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纲(详细勘察)一、文字部分1、概述1.1.工程概况(1)建设、设计及委托单位,工程地址,规划用地面积,场地整平标高,建筑物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建筑物名称结构类型层数及高度基础形式基础尺寸及柱网间距基础埋深(m)基础底面荷载或柱荷载(KN)地下室或设备基础尺寸(m)容许沉降量及倾斜值(mm、)其他(2)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地基等级及据此确定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以及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抗震设防类别,场地环境类别。1.2勘察的目的、任务根据工程特点,已知地质条件,详勘及设计要求,提出主要目的,具体任务,以满足设计、规范及施工图审查要求。1.3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及资料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特点等资料及建筑、设计等单位提出的勘察要求,选择并列出应遵循的规范、规程等技术标准。招标文件,已有地质资料等相关资料。1.4勘察工作简介1.4.1勘察方法、手段总述: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及建筑物性质选用相适应的勘察手段。(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相结合)1.4.1.1钻探 说明钻探设备型号,钻探方法,开、终孔直径,循环浆液,岩、土芯样采取率等。1.4.1.2取样(含取水、土化学分析样)说明取土器型号、标准,取土方法,取土间距,土样等级,包装、贮存及运送防护措施等。1.4.1.3原位测试(1)标准贯入试验(SPT)说明SPT的目的、贯入设备的型号、规格,试验方法及试验间距等。(2)重型N63.5动探试验(DPT)说明DPT目的,动力触探的型号、规格,试验方法等。(3)静力触探试验(CPT)说明CPT目的,静探设备型号、规格(微机采集系统、探头编号、探头圆锥锥底截面积、锥角,率定系数,试验方法等。(4)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VST)说明VST目的,仪器型号,板头尺寸,率定系数,试验方法。(5)平板荷载试验说明平板荷载试验目的,设备型号,设备自重,压板尺寸,试验方法(加荷方式,稳定标准,观测仪器等)。(6)钻孔波速试验测试说明波速测试目的,测试仪器型号,测试方法。(7)其他原位测试(现场抽水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等)1.4.1.4勘察点的定位及高程测量说明测量仪器型号,定位方法,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引测依据(控制点位置及坐标)。1.4.1.5室内岩土试验说明室内试验项目种类,目的、要求,试验方法(执行标准)。1.4.2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1.4.2.1勘察工作量布置及调整说明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具体布置情况,勘探点深度确定原则,勘探工作量的调整情况(调整依据,目的,调整工作量)。1.4.2.2实际完成工作量说明勘探工作进出场时间,室内试验及资料整理时间,实际完成的总工作量(野外、室内)。工作量采用列表方式说明。(见下表1.4)表1.4勘察工作量一览表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备注1野外工作勘探点定位测量点2钻探总进尺孔/米土层进尺米岩层进尺米3取样原状土样件扰动土样件岩样组水化学性组土化学性组4原位测试静力触探试验孔/米标准贯入试验次重型动探试验孔/米钻孔波速试验孔/米十字板剪切试验孔/米5室内试验土工试验常规物理试验样次压缩试验样次直剪(快剪)样次直剪(固快)样次三轴固结快剪样次渗透系数试验样次颗粒分析试验样次水、土化学分析样次6岩石试验天然抗压强度样次饱和抗压强度样次干燥抗压强度样次注:上表可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增、减。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区域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条件(工程需要时进行,一般为收集资料。)(1)阐述地理位置,区域地质构造(所处构造单元、控制性断裂、破碎带,底层及其产状等),地震史,基底岩性,评价场地稳定性。(2)阐明环境地质条件(所处环境类型及有无污染源等)及其对工程的影响。2.2地形、地貌阐述地形起伏情况(地面高程,坡度,倾斜方向等),场地地貌单元,切割及自然边坡稳定情况,沟、塘、浜等微地貌形态的分布,场地整平标高等。2.3地基岩、土构成及分布特征(1)根据岩、土的成因、时代、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划分地基岩、土层,需要时说明划分原则方法(层人工填土,层全新世沉积土,晚更新世沉积土,残积土或混合土,层基岩)。岩、土层描述与分布特征可用两种方法表达,一种为文字叙述形式,另一种为表格形式。表格为综合地层简表形式,见下表。地层描述与分布特征一览表(一般土层)层号时代成因地层描述建议的压缩模量Es0.1-0.2(MPa)建议的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分层厚度最小最大(m)层顶埋深最小最大(m)层顶标高最小最大(m)分布范围及特征简评地层名称颜色状态或密实度包含物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压缩性3、水文地质条件3.1气象、水文资料(根据工程大小、复杂程度等条件选择)(1)收集当地气象资料,内容包括:所处气候带,最高、最低气温,年降雨量,年蒸发量及雨季、旱季、风向、风力等;(2)水文资料包括:地下水类型,历史最高水位,近35年最高水位,年变化幅度,河流最高、最低水位,水污染源等。