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1、 什么是民俗学?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2、 什么是民俗学概论?民俗学概论是一门向高等学校文科学生系统介绍民俗研究的对象及其历史、方法、理论成果的课程。3、什么是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4、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1) 文化遗留物说 2) 精神文化说3) 民间文学说4) 传统文化说5、民俗的分类民俗大略可以分为四类:1)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有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它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等。2) 社会民俗,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例,他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庭、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如血缘组织、地缘组织、业缘组织等)、社会制度民俗(如习惯法、人生仪礼等)、岁时节日民俗以及民间娱乐习俗,等等。3) 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为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等。4)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语言,即民族语言和方言,它们是广义的民俗语言。狭义的民俗语言,是指在一个民族或地区中流行的那些具有特定含义,并且反复出现的套语,如民间俗语、谚语、谜语、歇后语、街头流行语、黑话、酒令,等等。民间文学是指由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主要有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说唱等形式。6、 民俗的基本特征(集体性、传承与扩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类型性、规范性与服务性)一、民俗的集体性(民俗在流传上的显著特征)1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2 集体性体现了民俗问问你画的整体意识,也决定了民俗的价值取向,这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二、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1 民俗的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指民俗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民俗的扩布性则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纵向传播过程。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是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2 扩布性,也成传播性,它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平面上的伸展。3 民俗文化的纵向扩布包含着对异族民俗文化价值取向的判断、吸收(或拒绝)、消化和加工。(促成了文化交流上的创新能力) 3、 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1 民俗的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 民俗稳定性,一般来说取决于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3 民俗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稳定中随时包含着可变因素,这就是变异性。4、 民俗的类型性1 民俗的类型性或模式性,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标准。这种标准既是一种定型化的思维习惯,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与上层文化的个性化,独创性有所不同。2 所谓民俗类型,是指某些民俗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大同小异,造成这种情形的根本原因,在与时代、生活、心理及传统背景的不同。3 类型性在民俗学研究中,不仅可以揭示民俗的内部构造规律,而且可以帮助了解地域民俗与民族民俗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了解民俗事象纵向和横向的传承与扩布规律。5、 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1 民俗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人们长期生产时间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或者说它是民众共同创造和遵守的行为规则。这种模式和规则对于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它具有观照民众集体心理和生存需要的特点。2 民俗规范永远是民众心理与价值观念整合的结果。3 民众在统一的意志和行为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这种创造又处处体现着它的服务性功能。a. 首先,民俗文化的创造是服务于社会的。b. 其次,民俗文化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实践。c. 其三,民俗文化协调民众心理,满足民众的审美需要。4 规范性与服务性是民俗历史发展的产物。7、 民俗的社会功能(教化、规范、维系、调节)1、 教化功能1 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2 社会生活先于个人而存在。