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工程的得与失2010级行政管理 102263019013 张盛娥一、前言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由美国发展理事会(WDC)主持,在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召开的全球超级工程会议上,三峡工程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全部施工任务,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总工期为17年。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它不仅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将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有关科技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同时,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早在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就预想过建设三峡工程。1932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派出的一支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在三峡进行了为期约两个月的勘查和测量,拟定了葛洲坝、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这是中国专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进行的第一次勘测和设计工作。1944年,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到三峡实地勘查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著名的“萨凡奇计划”。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1958年3月,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明确指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应当采取积极 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工作。”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对或者弃权的结果,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3年7月26日,三峡工程建设进入正式施工准备阶段。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分为三期,一期工程工期5年(1993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1996年11月下旬,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工程启动。二期工程工期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特级船闸,升船机的施工等。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这有利于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统一规划、安排和管理。1997年9月中旬,三峡水库淹没区一线水位移民搬迁基本结束。1997年10月6日,3.5公里长、可供大型船队航行的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正式通航。1999年6月10日10:00,三峡泄洪坝段第五坝段中块基岩达到终验标准,这标志着二期砼浇筑具备了全线大施工的条件。三期工程工期6年(20032009年),该期进行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工程全部竣工后,形成了一座库长约660km,水域面积为1084km2,平均水面宽1500m,最宽水面2600m,平均水深70m,最大水深170m,总库容393亿m3,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m3,库岸线长达2200km的峡谷型水库。 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世纪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但是, 由于三峡工程涉及面广,规模浩大,又有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在建设的过程中引发了许多争议。争议主要在于在对库区文物的影响、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移民问题、地质灾害问题和国防安全问题。该次调查报告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整理,得出三峡工程所产生的效益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而以长远发展的观点并结合当前的社会情况对三峡工程的得与失作出一定的展望。2、 三峡工程产生的实际效益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另外,在其建成后,荆江河段两岸地区的防洪标准将由目前的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减轻长江中下游洪水淹没损失和对武汉市的威胁,并为洞庭湖区的根本治理创造条件。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其建成后,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中、华东地区提供可靠廉价的电能,每年约替代原煤40005000万t;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km的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通重庆,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目前的约l000万t提高到5000万t,运输成本可降到35%37%。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广东省的南方电网。三峡的上网电价按照各受电省份的电厂平均上网电价确定,在扣除相应的电网输电费用后,约为0.25元。由于三峡电站是水电机组,它的成本主要是折旧和贷款的财务费用,因此利润非常高。由于长江属于季节性变化较大的河流,尽管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大于伊泰普水电站,但其发电量却少于后者。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在航运方面,因三峡水库的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由目前的3000mys提高到5000m3/s以上,将大大改善长江中下游枯水李节航运条件。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自古以来,长江三峡段下行湍急,唐代诗人李白曾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的千古名句。但同时,船只向上游航行的难度也非常大,并且宜昌至重庆之间仅可通行三千吨级的船舶,所以三峡的水运一直以单向为主。到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段长江将成为湖泊,水势平缓,万吨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不过由于永久船闸分为五级,因此通行速度较为缓慢,理论上过闸要2小时40分钟,在目前实际运行中,往往需要4个小时以上才能通过。除以上之外,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水产养殖、供水、灌溉和旅游等方面也均有巨大效益。3、 三峡工程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1、对库区文物的影响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7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其中重要的文物古迹有涪陵白鹤梁、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城等,此外还有较重要的古栈道5处,石刻、题刻56处,古桥17处;地下文物有较重要的遗址58处,墓群(墓地)45处。其中著名的有奉节县草堂古人类化石点,是三峡水库淹没点唯一一处化石点;云阳县故陵楚墓、北宋的龙脊石题刻,巫山县明清时代的大昌古道,唐代开始修建的大宁河古栈道等。将要淹没的地面文物,例如云阳县张飞庙、奉节县的永安宫、巫山县大昌镇的温家大院,忠县丁房阙无名阙,古代桥梁等都按照原工艺、原材料、原形制进行复建(多选址在临近、淹没区以外)。国内外闻名的白鹤梁石刻采取的原址保护方法,即在四十米的水下建设一座博物馆,建成后游人将可到水下参观石刻,摩崖石刻则采用整体切割移至他处。