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茶叶的色香味形与气候茶叶是一种商品性很强的饮料。香气高醇、味美爽口、外形美观、色泽光润是优质茶必备的条件。茶叶的色、香、味、形,除与品种、土壤、肥料、管理和采制水平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气候或小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在纬度较低的南方茶区,高温多雨、日照强烈,利于碳水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的合成,茶叶中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含量多,酶的活性强。这样的鲜叶制成红茶,汤色及叶底红艳绚丽,香高味浓;若制成绿茶,则色泽深暗,汤色及叶底均较黄,香低味苦,品质远不如红茶。在纬度较高的北方茶区,气温较低,水湿较宜,鲜叶中叶绿素、蛋白质含量高,多酚类物质较少,酶活性弱。制作绿茶,汤色、叶底绿亮,香高味爽;但不宜用以制成红茶,否则味淡、色暗、香气差。 高山云雾弥漫,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光照较弱且漫射光为辐射的主要成分,昼夜温差大,最宜茶树生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茶树叶片肥厚,叶质柔软,持嫩性好,内含蛋白质、氨基酸及芳香油等物质较多。制成干茶,色泽特别光润,耐冲泡,汤色明亮,香味醇厚。但做成红茶香气不如绿茶。一般平地茶园,多直射光线,气温较高而湿度较低,茶树叶片易老化,持嫩性差,叶质硬,纤维素含量多,制成干茶一般色枯而不活,品质较差。 茶树生长的季节不同,气候条件各异,茶叶品质也有明显差别。春季温度逐渐上升,气候温暖,日照适度,水湿条件好,鲜叶肉厚,叶质柔软,芽毫肥壮,新梢上下叶形大小相近;蛋白质、氨基酸、果胶质含量高,多酚类少,并含有乙烯醛、戊烯醇等清香物质,且鲜叶可塑性高,粘合力大,利于做形。故春茶一般香气诱人,滋味醇厚、鲜爽,尤以早期春茶更佳。做成红茶,乌亮油润,叶底红匀;做成绿茶,色泽绿润,叶底绿匀,汤色绿亮。用春茶做成条形茶,条索紧结,有锋苗,老嫩均匀,身骨重实,嫩梗略扁,梗端卷曲,叶脉平滑而不突起。所以,大多数名茶都是用春茶制成。夏茶生长季节温度高,光照强,茶树生长快,纤维素含量高,易老化;叶肉薄而叶质粗硬,叶脉突出芽头小,新梢上下吐形大小与叶质老嫩差别明显。内含较多的多酚类、花青素和儿茶素,蛋白质、氨基酸、果胶质含量少,可塑性差,粘合力低,做形困难。一般夏茶香气较差,用以制作红茶,汤色尚红亮,滋味尚浓厚;但做成绿茶则香淡味苦,色泽青绿带暗。在外形上,干茶条索松紧不一,朴片较多,身骨轻飘,梗基圆形,木质化,形状差。秋季天高气爽,日照较强,雨水较少,茶树蒸腾作用强,往往导致体内水分失调,对夹叶增多,正常芽少,叶薄质硬,鲜叶易老化。制成干茶形似夏茶,红茶汤色尚可,绿茶则青绿不匀,汤色浅暗。若秋季雨水调匀,秋茶的品质介于春、夏茶之间。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产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大量的名优茶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东自台湾,西至云南,南自海南宝岛,北到山东蓬莱,广大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茶树栽培,气候丰富多样。根据茶树生长对气候条件的要求,采取科学栽培管理措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优越的气候资源,改善茶区的气候生态环境和小气候条件,建立高产优质茶园,是茶叶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二:中国十大名茶排名1、西湖龙井,2、碧螺春3、信阳毛尖4、君山银针5、黄山毛峰6、武夷岩茶7、祁门红茶8、都匀毛尖9、铁观音10、六安瓜片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竟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名茶,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 中国的“十大名茶”有n种说法: 解放日报1999年1月16日刊登: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祁门红,六安瓜片,屯溪绿茶,太平猴魁,西坪乌龙茶,云南普洱茶,高山云雾茶是我国十大名茶。 美联社和纽约日报2001年3月26日同时公布: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银毫茉莉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茶。 香港文汇报在2002年1月18日公布: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六安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是中国的十大名茶。1.西湖龙井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西湖群山产茶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唐代时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龙井茶,大约还是近百年的事。