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海嘉里测量专项方案.doc_第1页
益海嘉里测量专项方案.doc_第2页
益海嘉里测量专项方案.doc_第3页
益海嘉里测量专项方案.doc_第4页
益海嘉里测量专项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益海嘉里职工集体宿舍楼工程 测量方案 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益海嘉里(北京)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测量专项方案编 制: 冯 杰 审 批: 李 仲 安 编制单位: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日 期: 2011年11月28日 1、编制依据1.1益海嘉里(北京)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职工集体宿舍楼工程施工图1.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4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1.5北京市建筑工程测量规程(DBJ01-21-95)1.6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新建项目,益海嘉里(北京)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职工集体宿舍楼工程,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矿林路2号,南六环北侧,京开高速东测。施工场十分狭小,地内地形基本平坦。总建筑面积4803.4m2,建筑高度为23.3m。工程总体概况如下表:序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益海嘉里(北京)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职工集体宿舍工程2建筑面积4803.4m23层 数地上6层4建筑占地面积792.6m25建筑功能一至六层为职工集体宿舍楼6抗震等级按8度设防安全等级二级7工程性质基本建设工程地址北京大兴区黄村镇矿林路2号8建设单位益海嘉里(北京)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9设计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10使用年限50年质量要求合格11资金来源自筹招标工期270天3、施工测量准备3.1 对使用的测量仪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进行鉴定、校核。 3.2 核定使用的量具(钢尺)。 3.3 校核定位依据(红线桩、建筑物角点桩及水准点)。 3.4了解设计意图,审核施工图纸,并对图纸中轴线、标高、轴线尺寸等数据进行计算、核查。3.5配备具有上岗资质的专业测量人员和验线人员。 人员配备 附表一:序号姓名证书编号上岗情况备注1秦志兵苏建教施69306有上岗证放线2吕杏哲上岗证验线 3.6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配备相应的测量仪器如下: 仪器配备 附表二:序号名 称型号或规格数量精度备 注1全站仪GTS-6020P1台2(2mm+2PPmxd)配对角目镜棱镜2光学经纬仪TDJ21台23水准仪C301台4钢尺50m2把5对讲机TK-31074部为保证施工测量成果准确可靠,对测量仪器、量具按国家计量部门或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前将各测量工具配备齐全,在每次施测前对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施测前的检查、校正,使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所有测量仪器均按北京市有关规定定期送计量部门鉴定。4、对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4.1,结构竖向偏差直接影响工程受力情况,故施工测量中要求轴线控制精度要高,测点要准,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场地情况;梁板式伐板基础采用外控法,主体结构采用内控的测量方法。4.2对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桩点、水准点进行复核,复核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由总承包方、业主、监理以及移交单位共同签字确认,根据测量方案布置结构施工用轴线控制桩、水准点,并作好保护。4.3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根据测绘提供的角桩引出,采用龙门桩法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定位放线施测完后要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主管部门验线。测量记录应做到原始、正确、完整,计算要求依据正确、方法科学、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正确。4.4 了解设计对测量放线精度的要求,提高测量精度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依据。4.5 布网原则:(1)“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以高精度控制低精度。(2)控制点要选在硬度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分布均匀。4.6 控制点引测根据测绘提供的基准点引测4个控制点,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依据。4.7 测量放线的基本准则(1) 明确为工程服务,对工程负责的工作目的。(2)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3) 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4) 测法科学、简捷、精确合理相符的工作原则。(5) 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向监理报验验线的工作制度。5、工程定位、主轴线现场布控5.1 工程定位本工程定位依据甲方提供的建筑角点桩位进行该工程的平面位置确定,并对各角桩进行角度、距离的检查、闭合、调整。为了在今后施工放线中对各轴线能够方便控制和运用,在施工现场将该工程的各轴线进行埋桩控制,控制点、桩点和标记各角、边检测均应满足规程中的精度要求,允许误差1/10000。