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设计说明-.doc_第1页
01-设计说明-.doc_第2页
01-设计说明-.doc_第3页
01-设计说明-.doc_第4页
01-设计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一 设计说明第一章 建筑设计说明第二章 结构设计说明第三章 给排水设计说明第四章 电气设计说明第五章 弱电设计说明第六章 暖通设计说明第七章 消防设计说明第八章 人防设计说明第九章 燃气设计说明第十章 工程估算二 建筑效果图三 总平面及分析图四 设计图纸第一章 建筑设计说明一、 国家有关规范、标准1. 温州市规划管理技术审批规定(试行) (2001年3月)2. 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 (DB33/1021-2005;J10628-2005)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4.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J144-2001)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10)6.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 2003年版)7. 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9.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1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11.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12.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8年版)13. 国家有关法令、法规14. 招标文件和用地红线规划条件二、 工程概况和基础资料1. 地理位置及现状本项目位于鹿城区双屿镇稽师村,选址地块西侧为24米宽的鞋都二期经三路,东侧隔绿化防护带为西向排洪工程。建设用地面积为28842平方米,其中56b号地块用地面积为6470平方米,58号地块用地面积为223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2648.2平方米。计入容积率的总面积为72340.3平方米。其中56b号地块为9689.3平方米,58号地块为62642.2平方米。配套机动车位为553辆。本工程为二类居住用地及商业金融业用地。本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州4.4,最热月平均温度27.9,全年主导风向东南东,夏季平均风速2.1M/S,冬季平均风速2.8M/S,日最大降水量24.77mm,平均年降水量1694.6mm;最大积雪深度100mm,基本风压0.7KN/m2(高层)与0.6 KN/m2(多层)。三、 设计理念(一)设计目标1. 城市景观带,城市生态景观的引入,充分利用周边有利的自然景观;2. 整合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区域环境与城市环境互为交融,和谐共生;3. 力求丰富的空间构成,努力创建富有变化的小区内部与外部空间形态;4. 设计强调各种空间的均好性,从总体规划到套型设计都做到均衡共好。5. 住宅公寓的立面风格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稳重典雅而不凝重,简洁而不失品味。(二)设计原则1. 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2. 设计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居住环境所要求的舒适性、健康性、生态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智能化的高品质现代住宅区,充分考虑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高尚的生活环境。3. 设计以创造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优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经济效益显著和个性鲜明的花园式经典高尚居住空间。4. 人文融合体现“风情社区”的开发理念。5. 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居住行为与商业、休憩行为的融合,建筑与绿化、水环境的融合。使居者感受到独有的阳光和氧气、绿色和生态、热情和欢快、精致和高尚、悠闲和修养,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超越感。6. 环保健康以创造健康住宅为目的。7. 从前期策划、地块选择、规划设计、建设设施、物业管理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方位考虑,并结合融入先进技术的环保措施等进行全过程、多环节、多方面的科学开发,以创造出新世纪的健康住宅。8. 