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龙井茶区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岭之上。这里傍湖依山,气候温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结构疏松、上质肥沃,茶树根深叶茂,常年莹绿。从垂柳吐芽,至层林尽染,茶芽不断萌发,清明前所采茶芽,称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万芽头,属龙井茶之极品。龙井茶的外形和内质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联的。过去,都采用七星柴灶炒制龙井茶,掌火十分讲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说法。现在,一般采用电锅,既清洁卫生,又容易控制锅温,保证茶叶质量。炒制时,分“青锅”、“烩祸”两个工序,炒制手法很复杂,一般有抖、带、甩、挺、拓、扣、抓、压、磨、挤等十大手法,炒制时,依鲜叶质量高低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时地改换手法,因势利炒而成。2.洞庭碧螺春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相传,洞庭东山的碧螺春峰,石壁长出几株野茶。当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采摘,以作自饮。有一年,茶树长得特别茂盛,人们争相采摘,竹筐装不下,只好放在怀中,茶受到怀中热气熏蒸,奇异香气忽发,采茶人惊呼:“吓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游览太湖,巡抚宋公进“吓煞人香”茶,康熙品尝后觉香味俱佳,但觉名称不雅,遂题名“碧螺春”。太湖辽阔,碧水荡漾,烟波浩渺。洞庭山位于太湖之滨,东山是犹如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西山是相隔几公里、屹立湖中的岛屿,西山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云雾弥漫,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环境,加之采摘精细,做工考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碧螺春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三鲜(指色、香、味)自古少”。碧螺春茶从春分开采,至谷雨结束,采摘的茶叶为一芽一叶,对采摘下来的芽叶还要进行拣剔,去除鱼叶、老叶和过长的茎梗。一般是清晨采摘,中午前后拣剔质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即搓团焙干工序。洞庭碧螺春茶风格独具,驰名中外,常用之招待外宾或作高级礼品,它不仅畅销于国内市场,还外销至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3.信阳毛尖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茶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远销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鉴别方法: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君山银针我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纳入贡茶。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岛上土壤肥沃,多为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1617度,年降雨量为134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较大。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树木丛生,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山地遍布茶园。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着淡黄色茸毫。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君山银针茶于清明前三四天开采,以春茶首轮嫩芽制作,且须选肥壮、多毫、长2530毫米的嫩芽,经拣选后,以大小匀齐的壮芽制作银针。制作工序分杀青、摊凉、初烘、复摊凉、初包、复烘、再包、焙干等8道工序。5.黄山毛峰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黄山是我国景色奇绝的自然风景区。那里常年云雾弥漫,云多时能笼罩全山区,山峰露出云上,像是若干岛屿,故称云海。黄山的松或倒悬,或惬卧,树形奇特。黄山的岩峰都是由奇、险、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云、松、石的统一,构成了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这也给黄山毛峰茶蒙上了种种神秘的色彩。