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 请 书推荐单位: 四 川 省 教 育 厅 学校名称: 西南交通大学 中心名称: 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中心网址: 中心联系电话:中心通讯地址: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申报日期: 2007年07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填写说明1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2 “中心工作职责”是指在中心承担的具体教学和管理任务。3兼职人员是指编制不在中心,但在中心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所属学科名称电气信息类隶属部门管理部门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成立时间2004中心建设发展历程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的前身是我国电气化铁道的奠基者曹建猷院士于1952年创建的电工基础实验室。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我国著名电磁理论与天线专家任朗教授到现任电气工程学科带头人钱清泉院士等一批学者,在实验室建设上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乃至于形成今天这样一个有规模和影响的实验教学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历程:1997年,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和电工学实验室三个核心实验室首批通过四川省“双基实验室”合格评估。1998年,将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工学实验室、集成电路实验室等实验群整合为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000年,将电力电子实验室、电机实验室等实验室整合到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001年,中心被评为四川省基础课实验示范中心。2004年,为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促进专业和基础的无缝连接,实现强电和弱电的结合,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基础上,将高电压实验室、磁悬浮实验室、测控实验室、新建的MCU(多处理器)及接口实验室和电气系统仿真实验室等整合到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并被列入学校“323实验室建设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项目。20042007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1项、参加1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四川省教学成果奖4项、四川省级精品课程6门,承担国家、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3项,获得国家“十一五”教材建设项目6项。20052007年,建成三个共建实验室(罗克韦尔-西南交通大学实训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ALTERA EDA/SOPC 联合实验室和贝加莱-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实验室)。2007年5月,中心通过了四川省基础课实验示范中心验收。中心现状:中心现有实验室17个(含14个实验室和3个实验基地),实验室面积达5354.59平方米(使用面积);面向全校工理管文四大类学科共18个学院的38个专业和5个茅以升班,覆盖了我校80%以上的本科学生;开设实验课程20门(面向不同专业,名字相同的计为1门),实验项目309项,年均开放实验生时数超过55万人学时。中心的规模、体系、队伍、特色等在国内大类电气信息类基础实验教学方面具有显著示范作用。中心主任姓 名冯晓云性别女出生年月1962.10民族汉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博导学位博士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通讯地址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邮 编610031电子邮箱联系电要职责负责实验中心全面工作,领导实验中心的建设、发展与改革、管理、教学工作。(1)中心建设:负责中心的实验室、实验教学、实验室队伍的建设。(2)中心发展与改革:组织制定中心发展规划及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方案,组织申报精品课程、规划教材等,指导学生课外科技训练活动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3)中心管理:制定、实施中心有关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负责处理实验中心日常管理工作。(4)实验教学:完成计划内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教学科研主要经历(1)教学:为本科生主讲电路分析、电力牵引控制系统等6门课程,指导工程认知实践、电子工艺实习、电路分析实验、电力牵引传动系统实验、毕业设计、工程实践项目和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多项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编写出版教材1部,发表教改论文8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现主持四川省品牌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省精品课程“电力牵引控制系统”(2007年以四川省工科排名第一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等的建设。(2)科研:主持铁道部重点攻关项目1项、铁道部科技发展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4项;正在主持铁道部重大攻关项目列车牵引与网络控制(合同金额为2500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21篇。教学科研主要成果 l 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l 2001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l 2004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l 2004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五);l 2001年指导本科生获“全国挑战杯赛国家级三等奖”;l 2004年指导本科生获“新加坡机器人赛车大赛第四名”;l 2004年获“第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教书育人奖”;l 2005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排名第二);l 2001年以来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主持);l 2001年以来出版教材1部,讲义3部(主持);l 2001年以来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学术论文21篇。专职人员正高副高中级其它博士硕士学士其它总人数平均 年龄人数9111785221444540.7占总人数比例202438181149319教学简况实验课程数 实验项目数面向专业数实验学生人数/年实验人时数/年20(其中9门独立设课)30938(5个茅以升班)4346550672环境条件实验用房使用面积(m2)设备台件数设备总值(万元)设备完好率5354.5953073110万人民币元+29.3万美元96%教材建设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主编参编110221近五年经费投入数 额来 源主要投向20052007年,连续获得四个教育部修购计划项目支持,修购计划经费达到1763万元,学校投入力度加大,实验中心近五年共投入经费RMB3110万元+US$29.3万元,约合人民币RMB3344.4万元。