经济节能体现“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理念。9. 在设计中结合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创造,运用新技术,建筑采用外墙保温等节能措施,达到节约开发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及节约能源的目的。10. 安全智能实现居住区“安全性、智能化”的要求。四、规划空间布局1. 用地本项目位于鹿城区双屿镇稽师村,选址地块西侧为24米宽的鞋都二期经三路,东侧隔绿化防护带为西向排洪工程。建设用地面积为28842平方米,其中56b号地块用地面积为6470平方米,58号地块用地面积为223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2648.2平方米。计入容积率的总面积为72340.3平方米。其中56b号地块为9689.3平方米,58号地块为62642.2平方米。56b号地块由3栋5层住宅建筑和1层裙房组成。58号地块由5栋高层建筑和2层裙房商业组成,底层局部架空。2. 规划思路与分区布局(1)有序且富于变化的总体布局在总体布局上,我们讲究群体关系,强调空间的整体性和序列感。通过对空间的优化组合,形成了以中心花园为支撑的小区空间形态。建筑单体采用板点结合的的布局方式。(2)城市环境景观的引入与延伸,在以上布局的基础上以及这块基地所处的有利位置,我们认为本工程的空间结构应当是向南向方向开放和延伸的。因此我们结合地块形状及建筑布局,空间布局为整个片区居住品质的提升建立了良好的空间骨架,在最大可能上保证了城市自然景观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强了空间的开放和延伸。景观均好性体现充分,在足不出户之间大多数居民更可欣赏到优美的城市环境。(3)富有变化的小区内部与外部空间形态本地块的环境景观设计服从整个地块的空间结构。内部环境设计可以概括为软、中、硬三种形态。软质环境是以水景为主的临水休闲空间,中性环境是乔木、灌木营造的绿地空间,它比较静谧,适宜晨炼、休憩等;硬质环境是以铺地为主的动态广场空间,以交流为主。这样就形成了相互关联的小区空间,容纳了居民多样性的活动。这三种空间环境共同构成了小区完整的内部、外部空间形态及环境景观。(4)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设计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就近进入地下室,减少对内部的干扰,流线简捷顺畅,沿路设置部分地面停车位,作为小区的临时停车位。这样将车流对组团内部的干扰降至了最低,从而获得一个宁静、安全、高品质的居住区。住区内道路采用景观道和步行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设计,人流在区内通过景观道路到达各楼,行走路线简洁清晰又不失情趣。同时步行系统可以临时通行车辆,在紧急情况下亦可做消防车道。(5)景观环境设计宁静、开阔、安稳、诗意、意境深邃,是人们理想的家园。东侧河水岸蜿蜒与地势平坦、 硬质的广场与软质的绿地、开阔的花园与细腻的庭院形成相互关联的多样化开放空间,与住区建筑肌理的互相辉映。五、经济技术指标总体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总用地面积28842.22总建筑面积92648.2地上:74021.0地下:18627.2其中商业面积5289.2住宅面积63241.6地下室面积18627.2架空层面积1680.7其他建筑面积3809.53建筑基地总面积7616.24道路广场面积7034.25绿地面积10039.758地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总用地面积22372.2 2总建筑面积79452.2地上:64331.7地下:15120.53计入容积率面积62642.2 其中住宅面积54806.4商业面积 4629.6物业面积438.5消控、监控室16.0配电房面积120.0电信放线房13.0有线电视房12.0智能化房11.0住委会 1689.5活动中心 906.24不计入容积率面积1778.7其中地下室面积15120.5架空层面积1680.75建筑基地总面积5675.26道路广场面积5336.07绿地面积8098.78容积率2.89建筑密度%25.410绿地率%36.311机动车停车数量辆460地上:10地下:45012非机动车停放数量辆1096辆13住宅户数户44856b地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总用地面积6470 2总建筑面积13196.0地下:9689.3地下:3506.73计入容积率面积9689.3其中住宅面积8435.2商业面积 