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在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达30一50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上层深厚,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特殊条件下,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黄山毛峰茶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而黄山茶叶在300年前就相当著名了。黄山茶的采制相当精细,认清明到立夏为采摘期,采回来的芽头和鲜叶还要进行选剔,剔去其中较老的叶、茎,使芽匀齐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据芽叶质量,控制杀青温度,不致产生红梗、红叶和杀青不匀不透的现象;火温要先高后低,逐渐下降,叶片着温均匀,理化变化一致。每当制茶季节,临近茶厂就闻到阵阵清香。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6.武夷岩茶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究。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鉴别方法: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7.安溪铁观音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问(1725一1735年)。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佳。采茶日之气候以晴天有北风天气为好,所采制茶的品质最好。因此,当地采茶多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前进行。铁观音的制作工序与一般乌龙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摇青转数较多,凉青时间较短。一般在傍晚前晒青,通宵摇青、凉青,次日晨完成发酵,再经炒揉烘焙,历时一昼夜。其制作工序分为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切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9道工序。品质优异的安溪铁观音茶条索肥壮紧结,质重如铁,芙蓉沙绿明显,青蒂绿,红点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鲜爽,具有独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浓郁,冲泡7次仍有余香;汤色金黄,叶底肥厚柔软,艳亮均匀,叶缘红点,青心红镶边。历次参加国内外博览会都独占魁首,多次获奖,享有盛誉。8.都匀毛尖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属布衣族、苗族自治区。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龙山对峙。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9.祁门红茶祁门红茶 ,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泡过的茶渣)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祁门茶叶,唐代就已出名。据史料记载,这里在清代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而是盛产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绿”之称。光绪元年,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创设茶庄,祁门遂改制红茶,并成为后起之秀。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祁门茶叶条索紧细秀长,汤色红艳明亮,特别是其香气酷似果香,又带兰花香,清鲜而且持久。既可单独泡饮,也可加入牛奶调饮。祁门茶区的江西“浮梁工夫红茶”是“祁红”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10.六安瓜片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入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临终前还念唠着“六安瓜片”;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第一次访华,“六安瓜片”还作为国家级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可见,“六安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的位置。“六安瓜片”驰名古今中外,还得惠于其独特的产地、工艺和品质优势。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三:茶的鉴别(一)新茶与陈茶是相比较而言的,在习惯上,将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经加工而成的茶叶,称为新茶。茶叶收购部门的“抢新”,茶叶销售部门的“新茶上市”,茶叶消费者的“尝新”,指的都是每年最早采制加工而成的几批茶叶。