主要经费来源包括:表1 近5年经费投入情况(单位:万元)教育部投入学校投入其他(共建实验室)小计2007年563(修购)250 813 2006年380(修购)480 540 + US$29.31400+ US$29.32005年320(修购)31 351 2004年500(修购)30 530 2003年16 16 合计1763557 790 + US$29.33110 + US$29.3五年合计总投入RMB3110万元+US$29.3万元,约合RMB: 3344.4万元主要投向:购置实验教学设备、实验教学软件、自制实验教学设备、实验室环境改造、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实验教材出版。近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主要教学成果:近5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精品课程1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教材、精品课程等奖11项,出版实验教材11本,讲义、教学辅导书等22本,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1篇:(1)国家级奖励及国家级教材l “全方位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l “依托重点实验室建立本科科研与工程实践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参加)l “高电压技术” 2005年国家精品课程,2004年四川省精品课程(主持)l 6部教材 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2)省部级奖励及精品课程l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2006年四川省品牌专业(主持)l “全方位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2004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l “瞄准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2004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l “一种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004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l “电气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l “电工学”课程 2004年四川省精品课程(主持)l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2004年四川省精品课程(主持)l “电路分析”课程 2005年四川省精品课程(主持)l “电力牵引控制系统”课程 2007年申报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四川省精品课程(主持)l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 2007年四川省精品课程(主持)l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 2007年四川省精品课程(主持)(3)校级奖励l “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平台”等10项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l 电路实验等4部 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4)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l 冯晓云 2003年第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教书育人奖l 张翠芳 2004年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l 王 英 2005年第七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教书育人奖l 吴广宁 2007年第九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2006年詹天佑科技奖青年奖l 何正友 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5)正式出版实验教材l 高电压技术实验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吴广宁、周利军主编, 2007年l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卢国涛、刘琼主编, 2007年l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杨小雪主编, 2007年l 电路基础实验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王英、甘萍主编, 2007年l 电工电子工艺实践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王英、宋小青主编, 2007年l 电子工艺实践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王英、何圣仲主编, 2007年l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手册,德 Dirk Jansen 著,王丹译, 2005年l 电工技术实验新世纪教改系列教材,王英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年l 电路实验,李警路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年l 电子技术实验教程,杨小雪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年l 电机拖动实验指导书,张松林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年另外,自编实验讲义22部,已经投入教学使用。(6)主要教学研究论文近5年中心人员发表教学改革论文41篇(见表15:近年发表的主要教学改革论文)主要科研成果:(1)国家级、省部级以上成果奖8项l 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成套技术及应用 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l 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 2001年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l 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及综合自动化系统 2004年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l 牵引供电计算用高速机车车辆参数的仿真拟合研究 2005年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l 加装在机车上的接触网动态质量监测系统 200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l LY机车车辆轮对动态检测装置 200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l 电气化铁路无人值班分区所的研究 200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l JD-型绝缘综合测试仪 2002年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获得或申请专利21项(已授权14项)l 大容量电力设备的高灵敏度直流局部放电检测系统, 200710048307.9 2007发明专利l 牵引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自适应监测方法及其装置, 200710049110.7 2007发明专利l 变频高压电机绝缘局部放电测试方法及其专用测试仪, 200610020866.4 2006发明专利 l 一种具有压差补偿功能的气体传感器, 200610022015.3 2006发明专利l 一种气体传感器及其阵列, 200610022017.2 2006发明专利l 电力暂态信号小波分析后处理方法及其装置,200610020558.1 2006发明专利l 铁路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装置,200610020593.3 2006发明专利l 用于变频高压脉冲设备的绝缘老化试验装置,ZL 200510022488.9 2005发明专利l 