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临床分期.doc_第1页
伤寒的临床分期.doc_第2页
伤寒的临床分期.doc_第3页
伤寒的临床分期.doc_第4页
伤寒的临床分期.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伤寒的临床分期:初期:病程第1周,起病缓慢,主要为发烧,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可高达39-40C,常伴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极期:病程2-3周,常出现伤寒典型症状。高热多为稽留热,持续10-14天。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明显、腹部不适、腹胀、便秘,少数病人可有腹泻、右下腹轻度压痛。神经系统症状可有耳鸣、听力下降,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重者有谵妄或昏迷。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脉搏数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体温上升1C,脉搏增加10次)。重者可有心肌炎。玫瑰疹病程第6-12天皮肤可出现直径约为1-4mm小丘疹、淡红色、压之退色。肝脾肿大多数病人有脾肿大,部分病人肝脏也肿大、质软、轻度压痛。如并发中毒性肝炎可有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化验检查白细胞降低、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血培养阳性。缓解期: 病程第3-4周,体温逐渐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脾脏开始回缩。但本期易发生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食欲好转。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少数病人在退烧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n.),多见于抗菌素治疗不彻底。部分病人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在未完全恢复正常之前体温再次上升,血培养阳性,称为再燃(n.),可能与菌血症未彻底控制有关。2. 伤寒的饮食护理:饮食要根据不同疾病阶段加以调整,总的要求是既要保证营养成分的补充,又要强调食物是流食和半流食,不能吃纤维素高的食物和粗糙的食品,总热量要有所控制。发热期间应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蛋汤、清肉汤、新鲜果汁等,要保证每日有足够的液体量约2500-3000毫升,鼓励病人少量、多次饮水。入量不足者给予静脉输液,以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及促进毒素排泄。热量不宜过多,一般给予8.3KJ(2000kcal)。退热期间可给高热量、无渣或少渣、少纤维素,不宜产生肠胀气的半流食饮食,如软面条、米粥等,另加瘦肉末、菜末,豆腐、土豆等,并观察进食反应。牛奶因容易产生肠胀气而不能食用。进入恢复期病人食欲好转,可进软饭,然后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要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热量每日14.45KJ(2500kcal)。注意饮食量一定要逐渐增加,切忌饮食不节制及食用生冷、粗糙不宜消化的食物。3. 伤寒的对症护理: 1)腹胀:腹胀时停食牛奶及糖类食物,并观察钾盐的补充。可用松节油热敷腹部及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以免引起剧烈肠蠕动,诱发肠穿孔或肠出血。2)便秘:伤寒病人应保证至少间日大便一次,如有便秘则可用开塞露或温生理盐水低压灌肠。忌用泻药,并避免大便时过度用力,防止因剧烈肠蠕动或腹腔内压力过大造成不良后果。4. 食物中毒诊断:流行病学资料-季节、饮食史(进食变质、海产品、腌制食品、未煮熟的肉类或蛋类)、集体发病。临床表现-起病快,以呕吐、腹泻、腹痛为主要特点。实验室检查-呕吐物或大便做细菌学检查,可培养分离出致病菌。5. 痢疾临床类型及各自表现:细菌性痢疾临床上分为急性普通型痢疾、中毒型痢疾和慢性痢疾。急性普通型痢疾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或脓血便、有明显里急后重感,部分病人可有发烧、恶心、呕吐。中毒型痢疾常缺乏肠道症状,或肠道症状轻微,而表现为高热、外周循环衰竭(休克)和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急性普通菌痢普通型(典型) 起病急,高热可伴寒战,继之腹痛、腹泻。大便每日10多次至数十次,初为稀便,1-2天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次量不多,里急后重明显。体检可有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如治疗及时,多于一周左右病情逐渐恢复而痊愈,少数病人可转为慢性。如腹泻次数多,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轻型(非典型) 全身症状轻,无明显发热,腹泻每日数次,黏液稀便,常无脓血,腹痛轻。3-7天可痊愈。中毒型痢疾多见于儿童。起病急、病势凶险、突然高热(可达40摄食度以上)、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微或缺如,经灌肠或用直肠拭子粪检可见白细胞及红细胞。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型: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在全身微血管痉挛阶段,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细数、血压正常或偏低。后期微循环淤血,缺氧阶段出现紫绀、皮肤花纹、血压明显降低,少尿或无尿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脑型(呼吸衰竭型):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氧、脑水肿、颅内高压以至脑疝。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偏高,反复惊厥并迅速进入昏迷,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呼吸节律不整、深浅不均、双吸气等,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此型严重,病死率高。混合型:兼有以上2型表现,最为凶险。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即称为慢性菌痢。慢性菌痢可分为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3型。6. 痢疾休克型护理: A 体位:休克病人应采取头部与下肢均抬高30度的体位。因抬高头部有利于膈肌活动,增加肺活量,呼吸运动更按近于生理状态。