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梁枋彩画及特点.doc_第1页
明清时期梁枋彩画及特点.doc_第2页
明清时期梁枋彩画及特点.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明清时期梁枋彩画的特点中国建筑彩画具有自己的明显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手段,是工匠们在千百年来在的实践中,根据中国木结构建筑特点,总结出的一套绘制工艺,他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由于中国建筑是木结构的,为了防受潮、虫蛀表面要油饰,比如漆、桐油等,后来为了美观就逐渐的装饰化。林徽因为中国建筑彩画图集写的序言中这样说到:“最初是为了实用,为了适应木结构上防腐防蠹的实际需要,普遍地用矿物原料的丹或朱,以及黑漆桐油等涂料敷饰在木结构上;后来逐渐和美术上的要求统一起来,变得复杂丰富,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特有的一种方法”。中国建筑彩画历史悠久,有着与壁画、雕塑不同的表现技法,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丰富了我国的绘画遗产,它受多方面艺术影响,是独立的、风格奇异的中国固有的建筑装饰艺术,以下让我们来一起欣赏明清时期的梁枋彩画。(一)、彩画对明清时期建筑装饰美化作用不同,尤其是梁枋彩画。正如中国古建筑历来具有森严的等级区别那样,作为建筑装饰的油饰彩画也具有严格的等级。明代舆服志所载规定更为具体:“明初禁官民房屋,不许雕古帝后圣贤人物,及日、月、龙凤、狻猊、麒麟、犀、象之形。“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不许绘藻井,惟楼居重檐不禁,公侯前厅用金漆及兽面锡环。家庙梁栋斗拱檐桷彩绘饰,门窗枋柱金漆饰。一品二品厅堂梁栋斗拱檐桷青碧绘饰,门黑油锡环。六品九品厅堂,梁栋饰以土黄,门黑油铁环。品官房舍门窗户牖不得用丹漆。“三品六品厅堂梁栋只用粉青饰之。”“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在明代,对于象征皇权的龙凤等纹饰,只许皇家专用,其余官民绝对禁用。自皇家至士民的建筑装饰,至少划分了五个档次,并详细地规定了各自的装饰内容和色彩。可见明代对各阶层人士的房屋装饰规定也是非常严格的。清代对此也有非常具体的规定,据大清会典(1):“顺治九年定亲王府正门殿寝凡有正屋正楼门柱均红青油饰,梁栋贴金,绘五爪金龙及各色花草凡房庑楼屋均丹楹朱户,其府库廪厨及祗候各执事房屋,随宜建置门柱黑油。”“公侯以下官民房屋梁栋许画五彩杂花,柱用素油,门用黑饰,官员住屋,中梁贴金,余不得擅用。”(二)、明清时期梁枋彩画都有妻别具一格的特点。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国力比较兴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大量投资兴建土木工程,形成了明代建筑的独特风格。明代建筑现在仍有不少完整地保留下来,但明代建筑彩画保留下来的却不太多,文字方面记载更是寥寥。最出名的就是旋子彩画。1、旋子彩画在明、清两代建筑中应该用广泛,做法多样,等级分明。旋子彩画最大的特点是在找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旋瓣。旋子的旋瓣是由一些圆形相切的线条构成的有规则的几何图案,中间的花芯叫做旋眼,整个旋子就像围绕花芯开放的花瓣。1934年梁思成先生在清式营造则例(2)一书中,把这类具有旋涡状花纹的彩画首次称为“旋子彩画”,统一了这类彩画名称。在彩画行业内,也有把旋子彩画称为“蜈蚣圈”、“学子”、“旋子”、“圈活”等。2、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3)中称为“合细彩画”。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古建筑彩画工艺之一。即用装有胶和土粉混合成的膏状物的尖端有孔的管子,按彩画图案描出隆起的花纹,上面涂胶后贴以金箔,以求图案有立体感。)花纹绚丽。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 枋心(梁枋彩画的中心部分。长度约占整个梁枋的三分之一。)藻头(俗称找头,指梁枋彩画的枋心与箍头之间的部分。)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形线。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和玺彩画的绘制术语之一。藻头上绘龙纹时,若衬地为青色,则绘升龙(上升姿态的龙);若衬地为绿色,则必须绘降龙,称“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 若圭线光内衬地为青色,其中必绘灵芝图案;若为绿色衬地,则绘卷草图案。)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3、苏式彩画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作法,故名,俗称“苏州片”。一般用于园林中的小型建筑,如亭、台、廊、榭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门的额枋上。南方气候潮湿,彩画通常只用于内檐,外檐一般采用砖雕或木雕装饰;而北方则内外兼施。北方内檐苏画与和玺、旋子彩画相同,采用狭长枋心,外檐常将檩、垫、枋三部分枋心连成一体,做成一个大的半圆形“搭袱子”,俗称“包袱”。根据包袱内画题的不同,可分为“花鸟包袱”、“人物包袱”、“线法套景包袱”等。包袱的轮廓用若干连续折叠的线条构成,作多层叠晕。内层称“烟云”,以青、紫、黑三色为主,外层称“托子”,以黄(土黄、樟丹)、绿、红三色为主。轮廓大线用墨线或金线。包袱两侧的藻头若为青地,则画聚锦、硬卡子;若为绿地,则画折枝黑叶子花或异兽、软卡子,即所谓“硬青软绿”。红色的垫板上大多画软卡子,箍头内绘回纹、万字、联珠、方格锦等图案。注释:(1)、五朝会典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个朝代所修会典的总称,史称大清五朝会典、大清会典。它是按行政机构分目,内容包括宗人府,内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等等职能及有关制度。从内容看,是以行政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汇编,详细记述了清代从开国到清末的行政法规和各种事例,反映了封建行政体制的高度完备。它不仅是清朝行政法规大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行政法典。(2)、清式营造则例 梁思成研究中国清代建筑的专著。1934年由中国营造学社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