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_第1页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_第2页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_第3页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_第4页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 1 1 三同时 三同时 三同时 三同时 是指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是指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 2 一岗双责 分管的业务工作负责 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 一岗双责 分管的业务工作负责 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 安全生产负责 安全生产负责 3 3 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 主要事故责 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 主要事故责 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4 4 保证安全生产的四项措施 安全投入 安全管理 安全 保证安全生产的四项措施 安全投入 安全管理 安全 装备 教育培训四项措施 装备 教育培训四项措施 5 5 事故隐患治理必须做到责任 措施 资金 时限和预案 事故隐患治理必须做到责任 措施 资金 时限和预案 五落实五落实 6 6 安全管理三并重原则 管理 装备 培训三并重 安全管理三并重原则 管理 装备 培训三并重 7 7 根据 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事故事故划分划分 为为特别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 较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和一般事故 4 4 个等级 个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 3030 人以上死亡 或者人以上死亡 或者 100100 人以上人以上 重伤重伤 或者 或者 1 1 亿元以上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的事故 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 1010 人以上人以上 3030 人以下死亡 或者人以下死亡 或者 5050 人人 以上以上 100100 人以下重伤 或者人以下重伤 或者 50005000 万元以上万元以上 1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亿元以下直接经济 损失的事故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 3 3 人以上人以上 1010 人以下死亡 或者人以下死亡 或者 1010 人人 以上以上 5050 人以下重伤 或者人以下重伤 或者 10001000 万元以上万元以上 5000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万元以下直接经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济损失的事故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 3 3 人以下死亡 或者人以下死亡 或者 1010 人以下重伤 人以下重伤 或者或者 1000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其中 事故造成的急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其中 事故造成的急 性性工业工业中毒的人数 也属于重伤的范围 中毒的人数 也属于重伤的范围 以上以上 包括本数 所称的包括本数 所称的 以下以下 不包括本数 不包括本数 8 8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 准确准确 完整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 完整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 故不得迟报 漏报 谎报或者瞒报 故不得迟报 漏报 谎报或者瞒报 9 9 事故发生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 事故发生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 人报告人报告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 应当于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 应当于 1 1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 每级上报的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 每级上报的 时间不得超过时间不得超过 2 2 小时 小时 情况紧急时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情况紧急时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 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 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并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 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并 通知公安机关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工会和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1010 一一 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二 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安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安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三 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 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 府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府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 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 事故的报告后 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事故的报告后 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必要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1111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030 日内日内 道路交通事故 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 火灾事故 自发生之日起自发生之日起 7 7 日内日内 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 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 变化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 上级变化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 上级 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1212 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有效期 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有效期 3 3 年 有效期年 有效期 3 3 个月前办个月前办 理延期 理延期 1313 三项岗位人员 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特 三项岗位人员 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特 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六年 每隔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六年 每隔 3 3 年复查一次 年复查一次 全国范围内有效 全国范围内有效 1414 三级安全教育 公司 项目 班组三个级次的安全教 三级安全教育 公司 项目 班组三个级次的安全教 育 育 1515 三不生产原则 不安全不生产 隐患不处理不生产 三不生产原则 不安全不生产 隐患不处理不生产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1616 安全费用提取标准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高瓦斯矿井 安全费用提取标准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高瓦斯矿井 吨煤吨煤 3030 元元 吨 其他井工矿吨煤吨 其他井工矿吨煤 1515 元元 吨 吨 1717 雨季三防 防汛 防排水 防雷电 雨季三防 防汛 防排水 防雷电 1818 冬季四防 防寒 冬季四防 防寒 防冻 防火 防冻 防火 防中毒防中毒 1919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 规定 矿山 建筑施工单位 道路运输规定 矿山 建筑施工单位 道路运输 单位 