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文物古迹调查.doc_第1页
安徽亳州文物古迹调查.doc_第2页
安徽亳州文物古迹调查.doc_第3页
安徽亳州文物古迹调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人,灿烂的古代文化,为古城亳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的文物4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县(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2处。亳州市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序号 名 称 级 别 公布时间 位 置1 花戏楼 国家级 1998-1 亳州市咸凝街2 亳州古地道 国家级 2001-6 亳州市老城内3 曹氏家族墓群 国家级 2001-6 亳州市魏武大道两侧4 尉迟寺遗址 国家级 2001-6 蒙城县许瞳镇5 华祖庵 省 级 1981-9 亳州市永安街6 汤王墓 省 级 1981-9 亳州市谯陵北路7 明王台 省 级 1981-9 亳州市大有街8 钓鱼台遗址 省 级 1981-9 谯城区沙土镇9 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 省 级 1981-9 涡阳县新兴集10 张乐行故居 省 级 1981-9 涡阳县张老家11 捻军会盟旧址 省 级 1981-9 涡阳县城关镇12 万佛塔 省 级 1981-9 蒙城县城关13 道德中宫 省 级 1989-5 亳州市老子殿街14 江宁会馆 省 级 1989-5 亳州市古泉路15 付庄遗址 省 级 1989-5 谯城区花戏楼办事处16 青风岭遗址 省 级 1989-5 谯城区城父镇17 薛阁塔 省 级 1998-5 亳州市薛阁路18 南京巷钱庄 省 级 1998-5 亳州市南京巷19 “古井贡酒”古井及窖池 省 级 1998-5 谯城区古井镇20 老君殿遗址 省 级 1998-5 涡阳县闸北镇21 文庙 省 级 1998-5 蒙城县新城路亳州花戏楼亳州花戏楼原名歌台,是一座300多年前的古戏院,一称大关帝庙,山陕会馆。整个建筑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是蜚声中外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宝库。在安徽亳州城北关隅咸宁街。楼如其名,因戏楼遍布戏文,花团锦簇,彩绘鲜丽,俗称花戏楼。其正面门楼上的砖雕,背后戏台上的木雕、彩绘,无一不精美到极至。深处其间,但见一座富丽堂皇的戏台,镂刻着繁复的花卉,奇异的瑞兽,满布着荒漫久远的传说故事,三百多年的悠长岁月,对于亳州人来说它更代表着一段远去的岁月,一段繁华的背影,一段遗失的记忆。戏楼东侧为钟楼,西侧为鼓楼,两楼中间是前门,系仿木结构三层牌坊式水磨砖面建筑,一幅幅精美砖雕镶嵌其间。大殿前置铁鼎侧立铁鹤一对,足蹬神龟,高米,重余公斤,铸于康熙三十三年()。花戏楼以其表现数十出戏文、掌故的砖雕、木雕、彩绘闻名于世。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亳州地下运兵道亳州曹操地下运兵道位于亳州市老城内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分别通达城外。整个地道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布局奥妙,变化多样;立体分布,结构复杂;规模宏伟,工程浩大;长达四千余米。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被誉为“地下长城”,运兵道结构复杂,布局奥妙,有单行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立体交叉道四种形式,并设有猫耳洞、障碍券、障碍墙、陷井、拌腿板、陷阱等多种军事设施,还有通气孔、传话孔、灯龛等附属设施。2001年7月17日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书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亳州古地下道,就是曹操当年在家乡修筑的地下军事防御战道,他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地道内暗暗送出城外,再从城外开进城内,反复多次,迷惑敌人,出奇制胜。道内出土有弹丸、战刀、战灯、铜镜、陶器、瓷器、砚台等汉、唐、宋各代的文物,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军事战术以曹操军事思想有重要意义曹操宗族墓群简介曹操宗族墓群位于在毫州城区,曹氏公园东门附近,曹氏宗族墓群面积达5平方公里。现已开出来的有董园二号墓和章园一号墓。 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现在曹操宗祖墓群已被列为亳州十大建筑之一。曹腾,字季兴,东汉时期沛国谯人(今亳州市谯城区),生前将亳州城南大片土地划为其宗族墓地,大规模的修筑自己的坟墓。董园村石墓,外形为一高大土丘,内系青石筑砌,墓门朝东,墓内长15.3米,宽10.2米,高3注,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南北耳室,东西偏室等组成,共用872块大条石筑成,董园石墓内各室均有壁画如仕女图、游天图、天象图、仙境图等,整个石墓建筑考究,工程浩大,俨然是一座宏伟的地下宫室,对研究东汉历史和地下建筑有重要意义。 19741977年亳州市博物馆清理5座汉魏时期曹操宗族墓地,从中清理出的文物有:铜缕玉衣、玉枕、金属猪、铜爪饰、陶瓷残片等。墓中出土的800多块带文字墓砖,为中外考古界、史学界注目。2001年7月17日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蒙城县许町镇毕集村东,是国内目前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考古工作者从1989年至今,在一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清理出房迹78间,墓葬300余座及大量的灰坑、祭礼坑等。出土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贵文物近万件,为研究皖北地区原始社会中、晚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这里出土的大型红烧排房式建筑,是我国原始建筑史上的瑰宝,无论是规模还是建筑形式,均为国内罕见。