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1 武武夷夷山山至至邵邵武武高高速速公公路路 基基础础控控制制测测量量 与与航航测测成成图图工工程程测测量量报报告告 1 1 概况概况 1 项目概况 受福建省南平市高速公路筹建处委托 于 2005 年 12 月至 2006 年 3 月完成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航测成图范围为沿拟建公路中线两侧各350m 的带状地区 互通式立交成图 范围以甲方 所提供的 1 5 万地形图上所标定的为准 2 测区位置 测区主要经过福 建的武夷山市 建阳市和邵武市 东接建设中的浦南高速 经 麻沙 下沙 晒口和大埠岗等镇至和平镇与建设中的京福高速相接 测区东起东经 118 05 西至东经 117 18 北起北纬 27 32 南至 北纬 27 08 3 测区地形 测区内 地形复杂 山林叠嶂 地貌大部分为重丘山岭 测区植被 繁茂 主要是松树 杉树 竹林和灌木 山上杂草丛生 通行困难 谷底有少部分为水稻田 工作区域交通比较方便 但是 205 省道上双向车流量很大 给外业测量工作来 较大的困难和一定的危险性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2 2 2 测绘工作内容测绘工作内容 1 建立路线全线 首级 GPS 平面控制网 一级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 采用航空摄影与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测绘1 2000 数字化地形图 3 3 测区资料情况测区资料情况 1 1 10000 地形图 附有路线方案 2 1 50000 地形图 附有路线方案 3 测区已有高等级国家三角点和国家 等水准点 资料 4 4 资源配置情况资源配置情况 投入以下人力物力资源 确保本项目的按期完成 作业中的测量仪 器均经过 了严格的检校 保证了测量成果的可靠性 1 人员 25 人 其中教授级高工 1 人 高级工程师 2 人 工程师 5 人 助理工 程师 8 人 技术员 14 人 农民工若干 2 南方 NGS 9600 静态 GPS 接收机 6 台 10mm 2ppm 3 南方 NTS 352 全站仪 3 台 2 2mm 2ppm 4 TOPCON 数字水准仪 DL 101C 2 台 0 4mm km 5 台式电脑 15 台 便携式计算机 3 台 6 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VirtuoZo NT 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20 台 7 HP800PS 绘图仪 1 台 8 计算软件若干套 9 汽车 2 台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3 5 5 执行技术依据执行技术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勘测规范 JTJ061 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 JTJ T066 9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摄影测量规范 JTJ065 9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家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989 9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国家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9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 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GB15967 1995 7 1 500 1 1 000 1 2 000 地形图图式 GB T 7929 199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 1003 95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国家标准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 GB18316 200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2 95 11 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4 6 6 工作流程工作流程 图 1 工作流程图 编制测量设计书 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航空摄影 像片调绘 内业加密 内业测图 编辑 成果整理 成果审核 资料上交 航带设计 选点 埋石 像片控制测量 平面 高程外业自 检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5 7 7 坐标系统选择坐标系统选择 1 平面坐标系统 路线在测区内为东北 西南走向 测区全长约为90Km 路线范围内的控 制点高程大部分在180m 450m 之间 高差较大 为了保证投投影影长长度度变变形形值值 不不大大于于 2 5cm km 在 1954 年北京坐标系的基础上 建立 武武邵邵高高速速公公路路抵抵偿偿坐坐 标标系系 中央子午线为 117 40 抵偿投影面的高程为320 米 2 GPS 测量系统 采用 WGS 84 大大地地坐坐标标系系 3 高程系统 采用 1985 国国家家高高程程基基准准 4 像片控制测量和1 2000 数字化地形图采用与控制测量一致的坐标系统 8 8 选点 埋石与编号选点 埋石与编号 8 1 平面控制点 8 1 1 点位布设 沿线路前进方向平均每5 0km 左右布设一对 相互通视的 四等 GPS 点 或公 路三级 GPS 点 在此基础上 全线布设一级导线 控制网 一级导线利用四等 GPS 控制网 或公路三级 GPS 控制网 作为首级控制 网 一级导线点间距为300 500 米 隧道 河流除外 最大间距不 大于 500 