏导型线路为主,以利地铁事业的持续发展;七是兼顾需要与可能,既考虑城市发展和交通疏导的需要,又要根据市区两级财力,量力而行。据此原则,经反复研究,从全局统筹考虑,计划将如下新线纳入2011-2015年间实施(见附图2):(一)四号线南延线:自四号线金洲站经南沙客运港延伸至资讯科技园,长11.7公里。主要功能为支持南沙临港经济区发展。(二)七号线二期:由大学城南至黄埔大沙东,线路长11.3公里。主要功能为与一期共同增强广州南站客流集散能力,优化珠江后航道城市功能布局,支持大学城和长洲岛、黄浦区发展。(三)八号线北延段:由在建的文化公园站继续向北延至白云湖,全长15.0公里。主要功能为疏解同德围地区交通并支持白云湖地区发展。(四)十一号线(环线):行经琶洲、新滘路、逸景路、芳村大道、火车站、广园路、火车东站、员村二横路,至琶洲闭合。全长42.4公里。主要功能为串联城市主要交通集散点,完善线网结构,提升服务水平。(五)十三号线(东西快线)首期:由鱼珠至新塘段,线路长28.3公里。主要功能为对接穗莞深城际线,加强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六)十三号线(东西快线)二期:由鱼珠至凰岗段,全长31.5公里。主要功能为与首期共同构建城市东西快线,加强城市东西部区域与中心城区联(七)十四号线首期及支线(从化线及知识城线):主线嘉禾至街口段及支线新和至知识城段(知识城线),主线长51.2公里,知识城线长13.4公里。主要功能为落实城市“北优”发展战略、支持从化及知识城地区发展。(八)十六号线(荔城线):始于新塘镇,沿荔新公路经清水塘至荔城,全长31.7公里。主要功能为贯彻城市“东进”发展战略,优化我市东部交通体系,支持增城发展。(九)二十号线(琶洲联络快线):由广州南站至琶洲,17.5公里,主要功能为建立广州南站至琶洲的快速联系,支持琶洲地区的发展,该线将与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统筹考虑。(十)白鹅潭联络快线:由广州南站至芳村白鹅潭,长14公里。主要功能为加强广州南站与白鹅潭区域的联系,支持白鹅潭功能区发展,该线将与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统筹考虑。上述建设线路的实施,以国家最后审批为准。附图12020年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jpg附图22011-2015年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方案.jpg三、市民意见发送渠道(一)信函、传真或电邮:广州市市民意见可通过信函、传真或电邮方式送达发改委、规划局和地铁总公司。截止时间:2010年3月12日24时(以邮戳时间为准)收件地址:1、广州市府前路1号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处邮政编码:510032,传真号码:831236342、广州市吉祥路80广州市城市规划局邮政编码:510030,传真号码:833692513、广州市中山五路219号中旅商业城16楼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邮政编码:510030,传真号码:83106611电子邮箱:(二)网页留言:市发改委和规划局网站留言发表意见。市发改委:市规划局:本帖最后由 loufaan 于 2010-3-3 08:19 编辑 广州市轨道交通2011-2015年建设方案及2020年规划方案公示 按照国家对我市上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各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我市目前已开通运营5条线路150公里,同时尚有3条新线和3条延长线共104公里(含广佛城际线广州段,下同)尚在建设中,亚运前还将开通68公里,届时,地铁运营线路达218公里。 为强化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地位,适应并满足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的需求,2007年初,我市启动了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和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其中近期建设规划调整涉及的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九号线三条线路计划今年全面实施,2013年建成;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也初步完成,并于2008年11月进行了公众咨询。新线网方案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收到了众多的意见和建议。市相关部门结合公众意见,对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目前2020年轨道线网规划方案基本稳定。 根据国家轨道交通审批程序,城市轨道交通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其规划分为远期线网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远期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长远规划,建设规划是指导近期建设和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市发改委、规划局、地铁总公司等单位,在远期线网规划基础上,初步拟订了轨道交通线网2011-2015年建设方案。为加强轨道交通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发动社会各界建言献策,特向公众进行公示。 2011-2015年建设方案 2011-2015年线网建设的原则:一是衔接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及周边城市交通线网、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二是落实“中调”战略,加密中心城区线网和提升线网服务水平;三是与城市建设计划和旧城改造计划相结合,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四是与土地综合利用相结合,促进功能区建设,提升城市整体现代化水平;五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及城市新经济增长极发展;六是兼顾效益,以客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