个人不能选择他所希望的社会形式:人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与条件下创造历史的。3 人是文化的产物,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2、 规范功能1 民俗的规范功能,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性。2 社会规范有多种形式,它们大略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是法律,第二层是纪律,第三层是道德,第四层是民俗。其中民俗是产生最早、约束面最广的一种深层行为规范。3 法律源于民俗3、 维系功能1 民俗的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是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2 民俗能维系社会稳定3 民俗不尽统一着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维系着群体或民族的文化心理。4 民族的维系功能,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4、 调节功能1 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2 民俗的娱乐功能显而易见。民俗也有宣泄的功能。民俗还有补偿功能。8、中国民俗的起源于发展它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可以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史前、古代和近现代。1) 史前民俗史前民俗,是指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以前的民俗。即原始社会的民俗。2) 古代民俗古代民俗,指从夏王朝建立到鸦片战争之前这段期间的民俗。它大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汉末以前为一阶段,这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民俗系统的形成期。汉代以后为一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民俗的发展与繁荣期。3) 近现代民俗近现代民俗,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民俗。 第2章 物质生产民俗1、物质民俗包括: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与交通民俗。2、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文化的主体。人类依赖物质生产得以生存,物质生产依靠人来的劳动得以实现。3、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它包括: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等,它贯穿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4、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地域性 季节性 功能性 科学性 5、农业民俗 1) 农业民俗是伴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它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它是农民在长期的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它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2) 农业习俗分为:1 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2 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3 卜农事丰歉,祈福、鑲灾的习俗4 农业禁忌、祭祀习俗。5 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6 农业生产过程习俗。7 农业娱乐习俗。3) 农业习俗的基础是气候、土壤与其他物质环境,农业民俗的依据是农业时间与民俗心理。6、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1) 狩猎、游牧活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气候及猎物资源等自然条件。故狩猎、游牧习俗的形成,亦与这些因素有关。2) 狩猎、游牧业生产的时序、节令条件,是产生同类民俗的自然因素。3) 狩猎、游牧的禁忌、祭祀习俗。4) 狩猎、畜牧生产过程的民俗。5) 渔业生产的生态环境特征。6) 渔业海上占验习俗。7) 渔业生产操作习俗。8) 渔业禁忌及祭祀习俗。7、 工匠民俗一、工匠的技艺传承1) 在工匠生产民俗中,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技艺传承。2) 历数千年而不衰的“百工五法”,则是我国古代工匠技艺中最杰出的创造。3) 营造寺院、庙宇和宫殿的木匠,古代叫“大工”,是同类匠人中水平最高的。4) “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用品,其中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为最有名。5) 工匠们的绝技,使他们聪明智慧和灵巧双手相结合的产物。他们技艺的传承,总是通过收徒授艺,言传身教,实践为主的办法来实现。2、 工匠的行业习俗1) 我国传统的工匠行业习俗,除了技艺传承的艺诀、艺谚之外,还表现在师承制度。职业行话。行业禁忌和祖师崇拜等方面。2) 职业行话,亦称“行业语”,是各行工匠为了本行业的技术保密、内部交换想法或其他特殊需要而创造、传承的一种同行用语,外行人很难明白其中含义。3) 祖师崇拜是我国各类工匠传统民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逢祖师生日、重要节日或重要工程开工之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典。3、 工匠民俗的三个重要特点1) 师承关系的系谱性。2) 技术传授的封锁性。3) 生产活动的神秘性。8、 商业与交通民俗1、 各类商业及其民俗特点1) 集市。