米 最小间距不短于50 米 路线起 终点分别与浦南高速公路 和京福高速公路的 施工控制网联测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6 8 1 2 选点与埋石 8 1 2 1 点位要求 1 选点员 按要求进行踏勘 并实地核对 调整 确定点位 点位应有利于采 用其它测量方法扩展和联测 对需做水准联测的点位还应踏勘水准路线 2 四等 GPS 点 或公路三级GPS 点 及一级导线点均应选在基础稳定 并 有利于长期保存的地点 点位距离路线中心线应在50m 200m 之间 3 GPS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 视野开阔 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 于 15 的成片障碍物 4 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 点位距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 如电视台 微波站等 的距离应不小于400m 距 220kv 以上电力线 路的距离不小于50m 5 由于山区植被茂密 至少应有一对相邻点必须通视 便于路线勘测和施工使 用 8 1 2 2 埋石 1 标石规格 四等GPS 点 或公路三级GPS 点 一级导线点标石 规格 按 公路摄影测量规范 附录 D 所示 中心标志直径选用不小于 12mm 钢筋制作 并刻有十字 标石面上应刻有顺序号 正线为 W 武邵 比较线为 W B 或 W B 2 四等 GPS 点 或公路三级 GPS 点 编号如 WGPS 001 一级导线点编号如W001 如 WB001 2 当四等 GPS 点 或公路三级GPS 点 四等水准点或一级导线点位于山 区坚硬岩石地段或建筑物上时 可在岩石或建筑物顶上现场浇灌 3 埋入地下的标石 底部土地应捣实 埋石应牢固 防止下沉 4 选点 埋石应分组对视作业 以确保相邻点的通视 5 点位选在耕作地区时 应埋设于非耕种地上如田埂等地方 并露出地面少 许 当必须埋设于耕地时 标石顶面应埋设于耕种表土层以下 6 利用原有平面控制点时 应确认该标石完好 并用红油漆依路线前进方向 对其顺序编号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7 7 点位选埋后 应准确绘制点之记 规格见JTJ T065 97 公路摄影测量 规范 附录 E 纸张用 A4 幅面 8 四等 GPS 点 或公路三级GPS 点 及一级导线点应分别沿路线前进方向 进行编号 不得重号 8 2 高程控制点 1 沿路线方向每 5 公里埋设一个 永久性水准点 见下图 临时性水准点 埋设间距为 平原区 相对高差 50 米 0 5 0 8 公里 600 钢筋12 碎石土 C20混凝土 捣固土石层 混凝土护 桩 层 200 400 150 100 400 350 2 永久性水准点可利用线路上的四等GPS 点 或公路三级GPS 点 或一 级导线点 不再单独埋设标石 带四等水准点的GPS 点或一级导线点 按四等水准点要求埋设并加注 WGPS 或 W 如 WGPS001 或 W001 3 永久性水准点应按国家规定标准埋设 临时性水准点可利用坚固地物 建 筑物 一级导线点或砼桩埋设 9 9 测量方法及要求测量方法及要求 9 1 GPS 控制测量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采用了6 台南方 NGS 9600 单频 GPS 接收机 10mm 2ppm 进行施测 接收来自卫星的L1 信号进行载波观测值观测 GPS 测量采用静态定位模式 三级GPS 平面控制网的网形为双基准菱状网 以点连接 边连接或网连接方式构成 见图2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8 图 2 双基准菱状网 9 1 1 GPS 观测规范操作 1 观测人员 严格遵守了观测计划和调度命令 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了同步观 测作业 测站之间做到了密切配合 2 观测人员到达测站点位以后 按要求架设好接收机天线 做到了精确对中 与整平 天线高量取了两次 差值小于3mm 时取平均值 取位到 1mm 3 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 观测人员经常查看了测站信息及其变化情况 做 到了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通报调度员 以便及时调整观测计划 4 观测时段结束时 观测人员进行了认真检查 当测量数据符合要求后才按照观 测计划迁站 9 1 2 GPS 观测采用的技术指标 GPS 测测量量采采用用的的技技术术指指标标 表 1 级别级别卫星数卫星数 接收机接收机 精精 度度 卫卫 星星 高度角高度角 GDOP 观测时间观测时间 分 分 最弱点点位最弱点点位 中误差 中误差 cm 最弱边相最弱边相 对中误差对中误差 四等点 410mm 2ppm 15 8 40 5 1 4 万 一级导线点 410mm 2ppm 15 8 30 10 1 2 万 注 观测时间为有效观测时间 1 四等 GPS 平面控制网 或公路三级 GPS 网 均使用静态定位模式进行观测 所 使用的 GPS 接收机观测前均应进行检验 2 四等 GPS 平面控制网应与附近国家三等以上控制点联测 联测点不得少于 3 个 1 N 2 M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9 计算时进行整网平差 国家控制点应均匀分布 且能有效控制本控制网 当线路控制网 较长时 应增加联测点的数量 9 2 高程控制测量 本次高程控制测量 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 采用了水准测量 和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测量相结合的方式 施测 野外测量数据当天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并对原始数据 实行双人备份 平差采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研制的科傻地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系统 进行计算 9 2 1 四等水准测量与精度要求 