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见问答.doc_第1页
小儿推拿常见问答.doc_第2页
小儿推拿常见问答.doc_第3页
小儿推拿常见问答.doc_第4页
小儿推拿常见问答.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推拿终极问答2008年就在山西阳泉跟师父学习小儿推拿,到现在五年多了,师父高启旭是中医医生,儿推技术是师传的,而我是中医专业,兼学西医,所以很多东西喜欢从西医解剖和神经学来解释,来弄懂他的作用机理,可是师父没法跟我说,他是小学毕业,也没系统的学过西医。师父经常说,“小袁,这个方面的东西师父教不了你,可是这个绝对可以从微观科学得到客观证实的”。 自己摸索的路是艰辛的,同行的朋友又大多是中医出身,或者半路出家的,对解剖学知之甚少,每次谈到这个问题,大家都摇头,觉得小儿推拿是中医,为什么要用要用微观的系统解剖学来解释它的机理呢,可是我我爱钻牛角尖,没有明确的机理我就说服不了自己。小儿推拿肯定有他的作用机理,只是大家都还没找到,我想说三以下个问题第一全国这么多流派是取穴不同,对穴位的定位甚至都有差异,为什么都有效。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也请教过很多名家,为什么个个流派穴位定位不同,却都能治疗疾病呢,就比如三字经的三四个穴位能治病,张寄岗的十多个穴位能治病,健康宝宝的对穴(六个穴位)也能治病,至今没有人给我合理的解释但是这个用神经学就一下子全能解释了,所有的流派对五指间端,也就是末梢神经都是充分刺激,不管是向心推还是离心推或是旋推,总的就是刺激末梢神经,只要手法够好,刺激量达到阈值就能治病,特别是肾经与天河水的向心与离心问题,八卦的顺运逆运问题,实际上就是神经刺激,关键是刺激点(就是取穴)和刺激量,不是取穴方向,重刺激为泻轻刺激为补(轻重补泻),其实这个问题张汉臣早已发现,他的清肺经就是来回推第二小儿推拿穴位为什么多选在手部,为什么按摩推拿穴位就能治病针灸的五腧穴都是在肘膝关节以下,跟小儿推拿选穴多在手部是一个道理,因为这个区域神经分布密集,是人体接触和感知的部位,也是人体最敏感的部位,对这个部位进行刺激更容易达到阈值,这是我去大连季群那里学习到的。凡是关节部位都要点揉,比如手腕,肘部,颈部,腰部,膝盖,踝部。特别是手腕部,容易暴露所以更要重点刺激,比如小天心,总筋,阴阳穴,一窝蜂,太渊,列缺,都要揉到,这个观点跟张汉臣又是不谋而合,他的小天心和一窝蜂二马,经常用到。孙重三的十三大手法中的凤凰展翅,摇抖肘法,苍龙摆尾,赤凤点头主要刺激点都在肩肘关节部,也就是经络学上讲的十二经筋第三,穴位推拿到底是什么方向小儿推拿门派众多,许多穴位的认识都是完全相反的,就像肾经,很多人问我到底哪个方向是对的,我说既然能成一派肯定有有效,都是对的,向心可以补肾,离心也是补肾。也可说是肾阴肾阳来含糊其辞,从那我就一直在找他的机理,问问为什么我就说下我的发现吧,操作不止天河水,我几乎所有的穴位都是来回推我试过,不管从疗效上还是得气感,来回推都比单方向推好很多门派对穴位的补泻方向不同,却同样有效,比如天河水和肾经就凭这一点我觉得关键点不是方向,而是刺激舒适度(就是得气感)和力度,速度是关键就像八卦穴,逆运和顺运从感觉上确实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但是力度速度的变化就会带来感觉的变化,所以我觉得方向不重要,重要的是力度和速度每个穴位都在成人身上试试,找到得气感,然后按照那个得气感的手法来推来回清补有双向调节作用,是恢复脏腑自身的功能。陈为章一直强调辨不清楚来回推是有道理的。同样一个穴做五分钟,来回清补双倍加强了穴位的刺激量,效果显现第四,得气应该有什么样的感觉穴位得气的问题我是比较重视的,但是一直没重视得气时候患儿是什么感觉,最近我的大学同学来我这玩,就问到,“你总说穴位要得气,可是你知道得气时候患者是什么感觉吗”这一句话就问住我了,我还真不知道,只知道每天天河水,一窝蜂的做,但是做的时候患者是什么感觉我还真不清楚。关于穴位得气我觉得跟针灸上讲的得气是一样的,酸麻重胀,沿经络传导五经纹(肝心脾肺肾)八卦,耳后高骨,这些末梢神经丰富地方,是酥麻感为得气二马,精灵威宁,板门,这些肌腱分布密集的部位,是酸胀感为得气(多为泻法)天河水,三关六府,太阳,这些肌肉丰厚部位,以热胀感为得气(多为补法)八卦穴在运之前,先用手指掐揉每个卦,然后在运(马红旗经常这样做)一窝蜂怎么样才会有得气感,用大拇指揉吗,不是的,你用拇指揉是时候是不会出现那种酸胀酥麻感的,要用手指搓,然后点揉,轻压一下,就会有种酸胀舒服的感觉。得气从以下4个方面体现出来:病人的感觉。主要是酸麻胀痛重5种感觉。这5种感觉并非越强越好,要因人因病而异。二马多为酥麻感,足三里多为酸胀感,这些感觉适度为好,过犹不及医生的感觉。主要是手下的顺滑感,咱们说的得气大都是指的这个穴位处出现红晕。红晕一般随着得气的过程逐渐出现,范围可大可小,形状与穴位相关,天河水成条形,二马是点状仪器测定。主要用在科研上。这个张汉臣曾经做过补脾经增加胃酸分泌的实验,相信大家都知道第五 手法的熟练度和时间大家都知道,熟练的手法治病疗效更好,袁洪仁老师写过一篇文章“手法的熟练度是否影响推拿疗效”。任知波老师常说,“推拿最好一气呵成,趁热打铁,从一个穴位换下一个穴位中间空余时间很短”,谢霆老师主张盲推,“每个穴位不用限时间,推到感觉得气了就换下一个穴位”。这些都说明了,手法的熟练是至关重要的,熟练的推拿手法推拿时间短,疗效高,更轻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