这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交换方式。我国定时、定点的集市贸易,大约兴起于殷商时代。2) 行商。这是一种流动性的交易方式,可以说是集市贸易的补充和发展。行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金雄厚,长途跋涉,进行大宗交易的商队。另一类,则是小本经营,挑担背筐,上山下乡,走街串巷的货郎小贩。3) 坐商。凡有固定的摊位和店铺,并有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的,均称坐商,以大城镇的商业街最为集中。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在幌子(“望子”)、字号牌匾、殿堂标牌、商标、广告以及商品的包装形式诸方面。商标及商品的包装也是商业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交通运输及其民俗特点(1) 我做传统的交通设施及运输工具1) 最早的陆地道路,是远古人类为了采集、狩猎而才出来的小路。2) 路上传统交通工具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用人力推拉的小型车辆如独轮车和架子车“有专用于城市交通的人抬轿子和畜拉轿车、黄包车;有在家畜驯化基础上产生的马帮、驼队以及各种畜力如牛车、马车、驴车、驼车、鹿车等;还有东北地区冬季在冰封江河和雪地上使用的狗拉雪橇。(2) 传统观交通运输的民俗特点第3章 物质生活习俗物质生活习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习俗。1、 饮食民俗1、 日常习俗1) 我国是个农业国,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以种植麦稷为主。水稻和麦子、加上小米、玉米、高粱、豆类等,构成日常的主食。2) 副食主要是蔬菜、肉类、奶类喝饮料等。2、 节日食俗3、 祭祀食俗(节日食俗中包含一部分祭祀内容)4、 待客食俗5、 特殊食俗2、 服饰民俗(1) 服饰的产生和发展1. 服饰的种类:第一类是衣着。它包括用不同质料如棉、麻、丝绸、毛纺、化纤、皮革制作的衣、袍、裤、裙、帽、袜、鞋等。 第二类是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如头发的装饰物夹、簪、钗、梳;耳部装饰物耳环、耳坠;颈部装饰物如项圈、项链;胸腰部装饰物为胸针、腰佩;手臂装饰物为臂钏、手镯、戒指;脚部装饰物如脚铃等。第三类是人体自身的装饰。如梳各种发式、画眉、描唇、染指甲、镶牙、染牙、束胸、缠足、文面、文身等。第四类是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包括各种佩刀、腰刀、弩弓;各种背兜、挎包、手提袋、荷包、香囊袋;各种扇、伞以及背孩子的背带、背兜等等。2、 服饰发展的四个阶段:1) 最初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特点是:服饰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还未形成。2) 第二个阶段。服饰功用除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3)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4) 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2) 服饰构成要素的变化与服饰承载观念变化的关系1) 服饰有五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即质、形、饰、色、面。2) 我国各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 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a. 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有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b. 伦常观念在丧服中的表现尤为明显。2 求吉心理。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3 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 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3) 服饰变化的特殊轨迹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一是在历史发展历程中,因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的改变而影响到的改变。3、 居住建筑民俗(1) 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1. 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天然空间,第二阶段是人造居住空间。2. 利用天然空间阶段主要是巢居、穴居。3. 原始巢居穴居最基本的特点是利用天然的空间,经过适当加工,作为避风雨、避群害的栖息之所。中国古代的居民住房,主要有五种风格各异的类型:半穴居、井干式、石室、干栏式和竹木结构的草屋。封闭性和结构形状为其共同特征。(2) 我国人文精神与居住建筑的关系1 中国的民居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广泛,汉族、纳西族、白族广泛流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部分流行。2 干栏式住房是另一种广泛流行的民居建筑,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民族多采用这种建筑形式。3 中国民居建筑,还具有一些共同的民俗特点:1 聚族而居。聚族而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族聚居于房屋互相通连的村落之中。另一种是全族居于一村。2 房屋式样大体相同。(这是中国居住建筑最突出的特点)3 城镇附近有长亭而无旅社。4 民房低于官府。5 中国哲学思想和神秘文化在居住建筑民俗中随处可见。(“太极”和“八卦”在居住和建筑民俗中,起着重要作用)4 中国建筑民俗讲究风水。第4章 社会组织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间各种形成稳定互动关系的人们共同体,例如家族、行会、帮会、钱会、老会、十姊妹、秘密宗教和庙会组织。