1 本次水准测量采用了2 台 TOPCON DL 101C 型电子水准仪按四等水 准测量要求施测 2 到工地后检验水准仪i 角误差 i 角值分别为 0 6 仪器号为 25003 和 2 9 仪器号为 24644 其值小于 公路勘测规范 中不 得大于 20 的规定值 3 所使用的水准仪及标尺 出测前均应进行检校 4 水准测量按照后 前 前 后的顺序观测 后前高差与前后高差之差不得大于 3mm 5 外业观测数据和记事项目 在现场直接记录于水准仪内存中 6 观测结果超限进行重测 7 测站观测超限立即重测 否则从水准点或间隙点起重测 8 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超限必须重测 重测后应选用往返合格的成果 如重测 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 较差均不超过限差时 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9 数据传输采取双人同时备份 不得修改数据代码与原始观测资料 四四等等水水准准测测量量技技术术要要求求 表 2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10 项项 目目技技术术要要求求 视线长度 100m 前后视距差 5m 前后视距累积差 10m 中丝最低视线高度0 2m 四四等等水水准准测测量量的的精精度度 表 3 每每公公里里高高差差中中数数 中中误误差差 mm 往往返返较较差差 附附合合 或或环环线线闭闭合合差差 mm 等等级级 偶偶然然中中误误差差 M 全全中中误误差差 W M 平平原原微微 丘丘区区 山山岭岭重重 丘丘区区 检检测测已已测测 测测段段高高差差 之之差差 mm 四等 5 10 20L 6或 25nL 30 i L 注 计算往返较差时 L 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 km 计算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时 L 为附合 i L 或环线的路线长度 km n 为测站数 Li 为检测测段长度 km 结点路线长度不得超过附合路线长度的 0 7 倍 9 2 2 三角高程测量与精度要求 1 测区大部分属于山岭 重丘 区 采用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代替四等水准 2 光电测距 高程导线布设成附合导线 结点导线或导线网等形式 3 施测高程导线前 沿路线选定测站 视线长度一般不大于700m 河流与大 沟除外 视线高度和离开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 5m 4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采用每点设站对向观测 斜距观测两测回 每测回照准一 次 读数四次 各次读数互差和测回中数之间的互差为10mm 和 15mm 仪器高和棱镜高应在测前和测后各量一次 两次读数互差不超过2mm 5 光电测距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光电测距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 表 4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11 等级等级仪器仪器 测距边测距边 测回数测回数 垂直角垂直角 测回数测回数 指标差指标差 较差较差 垂直角垂直角 较差较差 对向观测高差对向观测高差 较差较差 mm 附合或环线闭附合或环线闭 合差合差 mm 四等DJ223 7 745D20D 注 D 为光电测距边长度 以km 为单位 高差计算时 对观测斜距 施以加常数和乘常数改正 气象改正 最终成果取 至小数点后三位 9 3 导线控制测量 1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导导线线测测量量技技术术要要求求 表 5 等级等级 附合导线附合导线 长度 长度 km 平均边长平均边长 km 每边测距每边测距 中误差中误差 mm 测角中误测角中误 差 差 导线全长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相对闭合 差差 方位角闭方位角闭 合差合差 测回数测回数 一级100 5175 01 15000 10n 2 2 一级导线点采用 GPS 测量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进行 3 导线测量采用附合路线形式 导线网等形式 观测时间根据仪器精度 等级要求 导线长度及周围环境等条件综合考虑 4 水平角观测两测回 分别观测左角和右角 5 仪器高与觇标高量取两次 取其平均 精确至毫米 6 原始导线观测记录手簿应记录准确 规范 字迹清晰 不得连环涂改 1010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及精度评定及精度评定 10 1 三级 GPS 平面控制网 10 1 1 GPS 数据处理 1 存储在接收机内的观测数据每天及时传输至计算机中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和 其它数据预处理 2 三级 GPS 平面控制网基线解算和平面控制网平差使用南方测绘公司的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12 GPSpro 4 0 版的 GPS 数据处 理软件包 3 对周跳较多或接收质量较差时段的数据 其观测值数据剔除率均小于 10 4 当采用多台接收机同步观测时间超过40 时 均应解算多条边的GPS 基线向量 并计算出同步闭合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 同步时间超过 80 的闭合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Wx 5 n Wy 5 n Wz 5 n 222 WzWyWxW 5 3n 22 bda 式中 W 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 mm 弦长标准差 mm n 为同步环基线个数 a GPS 接收机固定误差 mm b GPS 接收机比例误差 ppm d 为环中基线的平均长度 km 