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化感寺兼论王维归依.doc_第1页
寻迹化感寺兼论王维归依.doc_第2页
寻迹化感寺兼论王维归依.doc_第3页
寻迹化感寺兼论王维归依.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寻迹化感寺兼谈王维归依 周仲民 隋唐时期著名的终南山禅宗寺院化感寺,已在历史上凐灭千年,没有人知道它的位置。历代的蓝田县志既不能指示它所在的地方,也不知创始朝代和建成时间。一些全唐诗、王维诗注乃至某些大学教材,更把化感寺误作感化寺,令人啼笑皆非。其实王维的原作本为化感寺,与旧唐书和高僧传的记载是一致的,北宋的文苑英华、元稹的山竹枝诗均记作此。至于如何变为感化寺,怕是后来者因字生疑不经意的误改误传罢。化感寺究竟在于何处?国内研究王维的学者大都认为在辋川王维别墅附近。笔者为此曾苦苦寻觅。十年前入座省图书馆,翻阅文渊阁四库全书。那时没有电子版,三天时间劳得人精神恍惚,行动迟缓,竟被急着下班的阅览室管理人员锁在里面。幸好古籍室的工作人员及时赶到,要不然真得请“110”来帮忙了。人虽出了个不大的笑话,但答案却找到了。标明化感寺位置的史籍是唐道宣续高僧传。在卷13的道岳传中赫然写着:“武德初年,从业蓝谷化感寺”,这是能确定化感寺所在的唯一记载。蓝谷就是蓝水出山的河湾口至蓝桥的一段河谷,长约7公里左右。两岸峰峦交错,峭崖对峙,倒有“峡流奔马,壁悬石虎”的万千气象。然而,正是这险要的地形却造就了秦时开凿的蓝关栈道,成为直入荆楚的东南驰道,为后来的南北佛教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六朝时期佛教史上著名的蓝谷已出现了,到隋唐之际更是规模空前。主要的寺院群落分为两部,一个是悟真寺,从山北河湾口延伸到橡湾以南。另一个便是化感寺,它的具体地点毫无疑义,自然是蓝谷南部古称虎侯山俗言芦山北麓的寺坡了。2003年有位执著的友人来到这里,把商海搏弈20年的全部心血倾注在这块乐土。他就是冯广民先生,一个敦厚而勤谨的创业者。是他开辟了今天的西安莲花山森林公园,从此揭去了化感寺厚重的面纱。时光流转,日月不居。一晃九年就过去了。今年6月12日,我与两位朋友相邀一起踏上了寻迹化感寺的旅途。同行的老先生曹永斌是蓝田文化名人,开车的韩西儒先生是航天系统劳模,笔者虽说无名也算博通诸业的杂家。不过要说登山,还得算西儒内行。只见他和夫人带了个很大的背包,问他干啥他诡密地笑了笑,说到用时你就知道了。车在水陆庵东的河湾口进入蓝谷,穿过悟真寺一、二号隧道,佛爷腰隧道,黑光岩隧道。再转过几道水湾,就见到横跨山道的天桥,这里便是莲花山森林公园的驻地了。董事长冯广民先生见是老友来访,忙下来迎接我们到他新修的大殿居处。不幸的是我的脚却在公路边扭伤了,他泡好菊花茶水,竟笑着说:“这分明是有缘嘛!”又返回卧室拿出两张膏药,给我敷了一张,连说“没事”、“没事”,“一会儿就不碍事了”。品着菊花茶水,听着广民先生酸甜苦辣的倾吐,我们几个人真的为之动情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能为人民做些什么”,我记下了这句话。这不正是一个钟情佛教文化旅游开发者的心仪的表白吗?我揉了揉脚,心想今天无论如何也要上山观赏一番,总不能“深入宝山空手还”吧。走出大殿,西儒先生拿出两个可伸缩的手杖,调整好长度递给我和曹老先生,我立时明白了他的好意。广民先生取了根竹杖,准备带领我们上山。他指着山上的通信电杆,告诉我们,从山下至山上直线距离1500米。而我仍在纳闷,至少也得四、五里路呢?跨过天桥就到了公路西侧,山口的南边有一释迦牟尼佛坐像,两旁侍立着迦叶和阿难。上山的台阶笔直而又严整,过了几道台阶,我们随着广民先生的引领转向右面的丛林。小道 1在瘦萎的草木丛中盘绕,半个多月的少雨使得山里也出现了旱象。路边的山果倒红得可爱,忍不住摘一颗放到嘴里,味道真是甜美极了。不觉之中进入了密林,少了阳光的炎照,顿觉清凉可掬。说来奇怪,越往上行,林木愈茂,枝叶更是鲜翠非常,沿途又多了艳丽的黄花。忽然脚下传来溪水的鸣响,广民先生用竹杖拨开树丛,轻声说:“瀑布到了,小心脚下。”透过树叶间隙,一股清流从上而下呈两级跌落,水量虽然不大,气势依旧不小。这不是王维过化感寺昙兴上人山院所说的“虎谿头”吗?耳边尽管响着“现时天旱,到秋季这景色才壮观呢”,可我已陷入了王维诗境的画意之中。“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谿(音q)者,亦涧也。诗人在虎谿头上与裴迪相待,沿着水流的来向回归住房。丛发的野花惹人喜爱,谷鸟的鸣声如此清幽。夜里打坐但觉空山林寂,松风拂过竟凉意如秋。这是一组多么令人惬意的动中有静的画面啊!