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备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备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备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备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六下 养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2、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人们都喜欢赏花,而老舍先生却热衷于养花,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养花,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作者养花的乐趣)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作者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出示:细读课文26节,想想作者具体讲述了养花的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二、自主学习1、 自己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2、 整理成简单的提纲笔记。形式:养花可以 ,具体表现在 , 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 感情。三、小组交流1、个人在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3、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本组的观点。四、展示汇报生1:养花可以增长知识。如:一来二去,我摸着了养花的一些门道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体会到作者热爱生命,把花当做自己的好朋友。作者养花,不是对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心它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规律,增长了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生2:养花有益身心。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胜于吃药。体会到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师:养花锻炼了身体,消除了疲劳。在辛苦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生3:养花可以获得真理。作者虽然在养花中常常热汗直流,腰酸腿疼但是在这过程中懂得了劳动才能创造。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个句子是什么句式(反问句)谁能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这就是真理!”说得多好。这句话肯定了劳动的意义,肯定了作者养花的乐趣。由此看出作者是一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人。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劳动创造了美;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师:对,劳动创造出乐趣,劳动创造了整个人类,劳动创造了美。这些都是作者在养花中感受到的。生4:养花使作者和别人分享快乐。约朋友来赏花,给别人赠花,都使作者感到十分快乐。是啊,这就是所谓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5:养花给作者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花好作者就喜,花不好作者就忧。菊秧被砸死后,作者“全家都几天没笑容”。师:生活中充满着酸甜苦辣,养花让作者开心,养花也使作者忧伤,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因而多姿多彩。师:在老舍先生眼里,养花(可以增长知识 ),养花(有益身心 ),养花(可以获得真理 ),养花( 能与别人分享快乐 ),养花(能给生活增添色彩 )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全班齐读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出示课件:有喜有忧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请同学们齐读。师:孩子们,在生活中我们为自己的成功而高兴,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所以这不只是养花的乐趣,这也是生活的乐趣,齐读。在学习中,我们付出了劳动,我们也收获了知识,这不只是生活的乐趣,这更是学习的乐趣。齐读。生读:有喜有忧这就是生学习的乐趣。6、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正说明作者爱劳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再读最后一段。7、分析课文结构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和2-6段有什么关系?与第一段又有什么关系?五、总结全文。作者对花充满了爱意,用具体事例把爱的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所写的都是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实、亲切,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六、课堂检测1、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2、完成我的视角。七、布置作业选择一种喜欢的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西风胡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4、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掌握12个词语;5、帮助学生学会质疑。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三、课前准备:1、阅读课后“指南针”,在“指南针”指导下进行质疑;2、阅读课后“学习链接”,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胡杨林的一些照片。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 二 课 时(一) 导入1、同学们,老师看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散文,是写一种生长在沙漠中的生命。请大家观看胡杨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资料,(屏幕,出示胡杨图片1)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就是潘岳笔下的西风胡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描写胡杨的文章。师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西风胡杨。2、了解作者。(课件2)(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真听课文朗诵,看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课件3)(或:学生默读全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三)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全班一起朗读第一段。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课件4)(胡杨是秋天最美的树,胡杨生长在沙漠,是古老的树种,全世界的胡杨树绝大部分在中国塔里木,很珍贵。)2、出示句子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指名朗读这句话。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胡杨的生存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并且对人类的帮助是很大的,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 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 3、阅读第2、3、4自然段(1)身处茫茫大漠的胡杨,你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它的?(坚忍、无私、悲壮)(课件5)文中是怎样具体地写出了胡杨的这些性格特点?请同学们找出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如:(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脑的层层黄沙。)