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腰傣色彩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doc_第1页
花腰傣色彩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doc_第2页
花腰傣色彩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doc_第3页
花腰傣色彩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doc_第4页
花腰傣色彩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腰傣色彩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本文以现代色彩理论为依据,研究景观设计中自然色彩与景观设计色彩的关系及应用方法的提出。使用对比、谐调、衬托的手法处理自然环境中各种色彩和设计出的人工形态的色彩间的关系,即如何发挥景观环境中自然色彩与人工色彩的各自特点;从设计色彩的实用性、审美性、科学性、创造性的设计色彩特点,阐述景观设计中的色彩构建应以科学色彩理论为基础并灵活应用。同时,文章提出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注入当地民族文化色彩元素。这样才能更好的营造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的景观设计。关键词: 景观设计 自然色彩 人工色彩色彩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利用色彩装点生活,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对色彩的创造性应用和人类对取自自然界的色彩的支配能力展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在环境景观色彩设计中,色彩的应用始终围绕着两方面的问题展开,即: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色彩和景观设计中设计出的人工形态的色彩问题和环境景观设计中人文精神的体现问题。一、中国传统色彩理念我们的生活环境因为有了丰富灿烂的色彩而变得美丽,中华文明,渊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形成了极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色彩理念,景观色彩应用或清幽淡雅或金碧辉煌,创造了如苏州园林、北海公园、颐和园等无数的人类园林艺术精品。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造就了中国色彩理念的基础,色彩意向表达折射出朴素的哲学观念。古人认为:“天有六气,发有五色”。“五色”是色彩的本原之色,是一切色彩的基本元素。周礼考工记曰:“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在战国时期,五色被认为可与五行、五时、五声、五态互相对应,相互转化,而这里的五气指寒、热、风、燥、湿,五时指冬、夏、春、秋、长夏,由此可见,古人已经把色彩和自然气候联系起来,把它们看作一个可以相互转换、彼此依存的整体。我国传统的色彩理念体现出色彩的“动态”存在观,生生不息、相互转换、彼此依存、互为整体。在今天我们的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和继承这些优秀的色彩观念。用设计的作品与自然环境统一在一起进行整体考虑。二、色彩的基本概念要创造具有良好色彩气围和色彩构成的景观设计,首先应以认识科学的色彩理论知识和灵活机动的色彩构成方法为基础。色彩是用眼睛看到的作用于人的感官,它容易被人们所感受,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人们对色彩的热爱已是由来已久,自古以来,在许多器皿上就已经敷于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对于色彩的追求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色彩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彩度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如图1所示)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彩度的色彩。(如图2所示) 图1 图2(2)色彩的基本属性:色彩学上把色相、纯度和明度称为色彩的基本属性,也称为色彩的三要素、色彩感觉的三属性等。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在可见光谱里的位置。最初的基本色相为红、黄、蓝,称为三原色。在三原色各色中间按相等比例加插中间色,又可得到橙、绿、紫三个基本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灰阶里白色含量高,明度低是指色彩灰阶里的黑色含量高。高明度的色彩看起来有重、暗和下降的感觉。纯度也就是饱和度,是指一种色彩的浓烈或鲜艳程度。饱和度越高,颜色中的灰度成分就越低,颜色的浓度就越高。(3)色彩的作用:自然物象中的色彩是不会依据人的意志转变的。这种客观存在作用于人的大脑之后才造成人的色彩感觉。由于波长的不同,对视觉刺激程度也就不同,从而使大脑感觉出不同的色彩。长时间以来,由于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使色彩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当人们看到红、黄、橙色时,在心理上就会联想到给人温暖的火光以及阳光的色彩,因此给红、黄、橙色以暖色的概念。在生理上,由于这几种色光的波长比较长,有扩张及迫近视线的现象,在视觉上有拉近距离及扩散感。可当人们看到蓝、青色,在心理上会联想到大海、冰川的寒意,给这几种颜色以冷色的概念。在生理上,冷色波长较短,会产生视觉上的后退感和收缩感。由于心理作用与社会活动的参与,不同色彩会对人产生兴奋、愉快和压抑等感觉。正是由于不同色彩有着各异的作用,人们利用色彩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三、自然色彩与景观设计中的色彩1、自然环境中的色彩调查实验证明,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呈现自然色彩也是地域环境色彩,它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因为气候,环境的不同形成的色彩不同。(1)自然色彩的构成因素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区域都有其自然特征、限制因素等。大自然是神奇的,人类生于自然,根植于自然,也受控于无所不在的自然法则。麦克哈格说“神话,宗教奇迹和人类发明,没有谁可与自然相媲美”。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根本,是我们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来源。在大自然这个空间中万事万物构成了五光十色的色彩环境。天空、水、土壤、树木、花、阳光等自然要素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自然色彩是自然要素原有的固有色彩,无须人工装点。由于气候的不同形成的自然色彩以就不相同。就好像在北方,由于气候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色彩,和我们“四季如春”的云南昆明相比下,我觉得昆明一定是很好的。在我们美丽的云南由于气候条件 图3好,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是多姿多彩的,自然色彩更是五彩缤纷。(如图3) (2)自然中的自然色彩规律天空的颜色是蔚蓝的没有人能把它改变成红色;天气的变化有阴雨绵绵,阳光明媚,这些是人无法控制和改变的;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花、草、树、 木的色彩变化无穷没有人能改变。而自然中的各种因素间 图4相互作用,循环往复的变化又呈现出自然色彩的“动态”规律,不同地域环境中,环境色彩随四时,四季的循环变化现象体现了自然色彩的“动态”关系。而这种动态的色彩又成为环境景观设计中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的因素。使自然环境中“动态”色彩同人工形态(景观)“静态”色彩形成对比。(如图4所示)2、景观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法则景观设计中的色彩是以地域环境色彩为基础,根据色彩规律,应用艺术审美法则变动创造出的环境色彩。 