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Zec:亚洲将会是全球工业的重心.doc_第1页
Peter Zec:亚洲将会是全球工业的重心.doc_第2页
Peter Zec:亚洲将会是全球工业的重心.doc_第3页
Peter Zec:亚洲将会是全球工业的重心.doc_第4页
Peter Zec:亚洲将会是全球工业的重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eter Zec:亚洲将会是全球工业的重心1955年由德国设计协会(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在德国埃森(Essen)成立的“红点设计奖”(Red dot Design Awards),与同样来自德国的iF、美国IDEA、日本Good Design Award,并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四大设计奖,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件设计作品投稿。红点设计奖主要奖项分为3类:产品设计奖、概念设计奖和传达设计奖,分别评选“已实际生产的物件”、“尚未实现的创新概念”以及“具沟通性质的设计”,而得到大奖的设计同时也能获得进入专属展览场地埃森红点设计博物馆(Red Dot Design Museum)展出的机会,这个私营的博物馆裡展示了全球最先进的创意设计,让观众能看到日常的生活用品如何透过创新的概念被呈现出来,2005年,红点前进新加坡,成立了第一间海外分馆,而在8月底,红点也将在台北松山文创园区设置第二个据点。说起德国设计先跳进脑中的会是什么?设计、品质、创新、严谨、精密,德国人对于设计品质的要求,早在1950年代就成立了“红点设计奖”(Red dot Design Awards)是国际四大设计奖之一,至今有近半世纪的历史。说起这项工业设计界的奥斯卡大奖,已是所有设计人追求肯定认证的标记,每年吸引有超过60个国家,1万件作品投稿参赛,得奖作品更能在每年有18万参观人次,累积超过2千场的展览纪录的德国埃森红点设计博物馆展出。 台湾设计年年有人入围,也年年夺下重要奖项,优秀的竞争力也促成红点此次在台投资成立博物馆的契机。即将开幕,位在台北松山菸厂文创园区的台湾馆,是亚洲的第二,仅次于2005年成立的新加坡馆,也是全球第叁间红点设计博物馆,将会展示丰富的当代设计得奖作品,每年至少有3次的主题大展。我们赶在台湾馆开幕之前,抢先和红点设计奖主席Peter Zec博士面对面接触,深入谈到红点在台成立博物馆的缘由、未来各项展览计划、何谓好设计、对于台湾设计的看法、台湾企业面对中国和全球强大竞争下的思维等多元、宏观、深入的见解,精彩的访谈内容,十分值得所有设计人、经理人、企业家借镜一读。 在亚洲成立第二间红点设计博物馆的原因?为何没有选择中国或日本,而是台湾?Peter Zec:很简单,亚洲国家一个一个崛起,未来西方国家走下坡是可预期的,亚洲将会是全球工业的重心。从历年红点设计奖的报名和入围名单中,我们也看见亚洲国家的竞争力,对于我们来说,这个考量十分合理。在我眼中台湾是个先进国家,台湾人对于设计的理解和需求行之有年,台湾设计产业的生态和结构也十分有趣,不像韩国只有Samsung和LG两大企业,这裡有许多活力充沛的中小型设计公司,我1992年就来到台湾,与台湾设计圈关系很好,和Tony Chang(台创执行长张光民)也是很好的朋友,台湾很早便参与红点设计奖竞赛,后来入围的作品越来越多,表现也越来越好,成为这次合作的基础。对我们来说,要走进中国是一件困难的事,即便我们常常收到中国企业的合作邀请,但我们更需要一个像Tony那样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我和Tony早在1992年认识,他是红点设计奖的评审之一,我倚赖他的帮助,相信他的意见,在中国,我们缺乏也需要建立像这样的“信任”关系。除了中国,我们也有来自韩国的合作邀请,未来极可能在中国或韩国举办展览。日本东京则是另一回事,日本是一座自给自足的岛屿,我们在1994年就设立了东京办公室,但至今尚未在那举办过展览。请分享成立红点设计博物馆的初衷?德国、新加坡、台湾三地将会有哪些异同?Peter Zec:3个地方的博物馆的立意各不相同。德国埃森是红点设计博物馆的发源地,1954年举办了第一个展览,我是在1991年接管红点,也做了许多变革。