牵引变压器油中溶解故障气体在线分离器,ZL 200410040740.4 2004发明专利l 高速磁浮列车故障应急供电方法,ZL 200410024654.4 2004发明专利l 磁浮列车用测速定位装置,ZL 200410024657.8 2004发明专利l 磁浮列车用测速装置,ZL200410024778.2 2004发明专利l 整流滤波无功补偿装置,ZL200410024636.6 2004发明专利l 中低速磁浮列车轨道,ZL 200620033334 2006实用新型专利l 一种开关电源的控制装置,ZL 2004 2 0061767.7 2005实用新型专利l 无磁场耦合的电磁轴承,ZL200520033764.7 2005实用新型专利l 电气化铁路定位管坡度检测装置200420034579.5 2005实用新型专利l 电气化铁路杆位检测装置200420034578.0 2005实用新型专利l 无功功率可调补偿装置ZL 02 276294.9 2003实用新型专利l 磁浮列车受流装置,ZL 200223005.4 2002实用新型专利l 无功补偿装置ZL 01 214571.8 2002实用新型专利(3)主要科研项目实验中心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973项目子项1项、863重大专项子课题4项(863项目经费2136万元)、铁道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项目经费2500万元)、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项、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基金1项、总装备部“十五”重点科技项目1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36项、横向项目100余项(见表14:近年中心成员承担的部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科研论文近五年来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4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71篇。中心主要成员简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中心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1冯晓云女1962.10博士主 任教 授电力电子4全面负责是2张翠芳女1961.11博士副主任教 授自动控制2建设/管理是3王 英女1956.03硕生副主任副教授电路与电子系统4建设常务实验技术是4杨小雪女1956.12硕士副主任副教授电子学4建设/常务/实验技术是5李春茂男1963.04博士教 授电力电子技术4实验技术/实验教学是6吴广宁男1969.07博士教 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4建设/教学是7何正友男1970.06博士教 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3建设/教学是8王 丹男1955.01硕士教 授电子学4建设教学是9谭永霞女1961.11硕士教 授电路与系统4课程教学/实验技术是10史 燕女1961.04硕士副教授通信工程4课程教学/实验技术是11肖体敬男1950.05学士高 工电气工程4实验教学/实验技术是12甘 萍女1961.01学士高 工电路与系统4实验技术/仪器管理是13郭育华男1966.08硕士副教授电力电子技术4教学/实验是14罗 芳女1969.02硕士副教授电子信息工程4课程教学/实验技术是15黄治清女1968.06学士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4教学/实验是16汤晓钟男1949.01硕士副教授电磁场理论4教学/实验是17关美华女1960.03学士副教授自动控制4教学/实验是18龙绪明男1963.06硕士副教授自动控制4教学/实验是19华泽玺男1968.02硕士副教授电子信息工程3课程教学/实验技术是20晏寄夫男1965.02硕士副教授电子信息工程4实验技术是21贾岱松男1963.08高中高技工电子学4实验技术/耗材管理是22李崇维女1972.11硕士讲 师应用电子4实验技术是续上表23熊烈彬男1974.02硕士讲 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4实验技术是24李 岗男1972.04硕士讲 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3实验技术是25刘 黎女1973.06硕士讲 师电力电子技术3实验技术是26赵 舵男1975.11硕士讲 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3实验教学/实验技术是27曹保江男1975.01硕士讲 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4实验技术网站建设是28胡香荣女1976.02硕士讲 师微电子2实验技术是29徐安明男1949.04硕士工程师电子学4实验技术/仪器维护是30张艳丽女1956.05中专工程师电路与电子系统4实验技术/仪器管理是31宋小青男1960.01学士工程师电路与系统4实验教学/实验技术是32罗家才男1963.01大专工程师电力电子技术4实验技术是33曾欣荣男1963.11学士工程师电路与电子系统4实验教学/教学装置研制是34卢国涛男1967.04本科工程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4实验技术是35何朝晖女1968.03学士工程师电路与电子系统4实验技术是36刘 琼女1973.05本科工程师电力电子技术4实验技术是37谢美俊男1974.01学士工程师电路与电子系统4实验技术/教学课件开发是38周利军男1978.05硕士助 教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3实验教学/实验技术是39郭冀岭男1980.12硕士助 教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实验技术是40何圣仲男1977.02硕士助 教电工理论与新技术1实验技术/负责个性化实践是41杨 磊男1969.01大专助 工电子学4实验技术/实验管理是42熊成林男1976.08硕士助 工电气工程2实验技术/罗克韦尔是43洪 川女1978.02学士助 工电路与电子系统4实验技术/网站建设是44寸巧萍女1978.02学士助 工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4实验技术是45陈 星女1979.08学士助 工电子学3实验技术/实验管理是续上表46金炜东男1959.09博士教 授电子信息工程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47朱 峰男1963.06博士教 授电磁场理论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48冯全源男1963.07博士教 授微电子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49张昆仑男1964.06硕士教 授电力电子技术3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50黄彦全男1961.02博士教 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51陈向东男1963.05博士教 授微电子3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52王 莉女1964.11博士教 授电路与系统3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53胡鹏飞男1964.04硕士副教授电子信息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54关振宏男1967.09硕士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55戴小文男1967.08硕士副教授电子信息工程2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56朱英华女1968.09硕士副教授电工理论新技术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57张 怡女1970.11硕士副教授电子信息工程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58白天蕊女1963.09硕士副教授计算机应用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59蒋启龙男1969.11硕士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60童晓阳男1970.07硕士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61马 冰男1964.05学士讲 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62叶文霞女1968.01硕士讲 师计算机通信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63郭 爱女1970.01硕士讲 师自动控制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64王颖民女1970.01硕士讲 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65康 萍女1972.11硕士讲 师电子学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66王 平女1974.01硕士讲 师计算机通信4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67徐英雷男1975.01硕士讲 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3教学/实验否电气学院2实验教学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2-1-1.