5 异步环的坐标分量及全长闭合差均满足 Vx n3 Vy n3 Vz n3 V n33 式中 V 异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 mm 弦长标准差 mm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13 n 异步环中的边数 10 1 2 GPS 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及精度评定 1 三级 GPS 平面控制网 的平差计算 采用南方测绘公司的GPSpro 4 0 版 的 GPS 数据处理软件包 2 按基线向量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 三维基线向量网向二维基线向量网的坐标 转换 与地面网的约束平差三个步骤进行 3 三维基线向量网的无约束平差在WGS 84 坐标系中进行 4 二维基线向量网的平差在 武邵高速公路抵偿坐标系下进行 三级 GPS 平面控制网总点数为221 个 其中 福建省 C 级 GPS 控制点 4 个 经相容性检 验后 见相容性检验表6 采用了 4 个 C 级 GPS 控制点作 为起算点 点名 分别为 平平墩墩山山 PDSB 里里南南源源 LNYA 界界首首 JSAA 猪猪母母山山 ZMS1 国国家家点点相相容容性性检检验验 表 6 平差坐标 平差坐标 m m 理论坐标理论坐标差值 前 后 差值 前 后 点名点名 X X m m Y Y m m X X m m Y Y m m DxDx m m DyDy m m 里南源 3015794 763479802 4993015794 829479802 479 0 0660 020 平墩山 3005658 013470273 5893005657 943470273 6310 070 0 042 猪母山 3044794 224536495 2613044794 187536495 2310 0370 030 界首 3028977 778503528 9113028977 807503528 921 0 029 0 010 三三级级 G GP PS S 平平面面控控制制网网由由 1 15 50 05 5 个个闭闭合合环环 含含同同步步环环与与异异步步环环 组组成成 环环闭闭合合差差 均均满满足足 公公路路全全球球定定位位系系统统 G GP PS S 测测量量规规范范 要要求求 闭闭合合环环相相对对误误差差最最大大的的是是 4 41 18 8 号号闭闭合合环环 见见表表7 7 最最大大闭闭合合差差统统计计 表表 7 7 环环号号 边边长长闭闭合合差差 m mm m 相相对对误误差差 p pp pm m 边边长长闭闭合合差差限限值值 m mm m 环环中中的的点点 41811 1439 911 21 WGPS079 WGPS080 GW61 三三级级 G GP PS S 平平面面控控制制网网有有 4 43 3 条条重重复复基基线线 重重复复基基线线差差均均满满足足 公公路路全全球球定定位位 系系统统 G GP PS S 测测量量规规范范 要要求求 重重复复基基线线误误差差最最大大的的是是见见表表8 8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14 最最大大重重复复基基线线差差统统计计 表表 8 8 环环中中的的点点重重复复基基线线差差 m mm m 相相对对误误差差 p pp pm m 重重复复基基线线差差限限值值 m mm m WGPS074 WGPS073 441 428 三三级级 G GP PS S 网网平平差差后后最最弱弱点点点点位位中中误误差差为为 0 505cm0 505cm 点点名名为为 G GW W6 60 0 满满足足 公公 路路勘勘测测规规范范 不不得得大大于于 5 5 0 0c cm m 的的要要求求 三三级级 G GP PS S 网网平平差差后后最最弱弱基基线线边边长长相相对对中中误误差差1 1 4 41 19 97 79 9 基基线线边边为为 W WB B2 22 21 1 W WB B2 22 20 0 满满足足 公公路路勘勘测测规规范范 中中不不得得大大于于 1 1 4 40 00 00 00 0 的的要要求求 10 2 一级导线平面控制网 10 2 1 一级导线数据处理 1 水平角观测两测回 分别观测左角和右角取平均 2 观测斜距施以加常数 乘常数改正及气象改正 3 全站仪与棱镜的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按下式进行改正后用于投影改正 cos 0 fsD R s Kf 2 cos 1 式中 测距边两端点仪器与棱镜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 m 0 D 经气象及加 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 m s 垂直角观测值 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垂直角的改正值 不论仰角或俯角 恒为正值 ff 平均大气折光系数 K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R 4 参加平差计算的边长经水平距离改正后按照下式进行投影改正 将实测边长改化至 武武邵邵高高速速公公路路抵抵偿偿 坐坐标标系系 所规定的抵偿投影面上 A mP R HH DD1 0 式中 测距边两端点平均高程面的水平距 m 0 D 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长度 m D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15 测距边两端的平均高程 m m H 测区平均高程 m P H 参考椭球体在测距边方向的法截弧曲率半径 A R 10 2 2 一级导线平差计算及精度评定 1 一级导线平面控制网采用公路三级 GPS 平面控制网的平差成果作为起算资料 2 观测数据严格按200 检查后用于平差计算 平差软件采用武汉大学 COSAWIN 软件即 地面测量工程控制与施工测量内外业一体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 系统 简称科傻系统 3 全线共施测 29 条一级导线 一级导线 网平差后 最弱点点位误差为 8 494cm 点名为 W085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 22000 1 20000 