1060.0物业面积67配电房面积90.3智能化机房11.0电信放线房13.0有线电视放线房12.04不计入容积率面积6600.9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3506.7架空层建筑面积05建筑占地面积1941.06道路广场面积1698.27绿地面积1941.08容积率1.59建筑密度%3010绿地率%3011机动车停车数量辆96地上:10地下:8312非机动车停放数量辆188辆13住宅户数户86六、户型表用房户(套)型指标表地块编号58号地块序号套型面积(m2)套型数量(套)套型所占比例备注58-A型138.8175.47%58-B型61.8385.63%58-C型164.393.42%58-D型121.27420.78%58-E型86.37615.00%58-F型105.3399.39%58-G型101.2409.15%58-H型61.3395.76%58-J型82.9407.6858-K型103.1409.6258-L型61.1405.8658-M型178.210.4358-N型186.541.61合计总套数457地块编号56b号地块序号套型面积(m2)套型数量(套)套型所占比例备注56b-A型141.8815.48%56b-B型119.1813.13%56b-C型80.21011.25%56b-D型62.22017.45%56b-E型79.81011.02%56b-F型81.61011.40%56b-G型63.1108.81%56b-H型78.91011.02%合计总套数86表2-2 用房户(套)型明细表地块编号58号地块楼号户(套)型编号建筑面积(m2)户(套)数量备注1#楼A型176.321B型81.221C型208.5M型236.0212#楼D型153.9E型108.2N型220.8463#楼D型153.925E型108.225N型220.8254#楼F型132.0225G型125.425H型80.98255#楼J型105.225K型131.8225L型80.325地块编号56b号地块楼号户(套)型编号建筑面积(m2)户(套)数量备注1#楼A型163.221B型138.44212#楼C型94.92D型73.621E型92.953#楼F型96.2G型74.346H型92.9525第二章 结构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2)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0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10-2002;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8)建筑软土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浙江省标准)DB33/1001-2003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10)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3;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12)人防工程防护设备选用图集 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 1999.413)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FJ0104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14)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FG0103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二、 概况和使用条件1、工程概况及结构型式本工程二期设计由两个地块组成,有5栋2021层的高层住宅和3栋5层住宅及2栋二层商业用房。两个地块地下均设有一层地下室。高层部分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多层部分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2、使用条件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使用期限为50年。2)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3)基本风压:按50年重现期取值为0.60 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4)雪荷载0.35KN/m2。5)地下室人防设计抗力6级。6)主要设计荷载(可变荷载)标准值(KN/m2)a)地下室车库、地下室车道 4.0 地下室顶板:室内及室外绿化地 3.5(不含覆土重量) 室外消防车 20.0电梯机房,风机房 7.0配电房 10.0楼梯,走道 3.5商业 3.5住宅:走道、卫生间、厨房 2.0 阳台 2.5 客厅、卧室 2.0塔楼、屋面 2.0三、材料本工程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取C25C40,钢筋采用普通HPB235,HRB335,HRB400钢筋。四、基础工程本工程由高层住宅及多层学校组成。因暂无地质资料,根据建筑功能和类型、荷载及当地周围情况拟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基础。五、计算程序及计算结果本工程的结构分析、计算、设计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发的PK-PM系列软件。第三章 给排水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土建初步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2、现行设计规范:(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二、设计范围1、室内生活给水;2、室内污废水,屋面雨水和地下室排水;3、室外给水,室外污废水和室外雨水排放。