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楷书的笔法行笔行笔,也叫走笔、过笔,是点画用笔起收之间的中间环节,也即是行笔过程。其用笔起、收固然关键,然行笔亦十分重要,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就看到了古人之所以在用笔上取得不可企及的成就,正在于不仅仅重视起笔与收笔,使笔画两端“雄厚恣肆”,同时也在中间行笔的过程中下功夫,使笔画“丰而不怯,实而不空”,骨势洞达,神盈一体,力贯始终。行笔这一过程,用笔的方法主要是中锋与侧锋,另外,为了加强笔画的粗细变化及行笔方向改变后的转折,还要在行笔过程中辅之以提按、顿驻、疾涩等动作。、中锋与侧锋中锋, 即在用笔过程中,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线上运动。正统的用笔方法历来强调“中锋”用笔,蔡邕在九势)中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由于笔锋在笔画的中间运行,毫铺纸面,两边分开,墨汁可以均匀流畅地注入纸面,故写出的线条沉着饱满,遒劲有力,富于立体感。古人写字,有的甚至强调“笔笔中锋”,原因正在这里(见图)。侧锋,是运笔的另一种形式,即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不在笔画中间,而是在笔画的一侧运行,侧锋写出的笔画方劲犀利,神采外耀(见图)。关于侧锋用笔问题,自古以采书法家各执己见,有人认为侧锋有一定的表现力,有人则认为侧锋是“败笔”。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侧锋总是相对于中锋而言,强调中锋固然必要,但也不能否定侧锋,它对用笔的中锋是一个丰富与补充,并不是对中锋的破坏。我们主张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中侧并用。、提笔与顿笔(按笔)提笔,就是在行笔过程中把笔稍微上提而不离开纸面的运笔方法,目的是使笔画变细,或为按笔蓄势作准备。提笔可在不同的环节运用,分为起、收笔处的顿提;行笔时的走提;转折处的驻提和收笔时的尾提等四种形态。在笔画的起、收、转、折处和行笔过程中,毫锋下按,称为顿笔。由于下按势态的差异,区分出三种不同的形态:下按较为急促,称为顿笔;比较缓慢,称为按笔;稍有停顿,称为驻笔。当逆人、折人起笔之后,往往需要顿笔(或转笔),继而提笔向行笔环节过渡,行笔中又往往提顿(按)结合形成“涩笔”,通常所谓涩笔实际上与用笔中提按有一定关联。收笔时也在顿笔之后提笔(或转笔)而后回锋收笔,使点画显出轻重变化,产生“不光而毛”,丰实强劲的艺术效果(见下图)。提笔、顿笔(按笔)是对立统一的两种用笔方法。其毫锋的运动上提与下按,产生出提笔出轻、顿笔成重的粗细不同的效果。在点画具体的用笔过程中,常常提、顿(按)相伴而行,不可分割,看似矛盾对立的两极用笔,实则是统一于一体的。正如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所说:“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转笔与折笔 转笔与折笔是笔锋在改变运行方向时的用笔方法。转的效果是圆,折的效果是方,故有“转以成圆,折以成方”之说。转笔多用于篆和行草,折笔多用于隶及楷,但楷书中转法并不是不用,只是就总体上使用量的大小有别而已。转笔的书写方法是:起笔裹锋不重按,用指腕的力量将笔锋调顾,心静手稳,中锋运行行笔起伏不大,速度也较均匀,收笔时转绕回锋,也就是说,笔锋起止和改变运行方向时,要圆转取势。转笔显得圆实厚重,内刚外柔,富有弹性(见图)。折笔,也叫折锋,是使笔锋断然改变行笔方向的笔法,用折笔写出的笔画显得方棱峻拔,骨力外拓。折锋时应将提顿笔法结合起来,以求方中寓有圆意(如图)。转笔、折笔在应用中是互为补充的,要做到圆中有方,方中有圆,转中有折,方圆并用,刚柔相济,才算真正掌握了转笔与折笔的用笔方法。、疾笔与涩笔在书写过程中,毛笔运行并非一往匀速,它是有快有慢的,快慢交替形成节奏。行笔快的叫“疾笔”,行笔慢的叫“涩笔”。书法中行笔的疾涩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一定的标准,大致是因书体而异,因用墨的浓淡而异,也因人而异。一般说,楷书用笔较缓慢,行草用笔较快;浓墨书写较慢,淡墨书写较快;点画的起收与转折处宜慢,中间正常运行时稍快。当然,也有追求行笔中间力完气足用涩笔书写的。总之,要做到疾笔不飘,涩笔勿滞乃佳。下面,试以横画为例对用笔进行图解,以收总体认识之效。楷书的笔法起笔与收笔任何一个点画的形成,都离不开起笔、行笔与收笔三个环节。楷书,尤其重视这落笔与收笔,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谈:“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又说:“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蔡邕强调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以求笔画沉实劲健、骨丰肉润的艺术效果。王羲之更是把起笔、收笔的藏头护尾提到用笔的首位,他说:“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起收不露锋芒,而让筋骨气势蕴含于点画之中。历代书家对起笔、收笔为何如此重视呢?因为它是楷书点画定型定格的关键所在,也是用笔书写过程中笔画承接映带、传神蕴意的要津。比较下图:很显然,图没有笔法可言,点画的起收没有法度,因而形态粗疏简陋;图用笔得法,尤其重视起笔、收笔的环节,故点画形态爽利有神。