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学校名称: 重庆三峡学院 中心名称: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网址: /lab 中心联系电话:中心通讯地址: 重庆万州区沙龙路二段780号 申报日期: 2010年10月25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制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实验教学中心名称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所属学科名称计算机科学技术隶属部门管理部门重庆三峡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成立时间2005年中心建设发展历程学校1995年开始招收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本科专业,从最初的计算机实验室逐渐发展成立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隶属于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是校、院(系)两级管理的计算机与信息学科专业实验室。目前不仅承担着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等本科专业及成人教育学院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多学科、多方向的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任务,而且是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设实验室主任1人,中心现有专兼职实验教师26人,其中博士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高级工程师及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实验师)12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20人,70%教师年龄为45岁以下,实验队伍职称、学历、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经过几年的人员调整、补充和优化,已基本建成了一支专业齐备、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实力较为雄厚的专业实验教学队伍。中心下设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数学实验室、网络控制室、远程教学室,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信息服务与计算实验室、软件外包实验室、网络基础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等19个实验室。实验用房36间,实验室总面积2200平方米。仪器设备2800余台件,仪器设备总值1900多万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校园网2Gbps光纤接入Intenet,通过卫星接收系统和10Mbps光纤专线接入西南大学的远程教育系统。拥有自己的网站及网络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维护等丰富资源。我校是三峡库区唯一的多科性本科院校,肩负着库区培养人才的重任。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将促进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理论研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为三峡库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如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应用分析的GIS平台,库区的水污染监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大型科学计算服务。中心主任姓 名熊 江性别男出生年月1969年10月民族汉专业技术职 务教 授学位硕 士毕业院校重庆大学通讯地址重庆三峡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邮 编404000电子邮箱联系电要职责全面负责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工作,重点负责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定位与建设规划、工作计划、经费预算的编制及其实施的监督控制;负责实验教学人员的聘用、考核和业务培训工作;负责组织专兼职教学、研究人员团队合作承担实验教学科研项目,带领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成员完成事关全局的科研、教研、教改工作任务。教学科研主要经历200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计算机网络及算法和人工智能研究。现任重庆三峡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主要承担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电脑病毒原理及防范技术、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维护技术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和课程设计的指导。指导本、专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实训,编写并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汇编语言实验教程实验指导教材。负责新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并成功运行。所著40余篇论文已分别在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学术期刊和一些国际性会议上发表,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计算机专业核心期刊14篇,EI,ISTP同时收录4篇。主编教材6部分别在 “科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7月万州区委授予“重庆市万州区学术和技术优秀青年人才”荣誉称号;2005年度、2006年度和2007年度连续三年被重庆三峡学院授予“科技成果考评获五十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7年获重庆三峡学院首届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主持了“网络多媒体平台的研究”和“信息家电嵌入式软件平台的研究” 两项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主持了重庆三峡学院科研项目三项,另外还主研了五项省部级和区校级科学研究项目。主持重庆三峡学院教改项目1项,主研重庆三峡学院教改项目1项。教学科研主要成果一、学术论文(1) Exact Threshold for Zero-Block Detection in H.264/AVC. 2008 ISKE. 2008、11. EI, ISTP收录, 第一作者.(2) A Fast Asst Motion Estim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iamond and Line Search Patterns. 2008 ISKE. 2008、11. EI, ISTP收录, 第一作者.(3) Low-end embedded devices access jini network design. ICACTE 2008. 2008、12. EI, ISTP收录, 第一作者.(4) An Efficient Algorithm of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Based on Digital Pure Subset. FUZZY 2009. 2009、8. EI, ISTP收录, 第一作者.(5) 无线局域网络安全性的研究. 计算机科学. 2003年第7期. CSCD核心. 第一作者.(6) OSGI的分析和实现及其改进思路. 计算机科学. 2004年第3期. CSCD核心. 第一作者.(7) 网络数据库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研究. 计算机科学. 2005年第11期. CSCD核心. 第一作者.(8) 基于OSGI的普及计算系统的改进. 计算机科学. 2005年第1期. CSCD核心. 第一作者.(9) 基于IEEE 802.1X协议的无线局域网安全性的改进思路. 计算机科学. 2006年第10期. CSCD核心. 第一作者.(10) 基于WEP协议的无线局域网安全性的改进思路. 计算机科学. 2006年第12期. CSCD核心. 第一作者.(11)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 计算机科学. 2006年第12期. CSCD核心. 第一作者.(12) 蓝牙SDP的分析和实现及其改进思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6期. CSCD核心. 第一作者.(13) 分布式系统中信息内容安全的通用模型研究.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5年第5期. CSCD核心. 第一作者.