但也有将当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称为新茶;而将上年甚至更长时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即使保管严妥,茶性良好, 也统称为陈茶。 这样,在现实生活中,既有多数茶叶品种新茶比陈茶好,但也有陈茶不亚于新茶,甚至反比新茶好的。 (二)春茶、夏茶和秋茶 茶树由于在年生长发育周期内受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及茶树自身营养条件的差异,使得加工而成的各季茶叶自然品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这是人们对季节茶自然品质的概括。 在我国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茶叶主产区,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划分,一般是从季节变化结合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性进行的,通常,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来制而成的茶叶;7月中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由于茶季不同,采制而成的茶叶,其外形和内质有很明显的差异。 (三)真茶与假茶 真茶与假茶,既有形态特征上的区别,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差异。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树如瓜芦,叶如栝子,花如白蔷薇, 实如 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茶叶则由茶树幼嫩芽叶经采摘、加工而成,有其独特的功用,如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所称;“凡违茶,味苦甘,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决定茶叶功用的是其内含的生化成分,这是近代借助化学方法逐渐提示的。假茶,乃是形似茶树芽叶的其它植物的嫩叶,如柳树叶、冬青树叶、女贞树叶、槭树叶等,做成类似茶叶的样子,再冒充真茶出售,它有害人民身体健康。 (四)高山茶与平地茶 明代陈襄古诗曰;“雾芽吸尽香龙脂”,是说高山茶的香气特别好。朱德在品饮庐山云雾茶后也曾题诗曰:“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都是指高山茶的滋味特别醇厚。古往今来,我国的历代贡茶,传统名茶,直至当代新创制的名茶、优质茶等等大多出自 高山。更有许多名茶,干脆以高山云雾命名,如浙江华顶云雾、江西庐山云雾、江苏花果山云雾、湖北熊洞云雾、湖南南岳云雾等等。如何鉴别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小巧玲珑,味道清香。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芽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冲泡后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地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水色碧绿。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叶呈金黄色,水色清澈,味醇厚。 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0.8厘米,味道浓厚。 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市。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 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带扭曲条形,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四:【世界四大红茶】祁门红茶祁门红茶简称祁红,素以香高形秀享誉国际,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的祁门县一带。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上,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门红茶创制于1875年,以工夫红茶为主,无论采摘、制作均十分严格,故而形质兼美。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 大吉岭红茶 大吉岭红茶 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当地年均温15左右,白天日照充足,但日夜温差大,谷地里常年弥漫云雾,是孕育此茶独特芳香的一大因素。以5-6月的二号茶品质最优,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拥有高昂的身价。三、四月的一号茶多为青绿色的OP,二号茶为金黄毫显露的FOP。其汤色橙黄,气味芬芳高雅,上品尤其带有葡萄香,口感细致柔和。大吉岭红茶最适合清饮,但因为茶叶较大,需稍久焖 (约5分钟) 使茶叶尽舒,才能得其昧。下午茶及进食口味重的盛餐后,最宜饮此茶。锡兰高地红茶 锡兰高地红茶 以乌沃茶最著名,产于山岳地带的东侧,常年云雾弥漫,由于冬季吹送的东北季风带来雨量(11月-次年2月),不利茶园生产,以7-9月所获的品质最优。