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艾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页
慈溪艾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2页
慈溪艾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3页
慈溪艾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4页
慈溪艾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案编号:YA-001-IDY浙江艾迪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第1版)编制人:向锋审核人:许瑞乔批准人:徐国刚2012-03-10发布 2012-03-10实施浙江艾迪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颁布浙江艾迪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的通知为了进一步增强对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置公司突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员工人身和公司财产安全,本着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公司组织编制了浙江艾迪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本预案是针对目前公司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影响,在事故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生产恢复等方面预先所做的详细安排,是应急处理各项突发事故的基础,是及时、准确、有效地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预案包括总则、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职责、预防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附件等,于2012年03月10日批准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公司内所有人员,均应严格遵守执行。各有关部门应按本预案要求,认真做好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公司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其它规定,与本预案不一致的部分按本预案执行。浙江艾迪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签章):2012年03月10日目录1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适用范围21.4应急预案体系21.5应急工作原则32 危险源危险性分析32.1公司概况3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82.3主要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182.4危险目标的确定193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03.1应急组织体系203.2 指挥机构及职责213.2.1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213.2.2 应急工作小组职责223.2.3车间应急救援小组职责254预防与预警254.1 危险源监控254.2 预警行动274.3 信息报告与处置275应急响应305.1响应分级305.2响应程序305.3应急结束366信息发布377后期处置378保障措施378.1通信与信息保障378.1.1 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388.1.2 24小时内有效的内部和外部通讯联络388.2应急队伍保障38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388.4经费保障398.5其它保障399培训与演练409.1培训409.2演练4110奖惩4311附则43附件1:事故应急内部、外部联系方式47附件2:物质的理化和危险特性48附件3:应急疏散图和危险目标指示图55附件4:公司地理位置图56附件5 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7附件6 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636.1事故类型、特点和处置措施636.1.1爆炸事故636.1.2火灾事故646.1.3泄漏事故676.2应急组织与职责706.3应急处置程序716.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716.3.2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716.3.3医疗救护726.3.4应急避险736.3.5事故报告联络方式736.4注意事项73附件7 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7690浙江艾迪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浙江艾迪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增强应急处置事故的能力,防止重大或较大事故的蔓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保障公司员工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6)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7)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质检总局第115号令)8)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6号)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AQ/T 