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科技-MC模式下物流系统合理化研究20080722.doc_第1页
物流科技-MC模式下物流系统合理化研究20080722.doc_第2页
物流科技-MC模式下物流系统合理化研究20080722.doc_第3页
物流科技-MC模式下物流系统合理化研究20080722.doc_第4页
物流科技-MC模式下物流系统合理化研究2008072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C模式下物流系统合理化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6BJY063);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7KT020)。王雪瑞 作者简介:王雪瑞(1981),男,内蒙古通辽市人,内蒙古财经学院商务学院物流管理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物流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内蒙古财经学院,呼和浩特,010070)摘要: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是21世纪企业制造的主要模式之一,而物流系统是实现这一模式的主要瓶颈。文章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核心,在分析了MC模式下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物流目标、物流组织、物流反映速度和物流技术四个角度,对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物流系统的合理化策略做了探讨,并在物流反映速度策略中构造了“蒙古包模型”。关键词:大规模定制;物流系统;合理化;蒙古包模型文章标识码:AResearch on logistics system rationalization in mass customizationWang xue-rui(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Huhhot, 010070)Abstract: Mass customiz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manufacturers modes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logistics system is the main bottleneck to achieve this model. In this paper, system theory as a guide, satisfying customer demand for personalized as the core, basis on analysis of the mass customization model defects of the logistics system, from logistics goals, logistics organizations, and the logistics reflects speed and logistics technology, set on logistics system rationalization strategy in the mass customization mode to do a study. And constructing the yurt model in the strategy of logistics reflects speed.Key words: Mass customization; Logistics system; Rationalization;Yurt model20世纪在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大规模生产模式,曾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使整个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阶段。但是到了20 世纪70年代, 越来越丰富的商品供应带来了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由于商品的极大丰富,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具有同质性的商品,他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明显。客户不再满足于被动地选择已经存在的商品,而是需要能表达其意愿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这种日益动荡的市场环境。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和赢得市场,制造商不得不在生产定制个性化产品的同时,满足其产品上市快、成本低和质量高的要求。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简称MC)为制造商提供了满足这些需求的一条途径。一、MC模式的含义及特点1. MC模式的含义MC模式旨在以大批量生产的成本和速度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产品重组和过程重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把定制产品的生产问题转化为或部分转化为规模生产问题,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个用户或小规模多品种市场定制任意数量的产品1。它是成组技术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模式或新体现2,它的出现为解决企业个性化产品的生产指明了方向。一个角度是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在客户希望的时间、希望的地点,以客户希望的方式提供任何定制商品(服务)的能力;另一个角度是站在企业的立场上,通过柔性的组织、设备和过程,快速地以大批量生产的成本制造多品种产品。3从企业的角度看,MC模式对传统的大批量生产企业的物流系统提出了挑战。42.MC模式的特点(1)设计模块化。企业是否能根据用户的当前需要和潜在需求快速抢先提供产品,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产品结构和功能的模块化,是企业推陈出新、快速更新产品的基础。模块化产品便于按不同要求快速重组,任何产品的更新换代都不是将原有的产品全部推翻重新设计和制造的。更新一个模块,在主要功能模块中融入新技术,都能使产品登上一个新台阶,甚至成为换代产品,而多数模块是不需要重新设计和制造的。此外,模块化产品便于分散制造和寻找合作伙伴。模块式产品另一个突出的优点在于用户只需更新个别模块即能满足新的要求,不需要重新购买一种新产品。这既节省了用户的开支,又能节约原材料并减少废弃物。(2)制造敏捷化。MC模式下,企业与消费者是一对一的关系,在变幻莫测的需求环境下,要快速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要求企业成为敏捷组织。在设计模块化的前提下,大部分部件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相似性,按成组技术原理将功能相似的部件和零件分类并集中起来,能够形成足以组织大批量生产的专业化企业的生产批量,这些专业化制造企业承接主干企业开发的产品中各种相似部件、零件的制造任务,并能在成组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大批量生产模式进行生产。当然,在现代制造技术的支持下,这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已克服了传统的刚性自动线的缺点,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柔性,能完成较大批量的相似件制造,协助主干企业用大批量生产方式快速提供个性化商品。(3)管理网络化。因特网的普及和应用给制造业提供了进行敏捷制造新产品的条件。负责开发新产品的主干企业可以通过因特网寻找合作伙伴,本着共担风险的原则和双赢的战略目标合作开发和生产新产品,按MC模式实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这样的合作是动态的,它只为某种产品而结盟,其生命周期将随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而结束,或在另一种产品的基础上调整成新的合作。在销售方面,通过因特网可以满足客户对于产品和服务个性化的定制的要求,客户可以通过因特网向企业定制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品,进而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客户的一对一管理,增强企业客户管理效率。