导线 边为 W163 W164 满足 公路勘测规范 要求 4 一级导线网 由 64 个闭合环 组成 其中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的为62 号 导线闭合环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 16959 1 15000 满足 公路勘测规范 要求 10 3 高程控制网 10 3 1 水准数据处理 1 水准观测数据严格按200 检查后用于平差计算 平差软件采用武汉大学 COSAWIN 软件即 地面测量工程控制与施工测量内外业一体化和数据处理自动 化系统 简称科傻系统 2 每条水准路线按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 或附合路线的环线闭合差在计算高差中 误差或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超限时 应对路线上闭合差较大的测段进行 M W M 重测 和按下式计算 M W M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16 Rn M 4 1 F WW N MW 1 式中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 mm R 测段长 km n 测段数 W 路线经过各项修正后的环线闭合差 mm N 水准环数 F 水准环线周长 km 10 3 2 高程导线数据处理 1 垂直角观测 3 测回 指标差较差和垂直角较差均满足要求 2 观测斜距施以加常数 乘常数改正及气象改正 3 观测斜距经上述步骤改正后 再按下式进行改正后用于计算全站仪和棱镜之间的高 差 sin fsDh R s Kf 2 sin 1 式中 测距边两端点仪器与棱镜的高差 m h D 经气象及加 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 m s 垂直角观测值 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垂直角的改正值 不论仰角或俯角 恒为正值 ff 平均大气折光系数 K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R 10 3 3 高程控制网平差计算及精度评定 路线全线共有测量里 程 227 716km 参与全网整体平差计算 全线共联测国家 等水准点 两个 南建 35 NJ35 南建 36 NJ36 等水准点五个 邵泰 5 ST5 邵泰 7 ST7 江建 30 JJ30 江建 34 JJ34 及福建省 C 级 GPS 点 界首 JS 经过国家水准点相容性检验 见表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17 9 表明 南建 35 南建 36 邵泰 5 邵泰 7 江建 30 江建 34 及福建省 C 级 GPS 点 界首 相容性较好 可作为 高程控制网的 起算点 国国家家水水准准点点间间相相容容性性检检验验 表 9 序号序号起算点起算点检验点检验点检验点理论值 检验点理论值 m 观测值 观测值 m 前前 后差值 后差值 m 邵泰 5392 009392 002 0 007 南建 42186 741186 759 0 018 界首272 047272 031 0 016 南建 35221 002220 984 0 018 南建 36234 360234 351 0 009 1 江建 30 邵泰 7 江建 34150 626150 678 0 052 南建 36234 360234 363 0 003 南建 35221 002220 995 0 007 邵泰 7421 852421 845 0 007 江建 30176 802176 808 0 006 江建 34150 626150 661 0 035 2 界首 南建 42 邵泰 5392 009392 002 0 007 全线整体平差后 每公里高差中数单位全中误差为全线整体平差后 每公里高差中数单位全中误差为 7 7 2 24 41 1m mm m 1 10 0m mm m 闭闭合合差差 或或往往返返测测量量较较差差小小于于 6或或 25 均均满满足足 公公路路勘勘测测规规范范 要要求求 见见表表nL 1 10 0 水水准准路路线线闭闭合合差差统统计计 表 10 序号序号环线或路线起讫点环线或路线起讫点路线长度 路线长度 KmKm 高差闭合差高差闭合差 mm mm 限差限差 mm mm 1 界首 江建 30 52 327 8 144 6 2 南建 36 江建 30 61 624 3 157 0 3 南建 35 江建 30 65 734 6 162 2 4 邵泰 5 江建 30 113 4 53 2 213 0 5 邵泰 7 江建 30 135 1 53 2 232 5 6 江建 34 江建 30 72 0 39 4 169 7 7 南建 42 江建 30 39 5 6 4 125 6 8 南建 36 界首 9 6 3 5 62 0 9 南建 35 界首 13 76 8 74 1 10 邵泰 5 界首 61 4 81 0 156 7 11 邵泰 7 界首 83 1 81 0 182 3 12 江建 34 界首 53 7 77 6 146 5 13 南建 42 界首 21 2 44 6 92 0 14 南建 35 南建 36 4 710 3 43 3 15 邵泰 5 南建 36 52 4 77 5 144 7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18 16 邵泰 7 南建 36 74 1 77 5 172 1 17 江建 34 南建 36 63 0 74 1 158 8 18 南建 42 南建 36 30 5 41 1 110 5 19 邵泰 5 南建 35 49 0 87 8 140 0 20 邵泰 7 南建 35 70 7 87 8 168 2 21 江建 34 南建 35 67 2 84 4 163 9 22 南建 42 南建 35 34 6 51 4 117 7 23 邵泰 7 邵泰 5 21 70 0 93 2 24 江建 34 邵泰 5 114 83 4 214 3 25 南建 42 邵泰 5 82 336 4 181 4 26 江建 34 邵泰 7 136 53 4 233 7 27 南建 42 邵泰 7 104 036 4 204 0 28WB135 WB118 WB1770 3 1 0 11 5 29WGPS062 WB2348 7 16 2 59 0 30WB354 P39 3 