实验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理念:西南交通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树立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吸收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验教学理念:学校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充分认识并切实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确立了以下总体思路:l 树立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增强素质,张扬个性,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l 将实验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统筹协调,形成同理论教学既有机联系与互动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2-1-2.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1)以“以软代硬,资源共享”为实验室建设理念,制定了系列政策,组织实施了“323实验室工程”西南交通大学组织实施了“323实验室工程”,“323实验室工程”是指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多渠道筹集2亿元左右的资金,重点建设20个左右的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实验中心,通过调整重组,重点建设30个左右具有特色的专业实验中心。“323实验室工程”制定了系列政策和规定,要求软件、硬件同时建设,以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为重点的软件建设为主,硬件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软件的要求。该工程实施3年多以来,已投入建设经费约1.2亿元,整合建设了涵盖全校所有基础实验教学和部分专业实验教学的36个实验教学平台,其中包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通过“以软代硬,资源共享”,整合实验资源和平台,做到实验室建设规划在先,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高效率使用投入资金,保障学生实验条件,达到“夯实学生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素质”的目的。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于2004年被列为“323实验室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2)以“营造环境,张扬个性,教师引导,自我发展”为建设思路,建立了一套有利于个性化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运行保障机制依托“323实验室工程”建设平台,为适应大众教育背景下精英教育的需要和具有个人兴趣爱好学生发展的需要,按照“营造环境,张扬个性,教师引导,自我发展”的建设理念以研究型和创新型项目为主体,运用现代化信息平台,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了一批“个性化实验室”,实行全新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实现全天候开放。学校建立了“个性化实验室”建设的运行保障体系,其核心体现在“三有两性”。一是“有指南”,个性化实验室实验项目指南已公布三期,包含近400个项目,有近千名学生受益;二是“有引导”,个性化实验室的每个实验项目均有专门的教师进行引导,实现个性化培养;三是“有支撑”,学校制定出台了西南交通大学个性化实验室管理办法,设立了每年20万元的个性化实验基金来支持个性化实验项目。“两性”即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通过老师给“教分”,学生给“学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目前,全校已有17个实验中心建立了“个性化实验室”,为上千名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项目和场所,真正做到了“张扬学生个性”。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已建成工程创新实验基地、个性化实验基地,建成“罗克韦尔西南交通大学实训实验室”等三个共建实验室,建成“电气系统仿真实验室”、“磁悬浮实验系统”等特色实验室。(3)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制定了相关鼓励政策,实施了“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向本科生开放的工程实践体系” 我校在全国高校率先提出了“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的项目。该项目1999年开始实施,已建立了一套按项目方式管理并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的实施保障机制,并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对本科生开放工程实践项目管理办法,设立了每年不低于20 万元的专项基金,以项目的形式对开展工程实践项目的实验室给予支持。对开展工程实践的各重点实验室,每年给予5万元的开放运行费。学校针对“科研项目向本科生开放”,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鼓励政策,教师根据实验开出情况核定教学工作量,学生完成个性化实验给予相应学分。中心已有铁道部重点实验室“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已有国家863项目“车辆悬浮导向及涡流制动控制系统研制”、国家863项目“车辆直线发电与供电技术研究”、国家863项目“高速磁浮列车测速与定位技术研究”、铁道部重大项目“列车牵引与网络控制”(2500万元)等重大项目部分子课题及众多横向科研项目向本科生开放。(4)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为目的,在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经费和场地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主要政策包括:l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若干意见l 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室工作规则l 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室工作考核办法l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规范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l 西南交通大学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基金管理办法l 西南交通大学对本科生开放工程实践项目管理办法l 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l 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实验技术人员评选办法l 西南交通大学“323实验室工程”项目评审办法l 西南交通大学个性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l 西南交通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评审实施方法l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实验室创新成果奖评选办法(5)制定了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主要措施包括l 制定了示范中心岗位设置优先考虑并确保重点的原则;l 建立健全了培训和交流制度; l 设立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技术研究基金; l 建立实验教学岗位工作量核定方法和岗位津贴发放办法; l 重点保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运行费;l 设立实验教学教材专项基金(每年20万元/年),鼓励教师编写和出版实验教材。