3.2场地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说明场地地下水类型(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主要含水层及其对工程的影响,补给、排泄及径流条件。3.3场地地下水赋水性、透水性评价对场地各土层的赋水性和透水性进行评价,有室内渗透试验和原位渗透试验资料时应结合渗透系数来评价地层的透水性(强透水、透水、弱透水、微透水、不透水)。3.4地下水水位量测地下水初见水位和静止(稳定)水位,说明量测方法和过程,叙述初见水位和静止水位的埋深、高程,地下水年变化幅度,历史最高水位,近35年最高水位,有地下室、车库等基坑时要提出抗浮设计水位。阐述地下水对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处理和桩基础的影响。3.5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1)在湿润气候环境的河漫滩地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埋深1.01.5m),土壤受地表水及地下水渗入及径流补给,可溶盐均已溶入水中,水土腐蚀性评价主要是对地下水腐蚀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一般情况下可不再取土样。其他地区(山地、丘岗地等)均应取水、土进行腐蚀性分析,评价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当工程有要求,必须对钢结构腐蚀性进行评价时,尚应通过相应的原位或室内试验确定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2)确定环境类别时,土的含水量应根据腐蚀性评价深度范围(即在基础埋置深度处于地下水位以上范围)土层的含水量。水腐蚀性分析成果表指标孔号pHCa2+Mg2+Na+K+cl-SO42-HCO3-游离CO2侵蚀性CO2总矿化度Mg/l土腐蚀性分析成果表指标孔号pHCa2+Mg2+Na+K+cl-SO42-HCO3-Mg/kg3.6地下水不良作用对工程影响的评价(可选)(1)地下水在动水压力作用下,粉土、粉砂产生流砂、潜蚀、管涌、流土等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地下水浮托力引起的建(构)筑物底板上浮,地下水动静水压力引起的基坑突涌;(3)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影响;(4)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4.1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对工程危害程度4.1.1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1)提供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建筑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抗震(有利、不利、危险)地段划分。(2)单幢甲、乙类高层实测波速的钻孔不宜少于2个,高层建筑群每幢不得少于1个(另根据地质单元及结构单元增孔数)。(3)对于不超过10层,高度不超过30m的高层建筑,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GB500112001规范估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每一地貌单元不少于2孔)。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估算表土 层土层剪切波速J1J37J56J95Vs(m/s)土层厚度(m)土层厚度(m)土层厚度(m)土层厚度(m)d0(m)t(s)Vse(m/s)(4)地震液化判别(判别孔不应少于3个,间距1.01.5m,每层土的试验点数不宜少于6个)、软土震陷判别(7度时fa80kPa或Vse90m/s可不考虑震陷影响),需要时提供地基土动力特性参数、分析地震液化对工程的影响,提出抗液化措施建议。粉土、砂土液化判别表孔号地下水位dw(m)层号标贯深度ds(m)粘粒含量P3()临界标贯击数Ncr(击)实测标贯击数N(击)液化判别液化指数液化等级点值孔值10.5(最高水位)13.5398.5液化0.81.8轻微液化25.53109.0液化1.04.1.2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可选)当有除液化和震陷以外的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岩溶、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活动断裂等)存在时,按GB50021-2001中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要求进行勘察工作量布置,描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范围和发展趋势,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的危害。4.2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质构造、地震史、地震区划资料、不良地质作用综合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以及对建筑的适宜性。