产于山岳地带西侧的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则因为受到夏季(5-8月)西南季风雨的影响而品质差,以1-3月收获的最佳。阿萨姆红茶 阿萨姆红茶产于印度东北阿萨姆省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当地日照强烈,需另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由于雨量丰富,因此促进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五:爱茶者说五.一茶圣陆羽认为,谦谦君子如果头痛脑热,腰酸背痛了,小心翼翼喝四五口茶,就如饮了琼浆玉露似的,立刻就来了精神。这里,茶的效用好像受到了两个限制:一是要品格高尚的人;二是不可以多喝,四五口就够。这个限定,未免有些士大夫气了。有些阴谋家野心家就在密室里喝着茶,商量出篡党夺权的诡计来的。至于喝四五口,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那是万万不够的。苏东坡要是还活着也不会同意茶圣的看法,他在杭州当太守时,得过一次感冒,但这个游山玩水的行家连一天也不愿意落下。他遍游西湖佛寺,到一寺喝一次茶,发一身汗,病就好了。然后他就写了一首诗赞曰: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这个卢仝,是个唐朝穷诗人,写喝茶,从第一碗破了孤闷开始,到第七碗喝不得了,因为两肋习习清风生,仿佛展翅欲飞似的。苏东坡和卢仝一样,认为多喝茶,身心愉悦,人就没病了。其实,茶的发现和利用,据说就是从药用开始的。史书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荼”,就是茶。曾经与卓文君一起在成都当垆卖酒的西汉大文人司马相如,在为汉武帝的皇后阿娇代写情书的同时,还写过一篇题为凡将篇的文章,其中提到二十多种药物,“舛诧”就是当中的一味。据考证,“舛诧”就是今天的茶。专家们统计了一下,茶的保健作用和效果,在古书里记载有六十余种,功效有二十项。什么提神、明目、清心、消食等等,不提也罢。但是说饮茶长寿,我的确是相信的。当代茶圣吴觉农九十一岁方谢世,茶界泰斗庄晚芳先生九十一岁时,精神也很好呢。近年来茶事大兴,有一个重要原因,乃是饮茶减肥。究其源,不知是不是和道家的“轻身换骨”有关。前几年,日本有个女演员,在电视广告中亮相,手捧乌龙茶,说她多么苗条,全靠她手中的茶。一时爱美的妇女们竞相购买。此风波及大江南北,“宁红”、“天雁”皆是减肥茶。姑娘们想苗条吗?那么请喝茶。不喝茶的便也喝了起来,只盼自己能亭亭玉立,永葆青春。我认为茶商和化妆品商一样,能很精明地到女人口袋里去捞钱。一次在武汉参加一个笔会,间隙遇一女性,颇有姿色,口不言茶言咖啡,表示自己是很欧化很开放很懂得享受的。我侃茶的提神、明目、消食、清心,她目光平静;当我说到茶可防癌时,她开始有所心动;我终于说到了茶可美容驻颜,就是保持自己的美丽容颜永不消褪,就是青春常在,红颜不老。她听了大喜,道:“那我倒要试试了!”五.二论茶文化,有人便说,晓得的,不就是日本茶道吗?又问何为日本茶道,原来也是晓得的:穿和服,跪地上,喝几口,磕几个头,目不斜视,口不乱言,宾主肃穆,此为日本茶道。其实,“和、清、静、寂”的日本茶道乃是世界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仪式性强,特别容易被展示,便家喻户晓了。知名度既然很高,不妨细说一二。日本人喝茶,自八百年前荣西大师两次西渡中国带回宋代的茶文化始,就已翻开了历史新篇章。到十五世纪,一个叫村田珠光的奈良人,拜中国儿童甚为崇拜的“一休哥”为师,创建了新茶风。他的名言是“草房也可以拴名马”,在粗糙和豪华的尖锐对立中寻找到一种美。十六世纪,又一个叫武野绍鸥的日本人,建立起中世纪隐士藏身的草庵,确立茶道。接着,他的弟子千利休成为将茶道集大成的历史人物。千利休的贡献之一,是超越村田珠光的尖锐对立,使茶禅日趋统一。他也有一句名言:“山可以为谷,东可以为西。”当时的统治者丰臣秀吉听了很不高兴:照此推理,“下”岂不是可以为“上”了吗?反了你!于是便赐给千利休一把利刃,让千利休自己割腹。和平的茶,毕竟敌不过君王暴烈的刀,这恐怕也是茶史上最壮烈的殉道吧。千利休有三个重孙,便分出表、里、武者小路三个千家。发展至今,日本茶道人口已达数百万了。茶道的过程,自然严谨,此不赘言。总之,它带有把茶人的茶道观和茶会表演的情趣统一起来的性质。饮茶时吃的小点心,也被称为“怀石”。据南方录载,取修行中的和尚为忍耐饥饿而在怀中取温石之意,即粗茶淡饭的象征。有次我去北京,在茶叶博物馆跪了一次,吃了几块“怀石”,精美绝伦,吃了还想吃,一点也不“粗茶淡饭”了。里千家曾经到过这里,留下了一幅巨大的饮茶吃“怀石”的照片。日本茶道的重要特征,我猜想,当是建筑、园艺、美术、工艺、宗教、思想、文学、烹任、技能等文化之类的融为一体吧。步入这个脱离现实的虚构的世界,怀着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的“一期一会”的情怀,在露地(庭院)这个人造乌托邦、世外桃源乡,洗净双手,以期与神圣会合。然后,你侧身进入一个高六十厘米的四方小门,一个隐秘场所的入口,一个非现实的空间,你在这里进行尚美、品味、聚会的活动。日本茶道,自十八世纪实行家元制度以来,至今已发展有数十个流派,各有自己的家元。这大概和中国武术界亦各有其山门的道理一样。当年日本茶道的“大哥大”里千家流来中国时,还有一个明月流与之同行。结果明月流以“红颜少女+华丽和服+克莱德曼钢琴曲秋日私语”而大获青睐。高深莫测的里千家贵夫人们则口掩罗帕公然窃笑。看来,同样是步入和平之门,那步伐,那茶道,终究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华夏中土历来如此,扶桑之国也不会例外吧?五. 