(14) 二进制的交叉挖掘关联规则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年第21期. CSCD核心. 第一作者.(15) H.264中零块判决阈值的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5期. CSCD扩展版. 第一作者.(16) .NET环境下基于图像内容智能检索的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年第1期. CSCD扩展版. 第一作者.教学科研主要成果(17) XML DOM 技术应用于网络课件点播的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年第2期. CSCD扩展版. 第一作者.(18) 面向对象的框架设计.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3期. CSCD扩展版. 第一作者.二、科学技术项目(1)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信息家电嵌入式软件平台的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6.5-2007.5.(2)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网络多媒体平台的研究. 项目主持人. 2009.1-2010.12.(3) 国家级课题子项目(FIB070335-A8-04):外包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主研. 2008.6-2009.6.(4)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软件工程专业外包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项目主研. 2008.1-2008.12.(5) 重庆三峡学院:数字化图书馆技术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3.9-2004.9.(6) 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主持人. 2003.12-2006.7.(7) 重庆三峡学院:无线局域网中的信息安全保护.项目主持人. 2004.9-2005.12.(8) 重庆三峡学院:基于Linux的信息家电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5.1-2007.12.(9) 重庆三峡学院:基于网络多媒体平台的应用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7.12-2009.12.三、教材及实验教材(1)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指导(教材).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8. 主编.(2) 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教材).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8. 主编.(3)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材).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1. 第二主编.(4) 汇编语言实验教程.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9. 主编.(5)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导航. 科学出版社. 2008、7. 主编.(6)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材).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9. 主编.专职人员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其它博士硕士学士其它总人数平均年龄人数311120420202640占总人数比例11.5%42.3%46.2%0%15.4%76.9%7.7%0%教学简况实验课程数实验项目数面向专业数实验学生人数年实验人时数/年7846694500人年40万环境条件实验用房使用面积(M)设备台件数设备总值(万元)设备完好率2200 2800190098.7%教材建设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主编参编30100近五年经费投入数额来源主要投向学校以教学为中心,重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近五年共投入277万元用于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教学软件的购置和实验室环境改造,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自筹、中央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项目、西部校园网络建设项目和日元贷款项目等渠道。2006 年以来,学校分五次分别投入中心建设经费150万、27万、1022万、30万及260万元,改建、更换和新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校园网络、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信息服务与计算实验室、软件外包实验室、网络基础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目前中心实验用房36间,实验室总面积2200平方米。仪器设备2800余台件,仪器设备总值1900多万元。为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验设备条件。进一步提升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软硬件水平和信息平台水平,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近五年中心人教学科研主要成果近五年来,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成员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获得较为丰硕的成果:1公开发表论文127 篇,其中EI检索21篇、ISTP检索6篇,中文核心期刊29篇;详细见附件1。2承担科研项目2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 项,省部级项目5 项;校级项目15项,教改项目7项,详细见附件2。3出版教材11部,其中实验教材3部,详细见附件3。中心成员简表: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中心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位l熊 江男1969.10硕士主任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5全面主持工作是2陈晓峰男1957.9研究生副主任高级实验师计算机应用技术5主持实验管理是3应 宏男1962.3研究生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5教学否科技处4张裔智男1963.4硕士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5教学否网络中心5陈新泉男1974.7博士副教授软件工程1教学否6黄方平男1974.9博士副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5教学否7鲁祖亮男1980.11博士讲师计算数学1教学是8赵永祥男1980.11博士讲师计算数学1教学是9赵永健男1963.4研究生高级实验师计算机应用技术5教学否10张 坩女1958.4学士高级实验师应用数学5教学否11王自全男1962.11硕士副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5教学否12刘福明男1967.4研究生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5教学否13蒋万君男1956.05研究生副教授计算机系统与结构5教学否14吴元斌男1965.1研究生副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5教学否15涂承胜男1964.07研究生副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5教学否16方 刚男1978.12硕士副教授软件工程5教学否17黄 河男1962.11研究生讲师计算机系统与结构5教学否18张成林男1966.12本科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5教学否19刘 峰男1964.11本科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5教学否20钟 静女1976.3硕士讲师软件工程5教学否21郭 皎女1979.9硕士讲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5教学否22唐炜均男1980.7学士讲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5教学否23吴 愚男1981.08硕士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3教学否24罗卫敏男1977.4硕士实验师信息安全5教学与管理是25鄢 沛男1976.8硕士实验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5教学与管理是26徐家良男1977.11硕士实验师计算机应用5教学与管理是2、实验教学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重庆三峡学院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学校始终坚持“立足三峡,服务库区,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以“逐步把学校建成学科特色鲜明、知名度较高的综合性大学”为发展目标。