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阅读附答案_第1页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_第2页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练习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章是从环境、交往、情趣三方面描写陋室的。5写陋室环境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9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0“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陋室铭练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劳形 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无案牍之劳形 斯是陋室 谈笑有鸿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3. 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我的理解: 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我的归纳: 5.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我的畅谈: 7. 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8. 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 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9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10.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11.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12.选文的作者是 代 。(2分)13.试简要分析加点字的妙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一碗馄饨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女孩愣住了。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4分) 2、 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4分) 3、第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写母亲的神态,这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4分) 4、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愣住之后她难免会有一番心理活动。请你加以想象,描写出小姑娘的心理活动。(3分) 5、第、两段划横线处都写到小姑娘掉眼泪,这两次掉眼泪的原因一样吗?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6、文中有三个人物:妈妈、老婆婆和我,请问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3分) 7、段是文章结尾段,请你根据上面故事续写一段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3分) 参考答案:1、她跟妈妈吵架后跑出去,在婆婆的引导下真正懂得了母爱。2、第一个“又”说明她和妈妈不是第一次吵架,体现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第二个“又”说明女孩又一次感动,体现女孩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3、担忧;喜悦4、可以体现下面的内容:(1)对老婆婆话的认可;(2)对自身行为的反省;(3)对老婆婆的感激之情;(4)对母亲的后悔之情等。5、两次掉泪的原因不一样。第一次有对老婆婆的感激,对母亲的气恼。第二次是因老婆婆的话领悟到母亲对她的爱,和对自己幼稚、无知行为感到后悔。6、(可以任选一个人物,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妈妈:无私地爱女儿。老婆婆:善良,能教育女孩认识自己的错误。女孩:有礼貌,能及时反思承认自己的错误等。7、例如: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大意对即可得满分)也可从对子女教育、两代人的代沟隔阂等方面来写。参考答案1. 出名;品德高尚;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使劳累。 大 官府的公文 形体(身体)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 使扰乱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 这2.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3. 文眼是“德馨”二字,因为全文是围绕品德问题展开,同时“馨”字统领全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4. 通过对环境、交往和情趣的描述来表现“惟吾德馨”,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5. 如:以兴国为己任;诚实守信;谦虚礼让等(言之成理即可)。6.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7.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 A 9. C 10.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1. D 12.唐刘禹锡13.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的情态,给人以动感。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