三、生活用水量:住宅每户以3.5人计,用水量标准300升/人.日,商业按6L/m2.d计算,绿化按2L/m2.d计算。生活给水用水量表用水数量用水定额(L/u.d)小时变化系数用水小时数(h)最高日用水量(m3/d)最大小时用水量(m3/h)住宅5093002.52422023商业4191.761.512253.1绿化314521.5126.30.8小计251.326.9地块未预见水量:251.3x1025.1t,总用水量:251.3+26.9278.2t。四、给水系统本工程给水采用分区给水方式,共分三个供水分区:1区为-1F2F商业及6层以下住宅, 2区为6F17F,3区为18F27F 。其中1区由市网直供,2区与3区由变频调速供水设备供水,每户设一只水表记量,水表设在水表井中,水表采用机械式。五、排水系统室内生活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制,室内室外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高层住宅生活污、废水采用由专用通气立管系统(卫生间)和单立管系统(厨房、阳台)结合的方式;其它采用单立管系统(伸顶式通气管)。雨水自成系统,雨水管道配合建筑专业布置。地下室排水由排水沟收集至集水坑,再由潜水泵提升排至室外。废水立管在适当楼层考虑消能措施;排水塑料管穿越防火分区和楼板时设置阻火圈。六、水泵房水泵房设于地下室水池边,内设成套变频供水设备2套,组合式不锈钢水箱1座,消防泵和喷淋泵各2台。七、室外给排水室外给水接自市政给水管网。供应水池及1F5F用水,根据不同功能分别计量。污水排至室外化粪池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废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室外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八、管材室内户内给水管采用PP-R管,粘接连接,其他给水道采用钢塑复合管,相同管件连接;高层室内污废水排水干管采用柔性排水铸铁管,承插连接,排水支管采用UPVC塑料管,粘接连接;高层雨水管采用承压塑料管,粘接,多层雨水管和污水管采用UPVC管,粘接;地下室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丝接;室外给水管采用PE,粘接;室外排水管采用 HDPE双壁波纹管,橡胶圈连接。第四章 电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和概述 1、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 50045-95(2005版);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3-94;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版);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10、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98(2005版);11、建筑.给水.暖通专业设计和当地消防电业部门要求。 二、设计范围1、变电所;2、自备电站;3、动力;4、照明;5、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控;6、防雷、接地;7、弱电系统设计。三、负荷等级1、负荷级别:本工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部分多层商业,其中消防用电为一次级,电梯生活给水,地下室公共照明为二级,住宅和裙房一般用电为三级。2、客梯、生活泵为二级负荷。3、空调等一般用电为三级负荷。四、供配电系统1、负荷计算:.商业和办公按每平米100VA设计,住宅按每平米40VA测算,公变安装容量为6*800KVA,专变容量为2*630KVA。2、供电电源:采用回路10KV高压电源和自备电向消防负荷和电梯,地下室等一、二级负荷供电,市网电源向住宅等三级负荷供电3、变电所(1)变电所布置:分别设置3座变配电所,电缆出线,采用干式变压器、真空环网柜、GCK型低压柜,紧凑型布置。机械通风,并可依变压器热传感器自动起动变压器通风装置。(2)变压器高压侧采用真空负荷开关带熔断器组合保护,低压侧采用三段式反时限过流保护。(3)低压配电系统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方式运行。(4)功率因数补偿采用低压侧自动补偿方式,要求补偿后的变压器高压侧功率因数在0.9以上。荧光灯就地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0.9。(5)变电所设自动报警装置。(6)变电所顶底板和柱子钢筋网,窗户金属网作电磁屏蔽接地。4、自备电站 依据二级负荷统计结果和大容量电机(Y/降压起动),拟在地下汽车库内设置一座400KW自备电站,向消防设备和二级用电设备供电。机组采用风冷式,自然进排风,内设储油间,储油1000升 ,该间与机房均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装置。