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高铁隧道覆盖方案.doc_第1页
达成高铁隧道覆盖方案.doc_第2页
达成高铁隧道覆盖方案.doc_第3页
达成高铁隧道覆盖方案.doc_第4页
达成高铁隧道覆盖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达成高铁隧道覆盖方案第一节 隧道覆盖概况一、隧道分类隧道作为铁路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铁路覆盖的指标,覆盖势在必行。通常隧道有单洞双轨、双洞单轨、单洞单轨之分,隧道的长度影响信源选取、覆盖方式等,因此将长度小于200m的隧道称为短距离隧道,长度200m2000m之间的隧道称为中长距离隧道,大于2000m的隧道称为长距离隧道。根据达成铁路中隧道的实际情况,在达成隧道覆盖方案中,将长度小于101m的隧道按短隧道覆盖,而大于或等于101m的隧道都按长隧道进行覆盖。二、泄露电缆概况泄露电缆作为达成高速铁路隧道覆盖工程的主设备,以RFS公司产品为例介绍,其款频段泄露电缆,使用频段为8002400MHz,可以适用在CDMA800、GSM900、GSM1800、CDMA2000、TD-SCDMA等网络中,泄露电缆具体情况如表5.1。表5.1 泄漏电缆电气性能电气性能电容pF/m75阻抗传输速率%87绝缘速率Mkm5000使用频率MHz8002400护套火花电压KV10.0三、泄漏电缆的损耗遂道内泄露电缆暂按RFS公司的1-5/8”RADIAFLEX RLKU Cable ,A-Series泄漏电缆进行链路预算。根据厂家提供的数据该产品指标如表5.2。 表5.2 产品指标频段(MHZ)传输损耗(dB/100m)耦合损耗(50%、95%)dB8002.1565/689002.3160/6319004.5360/6522005.7960/65例如,GSM 900MHz信号源采用4载波时,每载频输出功率为7.5W(GRRU 3008输出功率),1-5/8”RADIAFLEX RLKU Cable泄漏电缆每百米损耗为2.31dB(900MHz),考虑1/2”跳线损耗百米损耗为7dB,馈线长度取30m,设计最低接收信号电平为85dBm,车体损耗考虑20dB,95%覆盖概率。车内覆盖电平GRRU机顶发射功率1/2跳线损耗(30m)空间耦合损耗漏缆百米损耗L/100车体损耗95%覆盖概率系统余量85dBm=38.75dBm2.1db63dB2.31dBL/10020dB12dB L=1153.7m所以在隧道内GSM900MHz频段取最远覆盖距离为1153.7m。建议漏缆覆盖的距离不超过1000m。第二节 各类隧道覆盖方案一、短隧道覆盖短隧道通常采用八木天线在隧道入口对隧道进行覆盖,八木天线覆盖隧道的长度和隧道的横截面大小、建设材料、弯曲情况等有关,通常切换带不要设置在隧道内。短隧道覆盖侧面模型如图5.1。图5.1 短隧道侧面覆盖示意GRRU安装在隧道口铁路站塔或是隧道口自立通信杆,通过馈线将射频信号馈入泄漏电缆。如果基站可以建设在隧道口,可以采用基站或GRRU连接泄露电缆覆盖隧道内,出隧道后泄露电缆末端加天线覆盖隧道出口空间。其设备、天线、泄漏电缆位置大体如图5.2所示,其中要注意泄露电缆安放位置要高于CHR车厢,以便信号能更好的覆盖。图5.2 短隧道正面覆盖示意二、长隧道覆盖长隧道覆盖如图5.3和图5.4所示通常采用直放站或是GRRU+泄露电缆覆盖,这种方式可以用一个BTS+多个GRRU覆盖方式,GRRU通常安装在隧道口铁路站塔或是隧道口自立杆上,或者是安装在隧道内避车洞内,通过馈线将射频信号馈入泄漏电缆以覆盖隧道,由于考虑到设备功率和泄露电缆损耗,而隧道内一般情况下每间隔500m则有一个避车洞,所以最多每隔1000m布放一个GRRU站点方能有效覆盖。图5.3 长隧道覆盖示意图5.4 长隧道覆盖示意长隧道覆盖中,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多种类型天线,一类解决隧道外信号覆盖,一类是用于信号延伸等。除特长隧道无法避免隧道内切换外,切换带不要设置在隧道内,以免增加掉话等切换出现的问题。另外由于在隧道内基站设备的安装维护比较复杂,尽可能不要在隧道内安装基站设备。三、连续隧道覆盖达成铁路由于地势情况复杂,山地居多,隧道连续出现的情况非常多,就此问题可以采用图5.5所示的连续覆盖方式,其中将隧道间距小于2000m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隧道称为连续隧道,依据隧道间距覆盖方式分为两类:一、间距小于1000m的连续隧道,则采用分别在同向两隧道口安置GRRU,通过馈线将信号馈入隧道内,通过泄漏电缆进行覆盖。二、隧道间距大于1000m且小于2000m 的连续隧道,则采用分别在异向两隧道口安置GRRU,并于隧道间正中间处安装两个GRRU,分别向两隧道进行覆盖,隧道内仍然通过泄漏电缆覆盖。图5.5 连续隧道覆盖示意为了保证隧道口信号顺利切换,在隧道口顶部安装天线,通常采用高增益天线,以保证足够的天线功率。第三节 隧道覆盖其他问题一、隧道内切换原则上尽量避免在隧道内,或隧道口设置小区边缘,但对于超长隧道无法避免,必须考虑设置两个小区的切换保护带,从图5.6中可以看出,1小区和2小区在隧道内切换,即上端红色和蓝色重叠区为切换区。在设备1和设备2的中间处再安装同样的设备分别向相对方向进行覆盖保护。这样虽然加大了投资成本,但可以大大的降低在隧道内切换时出现重选失败、切换掉话等现象,保证了隧道内无掉话的目的。长隧道需要在隧道内增加远端设备,而且光缆需要穿过隧道,其施工难度与安全系数较高,需要铁道部门的同意与合作。图5.6 隧道切换解决方案二、杆塔建设在实际勘测中,应根据各个远端站周围的地理环境选择适宜的杆塔,包括抱杆、增高架、四角塔等。图5.7则为实例照片,如隧道口铁路旁路面高出铁路,则可能需要建设增高架,以便覆盖不被遮挡而增加损耗;如遇铁路通过桥梁等路段,而桥梁高出地面许多,则需建设四角塔以便达到相应高度覆盖等。