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构图第一章 摄影构图的概念及其创作规律第一节 摄影构图的概念w摄影构图就是运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当中进行安排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组织成一个整体,以寻求一个最佳的画面形式,以求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w指一幅画面的结构。指照相机取景范围内的各种景物,进行艺术的真实的合情合理的排列与组合,使其成为一种令人感到美妙的形态。 熟悉对象(观察)艺术构思(想象)构图是完成构思(取景、调焦、用光、景别)w摄影构图:在拍摄现场针对被摄体,把它们有机地安排到照相机的取景框中,使画面产生一定的艺术形式,将你对被摄体的认识和感受展现出来。(分离与构成)摄影构图的初级目的:最佳的画面形式w摄影构图的最终目的:突出主体,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第二节 构图的一般规律 1 对 称 对称的形式 2 均 衡影响均衡感的两大因素 影响重量感的因素 3 黄金分割东西方殊途同归4 对 比w在画面形象的组合中应包含三方面的因素:对比对象(主体)、被对比的对象(陪体)、通过对比产生的积极因素(揭示事物的本质或意义或给人以启示、醒悟)w选用形象时:形状差异/同类对比说服力强w摄影构图从对比开始,对比是摄影造型的主要手法。w对比与镜头成像产生对比是必然的。(1)近大远小 (2)焦点成像摄影对比构图中可以包含多种造型方法(对比、均衡、多样)w用形象对比表现生活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构图形式上的对比,以达到内容表现上的对比。5 多样统一与变化和谐附 摄影对比构图法一、影调对比法 1 黑白对比 对比极强,轮廓鲜明,构图简洁含蓄神秘。2明暗对比提高画面表现力的主要方法,是黑白摄影的基础。用途:表现景物的纵深感/突出主体/表现景物的立体、轮廓、质感、光滑、干湿、粗细等效果。二、形体对比法(形态和体积) 1大小对比 2高矮对比 3曲直对比 4横竖对比 5粗细对比 6圆方对比 7手足对比三、概念对比1虚实对比(景深法/慢门法/追随法、变焦追随法、等速法、晃动法/叠影法/投影法/效果滤光镜多影镜转动法、雾化法、柔光镜、中心聚焦晕化法、中心透明晕化法)2远近对比(近大远小、影调透视)3动静对比4表现不动之动的摄影构图法(选择非正常的倾斜姿势/用形状表现运动/用模糊表现运动)5疏密对比(大小空白与影像密集重叠处)6新旧对比7方向正反对比8哭笑对比 9老少对比 10褒贬对比 11 繁简对比第三节 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一、画面要具有普遍性的主题二、画面的形象表现力要强三、丰富或强烈的情感因素四、画面要简洁五、画面要具有一定的形式美一、普遍性主题 w绝大多数受众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认同和接受。二、形象表现力强w画面是跨国界、跨文化的世界性语言w“百闻不如一见”、“一图胜千言”三、丰富或强烈的情感因素 w突破理性认知w赋予画面丰富的内涵w影响受众的感情和行为四、画面要简洁 w简洁可以突出主体w简洁可以带来视觉快感w绘画是加法w摄影是减法五、画面的形式美 w画框内的事物都是经过了我们重新组织的事物w观察力、想象力是摄影师的必备能力第四节 边框与画幅 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影视画幅幅面划分第二章 摄影构图诸元素及其处理第一节 主 体 一、主体的定义 w主体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画面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控制画面全局的焦点;w通俗地讲,主要的被摄对象,想给观众观看的主要事物,就是画面的主体。