一条宽20余米,深4米多,南北长230米,东西宽200米的大型壕沟,把遗址的中心部分团团围住,说明当时人们在长期居住过程中营造了必需的防御设施。 大片的氏族公共墓地,是原始居民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成人实行土坑葬,儿童实行瓮棺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埋葬方式,但头向一致,说明当时存在着浓厚的原始宗教信仰。2001年6月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祖庵(毫州华佗纪念馆) 华祖庵,原名华祖庙、华佗庙,位于亳州市永安街中段路北,东邻三神庙和神农衣冠冢,南邻曹操的斗武营,是祭祀神医华佗的庙堂。始建于唐宋年间,由庙祠、故居、古东园三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是为祭祀我中东汉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华佗的庙祠。华佗字元化,一名敷。安徽亳州人,他精研歧黄,并通数经。一生不慕利禄,走街串巷、寻求方药,为人闻疾、济世活人。在1600多年前就创用酒服“麻沸散”施行剖腹手术,为外科鼻祖。又创编“五禽戏”以防生保健,开我国体育医疗的先河,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人颂为神医。庙祠内外双狮雄踞,一雌一雄,足踏莲花。正殿内塑华佗立像,像高米,热诚慈祥倔强飘逸,神采奕奕。殿内陈列华佗神方、华佗遗著、中藏经、华佗乡土别传等著作。两偏门正中照壁上镶郭沫若手书“华佗纪念馆”刻石。由偏门入内,可见“自怡亭”,四角凉亭,传为华佗休息之所。亭柱对联云:“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室正中壁上挂大幅油画,有“术比长桑,功牟良相”,楚图南书林则徐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等联语。绕过画廊,进入古药园,被垂柳吊槐覆盖下的药池,满植芍药、牡丹、白菊、曼陀罗、玫瑰棕榈等名贵中药草及花卉,可谓药圃流香,四季繁花争艳。神医阁、五禽戏、云路桥和诗壁诸景,掩映在碧水绿树间,古香古色,令人静谥而神荡,悠思千古。这里也是华佗纪念馆的所在地,并且和中国医药博物馆合在一起,展品丰富。自开放之日瞻仰胜迹、缅怀先哲的国内外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华祖庵已成为世界研究华佗药术的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亳州的一处闪耀无限风光的景点。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王墓(汤陵公园)陵公园位于安徽亳州市谯陵北路东侧,涡河北岸,是商汤王的衣冠冢,又称汤王墓。商汤,商汤乃殷商开国之君,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商族在他的治疗下,人心安定,生产发展,势力日盛,终于一举灭夏,建立了商朝,定都于亳。汤陵为一高大圆形土丘,高6米余,周长近60米,龟趺和碑身的花纹雕刻都很粗糙。墓冢前竖“商成汤陵公园”石碑,墓南一棵500余年树龄的黄楝树生长顽强,历代重修汤陵碑刻,由于战争破坏,仅存清代康熙12年(1681)和乾隆36年(1771)“重修汤陵碑记”立于左右,记录了历次维修汤陵的情况。园内古树、寝陵、墓碑,构成了帝王园林特色。 汤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王台遗址明王台遗址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大有街花井崖北侧通真观内。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小明王韩林儿称帝即位的宫殿遗址,故名明王台。该遗址于1981年9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55年(至正15年)二月,刘福通自砀山夹河迎韩林儿到亳州,拥立为“小明王”,尊其母杨氏为皇太后,建国号为“宋”,建元“龙凤”,定亳州为“国都”。现存明王台,北、西两面临哑吧坑,地势高峻,高台俨然,面积180平方米。亳州东钓鱼台这里传说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村民至今对遗址充满着敬畏;这里曾建有七座庙宇,颇为壮观;这里的千年白果树依旧枝繁叶茂,见证着兴衰更替。遗址修缮尚有难度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沙土镇李寨涡河岸边。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因传说是姜子牙当年曾在此钓鱼,故名,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出土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用器,如石斧、石锛、骨针、纺轮、陶鬲、陶盆、陶罐等,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另发现原始墓葬一座,内有小麦,被中国科学院命名为“中国古小麦”。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56年11月20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亳州万佛塔又名插花塔,位于亳州蒙城县城。始建于宋代,因塔身内外嵌砌三彩釉陶佛8000余尊而得名。万佛塔为八角13层楼阁式砖塔,也是佛教最高级别的宝塔。高42.2米,地座长24.8米。塔的四正面辟门,其余四面砌作假窗,七层为穿心式楼梯,八层以上为盘旋式楼梯。 万佛塔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亦较完整。为我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的杰作。1961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德中宫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于唐,重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历代祭祀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老子(李耳)的宫观,又名“老祖殿”或“老子行宫”。内有老子道德经石刻,并陈列有关老子的文献资料。宫前有问礼巷,传说是当年孔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