一、社会组织民俗的分类描述1 我们可以从三种角度描述社会组织民俗的内容:1) 从组织行为来看,社会组织民俗可以划分为组织的角色民俗、组织的观念民俗和组织的活动民俗(民俗事件)。2) 从组织程序来看,社会组织民俗可以划分为确立组织的民俗、接纳组织成员的民俗,像关于组织的活动程序的民俗、辞别组织成员的民俗、改变组织的民俗等。3) 从组织的功能要素来看,社会组织可以按如下的划分进行描述;关于组织目标的民俗、关于组织成员的民俗、关于组织整合的民俗、关于组织活动条件的民俗。2、 宗族组织民俗1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2 宗族是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宗族有家庭组成。家庭是亲子所构成的生儿育女与养老送终的群体。家庭主要是一个生育单位和经济单位,通常作为宗族的一分子而存在。3 根据宗族组织及其民俗的特点,分三个方面来介绍祖宗组织民俗:1) 有关宗族组织要素的民俗1 较为完整的宗族组织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丁口,显示这种血缘关系的族谱、祠堂、祖坟、资助这一组织及其活动的族产,以及协调这种关系的族规和族房长。2 宋代以前,贵族和官宦的血缘组织可以形成世家大族,而普通人的族通常指“五服”和“九族”。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本来是丧服制度,用五种丧服作为差等标志一家人分别与死者的关系。讲到中国家族,动辄称九族。3 一套称谓民俗标明了丁口之间的亲属关系。4 族谱是宗族共同体存在的文字形式,包括本族源流世系、族籍登记、先贤礼赞、界址墓图以及族规家训之类。5 宗族的权力执掌在族房长及族产的专职管理人员手中。6 祠堂是最基本的族产。7 族田是宗族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又称庄田、义庄。2) 有关宗族组织结构的民俗人们对家族组织结构的建立与调整遵循着一定的习俗惯制。主要涉及:分家 立族 入族 合谱3) 宗族成员参与的民俗活动1 宗族成员集体参与的民俗事件按参与时机可以分为三类:a. 按节侯(年历)举行的,如拜年、清明会、寿庆等b. 按吉日举行的,婚嫁,建房等c. 随即发生而成员闻讯前往的,如生诞、丧葬、家族救助等。2 家族民俗事件,由家族筹办、大家相对平等的参与,拜年、家族救助和家族祭祀分别代表了其中的三种类型。3 家族救助是载入族规的习俗惯例,包括救济和资助两种。4 宗族为成员设立常规的资助以学田为代表。5 宗族内完整的拜年程序有:先集体到祖祠团拜,然后分头拜本族近亲。在没有祖祠的情况下,先拜近亲,再拜本族各家。6 宗族祭祀主要有宋代以来逐渐定型的墓祭和祠祭两个序列。7 家族祭祀的程序可以分为备祭,祭仪,会饮、分胙。8 祭祀活动式宗族组织的例行大事,是以祖宗的名义联络族人的感情。3、 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除宗族以外,还有两类民间组织:一类按个人意愿结成社团,大型的有行会、秘密宗教组织、帮会、小型的主要钱会、结拜兄弟、十姊妹、老会等。另一类按地缘形成社区组织,如村落组织、村落联盟、庙会等。第5章 岁时节日民俗岁时节日,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节日。1、 岁时节日的由来和发展(1) 岁时节日的由来岁时节日的形成,有两项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是有相对固定的节期:二是节期中有特定的民俗活动。 从自然规律对人类生活的制约及人对自然的适应与把握,两个角度看岁时节日的由来:1. 节期的最初选择1 节期的最初选择与确立,是以天文、历法的知识为基础的。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 在距今约六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原始农业已经出现。农业生产要求掌握准确的农事季节。3 在对天香的观测中,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是与人的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七曜”、“二十八宿”。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二十八宿,则是在黄道、赤道附近,有恒星组成的二十八个星区。4 在现存最早的古文献殷墟甲骨卜辞和商代金文中,已有不少对二十八宿中部分星宿及日、月食的记载。2. 节俗活动产生的内动力岁时节日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观念直接相关:1) 自然崇拜(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对土地及土地神的崇拜)2) 灵魂崇拜3) 各种节日习俗还与古人的迷信、禁忌、巫术观念密切相关。(2) 岁时节日的发展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岁时节日的萌芽期。汉代,是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期。1. 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社会、政治、经济、战争、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都在起作用,主要有:1) 神话传说的嵌入2) 上层统治的参与和提倡3) 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4) 宗教节日(或其因素)的渗透5) 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2、 岁时节日的活动及特点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1、 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2、 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3、 节日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第6章 人生仪礼1、 人生仪礼的性质1. 人生仪礼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2. 