学校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历来重视实验教学。学校结合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纲要和重庆市科技发展纲要,我校在战略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1.教学理念中心确立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基本实验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验教学理念。2.相关政策学校高度重视实验教学,2008年版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完善了“3T”(即理论体系Theory、验证体系Test、实践创新体系Try)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实践教学环境得以拓展和深化。学校还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及措施等文件,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同时,中心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及措施,形成了完善的实践教学、实验室相关教学管理规定。中心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十分重视“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从管理体制改革到人员配备,从政策配套到经费落实,都给予了大力支持。3.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定位:依照教育部对本科学生实验教学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中心承担的实验教学内容、特点和服务对象,中心定位为全校计算机类实验教学的开放式基地,全校学生开展计算机类工程技术实践与创新活动的基地,服务于地方的产学研基地,提供实验教学和服务的示范基地。通过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工程实践素质、技术应用能力等重要培养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规划: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技术与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设满足高水平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和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与信息化平台,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及时总结示范经验并扩大辐射作用,逐步发展成渝东地区产学研基地和特色鲜明的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以教育部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思想为指导,结合我校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定位,结合地方建设和行业发展,构建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科学的管理机制,培养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满足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以学生受益和提升实验教学水平为出发点,结合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纲要和重庆市科技发展纲要。坚持以培养渝东计算机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核心,引领渝东实验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具有渝东特色的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采取各种措施和方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不断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在教师队伍中树立服务意识,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宗旨。 探索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对计算机类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及实验项目进行改革、整合和优化,构建出“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创新实践”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独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实验的能力。 构建计算机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新的实验教学手段,建立开放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验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应用意识。通过开放实验室,使学生有更多独立实验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为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 建立与现代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的实验教学创新基地,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科研、工程和社会服务项目,推进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结合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改革实验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价体制,完善实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管理部门的监督和评价机制。评价结果与课时津贴和年终分配挂钩,通过奖励和惩罚措施保障监督的有效性。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丰富的信息平台,保障教学资源共享,开放运行机制,及其它管理模式的高效运行,提升育人环境,探索个性化教学,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达到促进学生“理论-实践-创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教学改革成果见附表1。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开设实验课程78门,466个实验项目,实验年人时数达40万以上。每年到实验中心实验的学生达4500人以上。中心实验教学面向的专业及学生数如下:序号学 院专 业小班数学生人数学时开放学时人学时1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3120724814400汉语言文学(文秘)26148244392汉语言文学(文秘与行政管理播电视新闻学27248245184语文教育(专科)139242418722外国语学院英语(应用英语)27448245328英语(语言与文化)26048244320英语(师范类)3118724814160日语28048245760英语教育(专科)141242419683美术学院美术学(师范类)26848244896艺术设计4176967229568动画29048246480电脑艺术设计(专科)144242421124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师范类)4166967227888体育教育(专科)142242420165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3106724812720国际经济与贸易3103724812360市场营销3109724813080会计学3110724813200旅游管理3109724813080工商管理2597248708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5548243960酒店管理263482445366政治法律系法学26448244608思想政治教育269482449687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2734824525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115724813800数学与应用数学3111724813320软件工程296482469128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3120724814400物理学2554824396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101724812120机械电子工用电子技术(专科)148242423049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26148244392化学工程与工艺3103724812360化学26548244680应用化工技术(专科)1402424192010生物系生物技术25748244104食品科学与工程26048244320生物科学25348243816园艺2524824374411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4154967225872建筑工程技术(专科)2584824417612民族学系民族动与社会保障26548244680少数民族本科预科1512424244813应用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职教师资)26248244464电子信息工程(应用技术)27448245328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27348245256化学工程与工艺26148244392旅游管理25748244104市场营销25548243960应用电子技术 (专科电一体化技术(数控专科电一体化技术(模具专科算机应用技术 (专科计电算化 (专科游管理(专科)25548243960电子商务 (专科)14024241920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中心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的。不断优化和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强调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1.课程体系三峡学院是一所教学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中心依托我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实验中心、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等部门,按照“宽口径、重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和实验特点,兼顾到计算机类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不同需求,将实验课程整合为四个模块, 其中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应用开发类课程、嵌入式类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类专业。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课时和实验内容。整个课程体系如图2-3-1 所示。系列课程设计.NET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J2EE开发技术网页设计计算机信息安全网络通信设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系列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linux c嵌入式操作系统系列课程设计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技术系列课程设计计算机导论Visual Foxpro嵌入式类课程应用开发类课程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图2-3-1 中心课程体系2.实验平台建设为了支撑图2-3-1 所示的课程体系,中心根据专业特点,将培养对象分成四类:计算机专业基础类,应用开发类,嵌入式类和公共基础类。为了满足不同专业教学和宽口径的培养目标,根据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了四个实验平台,即计算机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应用开发实验平台、嵌入式应用开发实验平台、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平台。中心构建了以课程群的知识体系为主线,将专业课程群的实验有机地融合成若干模块式实验课程,充分发挥同类实验技术、相近实验方法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遵循整合资源的原则,构建了实验模块,组建了19个实验室、5个实训室。模块化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实现实验教学特有的功能,使得实验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这些实验平台功能综合,设备先进,体现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平台的构建打破了学科专业的界限,打破了以课程设置实验室的传统模式。针对功能相似的实验内容,采取资源整合、实验室复用等建设形式。对全校计算机课程需要的专业实验室纳入统一规划,实现高效管理、资源共享,改变了过去那种分散投资,重复建设,既浪费空间又浪费资金的状况。实验条件完全能满足现代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在实验中心应用现代设计手段完成从计算机应用实验全过程,能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想。依托4个平台,就组建了技术创新实践教学基地。3.遵循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建立层次化、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体现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指导”、“辅导”、“督导”、“实训”的教学方法。中心建立了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图2-3-2 实验教学体系的层次结构基本实验技能层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创新层中心构建的实验教学体系分为五个层次:基本实验技能层、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创新层。图2-3-2所示。基本实验技能层:以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实训、计算机兴趣实验等课程模块为主。重点训练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实训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以及一些基本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等。基础层:以计算机基础应用实验、开发语言类基础实验等为主,是各门课程的基础性实验。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能力、科学思维方式、数据处理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提高层实验教学打下基础。提高层:以单片机实验、嵌入式技术实验、J2EE实验、.NET实验、等实验为主,是各门课程内单元模块设计和课程内的综合性实验;通过该层次的实验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和系统的理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技能和初步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进行分析和设计,然后进行实验。综合应用层:主要以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结合实际的工程应用课题进行设计开发、技术应用研究,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系统集成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操作,提高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注重实验设计思想、方法、技术路线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创新层:面向挑战杯、学生科研立项、课外科技活动、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激发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把综合理论知识和技术融入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研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开拓学生的个性和潜力,为优秀学生的培养创造条件。面向对象为计算机类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少数优秀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我们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实验技能层采取 “教师指导+学生实训”的方法,基础层采取教师“指导为主+辅导为辅”的方法,提高层采取教师“辅导为主+指导为辅”的方法,综合应用层采取教师“督导为主+辅导为辅”的方法,创新层采取“学生实训为主+教师督导为辅”的方法。