2-1-3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1)定位 实验教学的定位:依托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和轨道交通行业大发展的契机,中心定位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建立一套多层次、模块化、个性化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建成国内领先且具有特色的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并在国内发挥较显著的示范和辐射作用。(2)规划从实验教学理念出发,按照实验教学定位需求,对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进行了系统规划,包括实验中心发展规划、实验教学规划、实验队伍建设规划等。实验中心发展规划:34年时间内,在电气工程大学科背景下,借助轨道交通大发展对科研和人才的需求推动,面向全校电类、非电类多学科多专业以及强电和弱电结合的需求,完善大类电气信息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建成国内领先且具有显著特色和示范的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实验教学规划:体现“以软带硬、资源共享”的实验室建设理念,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和实验教材,实验项目年更新率达到10以上,出版教材20本以上;建设和完善“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扬个性”的多层次、模块化、个性化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新体系实现弱电和强电实验的结合,强调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并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实验教学体系;同时逐步更新旧设备,购置先进设备,增添部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和软件,将部分科研成果或开发设备转化为教学之用,建设一个种类基本齐全、技术先进的硬平台;应用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资源,建成资源网络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方式多元化的现代化电气工程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建设一支以实验教学为主,重点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兼备重大科研项目研究能力的国内知名的实验教学团队,构筑“名团队、名师、名课、特色教学方法”的实验教学队伍,形成一支国内有名的实验教学团队,力争在今后国家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中脱颖而出,培养1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建设23门国家精品课程,同时兼容发展兼职教师、合作教师、项目教师等多种实验教学教师类型,形成特色的实验教学方法。2-1-4、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1)改革思路在完成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心的改革和建设,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从基础到专业的融合和过渡,促进教学和科研的结合,以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有利教师队伍水平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生从基础到专业基础的贯通式培养。重点改革思路包括:l 以先进实验教学理念为先导,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改革l 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发展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狠抓实验教学质量l 以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相结合为手段,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凝聚实验教学队伍,从更本上保障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2)改革方案以实验教学和中心的定位和规划为指导,考虑有利于资源整合和充分共享,考虑有利于实验教学队伍水平的提高和稳定,考虑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到专业知识的过渡、从弱电到强电兴趣的发展、从实践能力到创新意识的贯通,中心制定了如下系列改革方案。1) 以彻底整合原有多个实验室群为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以“323实验室工程”重点项目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原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电气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室群、新建或共建实验室,以“以软代硬,资源共享”为实验室为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作为指导思想。实验教学统一安排、资源统筹利用、人员统一聘任和管理。通过整合,原弱电的部分高层次的实验可以到强电平台去做,中心实验设备利用得到较大提高,从原91的利用率,提高到了96%,通过整合,中心的建设做到了规划在先,统一建设,资金得到优化利用。2) 以先进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思想为指导,构筑和实践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原有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科学研究相对独立,实验教师科研能力低,另一方面,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相对突出,实验指导能力低,导致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欠佳。因此,根据承担的实践和实验教学拥有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对象的特点,打破原强电、弱电分离独立的格局,适应不同专业学生、不同能力学生、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横向将中心建设为面向全校非电类专业的电学实验平台、面向全校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实验平台、面向强电的电气专业基础实验平台、个性化和创新平台,由弱电到强电,由少学时到多学时,力争建设思路清晰,实现对学生的贯通式培养;纵向不同平台包括基础型、设计综合型和研究创新型的课内三层次实验项目,以及个性化实践型和科研实践型课外两层次实践项目,确保实验内容层次清楚、难度递进。构筑一个多层次、模块化、个性化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真正地做到层次清晰和开放化。