对于我们今天景观设计中的色彩应用问题,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色彩观念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即这种观念与当地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密切相关。色彩心理学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色彩观念的这种相对稳定性是由于多次欣赏了某些色彩,神经通过在大脑皮层上日益加深,便形成了牢固的暂时的神经联系而造成的,这种审美无惊奇感,但习惯欣赏的东西是从内心欢迎的,故而产生愉快的感情”。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强调经学,忽视科学,以“中庸”“中和”作为美的标准,要求统一、整齐划一的美,人的一切思想与行为都要循规蹈矩,不偏激,不标新立异,因此在色彩的选择上势必以暗色或中性色为主,注重色彩的单纯、和谐及其内涵,不求色彩、色度的丰富性,即使有对比也是适可而止。所以,虽然北方皇家园林也曾为显示豪华、夸耀权威而饰朱粉金,但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仍以追求高雅、柔和、温润、质朴的色彩美感为目标,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凝聚成的,而且这种积淀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影响仍很广泛。(2)景观色彩视觉需求的发展、变化。 “人能在自然界看到的颜色是有限的,人对任何事物不断地接受,就会产生腻的感觉,使人疲劳乏味,流行色之所以形成,表面看有其人为的因素,而内因是它符合人们生理平衡的需求” 。这样的观点是美国生理学家海巴比伦从精神物理验证得知的。即人们对色彩变化、对比色的需求,以达到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平衡。景观环境色彩虽然不可能像流行色那样有规律地变化,但其顺应时代需求的规律不可逆转,社会发展带来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色彩审美趋向于简洁、明快、醒目、亮丽,因此明度较高,色度较低的颜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欢迎。 (3)在景观设计色彩的应用中民族地域文化和民族色彩元素的注入,如:玉溪的景观设计中就可以应用新平花腰傣的服饰色彩元素,花腰傣的服饰主要用色由青色、红色、绿色构成,在景观小品设计中,有选择地应用花腰傣的服饰色彩元素和图案元素,就能创造出具有浓郁花腰傣文化元素的景观小品。我们知道,服饰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特征。同时还是一个民族最显著的外在标志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外在表现。服饰中蕴含了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等一系列的文化信息,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社会意识文化心态的综合反映,它浸透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汗水,记载着一个民族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铸造生活的能力。花腰傣服饰在造型、艺术美感等方面,较完善地展示出了自己独有的个性特征。(如图5所示) 图5一个民族的服饰具有民族文化特色,而民族图案也是一个很好的象征。在很多民族文化里都把自己具有代表性的图案做成“图腾柱”,形成一种装饰性,具有观赏作用的作品,记下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民族的特色,从而使人们了解我们的民族,关注我们的民族,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播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如图6所示) (4) 色彩对比和互补应用的问题,关键在于“度”,花腰傣服饰中用色就大胆的采用红绿对比,但从量的应用上适到好处,因此不 图6但不突兀,反而鲜明而生动。在环境景观设计中景观小品的用色也往往需要同环境对比开来,才能更好的突出“景点”的视觉亮点效果。例如玉溪的红塔,红塔在造型上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和一般的塔一样,就因为给它一身红装,显示出了它的独特。在红塔的周围呈现的是一片緑色,绿色在自然环境中是一种很常见的颜色,不容易被注目。红塔在所处的位子上取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仅是和緑色形成对比,还给人雄伟、庄严的感觉。而且红塔在所处的环境中是静态的,周围环境一年四季都在变化是动态的,一静一动把自然色彩和人工形态色彩协调起来。红色在景观设计中很显眼容易引起注目,所以应用红色才能更好的吸引过往的闲人关顾它。在我们的设计中不能缺少红色,但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更不能缺少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营造出更具特色的设计,更具美丽色彩的风景。(如图7所示) 图7 环境景观色彩设计,应在充分分析地域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色彩,协调自然色彩和人工形态色彩二者间的关系,以科学色彩理论为基础,继承和弘扬前人的优秀色彩观念和经验。同时在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注入传统文化色彩元素,使环境景观设计呈现出丰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参考文献1 崔 平,景观设计, 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第一版2 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一版 3 林 辉,环境空间设计艺术,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4 刘晓陶,艺术中的自然, 长春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6年7月第一版5 谢凝高,人与自然的交响曲,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11月第一版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lor Ta-patterns of Hua yao dai People (A Branch of Dai People) in the Design of Artificial Scenery Abstract:Based on the modern color design theory, this thesis puts up with some suggestions of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in the designing of the com-donation of natural color tap terns and artificial color tap terns,The use of the tap terns with contrast, harmony and reflection of colors in the designing of the patterns of colors both from natural colors and artificial colors is typical of the design of pasterns combined with the natural color tap tern and artificial color tap tern and this would suggest the tactical use, beautification,scientific value and creative Neff of the benign. By this, the thesis argue that the design of artificial scener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the proper combination of all colors and its proper use. At the same time, the thesis sugge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