9002200610)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11)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质检总局第115号令)1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14) 宁波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细则(甬安监管应急20113号)15) 慈溪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6) 宁波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甬政办发2006152号17) 宁波市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甬政发200540号)18)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 900220061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抢险和救援工作,如火灾、爆炸、泄漏、触电、特种设备事故等。1.4应急预案体系浙江艾迪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由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组成。本预案是针对公司可能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综合应急预案,火灾爆炸事故和泄漏中毒事故的专项预案内容与综合应急预案合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作为专项预案单列。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包括针对火灾、爆炸、物料泄漏事故、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案。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结构如下:特种设备事故专项预案综合应急预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方案触电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本应急预案衔接的上级预案为宁波市杭州湾工业园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5应急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以防为主;2)统一指挥、分级管理;3)各负其责、协同作战;4)充分准备、快速反应;5)科学决策、措施果断;6)降低影响、减少损失。2 危险源危险性分析2.1公司概况2.1.1公司基本情况公司位于浙江省慈溪经济开发区(杭州湾新区)滨海三路,由宁波阿里山胶粘制品科技有限公司(股份50%)、余姚市艾迪雅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股份25%)和自然人许瑞桥(股份25%)共同组建,总投资8200万元。注册资本3000万元,公司用地面积26667m2,总建筑面积23882.83m2。现有员工105人,其中技术和管理人员50人,操作人员55人。浙江艾迪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原名浙江艾迪雅胶粘剂制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3月16日企业名称变更为浙江艾迪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环保节能水溶性胶黏剂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在水溶性胶黏剂生产过程使用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乙酯、醋酸乙烯、丙烯酸、过硫酸铵、氢氧化钠等7种危险化学品。最终产品水溶性胶黏剂和水性压敏胶带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因此公司属于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2.1.2组织机构浙江艾迪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设置了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工作,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网络图见下图。公司董事会总经理(徐健)常务副总(田成)生产副总(韩耕)销售总监(王平)技术服务主管(王远乐)采购主管(田成)兼生产调度(翟守俊)总经办主任(赵备战)兼储运中心主管(赵备战)兼财务行政副总(赵备战)上海办事处(王远乐)信息中心主任品管部(田标)生产主管(曾峰)包装组主管(刘建档)仓管(牛建锐)常规采购安全主管(向锋)图2-1 公司组织机构图2.1.3工艺过程和设备(1)水溶性粘合剂的生产工艺1)水溶性粘合剂工艺流程图,见下图:过硫酸铵(引发剂)/乳化剂 丙烯酸、苯乙烯高位槽醋酸乙烯搅拌乳化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乳化剂、水滴加升温至8085加温到65反应釜醋酸乙烯保温过滤冷却乳化剂、水加碱中和包装图2-1:水溶性粘合剂生产工艺流程图2)水溶性粘合剂生产工艺流程简述本生产属于聚合反应,将不同的单体聚合,在反应釜中进行,反应温度控制在85以下,常压,温度主要由蒸气或冷却水调节,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把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乳化剂和水投入乳化槽搅拌30分钟,充分乳化后用输送泵输送到高位槽备用。