二、主体的作用 w表达内容的中心w结构画面的中心三、处理主体的原则 w突 出w主体突出,是画面构图的出发点和基本任务 四、突出主体的方法 w(一)主体位置 1、黄金分割构图 2、九宫式构图 3、S 形 构 图 4、对角线构图 5、对称式构图w(二)主体面积 1、直接突出主体w主体在画面当中面积比较大w采用近距离拍摄或者长焦距镜头拍摄w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实”2、间接突出主体w主体在画面当中面积比较小w主体一般距离比较远w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意”3、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w利用明暗对比w利用色彩对比w利用线条引导人的视线 w利用框架性前景w利用动静对比w利用运动对比第二节 陪 体 一、陪体的定义 w陪体是画面中陪衬、渲染主体,并且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次要对象,是和主体联系最紧密的次要对象。二、陪体的作用三、陪体的处理 直接处理陪体w陪体在画面内,偏重于“写实”; w位置:往往处在四边、四角等非优越性位置;w色调、影调:明暗和色彩方面不会压过主体;w形象完整性:往往不完整,只是保留足以说明问题的局部。间接处理陪体w陪体在画面外,偏重于“写意”; w画面中要保留必要的“桥梁”或“媒介”,引导、限制观众的想象。第三节 前 景 一、前景的定义 w前景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距离镜头最近的景物。二、前景的作用(1)帮助主体直接表达主题、交代内容(2)表现时间概念、季节特征、地方色彩,有助于表现现场的气氛(3)强化纵深感和空间感(4)均衡构图和美化画面(5)增强节奏感和韵律感 加 强 画 面 的 空 间 感;三、框架性前景 w加强画面的图案美;w突出主体;w遮挡后景中多余的事物。第四节 背 景 一、背景的定义 w背景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起陪衬和渲染作用的环境景物。 背景运用的常见问题:前后景物的不良重叠二、背景的作用 (1)表明主体所处的环境、位置和现场氛围。(2)帮助主体揭示画面的内容和主题。(3)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和透视感,空间感。三、背景的处理 (1)对于主题表现有意义 (2)在明暗和色彩方面要和主体有对比(3)背 景 要 简 化(画面简洁与否主要取决于背景简化的程度)简化背景的方法w角度:仰 拍 和 俯 拍w光线:逆 光 照 明w镜头焦距:长焦距镜头w光圈:大 光 圈w追随拍摄:主体实,前后景成为虚线条w天气条件:风、霜、雨、雪、雾等第五节 空 白 一、空白的定义 w空白不一定是纯黑或者纯白,凡是在画面当中没有实体意义的部分,都可以被看成空白,如天空、地面、水面或被虚化的背景。二、空白的作用 1 影响主体的突出程度 (空白大,则突出,反之,不易突出)2使画面简洁3 营造意境:空白较多的画面往往偏重于写意三、空白的处理 w1 注意被摄事物的方位和朝向 在被摄对象视线前方留较多空白; 在运动物体的运动前方留较多空白; 在光线入射方向留较多空白。2 要注意空白与实体部分的比例,最大不能超过1:9;3 大面积空白要“破”。第二章 拍摄角度第一节拍摄距离 第二节拍摄方向 第三节拍摄高度角度的意义w角度不同,画面的造型结果不同;w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现力;w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侧重点;w角度可以体现出主客观视点。第一节 拍摄距离与画面景别 一、远景景别 二、全景景别 三、中景景别 四、近景景别 五、特写景别拍摄距离的两层含义w实际距离;w镜头焦距。一、远景景别 w概念:从比较远的距离(或短焦距镜头)拍摄的、包含的空间范围比较大、包含的事物比较多、以表现场面、规模、数量、气势和空间环境为主的画面景别;一、远景景别 w作用:(一)交代空间环境;(二)在影视作品中,往往有抒情作用。一、远景景别注意: (一)“远取其势,大处着眼”,把握大的线条、形状、色块、轮廓;(二)有意识地运用前景; (三)影视摄影和编辑中,往往要保留一定的时间长度。二、全景景别 w概念: (一)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全身; (二)拍摄其他事物,则指保留事物外部轮廓线的完整,并且周围无过多空白。二、全景景别 作用: (一)客观展现被摄体的全貌; (二)交代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三)交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具有定位作用,定轴线、定光线、定基调;三、中景景别 w概念: (一)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膝部以上(站姿)或腰部(坐姿)以上; (二)拍摄其他事物,则指包括事物的绝大部分,而且其中有事物的主要部分。