13 0 61 1 31WB206 WB20514 01 5 74 9 32WGPS043 WB30314 013 7 74 9 33W112 WB22923 811 9 97 5 34WGPS080 GW601 3 9 0 22 8 35WGPS005 BM0342 20 5 29 7 1111 航空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 11 1 航空摄影 航摄资料为 2006 年 1 月航摄 像幅 23cm 23cm 焦距 153 84mm 像片比例尺 1 10000 航摄内 外方位元素详见航摄鉴定表 成范围为沿拟建公路中线两侧各 350m 的带状地形区 互通式立交部分范围按照相应要求以甲方提供的 1 50000 地形图上所标 定的为准 沿路线方向共飞行 15 条航线 WSN1 WSN2 WSN3 WSN4 WSN5n6n7 WSN8 WSN9 WSN10n11 WSN12n13 WSN14 1 WSN14 2 和 WSN15 共 12 测区 292 张 1 10000 黑白 航摄像片 航摄像片图像清晰 航向重叠度一般为 60 65 个别最大不得大于 75 最小不得小于 56 不 得出现绝对漏洞 相邻航线的像片旁向重叠度一般应为 30 35 个别最小不得小于 13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19 11 2 像片控制测量 11 2 1 像控点的布设 像片平高控制点采用单航线或区域网布点法布设 在区域周边和中央布设六个平高 控制点 平高控制点的航向两相邻控制点间的跨度不得超过 4 条基线 见下图 像片控制点的编号 平高点编号前冠 P 高程点编号前冠 G 为防止重复编号 编 号采用所刺像片的像片编号的后四位数作为像主点上方的像控点编号 当同一张像片上 选取两个及其以上像控点时可用 1 2 来表示 如 P4436 G4421 1 G4421 2 等 像控点的编号采取航线号 流水号方式 11 2 2 像控的点位要求 1 像控点应布设在航向 5 6 度及旁向 3 度重叠范围内 尽量使像控点能够公用 2 像控点距像片边缘和各类标志不得小于 1cm 3 像控点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 离开方位线距离应大于 3 0cm 当旁向重叠过大 使相邻航线公用像控点不能保证距离方位线大于 5cm 时 应采用分别布点 4 点位离开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不大于 1cm 困难时个别点可不大于 1 5cm 旁向重叠过大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 应分别布点 航线两端上下像控点在同一像 对相互偏离不应超过半条基线 5 因大面积水域 云影 阴影及其它原因使影像不清 离像主点 2cm 以内选不出明显 目标 或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选不出连接点时 落水像对应全野外布点或分别布点以便 内业加密分区解算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20 11 2 3 像控的点位选刺要求 1 平面控制点应选在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点 接近正交的线状地物交点 地物拐角 点或固定的点状地物上 实地辨认误差应小于图上 0 1mm 弧形地物与阴影处不得作为 刺点目标 2 高程控制点应选刺在局部高程变化很小的地方 狭沟 尖山顶和高程变化大的斜 坡等不宜选作刺点目标 3 平高控制点的选刺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对点位目标的要求 4 像控点在各张相邻像片上均应清晰可见 应选择影像最清晰的一张像片作为刺点 片 刺点误差和刺孔直径不得大于 0 1mm 5 选刺目标时应认真判读像片 以满足刺点目标要求为主 同时满足像控点布设的 点位要求和兼顾联测的方便 选刺完成后 应现场实地绘制能准确确定其点位的略图 并用简练而准确的文字描述点的位置 其文字描述中使用的 东 南 西 北 方向词的定义 统一使用以像片片号方向 上方 为北方向 飞行方向为东西向 按 上北 下南 左西 右东 确定其它方向 6 每一个像控点应由第二人进行 100 的检查 并有刺点者和检查者签名 11 2 4 像控点测量及数据处理 像片控制点平面测量采用GPS 进行测量 按静态模式施测 像控点基线解 算和整网平差均采用南方测绘公司的GPSpro 4 0 版的 GPS 数据处理软件包 像片控制点高程测量采用GPS 水准测量 GPS 高程拟合采用 南方测绘公司 的 GPSpro 4 0 版的 GPS 数据处理软件包 11 2 5 像控测量精度评定 全线共布设像控点 134 个 像控网由 1858 个闭合环组成 其中同步环 1270 个 异 步环 588 个 所有环闭合差均满足限差要求 像控点二维基线向量网的平差在武邵高速公路抵偿坐标系下进行 二维平差后最弱 点点位精度为 1 8cm 10cm 点名为 2612 满足 公路摄影测量规范 要求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21 高程拟合后 最弱点点位精度为 0 35cm 10cm 点名为 4102 满足 公路摄影 测量规范 要求 11 3 像片调绘 像片调绘采用全野外调绘法 全部 采用 1 5000 的放大调绘片调绘 1 调绘像片采用隔号像片 调绘范围根据测图范围来确定 为使调绘范围界 线避开复杂地形 个别调绘像片可以出现连号 在调绘面积线以外 应注明邻接像 片号 为避免调绘漏洞 相邻调绘片接边时 右边 下边画为直线 左边 上边接 边线根据邻片立体转绘 无接边处应注明 自由图边 2 地面 地下及架空管线均需要表示 并注记输送性质 3 永久性的电力线 通讯线 电杆 铁塔的调绘 应分明高压线 通讯线 并 在转折处标明每条线路的走向 地下电缆 地下管线均仅调绘其拐点位置 4 农田 植被等各种地类界均调绘 在密林区 应调绘平均树高 并且在 平均树高有变化的地方分别量注 供内业立体测图时改正 多种植被混生于同 一范围内时 只选择其主要的表示 5 地理名称注记要调查核实 正确注记 其内容包括居民地 道路 桥梁 市镇街巷 工矿企业 机关学校 医院 农 林 场 大型文化教育建筑 名胜古 迹以及山岭 沟谷 河流 湖泊 港口等名称 6 河流和沟渠应标明流向 7 路堤 路堑 冲沟 陡坎 