(4)供应链全程化。在传统的供求关系管理模式下,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只保持一般的合同关系,制造商利用通过合同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生产,转换成产品并销售给用户,整个过程均局限于企业内部操作。制造商为了减少对供应商的依赖,彼此间经常讨价还价,这种管理模式的特征是信任度和协作度低,合作期短。但MC模式是以新产品开发,企业与专业化制造企业间的有效合作、互相依存为前提的,这就要求供应链要延伸到开发到销售的全过程。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过程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二、MC模式下物流系统分析1. MC模式下企业生产制造系统与物流系统比较MC模式下的企业制造系统包括生产制造系统和物流系统两大部分,是企业的基础平台。5生产制造系统集中在企业内部,其功能是制造具体产品;而物流系统则把企业的功能从产品生产的每道工序向产品生产的前端和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延伸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和产品流到客户之间的各个环节,其功能是保证产品生命周期内输送通路的流畅,具有典型的社会广泛性。生产制造系统是一个基于企业的概念,而物流系统则是一个基于社会的概念。MC模式下的生产制造系统是完成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的、质量过关的具体产品,而物流系统则是获取市场信息、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输送通路的流畅快的服务。为了发挥MC模式的作用,必须有相应的现代物流系统作支撑。2.MC模式下传统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在传统大规模生产环境系的物流系统中实施MC生产模式,有着诸多障碍,这主要是因为两种模式本质上的区别,由此,物流系统也就呈现出本质的差别(见表1)。表1 不同生产模式下的物流系统特点比较模式特点大规模生产MC模式背景不确定性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少不确定性增加,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强烈中心以快速高产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核心产品生产用户需求目标支持快速生产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覆盖面局部全球成员关系单一线性的买卖关系更深层次的非线性关系由于不同的经济背景而导致的两种生产模式目标的不同,改变了企业运作核心与流程,其中包括了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变革中,就要求相应的物流系统进行流程再造和重组,原有物流系统难以应对模块化设计、敏捷化组合式生产、快速配送的要求。如图1所示,从客户发出定制信息到最后收到产品,中间间隔了许多信息节点,影响了信息的传递效率,且在企业内部仓库与生产车间都处于规模效应理念下的集中大规模管理,与MC模式的多产品、小批量产品特点不相适应,故而存在着仓库管理混乱、车间生产不协调、物资(半成品或成品)运输对流、迂回等不合理现象。供应商客 户直销部分销商代理商仓 库原料/配件模块化配件成 品生产车间模块生产组装生产物流信息流企业内部物流图1 传统物流系统中的MC模式生产流程三、MC模式下物流系统合理化策略1物流目标系统化在MC模式下,要求物流系统进行全程供应链管理,这就不妨将整个供应链界定为一个物流系统,即包括了上下游企业之间和内部所有物流资源的物流系统。在明确了系统边界的基础上,按照物流系统整体最优原则,对物流系统内部要素互相冲突,或者虽然不冲突但需要互相配合的目标进行权衡、选择和协调,最后确定能够实现物流系统整体目标最优的物流系统整体目标和物流系统要素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这里需要明确两个问题:(1)物流目标系统化的目标:实现物流系统整体目标最优,而不是系统内部要素目标最优;(2)物流目标优化的对象:第一是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第二是物流系统内部要素目标。2物流组织网络化根据MC模式的要求,物流系统需将物流经营管理机构、物流业务、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等要素的组织按照网络方式在一定市场区域内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以实现物流系统快速反应和最优总成本等要求。在物流组织进行网络化的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以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作为支撑,进而在物流决策和物流管理过程中应用定量分析技术,利用高度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现有的管理决策软件,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管理。以配送为例,在共同配送思想指导下的配送体系如图2所示。工厂1工厂M配送中心1配送中心2配送中心N客户K客户1客户2图2 共同配送系统示意图3物流反映快速化MC模式追求的快速是通过优化物流系统、简化物流流程实现的物流总过程的速度最快。为了满足MC模式对物流时间及制造敏捷度的要求,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法加快物流反映速度:(1)加快运输速度,这是任何物流系统都可做到的;(2)物流系统重新设计,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合理布局仓库、选择不同的交货条件、调整生产方式和生产进度、建设信息网络以及合理地进行运输调度;(3)优化物流系统作业流程,采用中央数据库共享、通过EDI方式传递数据进行无纸作业,它可以大大简化信息流程,从而加快物流速度;(4)延伸供应链,通过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系统与上游和下游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系统有效连接,形成更大的供应链,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反映速度。基于上述四个方面的考虑出,建立了MC模式下的物流系统“蒙古包模型”(如图3所示)。顾名思义,该模型外形结构很像蒙古包,故而以此命名。该模型是在充分考虑了MC模式要求的基础上,对物流系统进行重组后建立的以信息共享、供应链一体化为核心的新型合理化的物流系统。该模型优点:(1)信息中心在接到客户定制信息后,立刻处理并同时向包括供应商和第三方配送中心在内的各部门发送信息,剔除了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可以有效的组织生产,提高另外物流反映速度;(2)物资在整个系统中保持单向流动,避免了不合理物流现象,并且可以提高物流速度;(3)该系统是一个供应链一体化的系统,所有的物流组织都是系统的成员,有利于系统合理地分配资源,提高调度效率。客 户原料库模块化半成品生产车间模块化半成品库组装式成品生产车间配送中心信息中心供应商物流前向信息流反馈信息流图3 MC模式下的物流系统“蒙古包模型”4物流技术现代化大规模定制的物流技术包括用户需求信息获取与管理、订单处理、仓储管理、运输与搬运、配送作业等相应的技术,其最终目的是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物产品,同时也要满足大规模生产的成本要求。因此,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总线控制技术、数字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激光测距定位技术、激光导引无人搬运车(LVG)及激光导引无人搬运系统(LGVS)等许多高新技术作支撑,正确把握用户需求信息,缩短订货周期,降低库存,提高搬运效率,改善劳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合理选择物流运输商,合理规划厂址和仓库地址。参考文献: 1 Pine B.J. Mass customization: the new frontier in business competition 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3: 101-105.2 顾新建,祁国宁全球集成制造与大成组工程J工厂建设与设计,1997(1):3032。3 Christop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