三、中景景别作用: (一)利于展现动作、姿态和手势; (二)利于展现情节交流; (三)影视摄影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画面景别。四、近景景别 w概念: (一)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胸部以上; (二)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包括事物的主要部分。四、近景景别 w处理: (一)“近取其神”:重在表现人的神态,要特别注意人的表情、眼神、手势的处理; (二)“近取其质”:重在表现事物的色彩、纹理、质地; (三)相对于人的正常视觉效果,开始强行放大,要特别精细。五、特写景别 w概念: (一)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肩部以上; (二)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包括事物的局部。五、特写景别作用: (一)突出细节; (二)通过局部透视全部,通过表象揭示本质; (三)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有强制观看的意味; (四)影视编辑中,常常被用来插画面或转场。五、特写景别处理: (一)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不可滥用;(二)要特别注意人的表情、眼神、手势的处理,眼睛往往被称作人的“心灵的窗口”,手往往被称作“人的第二张脸”; (三)注意捕捉拍摄现场富有内涵的情节、细节。景别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w景别是相对的概念;w远景、特写景别被称作“两极景别”,又被称作“心理镜头”,具有较强的主观感情色彩,要谨慎运用;w景别运用要“准”;w一般情况下,镜头景别要成组拍摄。第二节 拍摄方向 一、正面角度二、侧面角度 三、斜侧面角度四、背面角度 正面角度(1)展现事物本质特征最主要的角度;(2)拍摄人,重在表现人的神态、 人体对称结构和人的正面动作;(3)适合表现安静、严肃、庄重的主题;(4)利于形成画内画外直接的交流感,常常用来拍摄主观镜头;(5)拍摄多个事物,有并列展示、同等评价的意味。侧面角度(1)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2)利于交代动作的方向感;(3)利于交代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4)利于展现事物的轮廓;(5)利于展现人物、事物之间的交流。(6)影视摄影中,平行机位镜头画面均为侧面角度。 斜侧面角度(1)兼有正面、侧面角度的特点,且灵活多变;(2)拍摄人像的经典角度;(3)利于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4)利于表现动势和动感。(5)利于突出或弱化事物的局部。(6)影视摄影中,内反拍(反打)镜头经常采用斜侧面角度。背面角度(1)含蓄,想象、联想空间较大;(2)给观众以较强的参与感和伴随感;(3)具有悬念效果;(4)具有“借实写意”的特点;(5)必须注意姿态和轮廓的提炼。第三节 拍摄高度 平角度拍摄w客观、真实、自然,最接近人的正常视觉效果;w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拍摄角度;w注意背景的简化;w注意地平线的处理。仰角度拍摄 (1)近距离拍摄高大物体; (2)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3)夸张跳跃动作的高度; (4)简 化 背 景; (5)夸张前景景物(配景缩小法);(6)建立画面中上下部分的联系;(7)体现仰视视点效果,与心理感受相结合。俯角度拍摄 (1)拍摄大场面、全景,交待事物间方位关系; (2)表现纵深延伸线条; (3)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4)简化背景; (5)压缩跳跃动作的高度; (6)压缩前景景物; (7)远距离拍摄,简化构图。顶角度拍摄(1)表现图案美; (2)形成被摄物体上下部分大小悬殊比; (3)表现俯视的视觉效果,拍摄主观镜头; (4)化立体为平面,简化构图。第四章 画面造型任务造型艺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绘画用颜料、绢、布、纸等;雕塑用木、石、泥、铜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一种艺术。