如平面网测量测设完成后还不能满足工程定位的要求,应进行加密,组成轴线网。根据轴线控制点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测量工作,采用直角坐标或极坐标方法。5.2 控制网布设(1)工程平面网的布置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依据工程测量规程进行控制网布设。本工程基础施工时采用外围定位控制,采用龙门外控法,设控制轴线4条,分别为1、11、16、A;主体施工设采用内控法,设控制轴线 4 条,分别为 1,11,16,A;轴线平移1.0m。控制桩设置在安全、易保存位置,相邻点间通视良好。(详见附图:主体楼地上内控定位图) 控制网的测设采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全站仪)进行。首级网点根据前期建筑工程定位桩作为起始点位,采用极坐标方法测设(WK1WK16)16个网点。每个点的极长2次量测,极角采用1个测回。以保证点位的精度。完毕后再将仪器搬至网点上,校核网点间的角度距离,符合测量规范后出成果资料,报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根据控制网点与轴线间尺寸的关系,进行对轴线的加密控制。(2) 标高控制网的测设根据北京市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建筑标高网的测设,本工程标高控制网布设在平面网点上,与水准起(基点)、构成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方法采用四等几何水准测量。标高控制网布置。5.3 网点编号标识建筑平面网和标高网布设完成,应将网点编号对应实地标识在点位处,以避免在使用中用错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5.4 控制网点的保护与复测整个场地的平面网及高程网,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点位应及时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并在雨季前、后复测,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5.5本工程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不超过12,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15000。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本工程采用日本拓普康GTS-602/OP中文版智能型电子全站仪,精度1,(2mm+2PPm)测程3600m。该仪器的计算机安装有MS-DOS操作系统,根据该显示屏上的图标菜单,只需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测量数据采集和放样工作,拓普康GTS-602/OP带有双轴补偿器,可进行高精度测量,不论水平角或竖直角观测,仪器竖轴在视线方向和水平轴方向的倾斜影响均可得到补偿改正,GTS-602/OP全站仪功能齐全满足了施工测量的精度。6.基础施工测量6.1 基础轴线测设根据轴线控制网点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投测定位,先测设出建筑物主轴线,然后测设边界线、柱位线,打桩、保护,为基础结构的测设做出控制依据。柱基细部放线弹出钢筋的分档标志线,以保证钢筋摆放的准确性。钢筋绑扎完毕后,再将控制线投测到钢筋上,并做好标记,作为对模板支设的复检及插筋的依据。柱混凝土浇筑前后必须对上层柱插筋定位进行复核及纠偏。施工中必须严格保证精度,严防出错误。结构(模板支设)控制线测设完毕后,首先要检查轴线控制点有无用错和位移,再检查各轴线地投测位置(既定位轴线)。实量各轴线地相对尺寸,测量角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验线时还应检查垫层顶面地标高,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6.2基础结构标高控制本工程依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用DZS3-1水准仪采用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在建筑区域布点并做好明显的标记作为本工程标高控制点地依据。为了保证建筑标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的测设标高,为0.000m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用水准仪及钢尺根据控制网点进行分阶段引测,如在基础四周部位,以水平壁桩的形式测设标高作为各结构部位垫层、混凝土施工的控制依据。本工程土方开挖施工时,测量人员应及时把临时标高桩施测在土壁或坑底,特别是接近标高底部1m深时,必须昼夜配合,以免土方超挖。7、主体结构施工测量7.1 主体轴线测设(1) 当本工程施工到0.000m以后,随着结构层的升高,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2)本工程0.000m以上部分改为内控法。内控基准点的布设:在建筑物首层测设室内控制网,基准点设在距各轴线平移1.0m后的交叉点上,用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以保证竖直投测精度,布设基准点时要注意尽量避开混凝土墙柱。(3) 内控基准点埋设方法依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来布设。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0100mm钢板用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脚与板筋焊牢,基准点要保持通视,严禁堆放杂物以避免破坏原有测设的控制基准点。在每层楼面基准点处均预留200200mm与首层控制点相对应小方孔洞(洞口处用砂浆作成20mm的防水斜坡)以便于基准点的竖向投测(4) 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使用激光垂准仪由首层作为基准点直接向各施工层投测,投测后用经纬仪和钢尺检测该控制点是否有误差,并对误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后方可作为该层放线的依据。(5) 建筑物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依据工程测量规程(DBJ01-21-95)执行,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附表三等级适 应 范 围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二级框架、高层、连续程度一般的建筑+121/15000(6) 内控基点竖向投测将激光垂准仪架设在首层平面控制基准点上,接收靶放在投测楼层面的相应预留洞。