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新城-综合体-杭州地铁九堡东站上盖物业综合体概念性方案概要.doc_第1页
地铁-新城-综合体-杭州地铁九堡东站上盖物业综合体概念性方案概要.doc_第2页
地铁-新城-综合体-杭州地铁九堡东站上盖物业综合体概念性方案概要.doc_第3页
地铁-新城-综合体-杭州地铁九堡东站上盖物业综合体概念性方案概要.doc_第4页
地铁-新城-综合体-杭州地铁九堡东站上盖物业综合体概念性方案概要.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etro, New Town and ComplexA Conceptual Design for the Metro Complex of Jiubao Dong Station in Hangzhou 地铁新城综合体杭州地铁九堡东站上盖物业综合体概念性方案设计文/朱颖 程越Zhu Ying Cheng Yue ABSTRACT2011年,地铁一号线的运行将宣告正在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杭州进入地铁时代。交通的升级加速了城市化,二者共同催生大量“卫星城”和城市综合体,带来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等崭新的建筑类型。九堡东站上盖物业综合体是杭州兴建“100个综合体”目标中的重点项目和第一个地铁综合体,本文试以其概念性方案竞标的思考过程,粗略讨论对该类建筑在国际化的趋势下延续城市特征的一些设计探索。By 2011, Metro Line 1 will announce Hangzhous entering into its Metro era. The update of communication speeds up urbanization, and together they bring up satellite cities and complex buildings. Among them metro complex is new to Hangzhou. Jiubao Dong Station complex is emphasized among “the 100 complexes” pushed by government and even the first built-up metro complex.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design competition, this article tries to roughly discuss some considerations to keep vernacular character in this building type unde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trend.作者简介朱颖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程越 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师KEY WORDS城市化,国际化,新城,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巨型建筑,城市商贸综合体Urbaniz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New town,City traffic pivot,City landmark building,City shoppingand business complex项目建设背景1.城市背景杭州正经历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的重要转变,象征其从历史文化名城成长为信息化国际大都市。与世界各大都市的城市化过程相似,杭州老的市中心升级、新的CBD核心区出现,城市通过“卫星城”得到扩张,而多个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成为具有催化作用的城市元素,引起一系列城市开发,这个过程即浓缩在兴建“20座新城、100个综合体”的建设热点中。地铁作为城市扩张的重要交通手段,对城市化、信息化的推动不言而喻,而杭州“人跟线走”的地铁开发战略决定了地铁上盖综合体将作为新城发展的“种子”,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杭州。杭州地铁一号线将于2011年运行,作为南北向主要干线紧密联系起下沙、临平新城、市中心和滨江新城。市区东北的九堡新城是沿线的大型商住新区,主要的商业是90万平方米的四季青杭派女装交易中心,依托长途客运中心打开更大的外地市场。九堡东站紧邻客运中心,是地铁一号线四大换乘枢纽之一,其上盖物业综合体(下简称“上盖综合体”被列为“100个综合体”的重点项目,并将是第一个建成的地铁综合体。2.项目概况基地面积约3.7公顷,地上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2万平方米。基地北侧为杭州新长途客运中心,二者之间已预留对接的空中廊道。客运中心北侧为城市快速干道;上盖综合体南侧为九堡新区主干道,南侧将是商业;东、西侧的城市次干道对面规划住宅区。(如图1“高效”是本案的主题,体现在长途+市内公交的无缝换乘和内部功能安排。上盖综合体下为地铁,北侧与长途客运中心对接,首层规划有出租车上下客停车场和公交总站。综合体计划安排与通勤者和区域特色产业相关的功能,包括快捷酒店、办公和以专业市场及超市为主的商场,提高居民生活和交通效率。3.设计难点本案难点有二,首先是已施工至地面的结构柱网给上盖综合体带来的限制。由于地铁工期要求,地下停车库、地铁站厅和站台共三层已施工完毕,为上盖综合体预留了10米开间、总长为340米的柱网,可承载南侧50米高的办公楼和其余部分四层商场。