5、配电系统:(1)裙房,地下室配电系统按防火分区划分,采用电缆辐射式供电;(2)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配电;对一般设备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方式配电。(3)消防用电采用双回路,末端自动切换,切换装置采用机电联锁的切换装置(ATS)以保证操作可靠性,防止自备电站向市网反送电。(4)地下室,给水等非消防保证用用电在发电机房ATS柜集中自动切换。其它客梯,公共照明,在各座楼电井集中自动切换。(5)专变在变电所高、低压侧均设总表和分表计量,住宅和店面在末端表箱内计量,住宅电梯,地下室等公共用电在在公变计量。五、线路敷设1、10KV高压电缆线路采用排管引入,进地下室后用桥架引入变电所环网柜。2、地下室,设备层,裙房大开间内水平电缆线路,电缆井采用桥架敷设;3、强弱电合用电缆井,强弱电缆线路采用金属防火桥架分列竖井两侧敷设;强弱电箱体隔层设置。4、地下室照明,消防,人防线路线路采用钢管敷设,住宅采用PVC电线管暗设。5、对消火栓泵、喷洒泵、防排烟风机、消防电梯、消防控制室等二级负荷采用两路专用电源供电,用阻燃电缆由配电室和自备电站沿不同路径引入(同桥架消防主备电缆分槽敷设),并在末端自动切换; 6、室外电缆线路采用排管敷设,路灯线路采用套钢管埋地敷设。六、电气照明1、光源:一般场所为荧光灯或节能型光源,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商定;2、应急事故照明:见消防专篇3、疏散指示照明:见消防专篇4、节日/室外照明:本工程设立面照明,兼作节日照明;在室外绿地,设草坪灯,在道路两侧适当位置设道路照明,采用220V电源供电,在值班室集中控制;5、裙房大开间暂预留电源,依功能分隔装修布置;6、沿街屋顶设置彩灯,霓虹灯照明配电箱;7、屋顶设航空障碍照明灯。 七、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1、防雷保护(1)按二类防雷建筑要求设防,(2)防直击雷:屋顶四周凸出部位设置避雷带,屋顶所有金属构筑物与防雷装置可靠联接,屋面防雷网格小于10M10M或8M12M,引下线采用柱内主筋引下,基础接地,引下线间距小于18M。(3)防雷电感应:进出建筑物内的金属管路,竖向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部和底部,建筑物内的钢筋应与防雷装置连接。(4)防雷电波侵入:电缆采用埋地引入,进出线在进出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相连。2、安全措施(1)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 TN-S 系统。:(2)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及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等共用统一的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 ,否则应在室外增设人工接地体。(3)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连接。(4)在变配电室、水泵房、卫生间等处设局部等电位联结。(5)有线电视引入端、电信引入端及其电源系统设浪涌过电压保护装置和防电磁脉冲保护措施。(6)屋顶,和住宅配电系统设浪涌过电压保护装置。3、接地系统(1)强、弱电共用基础联合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应小于 1;(2)电梯机房、消防控制室、电讯机房、监控室等弱电设备用房的接地利用大楼统一接地装置,独立设引下线,采用BV-1x25-PVC25。第五章 弱电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2、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4、温州城区有线电视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技术规范(修改版)5、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GY/T180-2001)6、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1999)7、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8、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03432004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等国家规范标准、业主及其它专业提出的要求进行设计。二、设计内容根据该工程各项目的不同功能要求,结合地块建筑的结构,弱电系统采用集散式的构造方式,终端和设备分散于用户内,通过网络集中到控制中心,中心提供公共信息资源,并对各个用户集中进行安全监控和收费服务。具体的子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及报警系统、背景音乐系统等。1、综合布线系统(1)本系统采用PDS(综合布线系统)作为语音、数据及图象通信的传输媒质。