4.3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4.3.1岩土参数的可靠性与适用性评价(根据工程大小,试验、测试手段等内容选择)(1)取样方法及和其他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2)采用的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3)不同的试验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4)测试结果的离散程度,对变异系数超标时,应分析其超标原因,包括分层的合理性,地基土层的均匀性,地基土层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空间变异性,(5)测试方法和计算模型的配套性。4.3.2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1)正确划分地层、确定统计单元(按分区、分层),对试验成果要详细分析及合理取舍,对互层土、夹层土、混合土等,要仔细分析试验数据的代表性和合理性,对不能代表本层土的性质或异常数据,要予以删除,不参加统计。(2)说明统计方法(3)统计内容:室内试验、r、L、P、V、KH、0.1-0.2、Es、C、qu、Cu、St、fr等,原位测试Ps、qc、fs、N、N63.5、Vs、Vp等。(4)统计成果: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标准值。4.3.3岩土参数的选用(1)评定岩土性状指标,如含水率、天然重度r、孔隙比、液性指数L等物性指标选用平均值。(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需岩土参数,如0.1-0.2、Es、选用平均值、(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所需岩土参数,如抗剪强度指标c、载荷试验fa、Eo、十字板Cu、静力触探Ps、qc、fs及标准贯入N等试验指标选用标准值。(4)变形计算指标值及e-P(5)地基承载力及桩基设计参数应综合分析后提供特征值(建议值)。4.4地基岩土的工程特性评价地基岩、土层的分布特征及强度、变形等工程性质。4.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4.5.1天然地基方案分析评价(1)地基均匀性评价:根据地基岩土层的分布,所处地貌单元,厚度、坡度及物理力学指标的差异性(承载力、变形指标)、离散性进行评价(可参考高规P28)。(2)地基稳定性评价:根据场地稳定性,基础持力层坡度,有无临空面,是否位于边坡附近或坡顶部位等评价地基稳定性。(3)天然地基适宜性评价:根据地基的均匀性、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压缩性,持力层厚度,下卧层工程性质,及建筑物结构、荷载特点等,评价天然地基的适宜性。(4)提出基础型式(独立、条形或整板基础)、埋深(或基底标高)及室内外地坪标高的建议。需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必要时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4.5.2地基处理方案分析评价(1)地基处理适宜性分析:从地基岩土的工程性质,建筑物结构特点,邻近工程经验及技术、经济角度等分析采用地基处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地基处理的方法建议:可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基处理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最终提出最佳方案作为建议。(3)提出地基处理的注意事项,预测地基处理效果,变形特征及对环境的影响。(4)提出对地基处理效果检测的建议(监测方法及检测点数量等)。4.5.3桩基础方案的分析评价4.5.3.1桩基础的适宜性建筑物荷载大、变形要求高,采用天然地基、人工地基或复合地基方案不能满足承载力或变形控制要求,宜或应采用桩基础。4.5.3.2桩基类型及桩端持力层选择根据建筑物结构,基底压力或柱荷载及地基岩土性质选择合理的桩型和持力层,提出桩径、桩长方案建议,应提出二种或二种以上桩基方案作对比分析。4.5.3.3桩基设计参数 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结合南京地区经验(即南京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相关条款)及场地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离散性、变异性以及工程实践经验综合确定桩基设计参数。4.5.3.4单桩承载力估算 (1)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必要时估算单桩抗拔承载力(建筑外的地下车库),或单桩水平承载力(挡土结构)。当建议采用混凝土预制桩,且有静力触探试验时,尚应采用静力触探指标估算单桩承载力,并对不同方法估算的单桩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认为合理的、比较接近于实际的估算方法作为建议方法,供设计使用。 (2)根据地貌单元、岩土层结构及分布,选择有代表性钻孔进行单桩承载力估算,每种桩型不少于2根桩,估算成果见下表:孔号桩型桩径(mm)桩端持力层入持力层深度(m)有效桩长(m)桩间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kN)嵌岩段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N)极限端阻力(kN)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孔号桩型桩径(mm)桩端持力层入持力层深度(m)有效桩长(m)桩间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kN)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N)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4.5.3.5桩基沉降估算(需要时可选:根据工程规模大小,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工程评优)(1)按相关规范规定的计算模式进行计算,上部荷载组合不明确时可根据常规及经验估算。