把少量醋酸乙烯、乳化剂和水投入到反应釜,加温到65,加入引发剂过硫酸铵水溶液引发反应。继续加温至80时,立即开始滴加高位槽内的乳化液,中间分批加入过硫酸铵和乳化剂溶液。控制反应温度在8085之间,慢慢滴加乳化液,当高位槽内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温85反应约一小时。冷却至50后,加入碱液中和至PH=7-8,过滤出料,包装入库。供胶带生产使用的胶黏剂直接用泵打到胶带车间的胶黏剂储罐中。(2)水溶性压敏胶带的生产工艺1)水溶性压敏胶带的工艺流程图,见下图:水性粘合剂胶水配置加胶包装成品切割卷绕烘干基材图2-2 水溶性压敏胶带生产工艺流程图2)水溶性压敏胶带的生产工艺流程简述将基材套入生产线滚筒,随生产线打开,在生产线的加胶装置开始加胶,调节好加胶量,随生产线至加热部位,经过一定时间加热后,胶带也随流水线移出加热部位,然后由另一端的滚筒将胶带卷起来,最后根据客户要求切割为需要的尺寸,即为成品胶带,包装、入库。(3)主要设备本项目生产装置包括非定型化工设备(反应釜、贮罐、槽类)和机、泵、胶带生产成套设备等。主要设备详见下表。表2-1 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全电脑数控不锈钢反应釜25000L套3配防爆电动机2不锈钢反应釜15000L套1配防爆电动机3不锈钢反应釜5000L台2配防爆电动机4乳化槽20000L个2配防爆电动机5乳化槽10000L个1配防爆电动机6高位槽2000L个47高位槽1000L个28列管冷凝器台69全数字式微机控制直流屏MPZ-27套110丙烯酸丁酯储罐100 m3个411原料储罐100 m3个4分别存放丙烯酸乙酯、醋酸乙烯、苯乙烯、丙烯酸12产品储罐50m3只3车间内13纯水储罐50m3只3两只为水罐14地磅100t台115叉车3T辆116叉车3.5T辆117变压器S11-630/10台1宁波甬嘉变压器有限公司18空压机45KW台219净水设备套120不锈钢防爆管道离心泵IHWB50-100台521控制系统套122试验反应釜200L台4在胶黏剂生产车间东南侧23胶带生产成套机械30m/min条32.1.4周边环境及周边重要设施情况本公司座落于海滨三路以北、兴慈六路以西区域,东临钜隆西路,路对面有一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建筑施工,南边为宁波岛津真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西边为在建工程项目,北面毗邻句章江。本项目周边无重要的公共设施,周边环境情况见下表;表2-2 建设项目周边情况方 位周边企业、环境现状与厂界的距离(米)备注东面在建工程项目25隔钜隆西路南面宁波岛津真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毗邻建筑间距为12米西面在建工程项目毗邻距离储罐区21米北面句章江毗邻建筑距河流28米35KV高压输电线路距离储罐区15.5米高压输电线路在经过公司生产区北侧时,塔高降为10米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主要危险源分析本公司的危险源包括胶粘剂生产车间、物料储罐区、胶带生产车间、仓库等。其中胶粘剂生产车间和物料储罐区因涉及到较大数量的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和储存,危险性较大。生产车间和物料储罐区最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危险性。醋酸乙烯、丙烯酸乙酯属于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属于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丙烯酸属于腐蚀品,但也属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范围。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都具有聚合危害,若遇高热、阻聚剂失效或者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在设备、管道、输送泵等部位容易因自聚放热而引起容器、管道和设备破裂、爆炸事故,并容易引起管道和设备堵塞。过硫酸铵属于氧化剂,但在高温高热作用下会发生分解爆炸,过硫酸铵与可燃物接触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本项目产品水溶性粘合剂属于可燃液体,胶带属于可燃物品。这些物质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项目无剧毒化学品和高毒物品,急性中毒事故不是本项目的主要危害。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腐蚀性物质是丙烯酸、氢氧化钠,另外,过硫酸铵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本项目的工艺温度较低,所使用的蒸汽为低压饱和蒸汽。在生产操作、物料搬运与输送等过程中存在发生灼烫的危害,但本项目发生灼烫的危害相对较小,灼烫事故不是本项目的主要危害。2.2.2物料危险性分析本公司生产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乙酯、醋酸乙烯、丙烯酸、过硫酸铵等。其中,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第3类易燃易爆液体,过硫酸铵为为第5.1类氧化剂,丙烯酸属于第8.1类酸性腐蚀品。所涉及的易燃液体有丙烯酸乙酯、醋酸乙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也属于易燃性液体,过硫酸铵能与可燃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危险化学品的主要爆炸、燃烧危险性见下表。表23危险化学品主要爆炸、燃烧危险特性表序号物质闪点爆炸极限%火险等级危险性类别火灾爆炸危险特性禁配物1丙烯酸乙酯-3.01.2-25.0甲类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聚加剧。温度超过20,能聚合积热,引起爆炸。强氧化剂、强碱、强酸、过氧化物。