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培优2014届.doc_第1页
地质作用培优2014届.doc_第2页
地质作用培优2014届.doc_第3页
地质作用培优2014届.doc_第4页
地质作用培优2014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 岩石圈班级 姓名 座号 知识框架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灰岩、页岩都属于a类岩石Bb不能转化为d,是因为b为岩浆,d为变质岩C花岗岩和玄武岩都属于c类岩石Dd为岩浆2图中各地质作用与序号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作用一定能形成化石B火山喷发与的活动有关C作用最强烈的表现形式是流水的侵蚀作用D大理岩、板岩的形成需经过阶段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3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 ()。花岗岩石灰岩砾石层页岩A B C D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页岩地区 B砾石层地区 C石灰岩地区 D花岗岩地区下面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5-6-题。52008年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 B C D6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 B C D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回答7-8题。7 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8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右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下题。9“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岩”,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A甲B乙 C丙D丁 右图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读图回答10-11题。10该地形为()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11形成图示地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读右图,回答1213题。12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C丁、丙、甲、乙 D丙、丁、甲、乙13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D可以修建水库堤坝右图是“我国西南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14-15题。14从图中看出这里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它们最可能属于()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15有关该地河谷地形的成因,正确的说法是 () A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6-17题。16下列地貌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溶洞a B裂谷b C瀑布c D沙丘d17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Aa Bb Cc Dd读“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回答18-19题。18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BC D19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20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据此回答21-22题。21甲图中AB段河流()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流向西 C水位A处低于B处 D不能确定22关于乙图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确的是()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读下图,完成23-24题。23.图3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24图4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A、 B、 C、 D、25.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A.100/s B.200/sC.300/s D.400/s26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27南极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表面发现冰面有许多洼地、线状凹痕、垄状起伏,凸起部分边缘棱角分明,表面有窝状凹坑(如图所示)这些冰面形态的形成原因,最主要是受()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温度变化 D冰川堆积下左图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右图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8-29题。 28.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29.图5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4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 B.b C.c D.d右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30-31题。30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31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A1月 B3月 C7月 D10月答案:1-5DBBCD 6-10ACABD 11-15ACABC 16-20ABDCA 21-25ADCDB 26-31DABBBC读图3,回答67题。图3 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图例珊瑚礁(岛)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据图3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A岛屿周围的浅海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C温暖清澈的浅海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答案】6.C【试题立意】该题以区域地理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地理事物的分布。【解题思路】从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珊瑚礁并没有全部分布在岛屿周围,故A、D排除;珊瑚礁分布并没有和洋流分布吻合,故排除B,绝大多数珊瑚礁都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浅海区域,拥有温暖清晰的浅海环境,故选C。图3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答案】7.D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34题。3甲图中的河流()A位于南半球,由北向南流B位于北半球,由南向北流C位于南半球,由南向北流D位于北半球,由北向南流4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A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湖泊水B泉水涌出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C河谷处的地质构造是向斜D湖泊为咸水湖3B从等高线弯曲状况判断该地湖泊地势较高,而根据剖面图中,较陡一侧的侵蚀作用是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那么该河是右侧受侵蚀,为北半球,由南向北流。本题要求综合读图判断,涉及等高线的判读、根据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来判断南北半球等。4B该地是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丰富,转化为地下水多,泉水涌出多。湖泊是其水源之一,但降水是主要的,从地层弯曲状况看,该地质构造为背斜,降水较多的地中海气候区,湖泊应为淡水湖。)1B2.C第1题,从P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是河流冲积物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山前冲积扇。第2题河流流量最大时,夹带下来的冲积物最多,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根据图中显示的30纬度、洋流流向及洋流位于大陆西岸等信息,运用中低纬洋流分布知识,可推断该处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则7月为雨季,河流流量较大。)5A6.D由图可知B水文站水流量较稳定,说明受到上游湖泊的调蓄作用,故AB段的河流则由A处流向B处,即由西北流向东南。北半球河流应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E岸对应D岸。)右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资颗粒大小不同。 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板块主要位于10W60E。读图,完成1-2题。1.板块是()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判断,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B.安第斯山C.落基山D.阿尔卑斯山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左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右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右图中的( )A.b B.a C.e D.d 4.有关左图中岩石类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 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 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 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A. B C D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读下图,回答第5题。5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则()A箭头表示岩浆活动 B箭头表示重熔再生C箭头表示地壳下沉 D箭头表示变质作用读“岩层地质图和等高线示意图”,完成第6题。6.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A.山脊、向斜B.山脊、背斜C.山谷、向斜D.山谷、背斜右图为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7.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A、 B、 C、 D、8.如果是石灰岩,则为A、花岗岩 B、砂岩 C、大理岩 D、板岩9、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C、有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图2是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回答1012题。10、下列关于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是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11、侵入丙的岩脉应为何种岩石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资料不足,无法判读。12、图中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是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下面右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回答13-15题。13图中甲乙丙丁四座村庄海拔较低的是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14在沿AE线(龙山和虎山)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C处最早。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皱类型是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15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其原因不是A山前的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B临河分布,水资源相对丰富C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农耕D临河分布,水运便利读下图,回答16-17题。16.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17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18.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右图为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19-20题。19“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 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20、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2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2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右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23-24问题。23、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A和 B和 C和 D和24、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25、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3示意),其成因是( ) A. 侵蚀一搬运作用 B. 搬运一堆积作用 C. 风化一侵蚀作用 D. 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图10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含量分布。完成28-29题。28、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29、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地质构造是 ,其中A为 ,B为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流水、风力)的 (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3)、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和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 处;若开采优质花岗石作装饰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 处。(4)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 处;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含量 ,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等地质灾害。31、下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名称:A,B,C。(2)简要说明A地形的成因,该处所属的板块边界类型为。(3)图示区域位于() A东南太平洋 B南印度洋 C西北太平洋 D大西洋内部 (4)写出图中字母所指的板块名称:C_,D_。1-5 DACDD 6-10 DCCBA 11-15 BBCAD 16-20 BADCA 21-25 DCDCA 26-29CDCA30、(1)褶皱;背;向(3分) (2)流水;侵蚀 (2分) (3); (4)B;A (5)增加;滑坡和泥石流31、(1)海沟海岭大陆架或大陆坡(2)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碰撞消亡边界 (3)A(4)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七、地壳变动规律1三大岩石相互转换和地壳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例14】右上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 B C D(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 B C DI【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图中箭头表示固结成岩,箭头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表示熔岩冷却,箭头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表示变质作用,箭头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第(1)题,学生虽然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是大理岩是变质岩,故根据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同属”可选D。第(2)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固结成岩作用完成。故选A。【答案】(1)D (2)A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质(1)褶皱与断层(2)地质构造与找油、找水及工程建设的关系找油、找水: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沉积岩中)。工程建设:尽量避开断层;隧道要穿过背斜部位。4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1)地势高的地区以侵蚀为主;地势低的地区以沉积为主。(2)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蚀作用;湿润地区主一、区分三大类岩石。三大类岩石的比较表:分类形成过程典型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玄武岩、流纹岩沉积岩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二、绘制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