调置仪器对中整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垂准仪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投测到接收靶上,用对讲机上下配合指挥上方查看,红色光斑点调整激光束得到最小光斑,把光斑移至接收靶的“十”字交点上,仪器转动360观察光斑是否在接收靶的“十”字交点上,控制点投测完毕,要求确保接收靶的最终位置不变,依次投测下一点,激光点距接收靶上的直径允许偏差1.5mm,当由外部控制向建筑物内部轴线投测不应超过3mm。投点作业步骤:仪器水平度盘指向00时,在激光接收靶上定出第一点。由于仪器本身存在误差,投测所发射的激光束可能不垂直,须将仪器水平旋转一周。仪器转180时在激光接收靶上地处第二点。仪器由转90与270位置在激光接收靶上定出第三点、第四点检查投点位置正否,应取四点的中心点做为最后点位。点投好后通知上方保护标志。附图:内控点埋件做法和埋设示意图7.2主体结构施工高程测量(1)高程控制网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由测绘院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围墙上标记注明1m标高,现场水准点布置数量为七个,以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2)现场水准点精度及测量方法,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高程控制网拟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7.3结构施工中的楼层标高控制(1)对场内设的水准点在施工过程中每隔两个月需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核检,对检测后的数据仔细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2)结构楼层标高控制及测设方法。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用DZS3-2D水准仪往返测,以便检验和纠正。当施工层墙柱钢筋绑扎完及墙柱拆模后,在墙柱上测设相对该层1.000m标高弹好墨线,并用红色油漆在墙柱角处标记“”三角,并注明建筑标高,间距分布均匀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误差控制在2mm以内。(3)高程传递 选择高程竖向传递的位置,应满足上下贯通、竖直量尺的条件,主要结构、外墙、边柱等处。用水准仪根据首层+0.500m标高线,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整数水平线,各层的高程线均应由起始高程线向上直接量取,当楼高大于1整尺段的高度时,须量测第二起始点,作为继续向上传递的依据,向各施工层传递上去的高程点,均不少于2处,取其较差的平均值作为该层抄平的基准(较差2mm),向上传递的高程点,所用钢尺应经过核定,尺身铅直,拉力标准,并应进行尺长、温度改正。(4)投测柱中线的方法:根据结构表面的柱中线,在下端立面上标示中线位置,然后用经纬仪或吊线法把中线投测到柱上端的立面上。标高竖向传递示意图8、装修工程测量平面线的测设:在结构施工测量中,将装修工程所需的轴线,测设于竖向洞口处的地面上,并依据每栋楼的平面控制桩将轴线辅助线测设于外立面窗口的窗下墙上,以便将轴线引入室内与结构留置的轴线进行校核,复核无误后,作为装饰工程中隔墙位置线的控制依据。隔墙位置线的测设,依据轴线、根据建筑平面图用大钢尺进行分量。1、竖向控制线的测量:墙面抹灰工程完毕后,根据每栋楼的标高控制线,将标高控制点传递到建筑物外墙上,用大钢尺和大线坠将标高控制点,引测到个房间的外窗处,然后传递到室内,在四周墙身上投测出所需建筑+1000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门、设备及其他室内施工项目标高控制线。 2、门、窗洞口测量:外门窗以顶层分出的边线为准,用经纬仪将边线标划在外墙面上的各层窗洞口两侧,弹出竖向控制线;窗口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上。室内门、窗洞口水平位置控制线由轴线确定,高度位置控制线由建筑+1000线用钢尺传递弹出。9、建筑物的沉降观测(1)观测点的布置;在首层框架柱上,预埋钢筋桩作为建筑物沉降观测控制网。该楼设5-8个点(位置见附图)。(2)观测点的埋设:在图示位置的框架柱上,0.000标高以上100mm处用电锤打孔100mm深,用直径20mm以上的钢筋制成弯钩形平向插入洞内,然后用植筋胶固定牢固:A施工期间,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B施工中如出现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C装修施工期间每一个月观测一次。D、当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周围大量积水和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土等,均应随时观测。(B)竣工交付使用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根据沉降大小及速度,一年后观测周期改为半年一次;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每一年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4)沉降要求A.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B.固定仪器和水准尺。C.固定水准点。D.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E.观测应在图像清晰、稳定时进行。F、 仪器离前视、后视水准点的距离要用钢尺丈量或用后视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超过50m,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G.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回视后视点,最后闭合于水准点上。(5)沉降观测的精度和成果整理A、 本工程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1mm(即仪器在每一观测点观测完前视点以后再回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1mm)。B沉降观测点相对后视点高差测定容差为2mm。