2醋酸乙烯-8.02.6-13.4甲类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极易受热、光或微量的过氧化物作用而聚合,含有抑制剂的商品与过氧化物接触也能猛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氧化剂、碱类、酸类、过氧化物。3苯乙烯341.1-6.1乙类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易燃,其蒸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遇酸性催化剂如路易斯催化剂、齐格勒催化剂、硫酸、氯化铁、氯化铝等都能产生猛烈聚合,放出大量热量。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强氧化剂、酸类。4丙烯酸丁酯371.2-9.9乙类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易燃,遇明火、高温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剧加剧。强氧化剂、强碱、强酸。5丙烯酸505.3-26.0乙类第8.1类 酸性腐蚀品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混合性爆炸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遇热、光、水分、过氧化物及铁质自聚而引起爆炸。强氧化剂、强碱。6过硫酸铵乙类第5.1类 氧化剂无机氧化剂。受高热或撞击时即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水、硫、磷。公司生产不涉及高毒物品、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本公司的原材料丙烯酸、苯乙烯、醋酸乙烯属于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2.2.3生产过程的主要危险性分析生产过程液体原料或液体产品主要通过泵送到反应釜、高位槽或产品储存槽,而固体原料或产品则主要通过车辆运输。本项目工艺过程较简单,主要有物料输送、聚合反应、灌装生产等工序。1、火灾、爆炸生产使用的原料中丙烯酸乙酯和醋酸乙烯的火险等级为甲类,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的火险等级为乙类。它们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过硫酸铵属于氧化剂,过硫酸铵的火险等级为乙类,受高温、高热和强烈撞击能发生分解爆炸,与可燃物接触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产品的火险等级也为丙类,遇明火、高热易燃。与氧化剂接触会引起燃烧和爆炸。故本项目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1)在工艺过程中,进行反应时若正常的反应过程失控,反应热蓄积,反应体系的温度随之升高,反应速度加快,体系内压力增大,当内压急剧上升超过容器的耐压能力时,容器破裂,高压物料从破裂处喷出。由于温度的升高,反应物料还可能发生燃烧,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导致反应失控的原因有:随着反应进行,体系粘度不断增大,反应热移出变得困难,反应物不能均匀分散和操作失误等,特别是本项目的聚合反应过程具备暴聚的可能性。换热设备不能及时导出反应器中过多的热量、因器壁结垢传热效果变差、冷却介质供给设备发生故障、换热系统堵塞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反应热未能及时移出。如没有应急电源等应急处理设施,突然停水、停电、搅拌系统故障、桨叶损坏、转速不够、桨叶形式不当等则会使反应物料在器内分散不均匀,造成散热不良或局部反应过于剧烈而发生冲料,造成危险。违反生产操作规程、物料超装、催化剂加入过多、原料配比不当、冷却剂阀门开关失误、升温速度过快、温度、压力指示数读错、计量仪器仪表有故障等原因均可引起化学反应的异常。(2)本项目是在引发剂作用下由单体聚合而成,反应初期需加热,但聚合反应本身是放热反应,若聚合反应热不能及时导出,如冷却、搅拌系统发生故障、加料速度过快、聚合物粘壁,造成反应釜内热量积聚、反应温度失控、反应剧烈,易引起冲料,易燃物料外泄,有火灾、爆炸危险。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都具有聚合危害,在管道输送、配料、聚合生产中,若遇高热、阻聚剂失效或者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引起冲料,遇到点火源(如电气火源、高热、摩擦和静电火花等)继而引发燃烧爆炸事故。在设备、管道、输送泵等部位容易因自聚放热而引起容器和管道破裂、爆炸事故,特别容易引起管道和设备堵塞。(3)可燃物料泄漏是发生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设备、管道破损是导致物料泄漏的最主要原因;工艺设计不合理或工艺失控,引起冲料;未按操作规程操作和计量指示不正确,操作不当如容器装料过满、误开关阀门、阀门开度过大等都有可能导致物料泄漏。(4)作业场所通风条件不好,易燃蒸气积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遇激发能源会发生爆炸。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残渣,若没有设置尾气吸收装置或处理不规范,不仅易对人体造成毒害、环境污染,而且也易引起火灾、爆炸。(5)在生产之前未对装置进行惰性置换,使装置内有残留的空气,加料后可燃性物料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也会造成爆炸事故。(6)在生产过程中若没有对明火源进行严格控制,很可能会造成火灾、爆炸事故,明火源包括吸烟的烟头、周围的明火作业、机动车辆排气管的火星等。在生产中,很多情况下的临时性检修或小修都是在部分停车情况下进行的,造成生产系统与检修系统串通,机修时如没有采取可靠的措施将生产系统与停车检修系统隔绝,就易引发火灾、爆炸和中毒等事故的发生。(7)电气设备、设施设计选型不当,防爆性能不符合要求,未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会产生电弧、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8)静电火花也是化工企业引起火灾、爆炸的一个重要因素。