埃森红点设计博物馆是第一间以展出红点设计得奖作品为主的博物馆,我们收藏和展出的作品都很独特,至今共举办超过2000多个的展览。埃森红点博物馆的故事也很特别,那塬本是一座老旧的煤矿工厂,当年找来了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做老厂房改建,当时我的想法是“如果福斯特参与这项计划,我才会将博物馆迁入。”当然成果令人十分惊艳,“包浩斯的建筑、佛斯特的翻新设计、当代设计品的展览陈列,成就了这座在全球设计领域中,最独树一格也无法被复製的展览圣地。”新加坡则不太一样,那里展出的大多是设计概念奖 (Design Concepts Awards)得奖作品,当然还有设计品的展出,目前我们正在规划了一项有趣的巡回展,打算在新加坡和台北同时举办主题展,这个计划也可能回到德国展出,未来荷兰将可能成立第四间博物馆,壮大这个巡回展的声势。 请简单介绍红点设计博物馆在台北的新空间?Peter Zec:老建筑的精神是不可取代的,去修復它、改造它,将它转化成一个有创意的场所是很有意思的。就如同一个品牌不可能无中生有,它的背后总需要有一些故事,这次松山烟厂也是这么一个例子,这里是个非常特别的地方。红点设计博物馆总是挑选老建筑入驻,像是我们在埃森的煤矿工厂,或是新加坡殖民时代的警察局,这次在台北则选择了老烟厂,这也传达了一个讯息,那就是设计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在老建筑的基础上添加新的东西,会让它变得更好,更perfect! 如果将老建筑改成老人疗养院,哎呀,不太妙欸,那会老上加老(笑),但如果老建筑中摆着最新最当代的设计品,就会製造一种衝突,一种戏剧感,会给老空间带来新的活力,我很开心能参与这个计画,真的很有意思。台北红点博物馆的策展人将会是德国或本地工作人员?Peter Zec:主要策画展览的会是德国工作人员,本地博物馆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也会一起加入讨论,但主要展览品会从德国运来。台湾馆展出的也是过去入围和得奖的红点设计奖作品吗?Peter Zec:不不不!我们和台创讨论过这个想法,应该说展出台湾得奖作品是我最初的想法,但台创合伙人很直接告诉我“这会很无聊呢!这些作品早就在台创展示过啦!”(笑),所以后来我们决定改成主题展的形式,比如说一个还在讨论中的想法:“每个产品背后的故事”(every product tells a story),会在展览中介绍各式各样的产品、背后设计理念、造型的设计考量、设计师灵感来源等。再来就是挑选部分特殊得奖作品展出,从“设计的配方 ”(design formula)角度,进一步探讨这些设计品的创意,或针对某公司品牌的产品,讨论他们在永续设计或产品力等等做的研发。 那么红点博物馆会如何和台湾在地文化进行结合?Peter Zec:呵呵,要和在地结合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展出台湾的得奖设计品(笑)。应该就设计和这个世界的关係,思考与在地关联性的议题。我想人们对红点的期待应该是,它将如何提升台湾设计品质和知识的成长,对于这一点我们十分严谨以对。至于全球设计产业中,就工业设计方面而言,国族文化并不会被摆在最优先被考虑的位置,只要产品具备顶尖品质,我们不会管它是来自德国、台湾或者韩国,人们在乎的是产品本身。重点在于我们该如何做出有品质的设计,就这个角度来看,亚洲国家可以向西方世界学习,为什么呢?200多年前英国发动了工业革命,因而有了设计这回事,这个趋势蔓延至德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各国,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激烈的公民辩论。反对声浪质疑,工业革命和生产顶级艺术(产)品的精神是相互违背的,而在设计者一方,他们试着做出更多媲美艺术等级的产品和反对声音对抗。工业革命的运动在西方持续了200多年,我们为了产品品质和体制对抗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严格来说,亚洲国家的工业革命是在二战之后才啓动,先从日本开始,再来才是其他各国,亚洲人可能很难理解对“品质”的要求这回事,于是中国大陆才出现如此多的劣质仿冒品(笑),他们抄袭了表面,但无法复製产品的精神和质感,未来,博物馆在策划主题特展时,也希望能帮助大众探索并理解品质的真谛,以及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设计。