层次化、模块化的教学体系经过实践,培养了学生基本实验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达到了促进学生“理论-实践-创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4.以实验平台、模块化、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为支撑,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因材施教,不断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以实验平台、模块化、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为支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不断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有的放矢、完整系统地构建个性化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通过教师的系统化演示实验,了解各实验单元在实现系统功能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验初期,从而根据系统目标建立层次化的实验架构,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兴趣选择来确定自己的实验题目(指选修实验项目)。尽量使学生选择的实验项目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的放矢、完整系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强化系统设计概念,使学生在做基础型和提高型实验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且能够在系统的高度上理解各实验单元的功能、性能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设计方法和技术路线。增强了学生在工程应用上和设计上的全局观念。实验模块有共性实验模块和个性实验模块(必修和选修)。在共性实验模块(必修)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做个性实验模块(选修)。实验层次有共性和个性化的实验教学。基本实验技能层、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4个层次是面向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基础层是非计算机类专业必修,基本实验技能层和提高层是非计算机类专业选修,创新层实验面向对象为计算机类部分优秀生和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少数特长生,其它个性化教学:通过网络辅助教学、教师个别辅导、课内外相结合(学校电子竞赛、学生科研项目、挑战杯大赛等)、实验室内外相结合(可以把实验作品带回自己的宿舍)、专题讲座、校企合作等方式不断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5.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课程名称及实验项目名称)在实验体系框架构建完成后,重点要放在实验项目确立上,实验项目的确立是实验体系建立的成败关键。在内容上,既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又要考虑知识的点和面,做到由低到高,以点带面。在方法上,注重实验技能训练,注重实验方法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为此,我们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实验中心承担实验课程78门,开出实验项目466个。不同课程、不同层次均有单元课程设计和课内综合性实验。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课程门数占有实验的课程总门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实验教学大纲结合培养目标制定,体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在实验中心的学习,不仅对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提高。科学设置实验项目,实验项目体现软硬、虚实相结合。实验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点:(1)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重增大,实验项目不断更新。(2)实验教学内容体现传统与现代、基础与专业的结合。(3)研究性实验内容不断丰富并纳入教学计划。(4)选择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材,重点放在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实验课程名称及实验项目见附表2。6.注重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实践结合近几年来,实验教学中心大力加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结合工程技术和社会发展不断更新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增加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验项目和内容。根据不同课程特点,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工程性、实用性、多样性和先进性,即要求从工程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应用课题,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在教学内容上,中心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如计算机课程设计的部分教学内容来自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和科研经验引入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实验项目在科研中的应用背景,引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开展教研活动,研究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鼓励教师深入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交流,不断充实更新实验内容,加强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比例。争取学院、学校、省部各层次实验实践教学研究立项,保障研究项目的经费投入。实践证明:研究交流内容主要以研究阶段来划分。第一阶段:研究实验方案,对学生的现状作好评估调查,研究做好实验的理论准备和部份资料工作。第二阶段: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和准备实验的软硬件、数据。并就实验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撰写实验教案,组织公开实验教学,具体实施实验的各个环节:按实验教案,讲授启发和引导或实验演示学生做老师指导总结实验。第三阶段:研究学生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进行分析、检测、评定和整理等。进行阶段性学生问卷、研究实验如何改进和深化。中心教师将现代计算机工程中大量采用的技术引入到实验中。实验教学中采用现代工程设计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接触和学会基本的工程设计方法,掌握工程技术设计软件,初步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拟题中,要求教师为学生准备与工程实际和社会应用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题目,严格控制综述型、理论研究型题目。在挑战杯等各种科技活动与竞赛中,大多数的题目也都来源于工程实际。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实验考核方法等)实验技术l 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近5年来,中心购置或更新了大部分仪器设备,如嵌入式实验室的建立、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室、信息服务与计算实验室、网络基础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2Gbps出口的校园网络等。中心的设备建设在同类院校处于较高的档次,无论是设备的配置、数量均达到了较好的组合。完全能满足现代实验教学要求。l 先进的现代设计工具和设计方法将.Net、J2EE、ARM开发环境等软件引入实验教学中。以先进的技术和实验内容相结合,保证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l 先进的外设配件中心在修订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时,注重及时将先进的外设配件引入实验教学,如可编程芯片、各种开发版等。