摩擦、碰撞火花也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如拖拉、滚动金属器件、容器,使用易发火的工具进行敲击,会产生摩擦、碰撞火花。(9)厂房装置若防雷设施不齐全或防雷接地措施不符合要求,在雷雨天气里遭受雷击产生火花,可能会造成火灾、爆炸事故。(10)在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过程中,如槽罐车的软管连接不牢固,桶装物料的野蛮装卸等均会发生易燃易爆物料泄漏,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2、中毒本项目在所涉及的物料当中,丙烯酸单体、丙烯酸乙酯属于中度危害物质,如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烟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造成中毒事故的原因分析如下:(1)使用的设备、管道、包装容器因质量缺陷、超期使用、腐蚀穿孔等原因而物料发生泄漏。(2)操作不当如容器装料过满、误开关阀门、阀门开度过大等,致使有毒物料泄漏。(3)操作人员对使用的物料的毒性缺乏认知,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时未佩戴必要的防护措施。(4)作业通风设置或布置不善,自然通风差或换气量不足等,会造成毒性气体积聚,引起操作人员的慢性中毒。(5)当有毒物料发生泄漏,如防护用品缺少或失效,应急和抢救不当,操作人员缺乏泄漏物料的危险、危害特性及其应急预防方法的知识,将会导致人员中毒。(6)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往往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气体,也有可能造成其它有毒有害物料泄漏,引起人员中毒。(7)在生产过程中,单元过程或操作过程失控,引起冲料,也是致使有毒、有害物料泄漏引起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3、腐蚀和化学灼伤本项目丙烯酸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过硫酸铵水溶液也呈弱酸性。一旦管道、阀门和容器的某个部位出现故障或损坏破裂或工人操作不当或缺少安全知识,就会引起腐蚀品泄漏,若操作人员没有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接触到会发生化学灼伤事故,并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在设备检修过程中,作业人员要带好防护面罩,穿耐酸胶鞋,带橡胶手套,检修时应站在不易溅及的地方。4、机械伤害运转的转动设备以及在设备检修和储罐清洗等作业时的机械部件或工具均有可能与人体发生接触,从而可能引起的夹击、碰撞、卷入、割刺等机械伤害(特别是连轴器的转动部位)。生产压敏胶带的设备为流水线自动生产装置,转动的轴、传动带很多,易发生挤压、剪切、切割、切断、缠绕等机械伤害。5、触电电气线路、电气设备及用电设备安装不当或保养不善会引起线路与设备的绝缘性降低,甚至外壳带电,特别在多雨、潮湿、高温季节有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事故。电气设备的防护设施缺陷或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因无可靠的的防触电安全措施,也会发生触电的危险。在制订施工计划和检修计划时,没把防止触电事故作为一项重点防范往往会造成触电事故发生。6、车辆伤害厂区的平面布置、厂内道路的设计、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的设置、照明质量、绿化的规划、车辆的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均可能引发厂内运输事故,尤其是桶装物料的运输容易引起所装货物的倾倒而引起易燃液体的燃烧、砸伤及人员的急性中毒等事故。7、高处坠落操作人员在进行生产操作、巡回检查、设备维护时,经常需要登高、下梯及在高处走动,若直梯、斜梯、工业防护栏杆、作业平台设计、制造、保养有缺陷,容易在走动或攀登时滑倒,造成高处坠落事故。8、物体打击检修时工具、物体等上下抛掷;起重吊装时,捆扎不牢或物体上有浮物或吊具强度不够或斜吊斜拉致使物体倾覆等均有可能造成人员受到伤害。9、起重伤害在载货电梯及其它起重作业场所,吊机井缺少防护或者违章操作,人员掉入井巷,电梯坠落伤人,起重设备故障掉落,吊物坠落或者作业过程中发生的起重伤害事故。10、容器爆炸压缩空气储罐、蒸汽分配台等,如设计、安装不当,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失效,设备腐蚀或者维护保养不佳、设备性能下降,超压、超温使用,外来撞击和打击,外来火源影响,可能引发容器爆炸。11、粉尘危害本项目使用的物料中过硫酸铵、乳化剂等为粉末状,氢氧化钠为片状。在使用时容易造成粉尘飞扬,若操作防护不当,会对人员造成危害。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治疗只能减少并发症、延缓病情发展,不能使肺组织的病变消失。此外,本项目的有关原材料、产品的粉尘还可引发其他疾病。12、淹溺本项目消防水池内水量较满,员工在水池上方操作和行走,落水后可能造成淹溺。13、灼烫本项目各类腐蚀性物品接触人体,可能造成腐蚀灼伤。蒸汽管道若存在安装缺陷或生产运行、检修过程中管理不善,无隔热防护,可能会造成蒸汽泄漏,进而导致人员的烫伤。人体不慎碰到保温层破损的蒸汽管道、阀、设备等,也可能造成人员烫伤事故。14、噪声危害等其他伤害本项目的空压机、各类电机、泵、压缩空气和蒸汽排空等均为噪声源。长期接触强烈的噪声,会引起听力损失,并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反应,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它使交感神经紧张,心跳过速、心律不齐、心电图改变等。此外,噪声干扰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或信号,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2.2.4物料储存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仓库危险性分析本项目过硫酸铵、氢氧化钠储存在仓库内。