梯田坎等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天然或人工地貌元 素应以相应符号调绘于像片上 其比高在1m 以上时可在内业立体测图时予以测 注 但在阴影覆盖的沟谷和隐蔽地区仍由外业量注 8 铁路 公路 大车路 渡口 人烟稀少地区的小路 桥涵 隧道等均应调绘 对于等级公路 应注明公路的等级 路基和路面的宽度以及铺面材料 以双线表示 的道路 当其边线不明显时 须调注路宽和路的一侧至明显地物点的距离 9 房屋 窑洞 厂矿 学校以及文物古迹等建筑物均应调绘 无毗连的房屋应 逐个调绘并对房屋的建筑材料和层数进行注记 10 对航摄后拆除的建筑物应在像片上划除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22 11 境界只调绘县以上行政区界 12 调绘片 实地严密接好 并由第二人检查 签名 拼接后的地物 地貌不得 改变其真实形状及相关位置 跨越两个调绘片的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 如河流 道路 大居民地 植被 土质等注意名称 等级 注记等的一致性 11 4 影像扫描 影像扫描采用几何精度高于0 002mm 像元尺寸小于0 0125mm 的航片扫描 仪对航摄原始负片进行扫描 影像扫描时采用扫描在线检校 确保影像几何精度 扫描分辨率为 0 025mm 影像格式为 TIFF 格式 影像框标清晰可见 对数字影像检验 每个影像的框标内定向都在限差以内 0 01mm 11 5 空三加密 所有测区均使用 VirtuoZo NT AATM 软件加密 采用 PATB 软件进行光束法区域网 平差 按 5 3 保留像点 WSN1 测区平面控制点 11 个 高程控制点 11 个 其中 3 个导线点参与平差计算 WSN2 测区平面控制点 14 个 高程控制点 14 个 其中 3 个导线点参与平差计算 WSN3 测区平面控制点 21 个 高程控制点 21 其中 6 个导线点参与平差计算 WSN5N6N7 测区平面控制 39 个 高程控制点 39 个 其中 5 个导线点参与平差计算 WSN8 测区平面控制点 23 个 高程控制点 23 个 其中 5 个导线点参与平差计算 WSN9 测区平面控制点 15 个 高程控制点 15 个 其中 2 个导线点参与平差计算 WSN10N11 测区平面控制点 53 高程控制点 47 个 其中 7 个导线点参与平差计算 WSN12N13 测区平面控制点 24 个 高程控制点 28 个 其中 5 个导线点参与平差计算 WSN14 1 测区平面控制点 12 个 高程控制点 12 个 WSN14 2 测区平面控制点 12 高 程控制点 12 个 框标内定向中误差大都小于 10 u 最大 12u 相对定向上下残余视差都小于 10u 加 密点平面误差一般小于 0 3m 最大不超过 0 4m 高程误差一般小于 0 3m 最大不超过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23 0 35m 平差中误差统计如下 WSN1 测区 rms x 0 092 rms y 0 129 rms z 0 141 SIGMA NAUGHT 1 32 0 015 WSN2 测区 rms x 0 102 rms y 0 206 rms z 0 125 SIGMA NAUGHT 1 32 0 015 WSN3 测区 rms x 0 107 rms y 0 108 rms z 0 163 SIGMA NAUGHT 1 25 0 014 WSN5n6n7 测区 rms x 0 083 rms y 0 099 rms z 0 137 SIGMA NAUGHT 2 29 0 026 WSN8 测区 rms x 0 108 rms y 0 152 rms z 0 115 SIGMA NAUGHT 1 25 0 014 WSN9 测区 rms x 0 128 rms y 0 124 rms z 0 110 SIGMA NAUGHT 1 08 0 013 WSN10n11 测区 rms x 0 143 rms y 0 131 rms z 0 146 SIGMA NAUGHT 2 52 0 029 WSNn12n13 测区 rms x 0 155 rms y 0 139 rms z 0 169 SIGMA NAUGHT 2 44 0 025 WSN14 1 测区 rms x 0 091 rms y 0 098 rms z 0 145 SIGMA NAUGHT 1 08 0 011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24 WSN14 2 测区 rms x 0 195 rms y 0 127 rms z 0 108 SIGMA NAUGHT 0 97 0 010 11 6 数字化数据采集 主体测量及数据采集用 vivtu20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作业 利用扫描的像片数据 一般情况直接调用空三加密成果及野外像控点联测等数据文件 建立航空数字影象主体 模型 一般不需再进行定向 直接开始主体测量及数据采集工作 11 6 1 主体判绘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时 先内业判绘主体量测及数据采集测图 待调绘资料到达后 再补上调 绘资料并最终编辑 审图 判绘数据采集遵循 内业定位 外业定性 的原则 进行全要素的数据采集 主体 测绘地物 地貌的作业程序及要求 均按先判绘内业测图的管理和规定进行 对内业有 把握并能够判断准确的地物 地貌元素 按图式符号直接采集 对无把握判断准确 如 隐蔽地区 阴影部分和较小的独立地物以及无法确定性质的实体元素 地物 作业时尽 量采集 并作出标记以备外业实地进行精确定位和补调或补测 对主体模型中地物全部可见的 用测标中心切准地物外轮廓定位采集 做到不遗漏 不变形不移位 对部分轮廓可见地物 则绘出部分轮廓线 便于外业调绘时补调 河流 湖泊 水塘等的水涯线以摄影时为准测绘 对道路 电力线 通讯线等地物采集 判绘采集时 尽量全方位采集 对点状地物 线状要素的采集均按 技术设计书 要求进行 对地形 地貌描绘均 按 技术设计书 要求 先绘地形线 再绘等高线作业 测绘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取至小数点 0 1m 每方格注记高程点 10 18 个 模型或图幅接边均在仪器上按规定进行 如有超限 已查出原因 进行了妥善处理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25 11 6 2 初步编辑 主体测量及数据采集完成后 