由此可见,深究用笔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起笔及其方法起笔,又称落笔、下笔、发笔,是一笔一画的开端,是点画定格、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其用笔方法主要有逆人、折人,间或亦用顺人的方法。逆入逆人就是逆锋起笔,即采用与行笔的相反方向(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遣锋发笔。逆人的用笔方法与不同的笔法结合,往往可以写出势态迥异的笔画来。如与转笔结合,可写出圆头如篆之笔画,表现出沉实浑劲,含蓄端庄的势态(如图);如果与顿笔、折笔结合,则可写出方头笔画,劲健有力,意态昭然(如图)。在楷书里面,点、横、竖、撇、捺的基本样态多用逆锋,为什么起笔要用逆锋呢?首先用逆锋写出的笔画显得既内含筋骨,又方整俊健;其次,汉字笔画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内在联系,表现在书写上就是取逆势。汉字的书写规则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这种规则本身,有逆锋取势的原因在。如数横并列,写完第一横,就要把笔锋从右移到左,即形成“欲右先左”,再写第二横,这就自然地要用逆锋(如图)。再如几个竖画并列,写完第一竖,就要把笔从下面提上来,形成“欲下先上”。可见,取逆势存在于笔画之间所形成的笔势往来之中(如图)。其三,用笔如舞刀出拳,欲使刀、拳有力,须先将刀或拳快速后缩,然后奋力冲出,逆锋起笔与此理同。唯如此,方可把点画写得遒劲,矫健,气势充足。但必须注意,这种取逆势的方法,在时间上是很短暂的。且人笔也是很轻的,须谨防造成粗头、长嘴的病笔。逆锋在实际书写的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逆法”,一是虚逆,一是实逆。所谓虚逆,就是笔锋在空中作逆锋动作,笔锋在逆的过程中并不着纸,也即是空中取逆势。所谓实逆,是指笔锋轻轻人纸,向点画的反方向运行极短的一段,然后再调锋运笔。如下图:折入折人,就是折锋起笔,即起笔与行笔之间毫锋运动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有一个毫锋转向的环节;写出现棱角,出锋芒的方头笔画,显得精神闪耀,形态毕露。也可称之为“露锋入笔”(见图)。顺入顺人,就是顺着行笔方向顺锋人笔,笔画利落流畅,起行浑然一体,神态自然成趣(见图)。从传统笔法看,历代书家在自己的书写实践中,乐于运用逆锋或折锋起笔,这种起笔配合行笔、收笔中的折笔或转笔的运用,可形成两种不同的笔画势态,表现出刚、柔不同的风格特征。而顺锋起笔,在魏晋小楷中用得较多,至唐代的中、大楷,偶尔用用,并不构成普遍现象。、收笔及其方法收笔,也叫杀笔,是笔画书写将要完成时,笔毫离开纸面前的动作。一般说来,收笔有两种方法,即藏锋收笔与露锋收笔。藏锋收笔藏锋收笔是指收笔时笔锋朝笔画的反方向回收,将笔锋藏于点画之内,所以又叫回锋收笔。如写横画时,往右写到尽头后稍提,接着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回锋收笔,让笔锋藏在线条之内;再如写“垂露竖”,书写到收笔时笔锋稍向左复向右下稍顿后,再向内回收。如下图:露锋收笔露锋收笔,即在收笔时将笔毫收拢,把笔逐渐提起以离开纸面,使笔锋外露,其笔画末端呈锥状,如写悬针竖、撇、捺、钩、挑等笔画都要用露锋收笔才能达到效果。露锋收笔忌飘浮无力,一掠滑过,应将力量贯注于毫端至笔画末端,如下图:总之,起笔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男士牛仔上衣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生命素内衣行业市场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美术培训沙发课件
- 教育前沿技术与人才培养研究
- 技术趋势与商业竞争-对现有工具的分析
- 健康医疗领域中的品牌形象建设研究
- 医疗行业线上教育活动策划全解析
- 企业培训的未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前景与挑战
- 教育行业中的精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 医学教育与专业发展的动机驱动与效果衡量
- 2025届内蒙古乌海市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回购股权投资协议书
- 神经网络技术在船舶辐射噪声预报中的应用与研究
- 中职生:高职单招数学各章节专项练习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心梗鉴定仪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第二单元 主题活动一《我是聪明的消费者》(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
- 建设单位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 2024年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4年优居房产加盟业务保密协议3篇
-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003-国开机考复习资料
- 企业自然灾害安全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