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陈列馆设计.doc_第1页
校史陈列馆设计.doc_第2页
校史陈列馆设计.doc_第3页
校史陈列馆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2010-2-2设计任务书以文脉启动的建筑设计桂林理工大学校史陈列馆一、 设计目的1.建立建筑设计的文脉意识,学习并掌握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环境分析以及在设计中融入文脉观念的方式方法;2.学习博览建筑的要素构成和系统组织特点,掌握博览建筑“三线”,即流线、视线和光线的设计原理及其一般技术要求。二、 项目任务书桂林理工大学自1956年建校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为了更好的展示校园文化,修建性详细规划中于雁山校区主入口至图书馆的主景观带南侧的绿地上规划建设校史陈列馆(兼地质博物馆),基地面积为5400 m2 ,总建筑面积2500m2 ,允许有5%的面积幅度变化,要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至少10米。1. 展示部分(1) 陈列厅1000 m2:临时陈列200m2,更替展出当代学术和教学的成就 永久陈列600m2,展示学校背景,总体发展历程及各时期各学科的成就 特殊陈列,展示地质模型及图片 讲解员休息室 50m2展出方式:展壁与模型结合各陈列空间的组合排列方式:串联/放射/串联放射/走道/大厅(2) 休息室、茶座:100m2二者可开场/半封闭设置,高度根据造型要求适当降低(3) 门厅:面积自定,设服务台、存物处(均开敞)、值班室(独立空间)符合视觉及使用要求(4) 贵宾接待室:80m2,内设服务隔间、卫生间2. 学术报告厅:150m2,120座3. 库藏部分:100m2 4. 研究部分:研究室45m2(对于展示方法与方式研究)资料室15m2(供内部查阅)制作室45m2(对于展品处理的技术用房,装裱、修复、编目等)摄影室(含暗房)45m25. 行政管理部分:办公室15m2X3 配电室25m26. 男女卫生间、楼梯间自定,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三、 设计的阶段性要求1. 阶段一:场地与文脉的分析(1.5周)根据建筑所处的校园的环境及场地图形,通过实地踏勘和资料查询,对建筑场地及其环境进行文脉分析,了解并体察现有环境对即将设计的校史陈列馆可能形成的文脉背景(学校的发展历程及学科成就)、有利条件和约束因素,并以模型和图示的方式进行表述。完成成果:场地设计校史陈列馆入口广场及门厅意向设计(A2图纸) 文脉分析图(场地、环境等) 1:500 总平面(虚拟建筑轮廓) 1:500 入口广场及门厅平面(铺地、小品、建筑构件、雨篷等) 1:200 建筑入口部位设计意向外观透视效果图2.阶段二:设计概念的形成与分析在阶段一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提供的功能模块面积指标,在拟定的建筑场地内转换为两种以上的体块模型。进而就此体块模型与场地环境的文脉关系作出分析和比较,建立设计概念,并以图示和模型的方式表述。模块一功能内容:陈列、休息、门厅、接待等(使用面积1420m2)模块二功能内容:学术报告厅(使用面积150m2)模块三功能内容:库房(使用面积100m2)模块四功能内容:研究、资料、制作、摄影等(使用面积170m2)模块五功能内容:办公管理(使用面积70m2)3. 阶段三:建立结构模型结构模型是对建筑形式和空间秩序的抽象化研究和表达。根据提供的项目任务书,将阶段二形成的体块模型转换为空间和形式的结构模型,并以模型和图示的方式进行表述。4阶段四:设计的推进和表达在前面三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上,推进设计方案的具体化,深入功能安排、空间处理、结构技术、材料与构造技术及建筑造型等方面的具体设计,实现彼此间的有机整合。在此基础上,选择对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要素(如采光、构造设计、材质设计、细部设计等)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最终完成设计定稿。5综合表达对前面四阶段的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并综合运用各种适宜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表现,如墨线图、渲染、摄影、拼贴、分析说明等。透视图表达形式不限,但必须客观地记录真实环境状况,避免虚设配景。四、 设计进度计划周次日期工作任务工作项目94.30场地及文脉分析基地调研、场地设计校史陈列馆入口广场及门厅意向设计105.4讲课、课后完成快速设计5.7课后提交快速设计成果115.11设计概念的形成与分析体块模型1:5005.14设计概念分析图125.18建立结构模型草图研究、结构模型5.21确定柱距/柱网135.25设计的推进和表达图示分析、总平面1:5005.26平立剖1:2005.28中期评图146.1细部推敲6.2细部推敲6.4局部调整156.8综合表达平立剖1:2006.11方案成果分析过程表达166.15版面设计与表现6.188:00am提交正图、评图五、 成果要求、1. 建筑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2. 总平面1:5003. 各层平面图、立面图(2-3个)、剖面图(1-2个)1:2004. 工作模型照片(体块的分析过程照片及SU建模照片)组织于图面内5. 室外透视图(表达方式自定)6. 图纸规格:500mmX700mm六、 主要参考书1 邹瑚莹.博物馆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指导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 建筑创作杂志社编.中国博物馆建筑与文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 (美)亚瑟罗森布拉特.博物馆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 (美)贾斯廷哈德森编著.博物馆建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