沉降估算结果见下表:桩径(mm)桩间距(m)桩数(根)有效桩长(m)承台尺寸mm承台埋深(m)上部荷载组合(kN)压缩层计算厚度(m)沉降量(mm)(2)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沉降、沉降差等变形分析,提出建议。4.5.3.6成桩可行性分析及对环境影响的评价(1)成桩过程遇到巨厚层硬塑坚硬状态粘性土,中密密实粉土、砂性土或卵砾石层、风化基岩时,应根据工程经验,桩的结构强度及设备能力综合分析成桩的可能性,并提出建议。(2)评价挤土桩(混凝土预制桩、沉管灌注桩)的挤土效应,对位于倾斜基岩面上的桩端稳定性,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的建议。(3)成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评价: 锤击成桩产生的反复振动,可能引起附近既有建筑物及地下设施的损害; 大量密集挤土桩及部分挤土桩在饱和粘性土地基中成桩,使一定范围内的地表和深层土体发生位移,导致桩偏位、挠曲或上浮,对邻近既有建筑和地下管线造成损害; 锤击成桩产生噪音,对施工人员及周边居民健康影响; 灌注桩施工产生的泥浆对环境的污染。(4)采取的相应措施: 合理安排成桩顺序; 控制成桩速率; 设置竖向排水通道; 采用引孔方法等。4.6基坑工程分析评价4.6.1基坑工程周边环境分析(1) 基坑概况:地下室层数,基坑规模及基坑开挖深度。(2) 基坑周边建筑、道路情况:与基坑的最小及最大间距,建筑物地基基础型式等。(3) 地下管网情况:详细调查收集管线图,确保其安全。4.6.2基坑支护设计参数提出岩土的重度、抗剪强度标准值、渗透系数等指标,需要时提出静止侧压力系数,说明抗剪强度的试验方法(直剪固结快剪、三轴固结快剪)4.6.3基坑支护方案的建议(该内容可深、可浅)根据基坑深度,基坑周边环境,地基土工程特性,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合理、安全的基坑支护方案的建议(如放坡、土钉墙、搅拌桩重力挡墙、钻孔灌注桩或钻孔灌注桩加支撑等)。4.6.4地下水控制(1)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地下水(2) 基坑外围地表水、生活用水控制(3) 基坑止水措施(4) 基坑降水、排水的建议4.6.5基坑开挖建议(可选)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基坑周边环境,场地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基坑开挖建议。4.6.6基坑施工检测与监测建议提出施工及开挖过程中的检测与监测的建议,包括:(1)支护结构体系的变形、内力检测(2)周边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网变形、位移监测(3)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监测4.7其他岩土工程问题的分析评价(可选)4.7.1边坡工程包括边坡工程勘察,边坡稳定性分析,边坡设计计算,边坡整治措施等。4.7.2特殊性岩土包括湿陷性地基,红粘土地基,填土地基,膨胀岩土地基,混合土地基,盐渍岩土地基,冻土地基风化岩合残积土地基、污染土地基等按规范相关要求进行。软土地基纳入本节内容。4.8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和建议(可选)或对设计与施工的建议。4.8.1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问题:(1)大面积堆土引起附加沉降及桩侧负摩阻力的问题(2)成桩困难,桩端不到位的问题(3)现场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的问题(4)使用期间变形超标问题(5)地下水位上升及水、土污染问题(6)勘察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4.8.2监控预防措施:(1)施工及使用期间长期变形观测,地下水位观测及水质监测(2)针对工程问题,进行施工勘察(3)加强施工期间验槽、验桩(4)对大面积填土进行预先处理、消除或减小负摩阻力4.8.3对设计或施工的建议(可放入结论与建议章节)(1)地下设备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心肺复苏技术和除颤技术
- 2024学年广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脑卒中科普讲解
- 牛蹄解剖生理讲解
- 桥梁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汽车试制会议汇报
- 石膏模型灌注技术
- 细胞生态关系图解
- 虚拟化技术培训
-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投资促进中心招聘历年【重点基础提升】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绒绣的教案完整版本
- 绿盟科技2023年4月合作伙伴NSSP-Service认证附有答案
- 广西南宁市小升初择校分班考押题卷试题-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 《小古文100篇》上册
- 2024年(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及试验技能与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小学校教材教辅读物自查自纠排查表
- 出租车过户委托书
- 新东外环北段桥梁工程见证取样计划书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