同时在重庆市中心也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三峡博物馆,用来安放在抢救发掘工作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2、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另一方面,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周围气候又一定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对温度、湿度、风速、雾日的影响范围,两岸水平方向最大不超过2千米,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年平均气温变化不超过0.2度,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1度,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1.2度;极端最高气温可降低4度,最低气温可增高3度左右;相对湿度夏季增大3%6%,春秋两季增大1%3%,冬季将减小2%。建库后年降水量增加约3毫米,影响涉及库周围几千米至几十千米,因地形而异;仍需警惕伏旱对农业的影响。平均风速将增加15%40%,因建库前库区平均风速仅2米/秒左右,故建库后风速仍不大。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80属、560种,其中绝大部分在未受淹没影响的地区广为分布。但是一些存在珍稀植物受到威胁,如川明参等。另外,对于一些珍贵的水生生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由于长江中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中游江段的白鱀豚被轮船螺旋桨击毙事件将会增加。葛洲坝工程于1981年1月大江截流后,阻断了中华鲟至长江口至金沙江的洄游路线,对其繁衍后代产生极不利的影响。三峡工程位于葛洲坝上游,不存在阻隔中华鲟洄游路线问题,但三峡工程每年10月份开始蓄水,将使下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减少,这就又可能干扰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的栖息和产卵活动。 3、移民问题中国科学院指出:工程最具破坏的方面是大规模的移民和大片土地被淹没。移民安置向来是中国修建大坝过程中较为头痛的问题,特别是三门峡、新安江和丹江口水库,每次移民的人数都超过30万。然而,三峡工程造成的移民规模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大坝工程将淹没19个县的部分地区,其中包括有着1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涪陵和万县的部分地区以及重庆的部分地区。移民人口总数超过100万并可能将近190万。在这次移民的人口中,城镇居民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致使三峡工程的移民工作比以往的难度更大,费用更高。又因缺少合适的地点安顿如此多的移民人口,移民工作变得更加艰难。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适宜的土地已被开垦和占用,大部分的人口将会被安置到近年来人口业已过剩的水库上游贫瘠的高地上。安置10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无疑是等于重建一个社会,必将打乱原有的经济结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会在相当长的时期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致使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再者,由于历史和交通的原因,境内工业集中布局于长江沿岸的城市和集镇。所以三峡工程淹没的工厂多,损失也大。虽然受淹厂可重新搬迁新建,但是因停产必将打乱相互协作配套的原有系统,对经济发展会造成较大的损失,最重要的是长江沿岸的千年古镇人文遗失,那些古调古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土壤,到他乡人生地不熟悉,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 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库水淹没区将涉及湖北和重庆的20个区市县,最终动迁移民113万,其中重庆16个区市县受淹,移民数量占整个库区移民的85%左右。 按照“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移民进度与工程进度相衔接;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移民宜早不宜晚”的移民搬迁原则,国家对三峡库区的移民工程进行了详细规划,要求各个区市县按照规划分四期完成移民搬迁任务。这四个时期即:1993年到1997年为第一期,1998年到2003年为第二期;2004年到2006年为第三期;2007年到2009年为第四期。 三峡二期移民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国家二期移民工程终验表明,目前库区已经搬迁移民70多万人,占规划总人口的62%,其中外迁移民142万人。三峡工程二期水位即135米水位线下的3825万移民,已经全部按时搬迁。 在未来的6年时间里,三峡库区每年还需搬迁移民近8万人。 4、地质灾害问题从1990年至2005年,地矿部、水利部、三建委、国土资源部等,拨出专项资金对三峡地质灾害问题开展了专项研究,先后进行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报告等数十项相关问题的专题研究。其中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共查获体积大于10万立方米的崩塌滑坡404处,总体积29.36亿立方米,查获泥石流沟90条,并对其中26个重大崩滑体进行了详细勘查,对库区查获的崩滑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和预测分析,划分了不稳定库段;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报告,共查获175米以下崩滑体1302处(含原地矿部“七五”查获的崩滑体),总体积33.34亿立方米,对规划为工程防治的有30个崩滑体;国土资源部完成了三峡库区的20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查出了库区20个县(市、区)所辖范围内(包括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点5384处,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3891处,崩塌(含危岩)617处,不稳定斜坡668处,泥石流沟85处,地面塌陷88处,地缝裂33条;完成了库区19个县(区)地质灾害调查,建立19个县级监测站,初步建成群测群防监测预报网;完成了三峡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建成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示范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对三峡地质灾害进行了治理。 尽管三峡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对解决库区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交通安全起到了不容质疑的积极作用,但目前的地质灾害治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地方未达到治理效果,有的地方治理效果不明显,而更多的情况是,在治理过程中,人们忽略了对当地 自然 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建设,对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造成了某种程度的破坏,使三峡的景观品质大受影响,正在削弱对游人的吸引力。 5、国防安全问题三峡大坝系大体积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体宽120多米,有较强的抗御常规武器的能力,大坝遭常规武器袭击时只能造成坝体局部受损,无碍大局。溃坝模型试验表明:万一遭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专业考试秘籍物理学科考试难点突破与模拟题详解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生物全真模拟试卷及解析
- 2025年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证考试练习题库【附答案】
- 【教案版】小学四班级下册 球类活动
- 2025年炼钢行业入门必-备知识初级考试预测题及解析
- 2025年炼钢初级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财务会计实习生初级面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仓储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相关模拟题集
- 电击伤护理业务查房课件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政治面试常见问题解答指南
- DB11-T 1253-20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管道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 2022年临沧市市级单位遴选(选调)考试试题及答案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 中专宿舍管理制度和方法
- 心态决定-切模板课件
- 精神科常见病小讲课
- 屁屁辅助脚本
- 高效沟通提升医药代表拜访技巧的五大秘诀
- 《环甲膜穿刺术》课件
- 医院处方笺模板(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