(2)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赞颂胡杨?(胡杨既耐炎热又耐严寒,不怕盐碱,不怕风沙,是生命力极强的树;胡杨能阻挡风沙,保护环境,是无私的树;胡杨为保卫热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是悲壮的树。)(3)对于这样的一种树,你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喜爱、尊敬、)你能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吗?为什么要这样读?试着背一背。5、引导学生理解写法。6、阅读5、6自然段(1)说说你从这部分内容中知道了什么?(胡杨的过去、现在和作者的担心)(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而担心?(“我”担心“河水骤减”使胡杨失去了生存的条件;“我”担心那些“上游的人们”忘记了胡杨曾经为那里的祖祖辈辈做出的贡献;“我”担心曾经受到过胡杨呵护的人们的子孙,会失去胡杨的呵护,生活在荒漠残城之中。)指导朗读(担心、悲伤)。我们也定会十分关注胡杨的命运,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同桌相互说说,大家再发言。4、自由读第7、8自然段看到这一大片枯杨(出示图片),我除了感动、悲伤之外,更多的是敬重!文中最后部分的一段文字最能表达老师此刻的心情。“我站在这孑然,我是胡杨。”(最后一句:“我是胡杨”引导学生齐读) (1)理解“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三天。”。说说“祈求”是什么意思?作者恳切希望的是什么?(“我”恳切地希望天公为胡杨带来雨水。“我”恳切地希望胡杨能在这恶劣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再坚持一会儿”意思是胡杨已经在这大漠中生存了一亿三千年了,希望他们仍然顽强地坚持下去,“哪怕几十年”意思是希望胡杨給人们一些改变这里的环境、改善胡杨的生存现状的时间。“我”还恳切地希望那些衣食无忧的人们来看看沙漠的环境,增强忧患意识,一起来关注大自然的命运。)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饱含这作者关注环境保护的强烈责任感。) (2)齐读“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泪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这句话,自由发言,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里用了五个排比句,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坚信胡杨生命力的顽强;坚信胡杨能感动上苍(包括人类);坚信人类会关注胡杨的命运,关注环境保护事业。)(写出了“我”的信心,“我”坚信:胡杨不倒,胡杨的精神永存。)(3)齐读第8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四)赏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加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使用不同的语气。自设朗读: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最打动你的一段文字或几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悟。(深情地读、憧憬地读、凄怆地读、激昂地读、轻柔地读、。(五)总结全文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对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产生了敬佩之情,因为它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它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板书设计: 坚韧、最美、最珍贵 无私 保护 环境 悲壮 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3)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形式多样品读人物言行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新课1、 指名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 ppt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二、 品读、感悟(一) 学习第一段1、 默读本段,找出能反映范仲淹在文化史上地位的词和名著、名句。2、 指名反馈。3、 ppt出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初步感受范仲淹的高尚品质。4、指导朗读。(这一段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高尚品质,应读得响亮,坚实些)5、小结:范仲淹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与他少年时代刻苦读书是分不开的,接着学习第二部份。(二)学习第二部份质疑:指名说这部份讲了范仲淹的哪几个故事?并ppt出示只身苦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不出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体会。2、指名反馈。3、ppt出示重点句(1)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2)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本文来自于淘 课件网: www.taokE(感受: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毅力和勇气,这种学习精神让人敬佩,感动)4、归纳学习方法:读、画、写、说提示:这段中范仲淹求学有两个地点变换,在背诵时稍加注意。(三)利用上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3、4、5自然段1、ppt出示自读要求(1) 读:小组内一起朗读3、4、5自然段(2) 画、写、:找出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体会。(3) 说、同桌或小组内讨论你的答案并说出理由。2、检查自学情况(1)成语“划粥割齑”。(2)ppt出示句子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寝。送银子他委婉谢绝了,送美味佳肴,却食品发霉也不吃一口。(语言)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别的师生都丢下书本跑出去,他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随便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3)再齐读这些句子。(4)小结:此刻,一个埋头苦读诗书的学子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是什么理由要他如此勤奋苦读呢?(四)学习第六自然段1、ppt出示第6自然段全班齐读并讨论感受。2、指导朗读。(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读得应清晰、响亮)3、此时此刻,一个勤奋苦读,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一代名家风范出现在我们面前,请问,你是怎样了解到人物这些特点及崇高精神的呢? 相关课件请到: 课件下载 栏目下载(五)总结作者写作方法1、 回顾板书,明白写人首先必须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2、再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甚至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和崇高精神的。(六)学习第七自然段1、正是由于他从小刻苦读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后来,他果然走上了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重要职位,实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ppt出示最后一句话,并帮助学生理解。三、 课堂总结,拓展1、 范仲淹为着理想苦读诗书,成就了他的一生,实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今天,你学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呢? 3、 讨论:你在学生或生活中也遇到过哪些类似的困难,你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4、类似范仲淹的人还很多,如大家熟悉的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周恩来曾说:“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现在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