抬高下肢有利于增加从静脉回心的血量,从而相应增加循环血量。也可采取平卧位与上述体位相交替的方式。B 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约2-4升/分钟,必要时4-6升/分钟。立即开放静脉,按医嘱给以输入扩容液体及碱性液,以尽快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注意按输液原则安排好输液次序,根据病情调整滴速,密切观察循环衰竭的改变情况。B 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约2-4升/分钟,必要时4-6升/分钟。C 立即开放静脉:按医嘱给以输入扩容液体及碱性液,以尽快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注意按输液原则安排好输液次序,根据病情调整滴速,密切观察循环衰竭的改变情况。休克护理重点是注意病人的体位、密切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神志、尿量、肢温、皮肤的变化,严格记录出入量,掌握判断休克是否纠正的要点,注意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的检查结果,并且还要注意出血倾向的有无和发展,认真执行医嘱,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7. 休克型痢疾的纠正指标:8. 霍乱的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和苍蝇等进行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患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流行特征-以夏秋季为流行季节,高峰在7-8月。9. 霍乱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有接触史)、典型临床症状和粪便的检查。霍乱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严重的腹泻和呕吐,不伴有恶心和腹痛,一般也不发烧。呕吐物和大便可为米泔样,为其特点,但是也可以表现为稀水样便。霍乱病人的粪便中可见到革兰阴性的弧菌,弧菌活动性很强,但加入抗血清后活动减弱,确诊还需要细菌培养和鉴定。实验室及其检查血液检查 白细胞可增至(10-30)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及大单核细胞增多。因血容量减少和血液浓缩,血浆比重,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均可增高,尿素氮增加。血清钾,钠和碳酸氢钠盐降低。尿液检查 少数病人尿中可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粪便检查:常规检查 粪便呈水样,镜检仅见少数白细胞。细菌学检查 :A悬滴实验 :可见穿梭运动的细菌。B制动实验:加入特异性抗血清后可抑制弧菌的动力。C涂片做革兰染色,可见革兰阴性呈鱼群样排列的弧菌。D细菌培养:粪便标本直接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后,于碱性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可检出霍乱弧菌。血清学检查: 可检测血清中抗体,具有追溯性诊断意义。10. 流脑的临床分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可有咽痛、咳嗽、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鼻咽拭子培养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此期持续1-2天。败血症期 起病急,有突然高热、寒战、头痛、呕吐、全身不适及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症状。70-90%病人有皮肤、粘膜瘀点,大小为1-2mm至1-2cm,开始为鲜红色,后变为紫红色。病情严重者瘀点或瘀斑迅速扩大,中央呈紫黑色坏死或大疱。皮疹以肩、肘、臀等处多见。此期血培养可阳性,瘀点涂片可找到病原菌。约10%病人在口唇周围可出现单纯疱疹。本期为1-2天。脑膜炎期 脑膜炎症状可与败血症症状同时出现。除高热及毒血症症状外,还可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惊厥、意识障碍等,脑膜刺激征阳性。此期持续2-5天。恢复期 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瘀点、瘀斑消失,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病人在1-3周内痊愈。流脑临床分普通型、暴发型和轻型三种,以普通型最常见。普通型在临床过程中又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此期缺乏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的体征,容易漏诊)、败血症期(此期以出血点为主要临床特征)、脑膜炎期(此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和恢复期。11. 流脑呼吸衰竭的护理:要掌握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问题,包括体位、翻身拍背、吸痰、气管切开和辅助呼吸问题。保持呼吸通畅:因呼吸道分泌物梗阻引起者,及时、彻底吸痰是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有利措施,并加强翻身,拍背引流等以助痰排出。若痰液粘稠可雾化吸入a-糜蛋白酶以稀释痰液。吸氧: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基础上保证氧气供给。如经以上处理无效,需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应用人工呼吸器的病人,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上述治疗操作,并应向家属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以减轻其焦虑或恐惧,及应给以相应护理。12. 不同传染病报告时限:甲类: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有2种,包括鼠疫、霍乱。城镇要求于发现后2h内,农村在6h以内,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系统报告。乙类: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有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城镇要求于发现后6h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h。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规定报告,要在2小时内上报CDC。丙类:为监测管理的传染病,有10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