(1)危险化学品仓库未设置完善的物料收集处理设施,现场未配置充分的应急抢险、消防卫生设施,可能导致火灾、腐蚀灼伤事故。(2)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条件不足,如通风条件较差、与周边危险源安全间距不够、储存温度过高等,会引发火灾、腐蚀灼伤事故。(3)危险化学品仓库放置可燃杂物,随意存放其他危险化学品,在危险品仓库内进行打包、分装等作业,可能导致火灾、腐蚀灼伤事故。(4)危险化学品储存违反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易燃易爆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等,未按要求贮存、禁忌性物料混存等原因易引起火灾爆炸、腐蚀灼伤事故。(5)危险化学品仓库若未设置可靠的防雷装置,可能由雷击等引发火灾、爆炸、中毒、腐蚀灼伤事故。(6)未采用有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可能因包装物质量缺陷引起物料泄漏。(7)本项目的最终产品储存于仓库,产品及其包装均属于可燃物,数量较大,如电气设备和线路不符合防火要求、明火管理不善,容易引发火灾事故。2、储罐区危险性分析本项目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乙酯、醋酸乙烯、丙烯酸均存放于储罐区,本身易燃,具有自聚危险性,且储存的危险物质数量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危害。(1)储罐及罐区内管线及其附件发生泄漏,可能造成火灾事故;若罐区的防火堤(防护堤)设计不符合规范,造成物料流散,将会火灾、中毒甚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2)储罐及其输送管线在检修时,如未进行置换或置换不彻底,贸然进行动火作业也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3)储罐遭受雷击,防雷接地线不能全部导除雷电电流,引起事故。(4)储罐的安全阀、呼吸阀被凝结、锈死或阻火器阻塞,罐体有可能受到强烈的憋压或被抽瘪而破裂,导致物料泄漏。(5)储罐计量设施存在缺陷,会导致过量充装,储罐的内压过大或物料溢出引起事故。(6)现场未配置充分的应急抢险、消防器材和喷淋洗眼设施,可能导致火灾、中毒、腐蚀灼伤事故。(7)地上储罐未安装水喷淋冷却装置,在夏天高温季节可能引起单体自聚,放热冲料而引起储罐爆裂、爆炸,甚至因冲料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8)在物料输送过程中,可能因物料自聚而引起管道堵塞和爆裂,清理过程中可能因意外火花而引起燃烧爆炸。3、车间物料储存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生产中一部分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在车间短期储存,如果储存过量容易堵塞通道,且一旦发生事故损失增加;物料混存混放,标识不清,容易导致投料错误;禁忌物混存,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火灾爆炸危险。中间储罐在设计、制造中存在缺陷,或未安装液位计、未设围堰;若储罐、管道等如选用的材质、钢强度不够,储罐的壁厚没有经过严格的计算、选用材料不符合物料特性、焊接系数偏低以及施工造成质量缺陷等均易引起泄漏事故,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乙酯、醋酸乙烯、丙烯酸等具有自聚危险性的物料在车间储存和乳化、聚合反应过程中,很容易因工艺条件控制不佳而聚合反应、发生冲料事故和引起二次燃烧爆炸事故。2.2.5特种设备的危险性分析本项目的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货梯、电梯)、叉车。特种设备具有生产工艺要求高、使用条件恶劣、载荷种类多、操作要求高的使用特征,容易发生事故且一旦腐蚀事故、后果严重。(1) 压力容器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存在缺陷,将造成容器不能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工作;设备安装和维护保养不当,将造成设备性能降低;设备未定期进行性能检测;安全附件不全或者失灵;操作人员没有经过培训考核,安全操作水平低,等等;均无法保障正常的安全生产。若聚合釜搅拌器选型不当,聚合釜在聚合时发生暴聚时,体系黏度会骤然大增,致使搅拌困难,聚合反应热不能及时导除,局部过热,将进一步加剧聚合速度,从而失去反应的控制,最终导致爆炸、火灾等事故。反应釜的冷却水供给量不足、突然停水、搅拌损坏或者脱落、电力不足或者突然停电、加热介质温度过高或者加热管道破损等,可能导致聚合反应釜内热量失衡,釜内局部温度急剧上升,聚合反应加速,系统压力升高,产生容器爆炸。压力容器长期处于耐温、耐压状态,易腐蚀或产生疲劳和变形。一旦反应工艺失控,温度骤升,压力失控、如果安全阀排放不及,会使反应釜超压,引起容器爆炸、物料泄漏喷出,甚至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严重安全危害。容器内反应温度较高,如果隔热材料选择不当或未采取隔热措施,可能操作人员的烫伤危害。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附件失灵,在容器出现超温超压时不能及时显示报警和自动开启泄压,将导致压力容器超压爆炸。安全阀泄放口安装部位不妥,可能造成周边人员和设备的危害。泄放口着火时,可能引燃周边的易燃可燃物。避雷接地、防静电措施不到位,雷击和静电放电时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2)压力管道易燃物料管内流速超过安全流速,易产生静电积累,极易引发火灾。地上管道也会引起绊倒、摔伤等伤害。蒸汽管道若受腐蚀可能造成蒸汽泄漏灼伤人体。管道若压力过大、安全装置失灵等还可能造成管道破裂、泄漏、着火甚至引起爆炸事故。(3)起重机械 本项目的简易升降机、载人电梯属于起重机械,有关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原理对于起重机械都适用,这些基本原理有:设备本身的制造质量应该良好,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没有明显的缺陷。