实际问题实际分析,需要在勘查中仔细分析当地的地理环境以便做出正确的建设规划。图5.7杆塔建设方案第四节 本章小结隧道覆盖是此次达成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研究的重点,隧道的覆盖直接关系到全网的连续覆盖问题,本章就达成高铁隧道覆盖方案进行了各方面的论述,其中泄露电缆的损耗是隧道覆盖的技术关键,而关于短隧道、长隧道、连续隧道这类具体工程建设中遇见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通过实际的勘测与理论相结合,针对各类隧道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结 论在本次高速铁路移动通信覆盖研究工作中,通过对GSM系统覆盖的高铁理论的研究和对达州到成都高铁实际案例的规划建设方案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虽然高铁网络覆盖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还是有较高的可行性。论文中总结了GSM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概念,得出本次达成高铁覆盖仍然采用GSM系统覆盖;其次就影响高速铁路覆盖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实施细则,为实际建设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而对于案例中达成铁路的建设,论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和参考前人对高铁覆盖的经验,得出专网覆盖的组网方式,BTS+GRRU的覆盖技术和无线、传输、电源各方面的规划原则,这些都是达成铁路全网覆盖的重要保证;最后对隧道覆盖方案与泄露电缆损耗进行了研究,对作为本次工程难点、重点的隧道部分做出了理论方面的分析与实际运用的操作介绍,同时这部分也是本次高速铁路移动通信论文研究的创新与特点。论文研究中还存在着理论细节分析方面的不足与不到位之处,对隧道覆盖部分也没能做到完全高质量覆盖,在以后研究中当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全网连续高质量网络信号覆盖的最终目的。致 谢历时近三月的毕业设计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周达老师,他在我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我的毕业设计过程中提出了指导性的方案和架构;其次要感谢合作单位中国移动集团设计院的寇新忠、高杨老师和校内导师谭钦红老师,指引我阅读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较好的完成了论文主体部分,并使我在不熟悉的领域中仍能迅速掌握新兴的技术。感谢公司领导、同事这段时间来的帮助,特别是达成高铁负责人胡小兵对我论文中理论知识与实际方案的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家人在毕业设计中对我的督促、鼓励,感谢同学在毕业设计中为我提供的资料及论文编写中的建议。大学即将结束,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携着这次的经历和感触,努力学习、工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参考文献1 郭梯云,邬国扬,李建东移动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2 啜钢,常永宇,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3 陶阳通信信息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4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电源处通信电源基础培训讲义Z20085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中国移动四川省快铁网络覆盖成渝、达成铁路Z,2009年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高速铁路专网覆盖解决方案Z20087 中兴通讯高速铁路组网性能Z2009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达成铁路概况及测试分析报告R2009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京沪高铁无线覆盖网络建设方案Z200910 周光,马威无线基站勘测设计Z四川:四川省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无线部20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GSM高铁覆盖解决方案Z2008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京信BTS+GRRU技术和华为BBU+RRU技术对比Z2010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邢台分公司河北高速铁路覆盖解决方案课题报告R200914 Terje Roste and Jonny NSkalvlkM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