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议论文基础知识(重要资料,一定掌握)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要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是一个概括力很强的句子。它可能在文章的开端,也可能在文章的中间或末尾,许多时候文章的标题正是一个中心论点。如果文章当中没有一个适合做中心论点的句子,那么,就要由我们自己来归纳了。另外,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论据的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如果运用了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同时就是使用了举例论证方法。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注意,有的时候道理论据也指作者的推理。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例如:发问的精神一文举出了下列事例:牛顿对苹果落地要问出个所以然,从而创立了“万有引力”说;瓦特把壶水滚沸当做问题研究,发明了蒸汽机;释迦牟尼对极普通的人生现象寻根究底,创立了佛教;孔子在太庙里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向老子问礼,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通过列举四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发问精神的可贵。又如,谈骨气一文列举了三个事例:南宋丞相文天祥率众坚决抵抗元军,被俘后誓不投降,慷慨就义;古代一个穷人宁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民主战士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暗杀,愤怒痛斥国民党特务。三个事例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2.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例如论求知第十段列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思想,逻辑修辞使人善辨”这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结论。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得出的论断令人信服。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例如:“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一文,文章引用辞源中关于“偃旗息鼓”的两个出处,辞源作为具有权威性的古汉语工具书,作为理论论据有一定的权威性,而这两个出处有力地论证了“偃旗息鼓”与“圆满结束”不是一回事,中间不能画等号,指出滥用成语的不良文风的危害,有力地论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 3.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用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进行对比;用白求恩“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进行对比,具体论证了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又如:想和做一文将“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与“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进行对比,指出其危害,论证了“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样运用正反对比,使正确与错误分明,让人们摒弃错误的,接受正确的,增强了论证的效果。对比论证是一种综合的论证方法,可以包括事实的对比、道理的对比以及有相反效果的比喻句的对比。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找全4.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证明论点。又如论求知的第四段用“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这一组比喻来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论点。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证方法都有其作用,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令人信服。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古代典籍,可以提高文章说理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三)、议论文的结构。关于议论文的结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分法: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又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这种分法作为了解)第二种分法(考试常考):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 1“总分”式,反映作者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2“分总”式,反映作者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再顺理成章地归纳总结出结论。 3“总分总”式,它反映作者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先总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形成结论。相对于前两种结构形式来说,这种结构形式的引论、本论、结论都较齐全,比较常见。(四)、议论文的语言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鲜明性.理解重点词语的含意,评析文章语言的风格。通过语境即上下文,联系文章的论述内容和论证特色来理解词语的含意,并分析语言,评析语言风格。议论文的语言风格与作者的生活、个性和阅历有关。有的简洁平实,有的含蓄幽默,有的典雅华丽,有的清新自然.o 例题讲解 请先读一读下面这篇文章,再回答问题闲话生活在一起,没事坐到一块儿,往往天南地北地侃上一阵。但需要注意的是:忌传闲话。人们比邻而居,朝夕相处,彼此相互了解的事情自然多一些。东家的孩子犯了什么过失,西家夫妻拌上几句嘴,相互都会很快知晓。有的人则爱把邻家的过失、短处或不便公之于众的隐私作为传闲话的“佐料”,有的人还爱在邻居之间搞小动作,以搬弄是非为乐趣。当然,这些传话的人并不都出于恶意,但无论出自何种动机,传闲话,往往会给邻里关系带来许多麻烦。再说大家在一起,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出现某些矛盾,相互有些误会,本是正常的现象,而传闲话的人却常常在矛盾的双方之间搬弄口舌,只能是无事生非,使本来和睦相处的邻居变得相互戒备,使本来就有的误会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大动干戈。邻里相处之大忌传闲话。1.阅读例文,说说例文的中心论点。【答案】邻里相处忌传闲话【解题技巧】论点是作者对所述问题的见解或主张。论点通常是一个陈述性判断语句。如何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有以下几种方法:看题目(题目即论点);看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看结尾(归纳全文,篇末揭示中心)找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或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如果没有原句,则要概括层意,归纳中心论点。要求:一般不用疑问句,不用修辞,正面判断。本例文中前后均有提出论点的语句,很容易就可以找到。2.例文中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写出其中一种,并写出运用此论证方法的文章原句。论证方法:-原句:-【答案】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原句:“有的人则爱把邻家的过失、短处或不便公之于众的隐私作为传闲话的佐料。”o 议论文基础知识(四)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鲁迅在学生时代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万字的宝贵贵财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带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至今“推敲”之类的写作生活,更不胜枚举。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于甲,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齐白石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要苦于乙。博览群书,早读夜诵,即使因此“口舌生疮”,“手肘生茧”也不以为憾。三要苦于丙,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如果懒于思考,那就正中了“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未了,不要苦于修改,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要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1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3分)答: 2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怎样来证明“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分论点的?(2分)答: 解析: 文章的中心论点很明显,即文章的题目: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文章的第一段通过形象的比喻引出论点,接下来第二段提出一个分论点“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然后列举鲁迅、马克思、毛主席等名家的学习经历来论证,最后引用毛主席的话照应开头,再次提出论点。答案:1.中心论点是: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中心论点。2.通过引用俗语加以论证,来证明分论点的。解答议论文阅读题目中常见易犯的解题错误有:1.论题、论点分不清。有些议论文标题是论点,有些则是论题。如2003年江苏南京中考题说真诚的标题就是论题。在答题过程中,题干要求找出中心论点。有些学生就会把标题找出来做为答案,殊不知它只是一个论题,而不是论点。实际上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