每间办公进线为2根超五类双绞线,设置一个数据点,2个语音点、管理用房,商铺考虑相应数量的信息点。(2)语音主干线采用市话大对数电缆,并预留25%的余量。数据主干线采用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和光缆混合布线。水平区采用超5类双绞线电缆。2、有线电视系统(1)网络结构:采用862MHz双向传输邻频系统做为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传输带宽,将纯电缆的系统向与光缆干线结合的HFC(Hybrid Fiber Coaxial,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形式改造。它采用光纤到服务区,而在进入用户的“最后1公里”采用同轴电缆,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当前的先进成熟技术,融数字与模拟传输为一体,集光电功能于一身。除了提供高质量的有线电视外,同时还能提供较高质量和较多频道的传统模拟广播节目、较好性能价格比的电话服务、高速数据传输服务和多种信息增值服务,甚至还能逐步开展交互式数字视频应用。本工程有线电视信号以862MHz双向邻频技术引自市有线电视网,技术指标(电缆分配系统分配值):C/N 48dB,CTB-59dB,CSO -58dB,网络结构采用双向HFC形式。系统器件均采用双向设备,系统具有可扩展性。电缆干线采用中心分配的星型结构,系统采用AC60V电源供电,用户分配网采用过流型分配器加集线器的形式分配到末端用户。根据每个光工作站所带用户小于500户的设计要求,本工程共计731户。故本工程设置2个光工作站(和电信合用),机房面积不小于30平米。并配备双回路电源,整个系统采用AC60V集中供电。(2)电缆选型及敷设:有线电视主机房进线采用光缆,以两根七孔梅花管埋地敷设;支干线线缆采用SYWLY7512、SYWLY759铝管外导体聚乙烯护套物理发泡同轴电缆;用户分配系统线缆采用四屏蔽SYWV755物理发泡聚乙烯护套同轴 电缆。室内主干线缆、层间线缆采用金属线槽敷设,放大箱和分支箱均采用不 锈钢箱体。(3)室外管道:主干管道设置2#手井(830*930),手井采用钢纤维材料做成的井盖。室外管道采用7孔梅花管敷设,主干管道不少于2根,室外管道采用直线敷设,要求 管背埋深离地不少于500MM,并用150#混凝土全包封。管道与市网管道做好连接并做好与其他相邻地块管道的连接。3、闭路电视监控及周界报警系统本系统在门厅、电梯内、楼道关键部位、地下室主要上下通道、小区各路 口等场所设置摄像机。所有获得的监控区情况以图象方式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值班人员通过监视器了解的情况,并通过硬盘录像机进行录像和数据保存, 硬盘配置达到2个星期录像要求。必要时可以联动其它系统,实现安保系统的 自动管理。根据小区的情况,系统配置红外对射探测器,使整个小区周界全面 设防,无盲区和死角。4、紧急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本系统于住宅小区内各主要道路边上、中心绿化带等公共场所设置一些广播音箱。让人们在轻柔的音乐的陪伴下,在园区内散步、在花园边聊天,过着美好安逸的生活。背景音乐系统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发放通知、广播找人等功能,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系统还可以与消防联动自动切换至消防状态,进行人群疏散。5、机房系统一层消控监控室做为整个小区的弱电管理核心,其它设置1个综合布线机房和有线电视机房。配设机房系统,用以保护设备。(1)机房装修系统:地面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安装高度0.3m,地板与墙体交界处采用不锈钢踢板封边。整个弱电系统的布线于机房部分采用地面线槽内走线方式敷设。(2)机房接地、防雷系统:机房配电柜进线处配设并联式电源避雷器以做二级保护。(3)UPS电源配电系统:本系统采用UPS供电方式对各弱电系统提供不间断电源,以保护设备安全。第六章 暖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建筑专业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2、现行规范主要有(1)采用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二、设计范围1、地下室平时通风设计2、卫生间、厨房间排气设计三、地下室平时通风设计1、地下室平时使用功能为机动车库,设机械通风系统,通风量按换气次数4次/h计算,通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合用,风机采用通风消防两用低噪音柜式双速风机。水泵房和发电机房均设通风系统以排除室内余热。2、平时使用的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制作,风管厚度在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中选用。四、卫生间及厨房的排气厨房及卫生间分别设置竖向排气管系统,采用变压式排风管将烟气排至屋面稀释。