难点之二是首层和二层复杂的公共交通与综合体内部流线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干扰,特别是中部公交集散和物业出入口交汇处,公共与后勤车流也有相互干扰。问题的提出虽然地铁物业综合体在国内并非全新的建筑类型,杭州地铁物业开发也学习了香港经验,但杭州的城市尺度、文化底蕴同香港完全不同,怎样在顺应国际化趋势的同时,以建筑的手段延续城市特征应是今12341 | 从围合到建筑2 | “自我” 空间3 | “中轴线”4 | 北京城市中轴线后设计考虑的重点。此外,作为直接建设在地铁站点上、并垂直向联系其它交通方式的大型交通枢纽型综合体,本案颇为复杂:从外在要求来说,本案需作为城市大型交通枢纽高效运行;从其自身功能出发,它应作为城市商贸综合体积极运营;从其物理形态来看,它必然是核心成员辐射整个城市空间。在时限一个月的概念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试图理清这三条线索,理性的总结出设计原则,并表达在成果中。尽管最终成果非常潦草,但权且以思考过程和结果产生作为问题的提出,引发城市与该类型建筑的讨论。上盖物业综合体作为城市交通枢纽杭州市近年实施的环保交通系统收效甚好,例如快速公交线、公共自行车等,地铁的加入更拉动城市远郊融入“大杭州”。作为综合长途客车-地铁-公交客车-出租车的交通换乘枢纽建筑,首先应鼓励环保出行,确保步行加公交的畅通,其次必须完善上部物业流线,实现效率和效益双赢。因上盖综合体首层几乎为公交系统占据,故本案对人流和车流采取立体化组织。设计选择保留长途客运中心二层进站、一层出站的方式,首层除上部交通核和门厅外完全架空,以适应其高峰日10万人的客流量,同时在交通汇集的中部设置四层通高的大型中庭作换乘和共享空间,上部办公和酒店出入口则面向主干道设置。设计对车流也进行立体化组织。公交总站和出租车场占据首层,到上部物业的私家车经由基地西北和东北角坡道进入地下一层停车场,通过核心筒与上部物业相连。由于预留的货梯并未引入该层,故后勤与公交车流之间的矛盾最大,建议在基地东侧加设上行汽车坡道,后勤车辆停放和货物垃圾搬运在二层端部结合货梯而设的小型停车场解决,通过错时管理,有效隐藏后勤服务界面。(如图2上盖物业综合体作为城市巨型建筑除了在城市交通网络中的核心位置,上盖综合体340米长、50米高的巨型体量也决定了其在城市空间中的统领地位,那么是利用非常见的尺度营建一个过人的新建筑,还是削弱巨大的感觉塑造一个群体的形象?经过比较,最终设计选择以连续整体的外型强化一个外表完整、内向开放热闹的巨型“城中城”,与杭州中心城区精巧近人的尺度相比,未来其标志性的、甚至凸现自我的形象将产生“毕尔巴鄂”效应1,为建设中的九堡新城集聚人气,带动该地区发展。(如图3、4外形的“巨大”呼应迅速扩张的现代城市,与内部的“丰富”形成鲜明对比,“丰富”不仅指完善的功能,同时也涵盖各种相对零碎的、人性化的尺度,呼应杭州以西湖为中心的市区城市尺度。在最终的设计中,流动的商业“内街”和阳光的共享“中庭”形成“街-庭”交错的生动空间,相比以往灰暗的交通建筑和冷漠的消费场所,行人将感受到亲切趣味的城市空间。(如图5,6决定体型原则后,上盖综合体沿主干道的巨型立面成为下一个难题。考虑到该站较大的客流量,各出入口应容易辨识且指向清晰。此外,综合体及周边商业特色需要立面注重宣传的效果。最终的设计结合中庭设置了架空六层的高大梯形“门”字入口,立面材料采用穿孔铝板加玻璃幕墙的“双层表皮”材料,隐约显出以不同亮色标示的交通核体,同时穿孔铝板可通过喷涂、激光投射的方式变幻广告宣传,其表面规则的穿孔纹理统一了立面元素,平整的质感明确勾画出巨型建筑的形体。(如图7上盖物业综合体作为城市商贸综合体作为出现在城市新区中心的综合体,效益最大化必须放在首位。本案着重考虑在顺利解决公共交通的前提下,将旅客理性地引入,利用这潜在的巨大商机。基于长途客运中心上进下出的安排,设计在二层布置了介于交通换乘和大型商场之间的大型缓冲休息平台,在平台和共享中庭周围设置与交通相关的商业,如小型快餐厅、咖啡屋,将候车人流引入商场。地铁出入口的上行扶梯也被延续到二层,方便人们上下班途中日常购物。此外,二层还设一条纵向穿越的购物“内街”,利用“街-庭”交错的空间趣味性吸引人们消费。综合体业态复合的业态将导致其立面元素难以统一,本案利用外立面“双层表皮”之间挑空的距离隐藏空调系统,外层穿孔铝板又统一了广告宣传,保护了城市景观。最终成果在试图理清各线索的过程中,建筑、城市和交通之间丝丝相扣的联系让设计概念也逐渐明晰起来,最终的方案利用双层表皮的相互遮盖和暴露,表达了这种共生互利的有机体关系:穿孔铝板规则的网格象征城市的理性脉络,斜向交错的钢架代表着便捷穿越的交通肌理,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有机体形象,最终的方案形态正如一片枝繁叶茂的树林,因而称为“树城”。“树”的主题也呼应了“城”的概念:外观上是完整团结的群体,而内向却是繁荣热闹的小世界。“树”的元素在公共空间延续,主入口和中庭利用高大的树形柱群营造一个“树厅”,强调了区域交通枢纽的门户形象,其独特形态呼应杭州园林般的城市特征,不仅对旅客是极易记忆的标志,也为通勤者增添了都市森林的亲切感。共享大厅中人们川流不息,转换到各个方向,休息平台和内街熙熙攘攘,承载了人们交通途中的购物需求。白天,银白色铝板表皮营造出一片梦幻的都市森林,红黄蓝三色的交通核体若隐若现,指引人们通往各个方向;夜晚,电子投影变幻出大气现代的画面,或广告,或山水,综合体成为城市的大型展示宽屏。结语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的出现是杭州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必然产物,它来源于城市对交通和生活效率的追求,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国际标准化的功能、新的空间尺度会相应产生,但杭州的文化特征、城市尺度应当在这些激活新城发展的城市元素中得到延续。未来杭州的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不应是国际样式的复制,具有人文关怀的设计同样可以用现代的手法将地域的特征完美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