紧跟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步伐,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方法 中心在实验教学中建立开放式、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同时应用以下几种新的教学思想:l 能力培养与激发兴趣相结合为了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在第一学期就开设计算机基本技能课程,建立了计算机兴趣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起软件工程的观念,有目标地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学生反馈表明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l 应知应会与自主探究相结合在每门实验课程中除基本要求外,还增设了选修实验项目,有的实验项目增设了扩展要求和学生自主探究环节,满足了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的需要。既达到了普遍受益的教学目标,又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和发挥空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l 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为了更好地贯彻和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中心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通过科研来带动实验师资队伍学术水平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大力提倡和鼓励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题目,使科研辐射实验教学、服务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通过开展竞赛、设立学生专项科研项目和师生合作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科研条件和氛围,参与各种各样的科研活动,做到赛练结合、以研代教、以研促教、研教相长。l 学校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中心与地方IT企业紧密合作,结合工程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有了近一步的理解。我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先后与重庆海王星、成都华迪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相关专业学生到成都、宁波等地参观、实习,加强了学校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手段l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式教学采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制作了实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虚拟实验等,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各实验室开发的CAI 课件、实验讲义、实验项目及指导、教学大纲等材料均挂于中心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预习、准备、下载实验内容和相关应用软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成绩管理等实验教学活动,管理人员可实时掌握学生预约及上课情况。l 软硬结合对于单片机技术、微机接口技术、嵌入式设计等课程。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掌握硬件电路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工作流程;另一方面要掌握相应的软件设计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只有软件和硬件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实现系统功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l 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练相结合计算机类专业的特征是需要实验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中心除了建有19 个实验室和5 个实训室之外,还在成都、重庆、上海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一些实践课程在校外进行,教学更接近实际,效果更好。l 课程实践与各类竞赛相结合在完成课程实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级别的(国家、省、市、校)技能竞赛,如大学生数学建模、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大学生软件设计、挑战杯等,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产生创新成果。l 计划性实验项目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相结合基本型和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属于规定性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要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力,进行创新性设计,只有结合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l 网络化的教学管理利用先进的网络环境,自主开发了实验教学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实验预约、资源共享、师生交互、考试管理、教学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网络平台中多种形式的交互方式辅助了实验教学,全面的开放环境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实验时间开放:中心实验室除了满足必修的实验教学内容外,其它时间向全校学生开放,在时间上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实验和创新的条件。实验空间开放:通过网络平台中多种形式的交互方式辅助实验教学功能,如网络教学、课程群网站等形式,使学生打破空间的限制进行远程的实验和学习。实验内容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理的、自主的选择实验项目。在各个层次的实验项目中还设有基本要求、提高要求和探究环节,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在综合设计实验中,学生也可以自拟实验题目和实验内容。实验教学的考核:中心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l 对于实训类课程考核细则如表2-4-1,2-4-1实训类课程考核内容及标准:项 目比率(%)评分要点实训作品50按优(50%)、良(40)、中(35)、及格(30)、差(0)评定实训报告40技能实训报告要求3000字以上,主要撰写各部分实训内容和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内容。根据完成情况给分。按优(40%)、良(32)、中(28)、及格(24)、差(0)评定纪律10按优(10)、良(8)、中(7)、及格(6)、差(0)评定安全纪律5-45此项只扣分,不得分。l 对于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考核其考核方式可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考核:1操作考试+平时实验:总成绩=操作考试成绩(60%-70%)+平时成绩(40%-30%)操作考试:抽签决定实验项目,单人单座,在2小时内完成操作和实验报告。平时实验:以实验态度、出勤情况、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炉工安全培训课件
- 社区工作者面试题及答案大全-社区工作者结构化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简化版私有房产买卖合同样本
- 2025二手物流运输车辆买卖合同
- 2025年合同避税与减轻行政风险的策略研究
- 2025年甲地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标准范本
- 最后一次演讲语文课件
- 2025安置地皮转让协议书写【安置地转让合同】
- 八钢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社区高危人口管理办法
- 工程质量自评报告
- 成都燃气公司招聘笔试题
- 《软件供应链安全技术白皮书》
- GB/T 34487-2017结构件用铝合金产品剪切试验方法
- GB/T 31703-2015陶瓷球轴承氮化硅球
- 绿色黑板卡通风初中数学开学第一课PPT模板
- 水泥熟料生产工艺及设备课件
- 代运营协议合同范本
- 浙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座位表模板(空白)
-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