所有的设备都必须经过测试,而且进行例行检查,以保证其完整性。应使用正确设备。起重机械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翻倒: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超载:超过工作载荷、超过运行半径等;碰撞:与建筑物、电缆线或其他起重机相撞;基础损坏:设备置放在坑或下水道的上方,支撑架未能伸展,未能支撑于牢固的地面;操作失误:由于视界限制、技能培训不足等造成;负载失落:负载从吊轨或吊索上脱落。(4)厂内机动车辆(叉车)厂内机动车辆应该制造良好、没有缺陷,载重量、容量及类型应与用途相适应。车辆所使用的动力的类型应当是经过检查的,因为作业区域的性质可能决定了应当使用某一特定类型的车辆。在不通风的封闭空间内不宜使用内燃发动机的动力车辆,因为要排出有害气体。车辆应加强维护,以免重要部件(如刹车、方向盘及提升部件)发生故障。任何损坏均需报告并及时修复。操作员的头顶上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应按制造者的要求来使用厂内机动车辆及其附属设备。其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翻倒:提升重物动作太快,超载、超速驾驶,突然刹车,碰撞障碍物,在已有重物时使用前铲,在车辆前部有重载时下斜坡,横穿斜坡或在斜坡上转弯、卸载,地面不平或者塌陷,在不适的路面或支撑条件下运行等,都有可能发生翻车。超载:超过车辆的最大载荷碰撞:与建筑物、管道、堆积物及其他车辆之间的碰撞。楼板缺陷:楼板不牢固或承载能力不够。在使用车辆时,应查明楼板的承重能力(地面层除外)。载物失落:如果堆放不稳、运输物件不合适,会造成载荷从叉车上滑落的现象。爆炸及燃烧:电缆线短路、油管破裂、粉尘堆积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导致爆炸及燃烧。运载车辆在运送可燃气体时,本身也有可能成为火源。叉车没有按照要求佩戴防火罩、表面高温、进入禁止车辆通行的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均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乘员:在没有乘椅及相应设施时,叉车乘员可能导致人员掉落或者其它伤害。厂内运输叉车如未经定期检测、车辆本身缺陷,或制动、音响、灯光等失效,道路状况不符合规定要求或驾驶员没有操作资格、误操作、超速、超高、急行猛拐、注意力不集中,叉件不稳、忽视瞭望、人员进入装卸区、现场环境照明不足、地面有油污、冰雪路面、物料堆放混乱,可引发车辆伤害、车辆翻车、货物掉落、建筑和设备损坏、物料泄漏,甚至引发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2.2.6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本项目使用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乙酯、醋酸乙烯、丙烯酸、过硫酸铵属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将整个生产区(包括车间、仓库、)对本项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过程见下表:表2-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序号物质名称临界量罐区、库房最大存量(吨)生产车间最大存量(吨)qi/Qi1丙烯酸丁酯5000320100.0662苯乙烯5008050.173丙烯酸乙酯10008050.0854醋酸乙烯10008050.0855丙烯酸50008010.01626过硫酸铵20020.20.011qi/Qi0.4332经过上表辨识,本项目的qi/Qi=0.4332,因此本公司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2.3主要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通过分析,本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爆炸,次要危险有害因素为中毒窒息、化学灼伤、灼烫、冻伤、机械伤害、电气伤害、高处坠落、噪声危害、粉尘危害、坍塌和物体打击。其存在场所、可能发生的原因等见下表。表2-4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布情况一览表序号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危险物质存在场所可能发生的原因造成事故1爆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乙酯、醋酸乙烯、丙烯酸、过硫酸铵物料储存、输送、装卸、计量、投料、聚合反应等场所和部位1、工程设计缺陷,工艺设计错误、设备选材及结构设计不当,防火防爆措施不足;2、施工质量缺陷,设备、管道制造、安装质量不过关;3、设备设施故障、物料泄漏;4、阀门管道泄漏;5、管道、设备未采取防静电措施或者防静电措施失灵而导致静电积聚;6、操作不当,工艺失控、冲料;7、存在明火或员工违章作业、违章用火;8、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9、雷击及其它杂散电流影响;10、控制系统和仪表发生故障或者损坏;11、接触禁忌物;12、工艺条件、环境条件不佳,自身聚合或者相互聚合反应,失控;出现大量放热引起冲料,遇到点火源(如电气火源、高热、摩擦和静电火花等)继而引发燃烧爆炸事故。13、外来火源或者激发能量影响。14、其它引起燃烧爆炸的因素。作业人员伤亡、建筑物破坏损毁、物料损失、环境影响2火灾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乙酯、醋酸乙烯、丙烯酸、过硫酸铵、产品、可燃性包装物等物料储存、输送、装卸、计量、投料、聚合反应等场所和部位1、工程设计缺陷,工艺设计错误、设备选材及结构设计不当,防火防爆措施不足;2、施工质量缺陷,设备、管道制造、安装质量不过关;3、设备设施故障、物料泄漏;4、阀门管道泄漏;5、管道、设备未采取防静电措施或者防静电措施失灵而导致静电积聚;6、操作不当,工艺失常;7、存在明火或员工违章作业、违章用火;8、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9、雷击及其它杂散电流影响;10、控制系统和仪表发生故障或者损坏;11、接触禁忌物;12、工艺条件、环境条件不佳,自身聚合或者相互聚合反应,失控;出现大量放热引起冲料,遇到点火源 (如电气火源、高热、摩擦和静电火花等)继而引发燃烧爆炸事故。