对采集的数据以图幅为单位向编辑作业室提供不带符 号 dxf 三维数据进行数字化 DLG 初步编辑 初步编辑主要对采集的数据 该进行符号化 的则进行符号化 对地物 地貌表示作适当综合取舍编辑使之协调 检查点线矛盾等问 题 并作出处理 11 6 3 初步检查 经初步编辑后 以图幅为单位输出一套带符号的二维数据线划图进行初步检查 进 一步对图面地物 地貌表示是否合理 点线矛盾等提出修改意见 作进一步修改 11 6 4 数字地形图 DLG 编辑 当收到外业调绘资料之后 编辑人员将调绘资料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追加到判绘采集 并经过初编 初检的数字地形图原始文件中 在保持这些原始数据的基础上 进行几何 图形的处理编辑 使判绘采集的数字地形图的原始数据和追加的外业调绘数据达到数字 地形图的标准 以实现数据的数字精度和几何精度的内在统一 进而完成了数字地形图 的全部测绘工作 11 7 数字化测图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 1 2000 数字化地形图测图质量 对各种作业都进行了严格控制 1 空三加密 内业加密工作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空三加密 加密构网严格按 公路摄 影测量规范 规定构网基线数要求执行 以测段为单元 按像控点的布点划分为单航带 航线网或多航带区域网 并且将线路沿线主导线点尽量观测 加入到空三加密网中参加 进行整体平差 提高空三加密成果的可靠性 各航线的内定向限差 相对定向限差均严格按 公路摄影测量规范 相关规定和 技 术设计书 要求严格执行 各航线网加密点的中误差和平差后的限差均符 公路摄影测 量规范 和 技术设计书 规定的要求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26 2 数字线划图测图数据的质量控制 一般情况 直接调用空三加密成果及野外像控点联测等数据文件 进行数据采集 必要时对模型相对定向 绝对定向进行检查 若超限 则在 vivtu20 系统中重新进行定向 并由专职检查人员在仪器上检查定向 然后开始数据采集 作业员采集数据完成后 首先由作业员进行 100 的自检 然后由专职检查人员在仪 器上进行 100 的检查 并抽查有代表性的地物 地貌的描绘精度 读点精度 同时作出 相应的检查记录 以对作业质量作出评定 经自检和在仪器上的检查 初步编辑完成后 按图幅喷绘出数字地形图单图 由质 检人员作进一步的全面的图面检查 提出修改意见并作好检查记录 反馈至主测或编辑 作业室修改 当收到调绘资料后 立即组织编辑人员将调绘资料追加到采集 初编的原始数据中 并完成最终编辑后 首先第二人在仪器上进行全面检查 然后 再次按图幅喷绘出数字 地形图 由检查人员作最后的图面全面检查 再次提出修改意见并作好检查记录 反馈 至工作室修改 并最终作出质量评定 11 8 地形图规格 11 8 1 地形图坐标系统 地形图坐标系统采用与控制测量一致的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为武邵高速公路抵 偿坐标系 高程系统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11 8 2 地形图规格 1 数字化地形图成图比例尺为 1 2000 2 基本等高距为 2m 3 图幅规格分幅及编号 沿路线走向 由武夷山至邵武 自然分幅 一般按整公 里分幅 部分图幅破图廓分幅 图幅规格为 50cm 70cm 拐弯处垂直线路方向错开 0 2km 便于接边 图幅编号以武夷山至邵武前进方向顺序编号 图号由 WS 001 开始 图廓外左上角图幅结合表用图幅编号表示 图廓外其他规格均按国标图式进行整饰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基础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工程 27 全线共测绘 1 2000 数字化地形图 115 幅 1212 路线接线路线接线 12 1 起点接线 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起点与浦南高速相接 浦南高速现在正处于施工阶段 本次 控制测量共联测浦南高速施工控制网中的两个控制点 点名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及未来5年市场数据中国光电材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承德市政府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白山公务员考试真题试卷试题及答案
- 安溪县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恒美智造酶标仪产品知识图谱报告书
- 城市道路隧道拓宽改造工程商业计划书
- 2026年蔬菜种植公司不合格蔬菜产品处理管理制度
- 2026年能源加工公司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制度
- 正线有碴轨道无缝线路铺设方案
- 十五五规划纲要解读:节地制度严格执行
- 汽车保养常识app课件
- 主板维修标准化流程
- 2025-2030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未来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心理健康教案教育课件
- 骨科危重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 企业政府项目管理制度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审计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泵站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 50篇短文搞定高考英语3500单词
- 【整本书阅读价值及教学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
- (2025)《传染病防治法》综合培训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