金属冶炼单位 单位 金属冶炼单位 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 储存单位 应 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 储存单位 应 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 的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的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 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 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员 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 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 生产管理人员 生产管理人员 2020 三超生产三超生产 是指 超能力 超强度 超定员组织生产 是指 超能力 超强度 超定员组织生产 2121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设计为 国家总体应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设计为 国家总体应 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应急预案 企业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应急预案 企业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分综合预案 专项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三个应急救援预案分综合预案 专项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三个 层次 层次 应急预案应包括 紧急救援的组织机构 人员配备 物资应急预案应包括 紧急救援的组织机构 人员配备 物资 准备 人员财产救援措施 事故分析报告等方面 准备 人员财产救援措施 事故分析报告等方面 2222 根据 根据 山东省煤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管山东省煤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管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理办法理办法 煤矿应根据本单位的顶板 瓦斯 火灾 水害 灾害煤矿应根据本单位的顶板 瓦斯 火灾 水害 灾害 性天气等事故预防重点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性天气等事故预防重点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 项应急演练 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其中矿项应急演练 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其中矿 井水害 灾害性天气等应急演练应在每年井水害 灾害性天气等应急演练应在每年 5 5 月底前完成 所有月底前完成 所有 井下作业人员均应参加演练井下作业人员均应参加演练 同时针对井下各作业地点主要事故同时针对井下各作业地点主要事故 风险 分别组织开展现场处置方案应急演练 风险 分别组织开展现场处置方案应急演练 2323 处理矿井火灾灭火时的注意事项 处理矿井火灾灭火时的注意事项 处理火灾事故过程中 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和煤尘 观处理火灾事故过程中 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和煤尘 观 测气体和风流变化 灭火工作必须从火源进风侧进行 用水灭测气体和风流变化 灭火工作必须从火源进风侧进行 用水灭 火时 水流应从火源外围喷射 逐步逼向火源的中心 必须有火时 水流应从火源外围喷射 逐步逼向火源的中心 必须有 充足的风量和畅通的回风巷 防止水煤气爆炸 充足的风量和畅通的回风巷 防止水煤气爆炸 2424 三人连锁放炮制三人连锁放炮制 是指 放炮前 放炮员将自己携带是指 放炮前 放炮员将自己携带 的的 放炮警戒牌放炮警戒牌 交给班组长 由班组长派本班人员警戒 并交给班组长 由班组长派本班人员警戒 并 检查顶板与支架情况 然后将自己携带的检查顶板与支架情况 然后将自己携带的 放炮命令牌放炮命令牌 交给交给 瓦检工 瓦检工检查瓦斯 煤尘合格后 将自己携带的瓦检工 瓦检工检查瓦斯 煤尘合格后 将自己携带的 放炮放炮 牌牌 交给放炮员 放炮员发出放炮口哨进行放炮 放炮后三牌交给放炮员 放炮员发出放炮口哨进行放炮 放炮后三牌 各归其主 各归其主 2525 预防炮崩人的措施 若通电后不响 使用延期电雷管 预防炮崩人的措施 若通电后不响 使用延期电雷管 至少要等至少要等 1515 分钟后方可沿线路检查 分钟后方可沿线路检查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 2626 电气焊安全措施 电气焊安全措施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 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 井下和井口房内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 井下和井口房内 不得进行电焊 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 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不得进行电焊 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 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 硐室 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 气焊和喷灯焊接等硐室 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 气焊和喷灯焊接等 工作 每次必须制定工作 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安全措施 由矿长批准并遵守下列规定 由矿长批准并遵守下列规定 1 1 作业过程中有专人统一指挥协调焊 割作业全过程 作业过程中有专人统一指挥协调焊 割作业全过程 向调度室三汇报 作业前 作业中 作业后 向调度室三汇报 作业前 作业中 作业后 2 2 氧气瓶和乙炔瓶必须放在焊割点氧气瓶和乙炔瓶必须放在焊割点 1010 米以外 同时氧气米以外 同时氧气 瓶和乙炔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瓶和乙炔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5 5 米 米 3 3 电焊 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电焊 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 10m10m 的的 井巷范围内 应当是不燃性材料支护 并有供水管路 有专人井巷范围内 应当是不燃性材料支护 并有供水管路 有专人 精品文档 7欢迎下载 负责喷水 焊接前应当清理或者隔离焊碴飞溅区域内的可燃物 负责喷水 焊接前应当清理或者隔离焊碴飞溅区域内的可燃物 上述工作地点应当至少备有上述工作地点应当至少备有 2 2 个灭火器 个灭火器 4 4 在井口房 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 气焊和喷灯焊在井口房 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 气焊和喷灯焊 接等工作时 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接受火接等工作时 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接受火 星 星 5 5 电焊 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 甲烷浓度电焊 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 甲烷浓度 不得超过不得超过 0 50 5 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 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 20m20m 范围内巷范围内巷 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 方可进行作业 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 方可进行作业 6 6 电焊 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完毕后 作业地点应当再电焊 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完毕后 作业地点应当再 次用水喷洒 并有专人在作业地点检查次用水喷洒 并有专人在作业地点检查 1 1 小时 发现异常 立小时 发现异常 立 即处理 即处理 煤层中未采用砌碹或者喷浆封闭的主要硐室和主要进风大煤层中未采用砌碹或者喷浆封闭的主要硐室和主要进风大 巷中 不得进行电焊 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巷中 不得进行电焊 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2727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 Heinrich s Heinrich s Law Law 又称又称 海因里希安全法海因里希安全法 则则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海因里希事故法则 或或 海因法则海因法则 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 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 师海因里希师海因里希 Herbert Herbert WilliamWilliam Heinrich Heinrich 提出的提出的 300 29 13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