三近代有个英国诗人,名华尔勒,写诗曰:软滑、醒脑、开心得像女人的柔舌在走动着的饮料!把品性清寒的茶喝得如此性感,亏他们英国人想得出。这个岛国的人民,如今已成了世界饮茶的冠军。但是,十七世纪以前,英国还是个咖啡王国呢。遥远的中国茶,曾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瑞草。九世纪有个叫苏莱曼的北非商人曾写道:“有一草,作三叶草状,其叶数,其香亦高,唯其味苦,水沸,则冲饮之。”这就是说中国茶了。七个世纪以后,航海家和传教士们把茶带往欧洲。十七世纪,茶走进了荷兰、俄国和法国,也同时登上了英伦三岛。伦敦有一家“嘉拉惠”咖啡店,贴出了在我看来大约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叶广告,上面写道:可治百病的特效药茶!是头痛、结石、水肿、瞌睡的万灵丹!一位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出嫁英国(1662年),为世界茶文化史增添了饮茶皇后。据说宫廷中人常常发现,每当举行宫廷活动时,这位皇后就在自己的后宫中饮一种琥珀色的饮料,立刻就有人打小报告给了英王,孰料英王非但不反对,反而还颇为欣赏皇后此举。这或许是因为茶叶的品质,非常适应英国人据以自豪的绅士风格吧从此朝野开始交相提倡,以茶代酒、代咖啡,茶成了豪门世家的高贵饮料。贵夫人要显派,家中须有精致的茶室,才算新潮时髦。商人们看准了此物能发家致富,便大做华茶生意。大名鼎鼎的东印度公司走了皇后的门道,把从中国购回的“功夫茶”馈赠皇后。皇后喝了说:“好,咱们以后就禁止茶叶从荷兰进口,直接由你们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吧。”一道御旨,该公司大发其财。英人买华人的茶,也是西方文化主动要和东方文化交流的一面。但因符号不同,不免要闹点小笑话。比如绍兴的“平水珠茶”一向被称作“绿色珍珠”,英国人不识,取了个名叫“绿色火药”。“珍珠”成了“火药”,还约定俗成,一直保留至今。另有一位叫格雷爵士的外交大臣,出使中国数年,便动了“第二职业”的念头,从清廷一官吏手中得到“玳玳花茶”的配方,交本国人制造,此茶使他“流芳千古”,因为它就叫“格雷爵士茶”。就像是今天的电视化妆品广告总爱强调美国配方法国配方一样,“格雷爵士茶”也有它的广告词,直到今天此茶上市,包装上必注明“源于中国清朝某高级官吏”的字样。物质文明终于带来了精神文明,上午十时半和下午四时的饮茶习俗成了英国人雷打不动的原则了。当地电视台下午四时的节目谓之饮茶时间。一首英国民歌便这样唱道:“当那时钟敲响了第四响,一切的活动皆因饮茶而中止”萧伯纳有句名言:“破落户的英国绅士,一旦卖掉了最后的礼服,那钱往往还是饮下午茶用的。”诗人们开始讴歌生活中的这一新鲜事物了。蒲白一箭双雕,既歌颂茶,也歌颂女王:你伟大的安娜,三个国家齐向您低首,您有时和君臣商谈大政,有时也在茶桌激励朋友庄严的学术界也和茶打成一片。先生们教学生,谈史时曰:要有坐冷板凳吃猪头肉的精神。人家英国人可不这样,他们把学术活动称为“茶杯和茶壶精神”,边喝边侃边冒思想火花过著书立说。啊呀,自打知道了这个茶杯与茶壶精神,我似乎也不想坐冷板凳吃猪头肉了。五.四修心静虑,所谓“禅”也。把茶纳入禅的境界,是要把茶喝出宗教信仰来。茶之品味,高乎哉!博大精深哉!为了让“茶禅一味”名正言顺,佛教中这方面的故事其实还真不少。最著名的同时也是最不可信的,当算是“达摩眼皮说”了。此说竟然把禅宗创始人达摩的眼皮看作世界上第一株茶树的产生源。说他面壁修行,睡觉醒来时烦恼之极,不知怎么的便割了眼皮,扔在地上。哇,掷地之处,忽生一棵树绿叶婆娑,摘来煮尝,顿生精神。从此茶、禅便有一味之说了。其实,中国在没有僧人之前就有茶了。有些喝茶的中国人,在佛教传入东土的东汉时期出了家。老婆孩子不要了,美酒佳肴不要了,但茶却是不能不要的。总结了一下,据说,茶对禅有这样的三大好处:一是打坐的时候可以提神,二是能够帮助消化,三便是可以减少思念异性之苦。这样说来,茶就从俗家走进了佛门。我猜测,在佛教鼎盛时期的唐代,有一度,人们对茶与禅的关注大概已经到了类似于今天的人们喝盐卤、打鸡血针、做气功的一阵风似的狂热程度吧。当时有个叫封演的文人上了趟东岳泰山,我的天,他见到处处是带着茶具升火煮饮的人。原来寻岩寺来了个降魔师,教人们学禅,不让吃又不让睡,只让喝茶,善男信女们可虔诚了。于是封演回来后写了本书,叫封氏闻见录,专门记下了这事。连世界屋脊的西藏的寺庙也是离不开茶的。上千个喇嘛云集,都得喝茶。那煮茶的锅,大得吓死人,曾有个掌勺的僧人,一不小心失脚掉下去,淹死了。僧人喝茶,当然还有延年益寿的愿望。唐大中三年,有一位一百二十岁的老和尚来拜见皇帝宣宗。宣宗问:“您吃了什么妙药活那么大岁数?”老和尚答:“我什么药也不吃,偏偏就是喜欢喝个茶。我外出的时候一天能喝上百把碗,平时也起码能喝个四五十碗。”宣宗一听,便乐滋滋地赏了他五十斤茶,让他住在保寿寺里,接着喝。渐渐地,茶禅的关系已是牢不可破了,一是佛教提倡“农禅并重”,寺院普遍种茶;二是佛门节日甚多,各类菩萨的生日成了老百姓的狂欢节,赶庙会是某种一日游的形式,僧人组织茶汤会,组织慈善的施茶活动,佛庙成了个大茶馆,专门配备的施茶僧,不也同时是“茶博士”、“店小二”吗?三是形成了茶礼。当了和尚,自然也就多了许多规矩,喝茶也不例外。给佛祖献茶,是很讲究的。假如庙中有两面鼓,东北角的称“法鼓”,那么西北角的就是“茶鼓”了。茶而鼓之,自然是与饮茶的某种章法有关罗。然而,茶禅之所以一味,归根到底,乃是因为茶是一种被赋予了禅机的饮料。宋代有个叫佛果克勒的禅师,手写了“茶禅一味”四字的幅赠予日本弟子,回国时翻船,装在竹筒里的字幅几经辗转到了一休大师手中,据说一休因此而得道。这四个字便成了镇寺之宝,至今仍收藏在日本京都大德寺里。又,赵州和尚以一句“吃茶去”来对付人们的一切问题。因此,禅宗的教义是无法直言的,所以只能顾左右而言它。以我个人的理解,“吃茶去”,大概是要打断问者的平常思维,叫人们把一切缠绕于心的人世烦恼苦难都是置起来,以空虚清明的心境去过好日常的生活吧。这样,你就和禅在一起了。