13、外来火源或者激发能量影响,电气火灾。14、其它引起燃烧爆炸的因素。作业人员受伤、建筑物烧毁、物料损失、环境影响表2-5 次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布情况一览表序号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场所可能发生的原因造成事故1机械伤害各生产车间、仓库、储罐区等1、某些设备的转动部件、啮合部位,如泵等,若缺乏良好的防护设施,不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等。2、操作人员不紧衣束发或防护不当。作业人员伤亡2灼烫腐蚀性作业场所、高温管道和设备1、管道、管件、设备、设施等由于长期使用或选材不当被腐蚀引起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泄漏。2、仪表长期使用引起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泄漏。3、使用蒸汽加热或有高温物料岗位作业人员伤亡3坍塌各生产车间、仓库、储罐区厂房建筑或设备、设施等由于结构破坏或人为因素。检修作业时,搭建的临时脚手架质量不合格、结构不牢固、地基不稳等原因。作业人员伤害、物料损毁4高处坠落各生产车间、仓库、储罐区等操作平台、护栏、楼梯等设施存在安装、保养等缺陷。作业人员伤亡5物体打击各生产车间、仓库、储罐区在设备安装、试车、检修、搬运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因操作失误、物品或者构件安放不稳,、作业指挥不当等,均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作业人员伤亡6触电变配电室,各生产车间、仓库、储罐区的用电设备和线路1、电器绝缘不好引起漏电。2、漏电保护等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失效。3、设备存在缺陷、防护设施不到位、防护措施不落实或不遵守操作规程、违章作业等。4、雷击,高压线掉落等。作业人员伤亡7噪声危害各生产车间、仓库、储罐区电机、减速机、空压机、泵、放空管、机械设备运转等情况产生的噪音。作业人员听力损害,职业性危害8起重伤害载货电梯及其它起重作业场所吊机井缺少防护或者违章操作,人员掉入井巷,电梯坠落伤人,起重设备故障或者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其它事故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坏9容器爆炸压缩空气储罐、蒸汽分配台等设计、安装不当,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失效,设备腐蚀或者维护保养不佳、设备性能下降,超压、超温使用,外来撞击和打击,外来火源影响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坏10中毒窒息各生产车间、仓库、储罐区设备密封不佳,现场通风不良,个人防护不当,反应失控、物料泄漏后蒸气扩散。作业人员伤亡、职业性中毒11淹溺消防水池人员掉入消防水池、掉入北面的句章江人员伤亡12粉尘危害仓库、车间过硫酸铵、烧碱等粉状物质在搬运、开包、投料等过程中造成粉尘危害职业性危害,中毒2.4危险目标的确定根据分析,需重点防范的危险目标为:物料储罐区、胶粘剂生产车间。3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公司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公司董事长任总指挥,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指挥。若总指挥因事外出、不能实施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时,由副总指挥代理总指挥职责;正、副总指挥均不在公司时,按照生产副总常务副总行政副总生产调度生产主管的顺序接替任临时总指挥,行使应急救援指挥职责,负责事故时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组织指挥。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由总经办主任任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网络图见下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综合保障组环境监测组消防救援组抢险抢修组医疗救护组治安警戒组车间应急救援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图3-1 应急组织机构图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都负有参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在发生故事时,应服从统一指挥与调度。各应急专业救援专业队伍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根据公司目前的规模和现状,组成6组不脱产的专业救援队,6组人员相互配合和协助。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各应急救援小组的组成见下表。表3-1 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专业救援小组序号专业救援小组组长成员1应急救援指挥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许董事、生产副总、常务副总、行政副总、生产调度、生产主管、总经办主任、储运中心主管、安全主管应急指挥序列董事长总经理生产副总常务副总行政副总生产调度生产主管应急管理办公室总经办经理,公司安全主管2抢险抢修组生产调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