第七篇 消防设计说明一、给排水消防设计(一)、设计规范有:(1)、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二)、消防用水量:本工程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自动喷淋设计流量为28L/s,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消防水池设在地下室,有效容积为200t,储存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的一次灭火用水量。(三)、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1)、本工程室内设临时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管网为环状布置,选用铝合金玻璃门消火栓,内配SN65单出口消火栓一个,QZ19直流水枪一个,25m长尼龙衬胶水龙带一条,启泵按钮一个。按照在任何一点均能有两支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的原则设置消火栓。消防初期用水来自屋顶水箱,屋顶水箱有效容积为6t,水箱设置高度确保各栋最高层的消火栓栓口处静水压力不小于7m。室外设三个SQS150型消防水泵结合器与室内消防管网连通,每一个水泵结合器流量为15Ls。在屋顶设一支检查试验用消火栓。(2)、本工程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一个区供水,栓口动压大于0.5Mpa的消火栓采用稳压消火栓。地下室消防水泵房设两套消防泵,一用一备。(3)、消火栓系统控制:a.各消火栓处设消防按钮启动消防泵;b.两台泵一用一备,事故自动转换并声光报警;c.在烟温感两路独立报警系统同时报警,确认后启动水泵;d.消控中心与泵房内紧急就地手动启动;e.水泵事故与启动均应声光报警和显示。(四)、室外消火栓系统设计:本工程室外消火栓接自市政给水管网,在室外布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消火栓型号为SS100/65,确保每栋建筑至少在两个室外消火栓的保护范围内。(五)、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1)、本工程地下室为汽车库,地上以上为住宅,按规范设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喷淋按中危险级II级设计。(2)、系统设置:本系统在地下消防水泵房设置两台喷淋泵,一用一备,每个报警阀所带喷头数不超过800个,配水管道工作压力不超过1.20MPa,最不利喷头压力不小于0.05MPa。报警阀后最高喷头与最低喷头50m,配水管入口的压力不宜大于0.4MPa。每个防火分区均独立设置水流指示器和信号阀。屋顶消防水箱出水点距最高喷头的距离不小于5m。(3)、喷头设置:地下室车库、地下非机动车库,将喷头对准车位;喷头为68直立型喷头。(4)、自动喷淋控制系统:a.两台水泵一用一备,事故自动切换并声光报警;b.水流指示器动作报警与烟、温感等独立的两路系统同时报警,共同确认后手动启动自动喷淋泵;c.压力开关报警后自动启动自动喷水泵;d.消控中心手动与泵房内就地紧急手动启动水泵;e.本系统内阀门启闭状态监视,并声光报警与显示。(六)、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泵房设在地下室,紧贴消防水池,内设2台消火栓泵和喷淋泵,皆为一用一备。(七)、按规范要求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器配置级别为中危险级。(八)、管材: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管道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管径大于等于DN100采用沟槽连接,小于DN100采用丝接。室外消火栓管道采用PE管,粘接。二、电气消防设计1、设计内(1)消防泵,喷淋泵,排烟风机,应急照明均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末端切换。配电线路按防火分区划分,裙房线路采用防火桥架敷设,出桥架采用钢管敷设,消防明设钢管线刷防火涂料。容:电气火灾预防,消防设备配电,疏散事故照明,火灾自动报警联控,事故广播及消防通讯系统。2、电气火灾预防采用干式无油化变配电设备,阻燃电缆电线材料,合理选择开关设备及保护整定值,避免电气线路因短路过载等造成的电气火灾发生。3、消防动力设备配电应急照明:(2)应急事故照明:变配电所、消防控制室、电信机房、(消防)水泵房、楼梯间、(合用)前室,采用220V电源供电,应急时能迅速点亮的光源,采用开关现场控制;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120分钟(3)疏散指示照明:在走廊、安全出口、楼梯间及其前室、电梯间及其前室、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采用220V电源供电,光源为寿命长的节能灯管;4、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本工程为一级保护对象,依规范在裙房,设备房、顶部楼梯间,电梯前室设有以烟感为主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地下室设有以温感为主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均设有火警广播和火警电话系统。