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教学媒体使用的和谐性电教媒体生动形象,易被感知,吸引学生,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若使用不当,则画蛇添足,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电教媒体只有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一、和谐性原则是媒体选择的基础1、 媒体与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的统一性。在课堂中,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用与之统一的教学媒体,才能使和谐性原则得到落实。这样,教学目标成为媒体选用的一个基本标尺,在这个统一标尺的衡量下,恰当选用媒体,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相互配合,教学效果才能提高。例如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教学目标中有一条要求是让学生初步学习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重点理解“练功”、“苦头”、“生活的本领”等词语。如果仅重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言语媒体,教师单纯地向学生解释什么叫“练功”、“苦头”、“滚”、“扑”、“撕”、“咬”等词,效果不佳,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中的此项要求。所以,教师还要重视非言语媒体的作用,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中练功狮子的动作神态。学生会发现狮子向前扑去,图上还画着飞扬的尘土呢,就这么一细微的地方,那只小狮子练功时的勤奋刻苦精神也得以充分体现。但仅做到这一步仍显不足,因此教师又精心放映了一段狮子捕捉猎物、撕咬、蚕食的录像片断。运用电教媒体,开发学生的右脑,重形象思维的作用,学生清晰地看到“滚”、“扑”、“撕”、“咬”的动态形象。这样根据教学目标优选多种教学媒体,就能体现出繁殖率性,更好地发挥它们的整体功能。2、 媒体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的协调性。要想符合和谐性原则,在选择使用何种媒体时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例如,课文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小青蛙在桥洞里听到自己的叫声及和妈妈的对话,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什么是回声和产生回声的原因。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到:“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拾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荡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第五自然段写到:青蛙妈妈说:“孩子,你的叫声就像小波纹。在桥洞里,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回音啦!”可见,能否理解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成为理解回声道理的关键。要突破教材难点,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看插图,进行联想特别是运用投影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师将盛着小半缸水的玻璃缸放在投影仪上,把一颗小石子轻轻地投入水中,水的波纹一圈圈地向外扩展,碰到缸壁又马上荡回来。此情此景通过投影放大,清晰地映在屏幕上。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不了解这种投石激波,涟漪回荡的现象。安排他们自己去河边实地观察既不安全,效果也不尽人意。而在课堂上,教师当众做投影实验,学生一目了然,顿开茅塞。这样做拓宽了信息通道,提高了学生输入信息的量与质。教师对媒体选择真是独具匠心。可见,多种媒体与学生特点、认识规律相协调即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和谐性原则是媒体组合的关键1、 媒体和谐性使用,据反馈及时调控。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反馈情况不断地对各种媒体的使用进行调控,使其符合和谐性原则。例如,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虽然文章短小,只有三个小节共44个字。但这是“学习理解词句”的第一课,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句子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课文第一节写到:“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小树不冷了。”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衣裳”在句子中的意思。第一种讲法,教师告诉学生“衣裳”就是衣服,让学生读句子,看插图,然后提问:句子中的衣裳指什么?这时课堂气氛沉闷,经老师追问、启发,学生才答出结果。教师又做了一个捆稻草的动作,问学生:“稻草衣裳”爷爷是怎样给穿上去的?学生举手的仍不多。教师从信息反馈中得知效果不理想。是什么原因呢?从教学媒体的角度来看有什么问题呢?经过仔细琢磨、分析研究,发现教师的设问是符合教学目标及内容的,但难度大。学生年龄小,教学辅助信息量不够,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决定运用电教媒体来增加教学辅助信息。此时,特别考虑了电教媒体和传统媒体要恰当配合,使用和谐。第二种讲法,教师将书中的插图制作成投影片。学生在读句子时,先仔细观察书中插图,然后再看投影演示。教师又增加了一个过渡环节,让学生到前面在投影上指一指哪儿是小树的衣裳,然后再读句子,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小树的衣裳是稻草做的了。学生看了老师捆稻草的样子后,再指出投影片上捆稻草的绳子,脑海中就显现出爷爷给小树穿稻草衣服的景象。再进一步理解课文,学生明白了爷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小树,让它暖暖和和地过冬。前后两种做法,效果截然不同。后一种做法,增加了电教手段,将书中插图换成投影片,发挥了不同媒体的优势。书中插图便于学生个人边读、边观察、边思考。而投影片便于集中指导,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问题的焦点上,形成“按图索骥”之势。信息反馈促使教师及时调整媒体的使用,将投影、插图、手势等几种媒体恰到好处地组合起来,更加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教学信息通道畅通起来。2、 媒体和谐使用,使信息传输通畅。当多种教学媒体相互作用,和谐协同时,就可使信息传输畅通,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良好效果。例如,爷爷和小树第二节:“天热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爷爷不热了。”学生需要理解“撑开”、“绿伞”在句子中的意思,还要明白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是什么意思,小树为什么能给爷爷撑开绿伞及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拿来一把绿色的雨伞,慢慢地撑开,使学生形象地感知到“撑开”的动态过程及绿伞的外形特征,在观察中发现与领会词意。这样做不但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使新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学生学得也更加生动活泼,轻松自如。演示完毕,教师适时询问伞的作用,学生回答:“可以挡雨,也可以遮阳。”为以后的讲解作了铺垫。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树怎么会撑伞,教师又运用复合投影片,只见绿色的树叶一次次地复合上去,分层次呈现出小树慢慢成长,树冠渐渐增大,绿叶越来越茂密,以及身穿汗衫,手摇蒲扇,笑容可掬的爷爷在树下悠闲地乘凉的景象。教师边演示边问:“小树怎样?”“叶子叶子怎样?”“好像什么?”看着演示,读着课文,想着情景,学生顿悟。小树茁壮成长,夏天它就如一把撑开的绿伞给爷爷遮阳。这是它对爷爷辛苦劳作的最好回报。至此,又将爱护小树,绿化祖国的思想恰如其分地融入了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不理解,不清楚它与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联系,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发生障碍时,教师通过电教媒体进行了启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望亭中学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光伏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底部夯实拐点已至春暖花开
- 幸福问题课件
- 巡航摩托安全驾驶培训课件
- 巡察工作保密课件
- 输电线路检修培训课件
- 输液配伍禁忌课件
- 小鸭小鸡舞蹈创编课件
- 9.1.1 第1课时 正弦定理(一)
- 商用建筑地暖系统全面承包协议
- 活科技馆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
- 质量改进培训课件
- 2025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组装工艺培训
-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英语真题(原卷版)
- 2025-2030船用内燃机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
- 《新编日语泛读教程学生用书1》课件-新编日语泛读教程 第三册 第1课
- JG/T 26-2002外墙无机建筑涂料
- 护理实习生安全协议书1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