赵州和尚之所以要说“吃茶去”,许是因为,从一颗平常心出发,茶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的象征物。六;饭前一杯茶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茶道发源于中国。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这也难怪,道之一字,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如行道、道路、道义、道理、道德、方法、技艺、规律、真理、终极实在、宇宙本体、生命本源等。因道的多义,故对茶道的理解也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讲;饮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饮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道在此作真理、实在、本体、本源讲。下面分别予以阐释之。 一、中国茶道:饮茶之道 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式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 陆羽,字鸿渐,又字季疵,号桑苎翁,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县人)。陆羽著茶经三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十章。四之器叙述炙茶、煮水、煎茶、饮茶等器具二十四种,即封氏所说造茶具二十四式。五之煮、六之饮说煎茶炙茶之法,对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水、煎茶、酌茶的程序、规则作了细致的论述。封氏所说的茶道就是指陆羽茶经倡导的饮茶之道。茶经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也是第一部茶道著作。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即是饮茶艺术。 中国的饮茶之道,除茶经所载之外,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明代朱权的茶谱、钱椿年的茶谱、张源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茶书都有许多记载。今天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工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工夫茶的程序和规划是:恭请上座、焚香静气、风和日丽、嘉叶酬宾、岩泉初沸、盂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薰洗仙容、若琛出浴、玉壶初倾、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三色、三龙护鼎、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细啜甘莹、三斟石乳、领悟神韵。 二、中国茶道:饮茶修道 陆羽的挚友、诗僧皎然在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 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认为,饮茶能清神、得道、全真,神仙丹丘子深谙其中之道。皎然此诗中的茶道是关于茶道的最早记录。 唐代诗人玉川子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脍炙人口,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代诗人钱起与赵莒茶宴诗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唐代诗人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诗中则有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这些诗是说饮茶能让人通仙灵,通杳冥,尘心洗尽,羽化登仙,胜于炼丹服药。 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赵佶大观茶论说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朱权茶谱记:予故取烹茶之法,米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乃与客清谈欺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赵佶、朱权的帝、王的高贵身份,撰著茶书,力行茶道。 由上可知,饮茶能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得道全真、探虚玄而参造化。总之,饮茶可资修道,中国茶道即是饮茶修道。 三、中国茶道:饮茶即道 老于认为:道法自然。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化于一切物,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其弟子庞蕴居士则说: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其另一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则认为修道在于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道一的三传弟子、临济宗开山祖义玄禅师又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眠。