辞海P1054第一节 空间感 一、线性透视二、空气透视一、线性透视 w概念:利用线条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w规律: (1)物体的影像近大远小; (2)物体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由近及远有向中间汇聚的趋势;一、线性透视 w强化线性透视的方法:(1) 拍摄方向:斜侧面角度;(2) 拍摄高度:仰拍和俯拍;(3)拍摄距离:近距离;(4)镜头焦距:短焦距镜头。二、空气透视 w概念:也叫影调透视、阶调透视,是由于远近景物周围空气介质的厚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色调和明暗现象;二、空气透视 w规律:(1)清晰度:近清晰,远模糊; (2)影调:近暗而深,远淡而浅; (3)色彩:近饱和度高,远饱和度低且趋于冷色; (4)反差:近反差大,远反差小。二、强化空气透视的方法: (1)空 气 介 质;(2)光 线 : 逆 光、侧 逆 光;(3)前景:利用暗而深的前景;(4)景深控制:形成近实远虚的效果;(5)滤光片:如蓝镜、雾镜、柔光镜。第二节 立体感 一、拍摄角度:斜侧面、仰拍和俯拍二、光 线 :侧 光 、 斜 侧 光 ; 三、背景:与主体明暗色彩有对比。第三节 质 感 粗糙表面物体特性: (1)表面凹凸不平;(2)对光线漫反射;w拍摄方法:侧光、斜侧光照明。光滑表面物体物体特性: (1)对光线混合反射; (2)物体表面有局部高光;拍摄方法: (1)斜侧角度的散射光照明;(2)保留物体表面的高光。透明的物体w物体特性: (1)能够透光; (2)物体表面有亮度不均的光斑;w拍摄方法: (1)逆光、侧逆光照明; (2)面向镜头一面给与柔和的辅助光;(3)表现透明物体后面的事物。镜面的物体物体特性: (1)对光线单向反射;(2)物体表面有亮度极高的光斑,不同区域反差大;w拍摄方法: (1)非常柔和的散射光照明;(2)提高环境景物亮度,缩小亮暗间距; 3)表现物体表面的高光;(4)表现镜中影像。第五章 线条、形状、影调 第一节 线 条 一、线条的分类 w有形线条:主要体现为事物的外部轮廓线;w无形线条:(1)视线;(2)动体的运动趋向线;(3)事物之间的关系线。二、线条与人的心理w水平线条:安静、稳定、宽广、辽阔;w垂直线条:高大、向上、庄严、刚强;w波浪线:轻快、富有节奏、流动感强;倾斜线条:动荡、不稳定、失去平衡;w放射线条:发散、辐射、热情奔放、现代等;w圆形线条:完满、柔美等 。二、线条的运用 选择和提炼线条: 镜头焦距、曝光控制、快门速度等方法;w基于线条与人的心理反应的联系,用线条表情达意;w形成线条的节奏;w发挥线条引导人的视线的作用。第二节 形 状 一、形状的意义 w认识意义;w审美意义;w象征意义。二、形状的提炼和强化 1、拍摄角度 2、镜头焦距 3、影调色调对比 4、宏观或微观观察 第三节 影 调 一、高调画面特点: (1)亮的和浅的部分占画面绝大多数面积,暗的和深的部分占的面积小; (2)暗的和深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w主题:安静、轻快、纯洁、梦幻、朦胧等;w拍摄对象:少女、儿童;科教文卫;雾天、雪天等;高调拍摄方法: (1)选择亮背景、亮主体; (2)曝光:有意识地曝光过度半档或一档; (3)用光:顺光、散射光。二、低调画面特点: (1)暗的和深的部分占画面绝大多数面积,亮的和浅的部分占的面积小; (2)亮的和浅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w主题:深沉、沉重、恐怖、压抑、神秘等;w拍摄对象:老人、成年男人;煤炭、钢铁等重工业题材;低调拍摄方法: (1)选择暗背景、暗主体; (2)曝光:有意识地曝光不足半档或一档; (3)用光:逆光、散射光、斜侧光中的窄光。三、正常影调 w影调层次丰富、反差正常;w利于表现空间感、立体感、质感和色彩;w用得最多、最普遍的画面影调;w曝光:技术性曝光准确。第六章 色 彩一、色彩学的基本知识 w色彩三属性:w色别(色相):不同色彩的名称;w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 不同色别的色彩,明度不同; 同类色有时明度也不同;w饱和度:色彩的纯度;色彩越接近光谱色,纯度越高; 饱和度越高,色彩越鲜艳。原色、补色、消色w光的三原色:红、绿、蓝;w染料的三原色:红、黄、蓝;w补色:等量混合以后得到白光的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w消色:黑、白、灰; 对光线平均地吸收和反射,无选择性;常用于色彩和谐、突出其他色彩。