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岳阳楼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 之后 杜甫出峡漂泊两湖 此诗是登岳阳楼触景感怀之作 1 知人论世 杜甫 字 河南巩县人 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 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是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 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 并称 被人誉为 子美 诗圣 李杜 诗史 三别 三吏 杜工部 少陵野老 2 大历三年 768 冬 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 到达岳阳 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 是年 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 诗人处境艰难 凄苦不堪 年老体衰 贫病交加 再加上北归无望 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 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3 杜甫是一个非常重视修身养性的人 他一生得到的追求就是成为一个 儒 他被人们称为 诗圣 这个概念是宋代人首先提出来的 认为他是个 集大成者 任何一个传统文人都清楚这四个字代表什么 因为这是孟子对孔子的称呼 孟子说 圣人 是 人伦之至 孟子 离娄上 这个称谓可非同一般 但是 杜甫一生都没有奢求自己能成为什么 圣 他一生为之自豪的是自己的儒生身份 有人作过统计 他的诗歌中 儒 字共出现过45次 除了一次是指 侏儒 以外 其余44次都是指 儒家 4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5 首联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今上 交代时间 岳阳楼 点明地点 昔闻 写从前对洞庭湖光山色的仰慕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6 颔联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月浮 写景 一 坼 一 浮 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风景 请你置身诗境 说说自己的感受 气势磅礴 宏伟奇丽 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7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 音信不通 年老多病 只能以孤舟为家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坷 漂泊天涯 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里 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 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8 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 不仅有感于自已凄苦的身世 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 遥想北方边境 战乱未平 国家艰危 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9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大历三年 768 冬 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 到达岳阳 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 是年 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 诗人处境艰难 凄苦不堪 年老体衰 贫病交加 再加上北归无望 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 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10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 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 亲朋音讯全无 自己一身病痛 惟剩一条孤舟 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 近十年的安史之乱 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此后 外族侵扰 藩镇割据 民不聊生 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 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 有年老孤独的悲伤 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 11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写得意境阔大 情景交融 这是与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分不开的 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12 品读感悟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赏析 13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最传神的两个字是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品诗 14 精字品析 坼 分裂 洞庭湖将吴 楚两地分开 浮 漂浮 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这两个字用的极富动态感 自然贴切 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 把洞庭湖浩翰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景色宏伟奇丽 意境阔大 这两句彰显了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阔 炼字题 字义 结合句子分析 诗人情感 15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大历三年 768 冬 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 到达岳阳 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 是年 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 诗人处境艰难 凄苦不堪 年老体衰 贫病交加 再加上北归无望 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 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16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 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 亲朋音讯全无 自己一身病痛 惟剩一条孤舟 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 近十年的安史之乱 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此后 外族侵扰 藩镇割据 民不聊生 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 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 有年老孤独的悲伤 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 17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 登岳阳楼 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 岳阳楼 和 洞庭水水 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 从大处着笔 吐纳天地 心系国家安危 悲壮苍凉 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 空间上包吴楚 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 国家之忧 浩浩茫茫 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 形成沉雄悲壮 博大深远的意境 18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 注 开元二年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 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 李白朋友 排行十二 李白登岳阳楼赋诗 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19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绵州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阔 内容丰富 感情强烈奔放 想像奇伟丰富 语言清新流畅 风格雄健 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0 春风送暖百花开 迎春绽金它先来 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花怒放一树白 21 梁山栽大竹无须淋水 胡木 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 李白 22 胡木无话可说 眼睛贼溜溜直打转 看到墙上挂有一幅画 画上有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神仙 环抱一只打酒坛 睡在半山腰 酒顺着坛口往下流 李白素好酒 时年又已59岁 眉头一皱 胡木写道 酉加卒是醉 目加垂是睡 老神仙环抱酒坛枕山偎 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看了看肥胖如猪的胡木 写道 23 月加半是个胖 月加长是个胀 胡秀才挺起大肚当中站 不知是胖还是胀 24 梦笔生花据天宝遗事记载 李白年少之时 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 头上生花 后来果然天才横溢 名闻天下 25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 登上岳阳楼 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 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远方 洞庭湖面浩荡开阔 汪洋无际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雁儿高飞 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 月出山口 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26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在岳阳楼上住宿 饮酒 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 楼高风急 高处不胜寒 醉后凉风四起 凉风习习吹人 衣袖翩翩飘舞 27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 注 开元二年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 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 李白朋友 排行十二 李白登岳阳楼赋诗 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宏丽景色 岳山之南 欢乐和喜悦 幻想联翩 潇洒自如 28 课堂作业 一 颔联中的 雁引愁心去 一句 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雁引愁心去 运用了拟人手法 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 愁去喜来 互相映衬 引愁心 比 别秋江 更富有感情色彩 且更新颖 29 对第三联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数学上册听评课记录《3.3第几》33-人教版
- 难点解析-公务员考试《常识》专题测评练习题
- 网络游戏玩家体验提升及运营策略研究
- 辽宁省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面向部分高校2025应届毕业生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泡菜生产线工人技能培训与管理方案
- 养鸭场鸭肉加工工艺优化方案
- 二语习得关键期-洞察及研究
- 营养盐失衡对浮游生物的影响-洞察及研究
- 隧道土建施工组织方案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四川-四川中医康复学(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次全体中层班子会议上校长精彩讲话: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实、把实事做好
- 2025-2030中国物流园区自动化技术应用与智慧化改造趋势报告
- 2025年人武专干军事考试题库及答案
- 【G1工业锅炉司炉】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记账实操-酿酒企业的账务处理
- 2025版个体户灵活用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小学体育教师招聘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湘教版分式的乘法和除法教案
- 跌水水力计算(水工结构版)
- 七年级英语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3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