过了虎谿就上到移动通信的中继处,广民先生说由此前行只有四五百米了。一行人歇了歇脚,跨过溪水钻入了北面的山林。微微的山风似乎在轻轻地扰动,路途的疲劳渐渐为凉爽消于无形,脚步好象又快了一些。不多时就到了化感寺下,领路的广民先生说是前面有蛇,便上了右边的小路。化感寺隐匿在虎侯与清灵二山合抱的豁谷,方圆一里有余,中间是溪水分隔的南北两块台地。我们先至的那块是北面的台地,背依清灵山,为化感寺的主殿遗址,呈三进台阶,座西北而面东南。寺院的殿宇早已荡然无存,只有新修的两排共18间砖房瓦舍让人注目。青一色的砖墙楞角平整,在炎阳下泛着亮光,真不敢相信这竟是广民先生的稀世杰作。山腹粘土厚达数米,是烧制砖瓦的上等原料。广民先生就地取材,把砖机拖上山,利用土窑烧出了表面光滑、没有裂纹的高质量青砖。颇有点天赐慧泽、地滋厚福,要不这建设的费用又该多花多少钱呀。寺院周围茅草丛生,看不出还有多少遗迹。听说北岭上面仍有灵塔遗留,可惜道路未修,荆棘纵横,不免有些遗憾。管理人员居住的门前,有一石磨盘。上半部不知现在何处,下半部看来倒也精致。曹老先生主事过蓝田鼎胡延寿宫考古,虽然担任过三届县政协副主席,依然对古物兴致不减。他仔细地端详了一番,说是怕有些年代了。他的话引起了我对化感寺历史的沉思。隋大业之末,曾以教授三韩学生闻名的灵润隐潜这里,在武德初年与志超、道岳、智信、智光等合称五大高僧,于此“义解钩玄,妙崇心学”,相师念定,弘传涅槃、俱舍论说,开创了化感寺从未有过的辉煌岁月。其时适逢天旱饥馁,化感寺只因物产丰富,故能独留宾客,“磨谷为饭,菽麦等均”,赢得“四方慕义,归者云屯”,“共餐菜果,遂达有年”。 有关化感寺的出产,王维在游化感寺一诗中亦这样描述:“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香饭青菰米,嘉蔬绿笋茎”,足见化感寺真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天华宝地。唐神龙年中,深得禅宗北祖神秀密传的大智禅师义福住锡寺内,建置法堂,修营殿舍。又邀师弟小福同传宗业,于寺之西北为小福禅师及弟子深寂另建了兰若。王维曾游于此,留下过福禅师兰若一首名作。诗曰:“竹外峰偏曙,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藤阴水更凉。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义福安居化感寺近二十年,开元十年请充慈恩寺任,十三年特令随驾东都,与其师神秀、师兄普寂号称“两京法主,三帝门师”,化感寺更因此成为终南山佛教独大的禅宗寺院。王维的母亲河北博陵县崔氏,曾入 2嵩山岳寺师从大照禅师普寂30多年,并常到化感寺烧香拜佛。一生崇佛的王维归依在化感寺,如其游化感寺所言:“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看来他已把化感寺理所当然地认定为众生成佛的宝所了。需要指出的是,王维归依化感寺时,义福禅师已移居慈恩寺了,寺内主事的应是他的八大弟子中人。从中宗、睿宗直到玄宗,两京禅宗皆是北派神秀天下,故王维所依为禅宗北派。按南派神会所判“南顿北渐”,属渐悟派。化感寺的文化积淀十分深厚,除了上述的三首诗,王维尚有山中与裴迪秀才书散文一篇,文中提及的感配寺亦是化感寺的误传,与王维同游的诗人裴迪也有咏化感寺诗。天宝十年进士、后任蓝田县尉的著名诗人钱起有东城初陷与薛员外王补阙瞑投南山佛寺一诗,诗中所说的石门指蓝关古道牌坊,南山佛寺即化感寺。中唐后期,崇信佛道的大诗人白居易来到寺中,看见好友元稹与刘禹锡的题名,颇有感触,写下化感寺(注:全唐诗误为感化寺)见元九刘三十二题名处,诗言“今日见名如见面,尘埃壁上破窗前”,思念之情跃然纸上,读来真是友爱至深。笔者细检元诗与刘诗,未有题在化感寺墙壁上的诗词内容,只见元稹一首山竹枝(自化感寺携来,至清源,投入辋川耳。)写道:“深院虎溪竹,远公身自栽。多惭折君节,扶我出山来。”显然,这首诗不是在化感寺墙上所留,虽有化感寺的虎溪竹,却是到辋川王维施庄为寺的清源寺后才写下的。即便如此,诗人对化感寺的仰慕仍真诚可见,荡然于字里行间。溪水南面的另一块台地背靠虎侯山,汉代建有史上闻名的虎侯山祠,而在唐开元至天宝年间则是昙兴上人的山院了。这块台地约低北面的那块5米,亦建有5间青砖瓦舍。从整体建设的布局看,化感寺的文化旅游开发仍在起步阶段,主要殿宇的位置还保留着。日色渐渐过午,清爽的凉意已沁透人的心脾,我们休息了一会儿,沿着寺院西侧的小路开始下山了。这条路上荒草长得几乎与人等高,闻听有蛇出没,不由得用手杖拨打荆丛。幸好没有与蛇遭遇,到了修好的台阶路边,才把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