3) 以学校岗位改革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契机,整合和凝聚实验教学队伍,提高实验教学队伍水平原有的实验室留不住人、实验教学被认为低人一等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中心借学校岗位改革、人事改革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之东风,将技术基础实验课程、电气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和原电工电子平台教学队伍整合,带进高层次科研项目,提高基础课程教学人员科研能力,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教师动手能力强,通过他们带动专业基础课教师,同时为科研项目现场实施提供服务和帮助,做到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相长,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与此同时,提高中心教学人员待遇,设置实验教学教授岗,职称评定向实验教学人员倾斜,鼓励高水平引进人才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参与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实验指导,鼓励将科研项目向本科生开放,提高实验教学的层次与质量,开展讲课竞赛,举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实验教学水平。建设一支稳定的、层次清晰的优秀实验教学团队,以此为核心,同时兼具科研能力,凝聚高水平教学人才,辅以兼职教师、项目教师等,建立一支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从根本上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稳定。4) 以学生兴趣为驱动,大力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发展、科研项目需求和学科融合为主线,及时更新和设置实验项目,适应学校非电类、电类、强电各专业不同层次对电气工程基础实验的需求,让学生既有兴趣又有能力完成实验,达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目的。为适应大众教育背景下精英教育的需要和具有个人兴趣爱好学生发展的需要,按照“营造环境,张扬个性,教师引导,自我发展”的建设理念,以个性化实验项目、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项目和科研项目开放项目等为主体,运用现代化信息平台,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批特色“个性化实验室”,最终建设具有相当规模的个性化/创新平台。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制定培养目标多样化、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选课包括培养计划内必做的实验(采用统筹安排方式),计划内限选实验(可在多个实现项目里选择,先预定后上课的定购模式),计划外实验(采用事先预约的模式),对于部分学生提出但尚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实验项目,经专家论证后可以定制实验条件,对于科研项目开放部分,采用课题负责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和对象,采取多种选课模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服务模式,以服务于新的实验教学体系。5) 丰富教学手段,建立严格科学的考试考核方法利用实验中心已有的开放式、信息化教学环境和网络课件、视频录像、试题库、实验平台(包括网上虚拟实验)、优秀作业、电子教案等构成的多媒体数字资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以传统电工电子技术为基础,注重与测控、电气、通信等专业的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融合,注重运用现代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成果,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教学经验和成果,注重科研项目的转化和自制设备的开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优化整合电气工程基础实验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技术、手段和环境,确保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个性化发展、鼓励探索的多元化实验考核方法,积极推进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制度及实验试题库,实行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客观且科学地考察学生的实验水平。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平均每届招收本科生近5500人(全日制正式招收重点本科),其中近80%的学生需要在实验中心选修教学计划要求的实验课程及参加相关实践活动。中心建设17个实验模块,在这些模块的基础上设置20门课程(面向不同学科专业,有不同学时的课程,名称相同计1门),其中9门课程为独立开设的实验课;实验中心每年承担全校38个专业和5个茅以升班的实验教学(见表2),包括课内3946名及课外400名(共计4346名)本科生,实验教学人时数达55万人时数/年(注:20052006年度统计数据)。表2 实验中心所面向的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人数(2006-2007学年)序号学科专业人数序号学科专业人数1通信工程1162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732自动化6124*测控技术与仪器70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725*交通设备信息工程844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6126*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85电子科学与技术8027*交通运输大类专业1736电子信息工程9928*安全工程317信息安全5429*物流工程368网络工程6030*工程力学569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9631*工业设计971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1632*生物信息学5411磁浮及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2633生物医学工程5612微电子技术5534热能与动力工程6013*软件工程5935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5114车辆工程18536环境工程6115土木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执行异议及追加被执行人协议范本
- 离婚协议中关于共同债务处理及子女抚养及赡养协议
- 离婚协议书范本:房产分割与租赁权处理
- 商业地产租赁合同范本:包含租金调整条款
- 离婚协议书范本:共同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协议参考
- 离婚房产分割协议书及未成年子女抚养权与财产分配
-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范本及财产评估标准
- 2025年药品人员专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节能宣传周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
- 屋面防水样板施工方案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全文培训课件
- 恒瑞医药2023ESG社会责任报告:关注员工成长共建美好家园
- 医院网络信息安全培训
- 《构成设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项目初步验收汇报
- 2025年山东省济宁市电工等级低压电工作业(应急管理厅)真题(含答案)
- otc药品管理办法
- 康复医学科病历书写规范与质量控制
- 商用厨房设计汇报
- 战术搜索教学课件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测试卷及答案(含四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