人生仪礼是社会民俗事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诞生仪礼(诞生仪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诞生仪礼亦可以看做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大体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三个阶段的内容,而以庆贺生子为中心部分。三、成年仪礼成年仪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觉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仪礼。1 成年礼的习俗表现:1 与婚礼相结合的成年礼2 与幼子养育习俗相结合的成年礼3 相对独立的成年礼2 成年仪礼的规范与特征:1 行成年礼的年龄规定2 成年仪礼的性别区分(男子成年礼,女子成年礼)3 成年仪礼中的考验4 成熟标志3 成年仪礼发生变化的原因:1 农业社会组织形式的制约2 对教养过程的日渐重视4、 婚姻仪礼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的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婚姻作为民俗现象,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婚姻形态和婚姻仪礼两个方面。1. 婚姻形态:1) 一般的婚姻形态一夫一妻制度形成的很早,从大汶口文化男女合葬墓址上可以看出,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这种婚制与父系家族制度便已出现。特殊的婚姻形态 2) 特殊的婚姻形态抢婚 童养媳、指腹婚 冥婚 入赘婚 转房婚 典妻 不落夫家 表亲婚2. 结婚仪礼程式1) 关于婚姻仪礼,中国古代有“六礼”之说,即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2) 程式:1 相亲、订婚阶段:媒、帖、聘2 迎娶阶段:祈求吉祥、多生贵子的祝愿3 婚礼后,姻亲关系的认可5、 丧葬仪礼(1) 死人生旅途的转换繁复的仪式概括为:1) 初终:是指弥留之际。2) 设床:招魂以后,即设床停尸。3) 沐浴、更衣:这是对死者遗体的清洗装扮,以便其“上路”时顺当无碍。此过程被称为“小敛”。4) 报丧5) 大敛:尸体入棺,这是丧葬活动中最重要一项。大敛后多种祭奠仪式就开始了。如朝夕奠、朔望奠以及俗称的“做七”6) 选择墓地及落葬日(2) 葬灵魂不灭的幻想不同的丧葬形态,实际上隐含着人们对于失去的灵魂不同的处置方式。1.让死者回归大自然土葬 水葬 天葬 树葬 2. 保存尸体,以求灵魂不死墓葬 塔葬 悬棺葬 3. 弃其朽肉,让灵魂脱离尸体而再生火葬 瓮葬第七章 民俗信仰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1、 信仰对象民俗信仰的对象古今参杂,兼容并蓄,种类繁多。大略分为:1、 灵魂人类最初的信仰是从自身开始的,入队梦境和死亡的不解,导致人们相信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灵魂信仰不限于人,也涉及自然神、图腾,包括人类自身役使的牛马和使用的器物。2、 自然神1) 自然神是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并加以崇拜。2) 自然神的种类:1 天体,包括天神、日神、月神、星神2 自然现象,包括风神、雨神、雷神、电神、火神3 无生物,包括山神、土地神(社神)、水神、石神、海神、潮神4 生物,包括动物神,植物神3、 图腾图腾是原始信仰之一,它原是北美印第安人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是“他的亲族”的意思。4、 祖先神1) 祖先神是人类把已故祖先加以神话的结果。2) 祖先神包括不同层次:有远古祖先或始祖、氏族祖先、部落祖先、民族祖先、家族祖先。5、 生育神生育神是主宰生育诸神的总称。6、 行业神行业神是指各行各业信奉的行业祖神和保护神。它起源于生产的发展。2、 信仰媒介人类为了取得与鬼神的密切联系,就必须有沟通人与鬼神的桥梁,于是出现一种媒介巫巫见或萨满。1、 灵媒2、 巫的种类:1) 巫巫见巫巫见特点被认为能通鬼神。具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请神附体。另一种是过阴,即“灵魂出走”2) 祭司祭司是由巫巫见发展来的,是一种高级的巫,即大巫,皆由男性担任。3) 术士除巫巫见、祭司外,后来还出现了一批术士,即专门巫师。主要包括山、医、命、卜。3、 巫的职能:1) 预测人的命运的好坏2) 主持祭祀活动3) 趋疫求吉巫术4) 主持人生礼仪5) 主持审判,处理纠纷3、 信仰表现方式1、 预知预知信仰是根据自然现象或人的行为表现,推测人物或事物将要发生的变化,以便探知神的态度,预卜吉凶、命运好坏。它又分三种:一种是对预兆的信仰。一种是语言。一种是占卜。2、 祭祀1) 祭祀是民众向民间神祗祈求福佑或祈求灾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单招综合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 石油伴生气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施工方案
- 堤顶防汛道路设计与施工优化方案
- 集装箱泊位建设工程施工方案
- 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施工方案
- 城市综合体物业续约合同及环保服务标准
- 环保产业劳动合同签订与绿色产业发展战略
- 离婚协议书模板:房产、车辆及共同债务分割协议
- 《离婚协议书签订后变更与解除法律依据》
- 矿山开采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与审查服务合同
- 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
- 使用吹风机课件
- 安检流程课件
- 宠物经济下的宠物食品包装创新研究报告:2025年市场潜力分析
- 中国未来50年产业发展趋势白皮书(第四期)
- 2025年关于广告设计合同格式范本
- 基础电工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财会类资产评估师资产评估基础-资产评估基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公安宣传打击黄赌毒课件
- 法律顾问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年淮南市潘集区公开招聘社区“两委”后备干部10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