C、每次观测点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的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的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调查沉降量,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画出每一观测点的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10、质量要求 (1)精度控制:每层竖向轴线引测偏差不大于2mm,全高竖向轴线偏差不大于5门、监理方进行验线、复测,经查符合施工测量规程要求、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工作及土方开挖。11、验线工作9.1在工程定位结束后,应报相关部门、监理方进行验线、复测,经查符合施工测量规程要求、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工作及土方开挖。9.2在各分项工程测量放线后,均应由质检部门检查,最后报监理单位复测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步工序的施工。9.3验线内容包括轴线的平面控制测量,建筑物的墙、柱边线,高程的控制测量,各楼层的1.000m线。12、竣工测量竣工测量是验收和评价本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交付使用后管理维修以及改扩建的依据。10.1竣工测量资料包括测量控制点的点位和数据资料(场地红线桩、平面控制网点、主轴线点及场地永久性高程控制点);地上、地下建筑物的位置(坐标)几何尺寸、高程、层数、建筑面积及开工、竣工日期;室外地上、地下各种管线(给水、雨污水、热力、电力、电信等)与构筑物(化粪池、污水处理池、各种检查井等)的位置高程、管径、管材等。102要从工程定位开始就要有次序的积累各项技术资料,尤其是隐蔽工程,一定要在回填土或下一工序前及时测量出各项资料,在收集竣工资料的同时要对设计图、各种设计变更通知及洽商记录做好妥善的保存。103竣工资料(包括测量记录)及竣工平面图等编制完后,由编制人员和工程负责人签名后交使用单位及有关部门存档保管。13、测量过程质量控制11.1 测量人员要按施工进度和测量方案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并作好施工测量日志。11.2 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11.3 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必须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的精度要求。11.4 测量放线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 (1)自检:作业人员在每次测量放线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立即进行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检记录。(2)复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3)交接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上道工序合格后移交给下道工序,交接双方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11.5“三检”完成后,向监理报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14、施测精度要求本工程测量精度要求按照北京市建筑工程测量规程(DBJ01-21-95)执行。见以下各表: 普通钢尺量距的技术要求 附表四丈量相对中误差作业尺数丈量次数读定次数估读(mm)温度读至()定线最大偏差(mm)尺段高差较差(mm)同尺各段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1/100001-2221170103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附表五等级每公里高差中的数中误差(mm)仪 器型 号水 准标 尺观 测 次 数往返校差、附合或环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mm)全中误差(mm)与已知点联测环线或附合平地山地四等510DS3-1双面往返往20L 6n注:L为附和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以km计);n为测站点数建筑物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 附表六长度L、宽度B的尺寸(m)允许误差(mm)L(B)30530L(B)601060L(B)901590L(B)20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 附表七项 目允许误差(mm)外廓主轴线-长度(L)L(B)30530L(B)601060L(B)901590L(B)20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高程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附表八项 目允许误差每层3总高 (H)H30m530mH60m1060mH90m15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附表九项 目允许误差(mm)每 层3总高(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2015、测量管理措施15.1、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测量人员均持证上岗,并具有丰富的测量经验。对本工程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对结构图纸及及相关的规范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并进行了测量操作规程方面的培训。 本工程配备的为一级精度的测量仪器。所有测量仪器包括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在进场前进行过检定。 针对本工程结构及安装,在测量工作进行之前。针对每个具体的测量步骤制定详细的、科学的技术交底。将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严格遵循“先控制后碎步”,“先整体后局部”,“前一道测量未检查,不得进行下一道放样”的测量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