除了要有好品质,好设计还需具备什么元素?Peter Zec:好设计必须要有四大元素,第一个是“功能”(function),产品功能要有用才行;其次是“吸引”(seduction),必须要让人一眼就能爱上,人们只会购买喜欢的东西;第三则是“使用”(usability),买来的东西要能长期使用。你可能会说功能性和可用性的差别在哪?这两者差异极大,功能性是技术端层面,指的是产品本身机能,可用性则是针对使用端,强调使用者对产品的感受和互动。这世界上有许多产品的功能无敌,但使用上的经验却极差,很多技术性工具都有同样问题,如同这台相机(指着指摄影师的单眼相机)有着强大的功能,但对我来说使用上是复杂的,要彻底掌控这台机器对于非专业摄影师的我而言会很困难,这样我宁可用手机拍照。就拿苹果的iPhone来说,简单、漂亮、易操作、功能性佳,perfect! 最后一点是“责任”(responsibility),这裡指的不只有环保或永续设计这类的责任, 也是一种对于社会的责任,我们究竟需不需要这项产品?它的存在是必要的吗?就拿工具(tool)来说好了,工具在使用上可能是危险的,会伤害到使用者,也可能是会发出噪音,会吵到他人,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都要一併纳入考量,可说是企业对于环境,对于社会的责任心 。如果一个产品能同时满足以上四大元素,那就太完美了!但问题是,这四个元素在不同产品间,所要强调的面向不会是均等的,再拿工具的设计来说,它的功能、使用、责任叁项元素是重要的,外表是否具备吸引力反而不会是被优先考虑的因素。但如果是食器餐具或珠宝设计,它的外型是否有吸引力则是关键。设计一个好产品,必须从各个面向去衡量、去评估,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清楚认识设计的好与坏。 你心中具备好设计条件的产品有哪些?Peter Zec:苹果旗下所有的产品我觉得都很好,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是德国品牌“Festo”,他们设计的空气动力工具(pneumatic tools),就如同电脑里的intel组件,那是机器人体内的内装组件之一,平常你不会看到它存在,但一旦你看到了Festo的产品,你会大感惊艳,因为它就如同艺术品一样的美,即便这是一个你看不到的内装组件,这家公司还是在造型上花了极大功夫,当然,其他叁个要素它也一应俱全。不过我最爱举的例子还是Porsche 911跑车,这台车太棒了,Ferrari完全比不上啊(笑)。 你对亚洲或台湾设计的有什么看法?Peter Zec:如前面提到的,如果是技术性的产品,例如手机,不管它的产地是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只要能符合人们的使用期待,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準,来自哪个国家并不会有什么太大差别。但如果是讲到设计的内涵,就会有文化或地域之差,或许可以谈谈亚洲传统的文化如何影响西方设计,例如我看到欧洲的瓷器、餐具等设计,受到亚洲文化的薰陶,或者,我们看到许多西方设计师向亚洲文化取材,转化成为现代的设计,像是DEDON的藤编家具系列,其实是取材自印尼的传统藤条编织文化,但DEDON研发了新的塑胶材质,在印尼或菲律宾一带以传统工艺生产,再运回欧洲用高价卖出。至于当代设计,台湾设计了许多精良的产品,也达到国际水準,但台湾或亚洲唯一缺乏的是品牌。在我心目中,亚洲国家唯一做到品牌价值的公司只有Sony,品牌价值已经不只是做到好设计而已,而是和一家公司该如何切入市场,以及它整体商业策略有关。还是你关心的只有利润和市佔率?如果提到市占率,我可以说说Samsung公司的烂设计,我眼中的Samsung是一家缺乏企业形象,设计没有灵魂的公司,他们只懂抄袭,虽然设计偶有佳作,但我还是忍不住质疑他们是从哪抄来的想法,或许这是我个人偏见,但这个品牌带给人们的印象,绝对不是好的设计品质,而是低价的销售策略,以及他们试图要征服全球市场的野心。但我需要的不是一个要征服全球的产品,我要的是一个聪明、灵巧、有灵魂,一个我会真心喜欢的产品,就像Sony这个有企业哲学的好品牌,创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