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五灯会元南岳下三世,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到:曾到此间否?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从谂是南泉普愿的弟子,马祖道一的徒孙。普愿、从谂虽未创宗立派,但他们在禅门影响很大。茶禅一味,道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用修,吃茶即修道。后世禅门以吃茶去作为机锋、公案,广泛流传。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诗曰: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五灯会元南岳下四世,沩山祜禅师法嗣,仰山慧寂禅师,又问:和尚还持戒否?师曰:不持戒。曰:还坐禅否?师曰:不坐禅。,公良久。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听老职僧一偈: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攫头边。一仰山慧寂是沩山灵祜的嗣法弟子,师徒二人共同创立了禅宗五家中的沩仰宗。慧寂认为,不须持戒,不须从禅,唯在饮茶、劳作。 道法自然,修道在饮茶。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四、中国茶道:艺、修、道的结合 综上所说,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遭、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 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在茶道中,饮茶的艺术形式的设定是以修行得道为目的的,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链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什么是茶道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那么,什么是茶道呢? 1、日本对茶道的解释 日本人把茶道是位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近几百年来,在日本致力于茶道研究的人层出不穷,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给茶道下定义。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面对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如何给茶道下定义,可难为了日本学者。 2、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人护理员培训知识课件
-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冲刺特训卷(含答案)
-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同步作文写作实践
- 老年人心理学知识培训课件
- 老年人家庭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完形填空 (牛津译林版)学生版
- 菊花茶熏眼睛多长时间
-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讲义)-202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山东专用)解析版
- 高中二年级英语《Unit 5 Working the Land Discover Useful Structures》
-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原卷版)
- 豪宅地库研究方案
- 印鉴管理使用培训课件
- 文明乡风培训课件
- 2025年秋期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进度表
- 水工结构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云南广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招聘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秋】【初三】【九年级】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奋楫启航征初三 青春执笔赢未来
-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精神科护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26粤教粤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50497-20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