互补色光等量混合色彩与人的心理w冷暖:红、橙、黄为暖色;青、蓝为冷色;w面积大小:明度高,显大;明度低,显小;w轻重:明度低,显重;明度高,显轻;w与社会心理结合;w色彩具有象征意义。二、影响画面色彩的因素 w固有色w光线强度:曝光过度、曝光不足均会影响物体固有色的还原;w光线性质:散射光比直射光有利于还原固有色;光源色w光源色温:不同光源光线的色温不同; 同一光源(如太阳)有时光线色温也不同;w光源色彩: 同一光源前加用不同色纸或色卡也会影响光线色彩。环境色w影响条件:(1)环境景物较亮;(2)环境景物距离被摄体近;w影响状况:主要影响被摄体的阴影面。技术条件w感光材料:感光材料不同,色彩还原不同;滤光片w调整画面反差;w控制画面色彩。三、色彩的运用 w色彩真实正确还原;w形成色彩对比;w保证色彩和谐;w用色简洁,形成画面的色调。黑白的魅力w在戏剧性较强的影片、纪录片中具有独特作用; “ 能够传达出一种尊贵而又严肃的气氛, 灰色的阴影传达出一种传统的、让人尊敬的纪录片式的风格;”美国新闻摄影教程w黑白胶片的优点: 1、可以在弱光下轻松拍摄; 2、不用考虑各种光源的色温; 3、曝光宽容度大于彩色胶片。第七章 光 线第一节 光线的意义第二节 不同方向的光线顺光光线特点: (1)不能在物体表面形成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 (2)不利于表现空间感、立体感和质感;(3)不利于简化背景; (4)利于客观还原被摄体图案及色彩; (5)利于拍摄高调画面。顺光光线运用: (1)选择那些本身色彩明暗配置较好的景物拍摄; (2)选择多重景物; (3)利用纵深线条结构画面; (4)结合俯拍角度,用被摄体背后的投影丰富画面造型; (5)利用被摄体前面景物的投影。 侧光、斜侧光光线特点: (1)能够在物体表面形成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 (2)利于表现空间感、立体感和质感; (3)可利用投影进行画面创作; (4)可以突出或弱化物体某部分。逆 光 作 用(1)勾勒物体轮廓,“轮廓光”、“隔离光”;(2)有利于表现空间感、层次感;(3)运用被摄物体投影进行画面创作;(4)有利于简化背景;(5)有利于拍摄透明、透光的物体;(6)结合变焦距镜头,可以拍出光环和光晕;(7)可以拍摄剪影、半剪影画面;逆 光 拍 摄(1)选择暗背景,衬托轮廓光; (2)阴影面加用辅助光,调整光比; (3)尽量采用手动方式拍摄; (4)注意时间、地点的选择; (5)防止光线直接穿射镜头。 第三节 室外自然光的特点及应用室外自然光的特点1、光线的入射角和景物的光影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规律性、周期性的变化;2、光线的色温也有规律性的变化;3、光线的反差也是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4、室外自然光的照明效果简洁、统一、真实;5、室外自然光为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手段。室外自然光的应用1、对自然光进行选择;2、弥补自然光照明的不足;3、人为调整室外自然光的反差;4、对被摄体暗部偏色予以校正;5、模拟和再现特殊的光线照明效果。第四节 室外直射光室外直射光 w(一)概念;w(二)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光线;w(三)不同方向光线的运用。室外直射光w来自于太阳的、没有经过云雾或其他介质散射或折射而直接投射到物体上的的光线;w室外直射光有明确的光线入射方向,可以在物体表面产生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w投影是判断直射光还是散射光的根本标准。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光线w早晨和黄昏(日出和日落);w上午和下午(正常照明时刻);w中午(顶光照明时刻)。早晨和黄昏w光线特点: (1)时间短、变化快; (2)整体光线柔和; (3)受光处与阴影处反差大; (4)光线色温低,偏橙黄、橙红色; (5)光线入射角度低,物体投影很长。早晨和黄昏w光线运用: (1)适合拍摄抒情写意性画面; *光线色温低,色彩感强; *天空中往往有云霞; *往往有晨雾或暮霭; *容易将太阳直接摄入画面; (2)适合拍摄逆光、侧逆光画面; (3)适合拍摄剪影、半剪影画面; (4)适合利用投影进行画面创作。 *投影可以交代时间概念; *投影可以间接反映物体的形状; *投影比较含蓄,想象的空间较大; *投影总是与物体本身有本质联系。 上午和下午光线特点: (1)时间长、光线稳定(亮度、色温稳定); (2)物体表面影调丰富、反差正常; (3)有利于客观地还原色彩。