三、暖通消防设计1、设计依据(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2、设计范围(1)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2)地下室平时排烟设计3、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本工程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设机械送风系统,合用前室每层设置常闭型多叶送风口,防烟楼梯间隔层设置自垂式百叶,正压送风机设在屋顶风机房。当某层着火时,该层烟(温)感器向消防控制系统输出报警信号,不需确认,由该中心自动或手动开启着火层及上下相邻两层加压送风口,并联动加压送风机进行送风。4、地下室平时排烟设计地下室平时使用功能为机动车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6次/h换气次数计算,补风采用车道自然补风和机械进风补风,排烟系统与通风系统合用,风机采用通风消防两用低噪音柜式双速风机。当发生火灾时,则开启着火防烟分区排烟风机进行排烟,当排烟风机入口温度超过280时,风机入口处排烟阀关闭,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5、集中控制加压送风机、加压送风口、排烟风机、排烟风口、补风机、280排烟阀、70防火阀的开闭状态,在消防控制中心均要有灯光信号显示,除70防火阀外,其他设备均具有就地手动开启,远程自动与手动开启功能。第八篇 人防设计说明一、结构人防设计本工程按6级人防设计,地下室采用全现浇结构,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1)和平时期,人防地下室为汽车库,活荷载标准值4.0KN/m2,外墙、地下室底板考虑水、土综合作用。2)人防地下室结构荷载组合按下列要求确定:(1)顶板:顶板核爆动荷载标准值、顶板静荷载标准值;(2)外墙:顶板传来的核爆动荷载标准值 、静荷载标准值、上部建筑物自重标准值、外墙自重标准值,核爆动荷载产生的水平动荷载标准值、土压力、水压力标准值;(3)内承重墙柱:顶板传来的核爆动荷载标准值、静荷载标准值、上部建筑物自重标准值、内承重墙柱自重标准值;(4)基础:底板核爆动荷载标准值、上部建筑物自重标准值、顶板传来静荷载标准值、地下室墙身自重标准值。注:当核爆荷载采用等效静荷载标准值时,对结构不利的永久荷载应采用分项系数rG=1.2。3)人防设计冲击等效静载标准值:地下室顶板: 70(顶板覆土厚度0.5mh1.0m)KN/地下室底板: 25.0KN/外围护墙: 50.0KN/出入口临空墙: 160.0KN/人防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之间:隔墙 140KN/门框墙 200KN/防护单元之间: 隔墙、门框墙 50KN/扩散室与内部隔墙 40KN/防护密闭门外部顶板 50KN/进风口处扩散室悬板活门外顶板 50KN/防倒塌挑檐 上面50KN/ 下面15KN/地下室人防顶板 人防区250厚地下室外墙 300厚地下室底板 400厚地下室采用C30C35抗渗砼浇灌,抗渗等级S6。二、给排水人防设计1、工程概况本防空地下室设于地下一层,以平战结合进行设计,平时作为汽车库和非机动车库,战时作为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2、给水防空地下室主要出入口的防毒通道内设置皮带冲洗龙头,由水泵抽取水箱内的水,供人员洗消和口部洗消,。3、排水1)、本人防工程分为平战结合及战时排水系统,平时系统主要排除平时生活污水,战时系统排除战时及战后的人员洗消、地面和墙面洗消污水。2)、隔绝防护时间内,人防地下室不得向外部排水。3)、设在防护密闭门以外的集水池,是用来收集防护密闭门以外的墙、地面的洗消污水;设在防护密闭门以内的集水池,是用来收集防毒通道、洗消间等防护密闭门以内染毒区的墙、地面的洗消污水。战后利用移动泵将染毒集水池的污水,排至人防管理部门指定的设施。4)、所有埋地排水管均应设在垫层或底板中,其外壁应先刷红丹两遍,再刷沥青玛蹄脂两道,总厚度不小于3mm。5)、各防爆波地漏及相应的排水管均应与主体结构一次安装到位,防爆波地漏可采用丝扣清扫口,或法兰清扫口,防爆波地漏蓖子的顶面应低于该外地面10mm。4、防护措施1)、穿越防护外墙的所有给排水管道(包括消防管道),必须于防护外墙的内侧设置抗力不小于1.0MPa的铜芯闸阀(防爆阀门)。2)、穿越防护单元之间隔墙的给水管道应在防护墙两侧设铜芯闸阀(防爆阀门)。3)、穿人防顶板给水管(包括消防管道)公称直径不得大于DN75mm,并在其内侧设置抗暴力不小于1.0MPa的铜芯闸阀(防爆阀门)。4)、所有穿人防地下围护结构,密闭墙,防护密闭墙及顶板均应设防护密闭套管。5、管材接口及敷设1)、战时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管件连接。2)、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丝接。三、电气人防设计1、本工程人防等级为 6B级。战时供电等级为一级2、人防备用电源由区域内战时自备电站引来。3、电缆桥架尽量不或少穿越人防区,穿越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