中午光线特点: (1)光线色温高; (2)光线照度高; (3)光线入射角度高; (4)物体表面反差大; (5)投影短且收缩在物体下方。中午光线运用: (1)调整被摄体的位置; (2)调整光比,控制反差; (3)用其缺点,符合主题创作需要。 第五节 室外散射光室外散射光w主要指光源被密度不均匀,存在于太阳与地面之间的大量云、雾、晨霭等介质遮挡,间接地投射到地面上的光线;w室外散射光没有明确的光线入射方向,不能在物体表面产生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w投影是判断直射光还是散射光的根本标准。天光光线特点: (1)天空不同区域色温不一致,色彩变化明显; (2)地面景物承受光线的色温较高; (3)天空和地面亮暗反差大;(4)时间很短,光线变化很快。天光光线运用: (1)拍摄剪影、半剪影画面; (2)一般向逆光方向拍摄; (3)拍摄夜景的“黄金时间”。 夜景的拍摄w天光时间拍摄夜景 (1)选择拍摄地点,如环境景物亮度较高的地方; (2)选择拍摄方向,一般向逆光方向拍摄; (3)注意灯光与天光的配合,曝光控制。w晴天拍摄夜景 (1)适合拍摄大场面夜景; (2)逆光、侧逆光、暗背景拍摄; (3)画面处理成冷色调; (4)防止大面积天空进入画面;(5)曝光控制:收光圈;后期制作。w夜晚拍摄夜景 (1)用光线区别景物远近层次,表达空间透视; (2)注意控制亮暗反差; (3)避免无影调层次变化的天空过多地出现在画面中; (4)注意光线来源、光线效果的真实性。图片摄影中的夜景拍摄 (1)可用慢快门拍摄移动光点,如车灯; (2)使用一次曝光或多次曝光等方法; (3)画面有灯时,可加用十字镜、星光镜等滤光片; 拍摄月景画面(1)拍摄月光下景物,宜在满月及前后几天;(2)曝光(ISO100、f/8):满月20分钟以内;半月40分钟以内;弯月1.5小 时左右;(3)拍摄月亮,以f/11为基准:(4)镜头焦距:80200mm镜头最佳;(5)表现方法: *重复曝光:先拍摄地面夜景,再曝光月亮; *底片合成:一底拍地面夜景,一底拍月亮;(6)月亮形状:多选择圆月或者弯月(上弦月、下弦月);拍摄星迹画面(1)地点天气选择: 远离城市,晴朗夜空,减少杂光干扰;(2)镜头焦距: 焦距越长,星星越明显,可用较小光圈; 焦距越短,星迹越长,需要开大光圈; 20mm,45小时;50mm,1.53小时; 200mm,35分钟左右即可;(3)曝光:需用三角架,B门长时间曝光;(4)避免圆月时间拍摄,选用弯月时间拍摄;(5)必须与地面景物相结合,多用重复曝光、多底合成方法;(6)注意干扰物:流云、飞机等;(7)拍摄方向:方向不同,星迹形状不同;阴 天光线特点: (1)影调丰富、反差较小; (2)光线色温高;w光线运用: (1)注意被摄体自身的明暗色彩搭配; (2)运用前景强化远近空间层次; (3)薄云的“假阴天”适合拍摄人像。雨 雪 天w光线运用: (1)雨雪具有“传情”作用; (2)选择逆光、暗背景拍摄; (3)运用富有雨雪特征的前景景物; (4)利用雨雪天特有景物; (5)突出雨雪的运动,拍摄雨大约1/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缆回收避坑知识培训课件
-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电煤知识培训总结报告课件
- 高空安全知识培训课件教学
- 本溪初二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 高热惊厥讲解课件
- Penicillin-V-b-sulfoxide-d3-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华大学日语考试题库及答案
- 保育理论考试考那些题及答案
- GB/T 12234-2019石油、天然气工业用螺柱连接阀盖的钢制闸阀
- 全套教学课件《公共艺术(音乐)》
- 3.1《太阳系大家庭》课件
- 高中数学《基于问题链的数学教学探索》课件
- (卓越绩效)质量奖申报材料
- 同创伟业投资分析报告(附358家被投企业介绍)
- 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亿以上数的认识及读法》教学课件
-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汇总(完整版)
- 消费者行为学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
- 互联网保险概述课件
-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 5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